“抛售美元资产”?
这里的“美元资产”,我以为所指更可能的是“美元债券”。即使是“美元债券”,也还可以分为“政府债券”和“商业债券”两类。若以“抛售”做言,当下条件下,抛售者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政府,虽然可能是以某种金融公司的身份在作业“美元债券”,因为这类公司本身没有商业人格和意志。
持有美国债券,必须有连个前提。其一,以美元记账的现金流和存量;其二,大量的冗余美元现钞和现汇。我们还可以从这两个前提解析另一条件,那就是“联系汇率”。“联系汇率”是中国当下外汇余存如此巨量的根本原因,同时,其与美元定比关系使得所有“汇兑损益”风险获得比较清楚的考量,这对于进出口企业的微观行为大有裨益。
金融学将“债券”也认作“货币”,比照“现钞”、“现汇”,后两者天性更在于流通,而前者在于保值和增值。这样,所谓“美元资产”,说到底依然还是美元货币。之所以购入美元债券,则因为手中持有美元;之所以持有如此巨量的美元,全在于贸易结算货币选择了美元;之所以选择美元为基本结算货币,在于人民币和美元建立的是“联系汇率”。之所以固守“联系汇率”,在于人民币本身不是“国际货币”。
所以,“美元债券”的根结在于“联系汇率”。如果不再“联系汇率”,则手中的“美元债券”必然松动,而且更进一步说,手中的美元现钞和现汇也就必然松弛。反之,如果人民币的价格依然和美元直接挂钩,也就是“联系汇率”,其事实也就依然必定是美元计价,为了规避国际货币汇率变动风险,持有的外汇资产只能是泊靠在美元上,现金的或者债券的。
而情况并非仅仅如此。国际经济关系,除现货交割的贸易外,更多的是债权债务交易,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结果,也是经济发展未来之必然。看起来,绝大多数的债权债务都是以美元为计量,这就决定了未来债权债务兑现需要的是美元。注意,这里所言的债权债务,包括政府信用借贷,也包括企业这样的经济组织等,若将投资者权益考虑在内,远期的美元需求甚为可观。这里的意思是,外汇储备的货币形式并非国家储备者的一厢情愿,其实更和市场对币种的需求有关。
若非“联系汇率”,外汇存余的币种配比可多有讲究。比如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的币种关系配置,也可按照国别的经济比重配比,还可以按照中国与币种国家的经济关联度权重,这些方式依然可以利用套期的方式调整自己的外汇储备策略。但,既然采取了“联系汇率”,美元储备则必然是最佳的惯性选择,或者至少保持美元在储备中的份额比重是必然的选择。
选择美元为外汇储备货币形式,必然导致更多购买美元债券来保证稳定和适当的资产收益。美国政府发行的债券,相比其他商业债券,风险低、信用高,操作上简直不需要评估,使其成为最优或者次优选择。外汇储备,这个术语非常清楚表示这是一笔退出现实流通的货币,必须也只能以债券形式获取其资本性收益,同时也转入另一种流通领域,即债券市场。这样,在持有巨量美元情形下,根本没有道理抛售债券类资产,除非不仅仅抛售债券,而是釜底抽薪抛售美元。
那么,抛售美元必须以另一货币代以资本形式,目前的可以选择的只有欧元。因为如此规模的美元储备,连日元都没有能力担当。若假定美元与欧元的汇率处于开放、自由的动态平衡,可以肯定地说,大量将手中美元抛售将必然扰动这个动态且敏感的平衡。假设国际投机金融无所作为,欧元会因如此规模的购入持续走高,美元则自动走低,其结果就是越买入欧元,欧元的价格越高。为了欧元区的经济,欧盟货币当局将扩张发行欧元来平抑价格,而美国联邦储备当局将抽紧银根保持货币稳定。
在这样一个动态过程,购入欧元将会变得越来越不合算,而抛售美元则越来越吃亏。而且更重要的是,中国现行的“联系汇率”将如何保持?改变成与欧元的“联系汇率”么?或者彻底摒弃十多年以来的“联系汇率”的人民币价格体系?这样的话,中国与世界各国在既有的计价体系下的资源要素价格关系必然做出改动,与其说中国抛售“美元资产”,莫若说中国在抛售自己。
真实局面来得更为复杂,这就是前面隔离的那个假设,因为国际投机金融不可能无所作为,他们必然也在套期、也在对冲,所有金融衍生物产品都会异常激动起来。“零和博弈”最根本的条件就是不知道自己对手下一着是什么,所以博弈才有了趣味盎然的惊险和收益。当全世界投机家都清楚知道中国政府的断决,我们当然也就可以坚决知道,“抛售美元资产”是一个只会输不可能赢的结局,当然这是对中国自己而言的说词。
并非没有对应的投机策略来补偿“抛售美元资产”的损益,真问题是在国际金融领域,中国至今没有经验,也没有精确的评估和操纵体系,仅仅撞小运概率的国际金融能力的情形下,实在没有办法有更多的信心。事实是,若中国金融家们不能确切评估欧元的市场价格依据和走势,其实也就是若不能对欧盟经济未来做出有效评估前,中国决无可能“抛售美元资产”。至少,以自身经济同质性而言,欧元的政治稳定性和社会经济稳定性要远远低于美元,尤其是在欧盟扩编的时候更是如此。
国际经济,尤其是国际的金融,是自由的市场经济,当然不乏国家身影隐在其中,但其机制就是出自经济人的本能,即自利和寻利的。即使以损害对手利益为目标,其出发点和回归点都是对自己有利可图。杀敌八百,自损三千,从来都不是经济人的抉择依据,所以,经济人应当是最理性的自由人。可以讲,从来没有以毁掉对方为自己最大利益的银行家,但可以肯定的是,只有以毁掉对方为己任的政府。关于“抛售美元资产”,正是有着这样的政府心态才可以放声做出如此要挟、讹诈。
作为理性人,考量持有美元资产如何,只有一个道理,那就是在多多比较后判断是否对自己最为有益,是否符合资产的授托人的利益,在权衡收益与风险中追求利益最大化。无论如何,对这一万多亿美元而言,中国货币当局还要对自己为此发行出来的八万多亿人民币承担全部责任。在今日全世界依旧认同美元为最主要国际货币情形下,损害美元,说过来就是损害人民币自己。而更真实的是,在金融自衡和自愈能力非常强大的今天,未必能撼动美元货币基石的时候,首先崩溃掉的却是自己。可怖之外,这才是分外可悲的。
而最为诡异的悖论是,若“抛售美元资产”,则必然也只能首先抛弃现行的“联系汇率”,至少是要抛弃和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那么,既然无论如何都要抛弃“联系汇率”,为什么不容得别人提出解决当下“联系汇率”呢?而且一切的争执也正是关于“联系汇率”。更进一步说,对于美国而言,解决人民币“联系汇率”本身就意味着中国的美元资产会发生变化,总量上的变化和内中资产形态比重上的变化,当然,也包括币种之间的变化。这样的变化与“抛售美元资产”口风之间的区别,一个是理性经济人本能,另一个是狂躁心态下的疯狂。
放出“抛弃美元资产”风声,意在威胁美国乃至全世界的经济。这才不过一万多亿美元尔尔,就意图威胁世界经济和全球金融,令人只能觉得这好似一场“绑架”。“绑架”,可能能获得收益,也可能得不到任何收益,而糟糕的是,目前可能得到的结果就是,全世界都为这等史无前例的要挟而警觉,比如欧盟,他们很难说服自己不相信,如果将来和中国发生什么经济不快,中国也会要“抛弃欧元资产”。
“绑架”,人们通常只能感觉到的东西仅仅是一个局部。其实,在“绑架”他人之前,绑架者首先要“绑架”自己,首先要“绑架”自己的人,胁迫住自己的人。在这点,放出“抛弃美元资产”狠话的人,一定,其实应当肯定,不觉得这些资产是国民财富,只觉得是一场庄严博弈的筹码,就看谁敢输,而且还能输得起。这样的赌咒,未必仅仅呈口舌之快,内心有侧狠之寒,你信么!
这篇写得好,不过要有国际货币汇兑知识,曲高和寡。
金丝铁线的疑问很有启发,不过这些疑问都是理性思考,都辅助大苗对所谓抛售美元资产搞垮美国经济的质疑。
不知道这个抛售美元资产的传说是怎样形成的,有点荒唐啊。
没有提及不动产,因为其流动性极低的原因。
“抛售美元资产”,出自北京最高背景智囊内,如此,菜农说“荒唐”,我觉得是“疯狂”。
若以背景对应看,当下打理中国的究竟是一帮什么垃圾呀。中国不崩溃,天理不容!
央行负责人:美元资产是中国外汇储备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元资产是中国外汇储备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 央行就西方媒体称中国“威胁实施抛售美元”接受记者采访
新华网北京8月12日电 (记者 张旭东、王宇) 新华社记者12日就西方媒体称中国“威胁实施抛售美元”一事采访了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
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美国金融市场容量大、流动性高,包括美国政府债券在内的美元资产,是我国外汇储备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是国际金融市场上负责任的投资者,我国外汇储备管理以安全、流动、收益为主要经营目标,始终坚持以长期的、战略的眼光,并主要考虑我国对外经济发展、国际货币体系的演进、国际资本及外汇市场的变动趋势等多种因素,确定货币资产结构。
这位负责人还表示,中美两国之间有着密切的经贸关系,这不仅对两国经济的稳定发展,也对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我们一贯重视并积极促进中美经贸往来的和谐发展,重视通过正常渠道加强沟通和交流,包括通过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等方式,增进理解,形成共识,加强合作,以促进中美两国的经济繁荣与发展,使两国人民从中受益。
英国《每日电讯报》一则“抛售美国国债———中国新核武器”的报道前天震惊了美国政经两界。《每日电讯报》称,中国政府的“两位高官”(夏斌,以及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何帆)近日明确表示,中国政府可能“第一次”以其上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为筹码,对抗美国威胁以制裁施压人民币升值。“我还没有看到《每日电讯报》这则报道,如果中国真这么做,这绝对是有勇无谋。”鲜少谈论中美经济问题的布什突出惊人之语。《每日电讯报》警告称,中国抛售美国国债将导致美元崩盘。对此,布什表示,如果中国这么做,“中国所受的伤害绝对比美国更大。”
保尔森:“无稽之谈”
“无稽之谈。”保尔森昨天也表示,他刚刚访问中国,与主管经贸问题的中国政府高层举行了直接面对面的会谈,中国领导人探讨了加强中美经贸合作的话题,其中话题聚焦于中国向美国投资的风险调节和回报等问题。保尔森说,中国是美国政府财政债券的第二大持有国,但是中国所持有的美国债券比一天的交易量都还少得多,美国拥有广阔的、流动的市场,这些传闻几乎可以不用担心。
“表态被断章取义”
记者分别联系了《每日电讯报》所谓的两位“高官”———夏斌与何帆。
“将抛售美国国债作为经济谈判的筹码的确是我说的。”夏斌坦言,这一建议是针对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
针对布什“有勇无谋”的评论,夏斌笑言,既然美国认为这一建议“无谋”,那么美国这么多高官又何必如此紧张地站出来说话呢?夏斌表示,他认同希拉里从美国自身找问题的视角,美国的确应好好考虑怎么减少开支来减少债务了。
夏斌称,他今年4月份就完成了包含这份建议的报告,而《中国日报》近日的文章则刊登了他的这一言论,而后才被《每日电讯报》“加工”成了一份危言耸听的文章。“我一直忙着向各方面解释。”何帆对卷入这场风波也感到很无奈,“《每日电讯报》把我的表态断章取义了。”事实上,何帆在接受《中国日报》采访时,的确表示“中国已积累了大量美元资产,占据了美国国债总量中一个相当可观的份额,中国对保持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地位贡献很大。”而这一偏中性的言论却被《每日电讯报》作为中国有能力让美元崩盘,从而丧失储备货币地位的“权威证据”。
若以背景对应看,当下打理中国的究竟是一帮什么垃圾呀。中国不崩溃,天理不容!
这话可能是气话,说错了吧。
这两位英国《每日电讯报》眼中的“中国官员”,在过去不到一周的时间内,被各大媒体轮番轰炸,问题如出一辙:他们是否“代表政府”说过“中国可将抛售1.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作为中美贸易谈判的筹码”?
“我不想多谈了。”8月14日上午,何帆在电话里委婉谢绝了《国际先驱导报》的采访。在记者与其随后的短信沟通中,何帆连说了三个“没有”表明态度:他(普里查德)没有到过北京,没有采访过我,没有认真阅读我的文章。夏斌那边则是秘书挡驾,“他很忙,不方便接受采访。”
与何帆和夏斌的三缄其口相比,“中国将抛售美元”报道的始作俑者,安布罗斯·埃文斯-普里查德(Ambrose Evans-Prithard)却热情地向《国际先驱导报》敞开了“心扉”。
“我没想到会引起这么大反响”
“没有,我没有预测到这篇文章引起的反响。”普里查德在接受本报的电子邮件专访中连呼意外。尽管如此,让包括美国总统布什、中国央行在内各方纷纷出面,或澄清事实或发表看法,“反响”业已存在,而且动静堪称巨大。
一切,都源自8月8日《每日电讯报》网站上的一篇报道。
在这篇题为《中国威胁实施抛售美元的“核选项”》一文中,普里查德称,“中国政府已开始采取一致行动对美国发出经济威胁”,并援引何帆和夏斌的话称,“北京警告可能动用1.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作为政治武器,以抵抗来自美国国会的压力”。
何帆的身份是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助理,夏斌则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但在文章中,普里查德却将他们的身份定位为“官员”(officials)。
大西洋之滨煽动翅膀的蝴蝶,迅速在太平洋两岸掀起了滔天巨浪。
当天,美国参议院财政委员会主席查尔斯·格拉斯利即发表声明,称“中国人的威胁是徒劳而危险的”,他还写信给中国驻美大使周文重,要求中国做出解释。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民主党籍参议员拜登则认为,“中国抛售美元说”是布什惹的祸,“要不是布什进行了这么一场没有必要的战争,我们怎么会落得欠中国1万亿美元的窘境”。
一系列的压力令布什不得不发话了:“如果中国指望以打压美元作为打交道的筹码,那我只能说他们有勇无谋,中国所受的伤害绝对比美国更大。”
中国方面也迅速回应,8月12日,中国央行一位负责人发表谈话,否认要“抛售美元”,表示美元和美国政府债券是“中国外汇储备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中美两国官员的“奔忙”,普里查德明显有些不以为然:“如果(我的文章)真的震惊了布什总统和中国央行,我只能说他们太容易被‘震惊’了。”
“假新闻”出台始末
面对巨大的“蝴蝶效应”,文中提到的两位中国学者对英报文章反应一致:断章取义,危言耸听。
“他没有采访过我,也没有认真阅读我的文章,你们看看我的原文,自然能辨别出来(是否断章取义)。”何帆告诉《国际先驱导报》。而他所说的原文,指的是8月7日发表在《中国日报》评论版上的文章,该文标题是《长期的人民币改革利于中国和美国》(Long-term RMB reform benefits China and US)。用何帆的同事、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博士张明的话说,何帆在文中不过是说:“中国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美元资产,占据了美国国债总量中一个相当可观的份额,中国对保持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地位贡献很大。”“没想到这一中性言论居然被人为地赋予了意识形态的火药味。”张明在一篇评论文章中表示。
另一位中国学者夏斌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则表示,自己4月份的确曾提出过“将抛售美国国债作为经济谈判的筹码”,但却被《每日电讯报》“加工”成了一篇“危言耸听”的文章。
面对《国际先驱导报》的提问,普里查德首先选择了推卸责任:“我们的文章是基于纽约梅隆银行给客户的一个报告,你们真正需要找的人是西蒙·德里克(Simon Derrick),是他写了这份报告,我只是那个写下他所说的话的记者。”
这个解释,在其文章中几乎找不到痕迹,除了后半部分西蒙·德里克的百字左右直接引语外。相反,倒是中国两位学者的话占了5个自然段之多。
普里查德就这样“将两条被单独报道的引述连接到了一起”,同时加了“一个有力的注释”。这样“加工”出来的文章,8月8日出现在《每日电讯报》网站上。编辑为文章配的图片显然“独具匠心”:一只黄皮肤的手紧紧攥着美元,“中国威胁美元”的暗示充斥其间,意味深长。
而对于矛盾中的另一个焦点问题,即将中国两位学者定义为官员,普里查德认为是中国和西方定义不同。所以,“我再声明一次,我不道歉”。
作者之前亦曾“唱衰中国”
然而,没有采访当事人,仅仅通过资料和引用别人的话就拼凑成一篇文章,这难道应该是负责任的国际媒体报道新闻的态度吗?
“我们只能说他的组合方式也许还需要纠正和改进。”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喻国明告诉《国际先驱导报》,只要他的动机不是刻意地作为一个谣言或者阴谋的话,该方法应该属于一种正常新闻报道的主观判断,只是这样的判断“有时可能有效,有时可能无效”。
这一次判断,至少眼下已被证明“无效”了。
作为《每日电讯报》的一名记者,普里查德之前也曾在文章中提到过中国话题。本报在他的博客上发现了一篇7月12日发表的博文,其中的调子看上去对中国充满异见。文章主要论述“美元是否会崩溃”,在提到中国时,以“信贷被引向政治目的”等为例,称中国当前的繁荣充满危机,并作出“任何时候中国都不会引领世界经济”的判断。
“耸人听闻,不负责任地唱衰中国,是部分外国媒体的惯用招数,然后还能找出种种理由为自己辩解。”另一位中国媒体研究人员的表态,或许为我们认识该事件提供了另一个角度。(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晓德 实习记者何玉斌发自北京)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begun a concerted campaign of economic threats against the United States, hinting that it may liquidate its vast holding of US treasuries if Washington imposes trade sanctions to force a yuan revaluation.
Two officials at leading Communist Party bodies have given interviews in recent days warning - for the first time - that Beijing may use its $1.33 trillion (£658bn) of foreign reserves as a political weapon to counter pressure from the US Congress.
Shifts in Chinese policy are often announced through key think tanks and academies.
Described as China's "nuclear option" in the state media, such action could trigger a dollar crash at a time when the US currency is already breaking down through historic support levels.
It would also cause a spike in US bond yields, hammering the US housing market and perhaps tipping the economy into recession. It is estimated that China holds over $900bn in a mix of US bonds.
Xia Bin, finance chief at the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re (which has cabinet rank), kicked off what now appears to be government policy with a comment last week that Beijing's foreign reserves should be used as a "bargaining chip" in talks with the US.
"Of course, China doesn't want any undesirable phenomenon in the global financial order," he added.
He Fan, an official at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went even further today, letting it be known that Beijing had the power to set off a dollar collapse if it choose to do so.
"China has accumulated a large sum of US dollars. Such a big sum, of which a considerable portion is in US treasury bonds, contributes a great deal to maintaining the position of the dollar as a reserve currency. Russia, Switzerland, and several other countries have reduced the their dollar holdings.
"China is unlikely to follow suit as long as the yuan's exchange rate is stable against the dollar. The Chinese central bank will be forced to sell dollars once the yuan appreciated dramatically, which might lead to a mass depreciation of the dollar," he told China Daily.
The threats play into the presidential electoral campaign of Hillary Clinton, who has called for restrictive legislation to prevent America being "held hostage to economic decicions being made in Beijing, Shanghai, or Tokyo".
She said foreign control over 44pc of the US national debt had left America acutely vulnerable.
Simon Derrick, a currency strategist at the Bank of New York Mellon, said the comments were a message to the US Senate as Capitol Hill prepares legislation for the Autumn session.
"The words are alarming and unambiguous. This carries a clear political threat and could have very serious consequences at a time when the credit markets are already afraid of contagion from the subprime troubles," he said.
A bill drafted by a group of US senators, and backed by the Senate Finance Committee, calls for trade tariffs against Chinese goods as retaliation for alleged currency manipulation.
The yuan has appreciated 9pc against the dollar over the last two years under a crawling peg but it has failed to halt the rise of China's trade surplus, which reached $26.9bn in June.
Henry Paulson, the US Tresury Secretary, said any such sanctions would undermine American authority and "could trigger a global cycle of protectionist legislation".
Mr Paulson is a China expert from his days as head of Goldman Sachs. He has opted for a softer form of diplomacy, but appeared to win few concession from Beijing on a unscheduled trip to China last week aimed at calming the waters.
欢迎光临 燕谈 (http://www.yantan.us/bbs/) | Powered by Discuz! 7.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