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上海话可以"写"下来
来源:新民周刊 作者:王悦阳
《上海话大词典》的出版问世无疑是一次传承海派文化的有益尝试。我们平常所说的那些上海俚语,终于可以有所依据地写下来了。
撰稿/王悦阳
近年来,面临着上海话在上海正逐渐"衰变"的现状,不少专家与热心人士不约而同地发出"传承上海话"的急切呼吁。沪语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得到了有关方面的重视,却依旧有着不少问题,而最为关键的一点,即在于上海话能讲却不好写,使得沪语的流传和生命力面临极大的考验。
口语化的发音与词语如何成为书面文字加以保留?如今,收集了1.5万个上海话词汇的《上海话大词典》即将于今年8月问世,这标志着上海方言开始"登堂入室",成为可以记录传承的语言文字。
"上海话与北京话、广州话并称中国三大主要方言,以前的上海话基本只限于口语传播,如今《上海话大词典》经过重新的梳理,整合成一部大规模的方言工具书,为大家写字、说话提供了一个标准的依据。"该书作者、上海大学教授钱乃荣先生如是说。
海派文化传承
钱乃荣教授是闻名全国的上海话专家。从小生长在上海的他对于吴语文化的感情极为深厚,而丰富多彩的海派文化更是令他情有独钟。无论沪剧、越剧、滑稽戏还是评弹、流行歌曲,钱教授都有着极大的兴趣与爱好,不仅对那些脍炙人口的唱段稔熟于心,更花了很大的心血,精心收集了大量珍贵的老唱片。这一爱好陪伴了他整整半个多世纪,也让他对于海派文化的多元化、草根性有了切实的体会。钱教授认为:优秀的艺术只有靠广泛的传播与良好的群众基础,才能保持其生命力。而上海话正是海派文化最重要的语言载体。
看到近年来沪语文化传承所面临的巨大危机,钱教授有了出版这样一部"规范上海话"词典的打算。他坦言:"提倡普通话的确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但我认为,对于一个城市而言,方言是其最为生动鲜活的文化血液。尤其在21世纪,面临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国家、城市文化的多元更是必不可少。经济越是发达,文化便越该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本着"传承文化"的使命感,钱教授开始了长达数年的词典编撰工作。
《上海话大词典》全部采用国际音标而不是拼音进行标注,这样既能使全世界人都看得懂,也具备较强的学术性。同时,将全部词汇按照意义进行了分类编排,使得"看词典本身就像看小说",赢得一种感官上的享受。此外,《上海话大词典》的词汇遵循着新旧结合、雅俗共赏的特点,不仅收录类似"吃讲茶(请公众或有声望的人到茶馆里解决纷争)"、"开荷兰水(喝倒彩)"等老派词汇,更将"韩国料理"、"摆POSE"等时髦语、流行语也收入其中。
针对上海话中"有音无字"的疑难问题,《上海话大词典》严格遵循传统音韵学著作《广韵》、《集韵》等的记载。如"藏东西"的"藏",上海话读kang,此次收入时记作"囥";而"吃饭夹小菜"的"夹",上海话读ji,此次收作"搛"。而另一些没有本字可查的词,会综合多名专家意见,从《现代汉语词典》中挑选一个固定下来,例如"biao(射)出来"的"biao",最终选定了"飙",可见编撰的精心。
从1869年英国传教士编辑的第一部极为简单的《上海方言词汇集》,到如今即将亮相的《上海话大词典》,上海话终于拥有了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大词典。钱教授欣喜自己将近半个世纪的努力终于有了丰硕的成果。
上海话语汇数码化
《上海话大词典》的编撰出版,仅仅是沪语文化传承工作的开始。目前,钱乃荣教授正在酝酿着一项更大,也更为实用的工程---"上海话语汇数码化",即"上海话拼音"的沪语输入法。
说起"上海话语汇数码化"工程的缘起,钱教授介绍道,自己有一段时间经常上北京大学中文系的BBS论坛,发现不少热爱上海话的年轻人时常用沪语发帖子,于是便与这群年轻人交起了朋友。最热闹的时候,自己的帖子点击率高达5万之多,更有将近150余条回帖,这让他看到了沪语文化的生命力所在。欣喜的同时,钱教授也发现,用上海话聊天的年轻人往往对于沪语词语的具体写法不甚了解,以至于打出来的词语五花八门,甚至连"额"和"个","人"和"宁"往往都混淆不清,加上没有相应的输入法,不少人选择用拼音代替打不出的字,造成了阅读上的严重障碍,大大影响了沪语写作的传播。由此,钱教授认识到:上海话要保持生命力,创立输入法势在必行。
目前,由他领衔申报的"上海话语汇数码化"这一课题已经获得"上海社会科学项目"批准。一个集结了1.5万条上海方言词语和"上海话拼音方案"的上海话输入法如今已基本完成。这个上海话输入法软件由钱教授的学生、上海大学物理系毕业生郑晓均先生设计制作。今年9月,输入法中的拼音与汉字之间的对接可望全部完成。届时,上海市民可以仅凭口语读音,仅利用现有的英文字母就能直接在电脑上敲出"阿拉"、"侬好"等词语了。
不仅如此,上海话输入法的出现,还将为沪剧、滑稽戏、评弹、浦东说书等海派艺术文本化的保护传承做出巨大的贡献。
争议与思考
尽管《上海话大词典》尚未上市,却也引来了些许争议。在网上公布了《上海话大词典》的若干词例后,不少外地网友纷纷反映词典过于复杂,"好多字根本不认识,更别说去理解运用",更有甚者认为:既然是为了普及上海话,就应该放点让外地人觉得简单易懂,充满生活化的词语。至于一些太过拗口难念又不实用的词语则不应该收录其中。作为工具书而言,《上海话大词典》应当是很不错的专业著作,但要用它来普及上海话似乎有些不足。
对此,著名海派文化学者薛理勇先生坚持:编撰这样一部详尽细致的上海话词典依旧有其必要性。上海历来是中西方文化的交汇点,丰富多姿的上海话更是海派文化典型的代表,《上海话大词典》的问世,使得上海话得以较为系统与完整的面貌呈现在世人眼前。但是否需要收录多达1.5万个词汇,其中会不会有一些与时代脱节,缺乏生命力的词汇?而这1.5万个词汇又能否全面概括上海话的精髓,会不会有所遗漏?注音所采用的国际音标是否能保证大家都看得懂?薛老师认为,一切还需等待词典问世之后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关注研究与修改完善。
同样是保护传承沪语文化支持者的上海曲艺家协会主席王汝刚先生对于沪语词典的出现,表示赞同。他认为,沪语词典的出版以及沪语软件的开发,不仅为海派经典文化的进一步保存以及弘扬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使得上海话的传承更具科学性与规范性。尤为重要的是,在世博会召开前夕出版的《上海话大词典》,更能使许多渴望了解上海这座城市精神的外国、外地友人们找到了较为理想可行的途径,从而构建和谐多元的城市文化精神。
部分常用上海话词汇的正确写法
阿拉(我们)侬(你)娜(你们)伊(他)伊拉(他们)迭个(这个)迭搭(这儿)伊个(那个)伊面(那儿)啊里(哪)迭能(这么)介(这么)迭眼(这点儿)迭歇(这会儿)迭抢(这阵子)哪能(怎么)哪能样子(怎么样)辣辣(在,在那儿)辣海(在那儿)几化(多少)葛末(那么)老(很)瞎(极了)蛮(相当)坏来死(坏得很)亨八冷打(统统)常庄(常常)有辰光(有时候)作兴(也许)乃末(这下,于是)汏(洗)强(便宜)赞(好)灵(好)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lastedittime]1187047145[/lastedittime]编辑过]
翻译:你们统统地坏。
或者一般姑娘发嗲爱这么说:娜rai瓦呆。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lastedittime]1187134013[/lastedittime]编辑过]
欢迎光临 燕谈 (http://www.yantan.us/bbs/) | Powered by Discuz! 7.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