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转帖] 禁令碑中的信息 [打印本页]

作者: 老木匠    时间: 2007-10-6 20:51     标题: 禁令碑中的信息

禁令碑中的信息

刘法绥    

《读书》 2007年第9期

一九八三年九月,湖北省黄石矿务局矿史办公室编辑出版了《湖北黄石煤矿史》(内部铅印)。书内辑录了清嘉庆时大冶地区一煤窑穿水淹死十八名矿工后,有关方面(估计是乡级行政机构)撰写的、旨在宣谕县府封井并禁止挖煤的碑文。石碑是矿史办的人员在一座山头的荒坟蔓草间发现的。全文照录于下: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然人有生之日,岂无死殁之期?为我兄弟,协力掘煤,命运不济,惨遭煤垅(窿)淹毙之厄,殁于嘉庆四年十一月二十三日(1799年12月18日)夜子时。在于竹墩宕,淹毙一十八名。报明县主  陈,勘明,见集水浩大,尸首难捞,详明上宪,宪谕做坟立碑,惨痛不忍!何思日月推迁,手足之情难割;骨肉山上,县宪谕封,永垂万古。官山竹墩宕一面,甘结封禁,永远不得开挖取煤。冯姓人等,不得以山没坟;众性(姓)人等,不得以坟占山。呜呼痛哉!今立石碑,永垂万亿,不得朽坏云。

(按:死者姓名从略)   

   皇清嘉庆五年岁在庚申孟冬月谷旦日立      

这是一则湖北大冶地区早期采矿史的重要资料,它包含了丰富的信息。

第一,古代对这一地区的采煤记载仅有一则,即明嘉靖庚子(1540年)《大冶县志》所记:“煤炭出章山,道士二里。”碑文的发现,说明至少在十六世纪中期以后,此地采煤绵延不绝,碑文是清朝时采煤的实证。

第二,有十八人同时挖煤,说明煤窑已具一定规模。

第三,此地的煤,当地人称“肥煤”,主要供工业用,结合目前附近的国营沙田煤矿是黄石地区唯一的烟煤产区,可推断这一地区至少在清嘉庆时工业勃兴,特别是冶炼业。

第四,反映了官府对民办工业所采取的态度。

第五,仅就立碑之年(1800),就已比盛宣怀到湖北办煤矿(同治十一年,即1872年)早七十二年。   
陈寅恪先生《寒柳堂集》之《论再生缘》中,引了清人李桓《耆献类征》的《陈桂生传》:“陈桂生,浙江钱塘人,由优贡生考取教习,期满引见,以知县用。嘉庆元年三月楝发湖北,四年题署大冶县知县……”喔,原来下令立碑封井并“永远不得开挖取煤”的县太爷竟是这位老兄!陈先生对陈桂生相当了解,但对他在大冶任职期间未着一字,因为这块碑文从未著录。   

历史有时示人以意想不到的幽默和怪诞:陈桂生下令封在煤窑中的矿工,在近两百年后竟然现身!一九七三年夏季,此地多雨水,气象部门发出预警,此处的大洪煤矿通知工人一段时期内暂不下井采煤(早就斗胆违背了“永远不得开挖取煤”的禁令)。一日,煤窑穿水,大水汹涌而出。使人惊骇的是:冲出了好几具尸体!更使人惊骇的是:死者穿的是从未见过的对襟粗布大衫,铜纽扣也是从未见过的多角形,背后还拖一根老长老长的粗辫子!人们围观时,发现死者皮肉犹呈血红色,鲜润鲜润的,但即刻就风化了。领导当即清查矿上的人数,矿工、家属、村民,一个都没有少。这是怎么回事?一时人言汹汹,众说纷纭。直到十多年后发现了那块碑,人们才悟出:他们是近两百年前遇难的矿工,是他们爷爷的爷爷的爷爷!

[ 本帖最后由 老木匠 于 2007-10-6 20:54 编辑 ]
作者: 自觉的梦游人    时间: 2007-10-7 04:46

温故而知新。或者,历史往往有惊人的相似。或者,先倒过来,闻新而知故;或者在等同起来,历史往往就是惊人的相同。从前忆苦思甜,后来变成忆甜思苦,对于这些爷爷的爷爷的爷爷,山西的农民工大概只能忆苦思苦了。




欢迎光临 燕谈 (http://www.yantan.us/bbs/)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