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原创] 文人未必相轻 [打印本页]

作者: 周泽雄    时间: 2007-10-25 21:42     标题: 文人未必相轻

在汉语文本中,我见到“文人相轻”一词,恐怕不少于一千次了。虽然具体细节失忆,但回想起来,每次见到“文人相轻”,我都能在字句背后窥到“证明完毕”四字:引用者视它为不证自明的公理,仿佛那就是一条勾股定理。

对此,我不以为然。

众所周知,该成语出自魏文帝曹丕的《典论》,曹丕在该文开头写道:“文人相轻,自古而然。”——“自古而然”四字,听上去已经有点“证明完毕”的意思了,何况曹丕接着还举了个前朝文人的“相轻”例子,以资佐证。但我记得很清楚,在他的《与吴质书》里,曹丕评点了同时代的大量文人。笔墨中有批评,但表扬更多,而且,我必须公正地说,所有的批评和表扬,态度都极为诚挚友善,完全没有“文人相轻”的痕迹。这封信我就略过不引了,我只想说明一点:“文人相轻”是否“自古而然”,即使在这句话的创立者那里,也大可存疑。

曹丕接着还说了一句话:“文非一体,鲜能备善”,听上去似乎又在强调文人未必相轻。的确,先不论资质强弱,抱负大小,不同的文人,经营的文体就各不相同。论项目的众多,文学竞技场从来不亚于奥运会。诗人与剧作家虽可笼统地称为文学同行,但他们并不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就像我们的田径天才刘翔没必要嫉妒姚明的篮球成就一样,不同的文人也不妨各擅各的胜场,各领各的风骚。仍以体育为例,我们永远找不到这样一位天才,他可以成为百米短跑和马拉松比赛的双料冠军。运动学常识还告诉我们,一个人在短距离径赛项目中的天赋越突出,他的生理构造也就越不适应长距离赛跑。同样,除掉极个别例子,文学家中也不易出现伟大的全能选手。在有些作家那里我们很容易发现,他的出众往往是以另外一些领域的拙劣为代价的。比方说,我越是迷恋周作人的散文技艺,我也就越不能想像他在诗歌或小说上的成就。要求周作人写出伟大的小说,大约相当于要求姚明成为体操运动员吧。

作家的行当就像星空,星空之所以灿烂,在于它永远不会拒绝新星加盟。人类精神原本有着宽广的包容度,文学也不像竞技体育那样会对参赛选手作出人数限制,更没有主力、替补之分。李白的存在不会给杜甫的成长制造压力,唐代诗人众多,却一点没有造成文学人口的紧张。在文学天才的国度里,从来没有实行计划生育的必要。文人间的竞争,气氛宽松随意,由于读者对文学天才的需求相当广大(相对而言,他们对画家、音乐家的需求,就要小一些),这导致任何一颗文学新星的登场,都不会产生“今日座满,明日请早”的窘迫。

既然文学的格局天然不易引发你死我活的岗位竞争,文人相轻就显得多余了。我以为,文人相轻主要是一种错觉。由于文学天然有渴望得到评论的需求,而这种评论,除了来自读者,更多地来自同行。其他领域的从业者也会互相评论,既然评论,难免有相轻相亲之别、说好说孬之分,文学的特殊性在于,文人间的那点事儿,往往会用文字保存下来,而工匠间的彼此奚落、政客间的相互攻讦,通常没有得到记载。

有句俗话叫“老婆别人的好,文章自己的好”,对后一句,我想,认为自己的文章好过别人,哪怕与事实不符,作为一种态度也有积极之处。就实际效果来看,文人在自我评价时对自己高看一眼,很可能比一味谦抑更为可取。作家的工作具有沉醉性,创造型作家还可能进入某种忘我状态,这导致作家间的互相评论,水准往往达不到按他们的智力、身份所应该达到的高度。所以,类似托尔斯泰小看莎士比亚、普鲁斯特和乔伊斯彼此看不起之类的事儿,我们就未必要从文人相轻的角度去理解。再则,文人间的挑剔责难,也会促进文学的进步。文人间说些尖酸刻薄的话,只要不过分,对于文学绝非一种灾难。相反,文人间的酬唱若是过于相敬相爱,反而会坏事。

我的结论是:文人相轻是一种多余的责难。证明完毕。
作者: 杜雅萍    时间: 2007-10-25 21:47

题目不妥,在这里,应该叫乌搞文人相轻。。。。。。鉴定完毕
作者: 天边外    时间: 2007-10-25 22:24

原帖由 周泽雄 于 2007-10-25 21:42 发表
在汉语文本中,我见到“文人相轻”一词,恐怕不少于一千次了。虽然具体细节失忆,但回想起来,每次见到“文人相轻”,我都能在字句背后窥到“证明完毕”四字:引用者视它为不证自明的公理,仿佛那就是一条勾股定理。 ...
俺倒是以为,“文人相轻”是一种屡见不鲜的现象,有许多缘由会导致这种现象的发生。

举一个例子,
所谓“文人”,可以理解为制造“文化产品”(或称“精神产品”)的人。
而对文化产品加以定义与评估的标准,往往缺乏公认的准度,这就带来文化批评的模糊性,以至于引发文人之间的冲突。

对比“物质产品”的制造者——工程师,因为有相当公开与严格的产品标准作为行业规范,尽管身陷企业竞争的环境,但是,工程师的人格落实在产品质量上,往往是取长补短,不断升级的。

大家很少见到产品(或专利)发明者之间有情绪化的彼此“相轻”的冲突现象。

再说一个例子,文人之间也有分工的边界隔膜。
在“想象力”方面,艺术家与评论家之间的意念冲突,有相当悬殊的差别。
同样“以文吃饭”的动机,艺术家的“创造性”,被评论家的肆意贬值,则是常见的冲突现象。
作者: 周泽雄    时间: 2007-10-25 23:20

欢迎平平乌搞。
天边外兄:类似“文人相轻”这类概念,对我毫无用处,它既不能帮助阅世,又无益于衡文。但我可以理解,它对你非常重要。借助这柄粗糙不堪的工具,你至少可以对文人群体发些议论,瞅着空子,你还可以说说理科生对文科生的优势。若失去这些简易概念的帮助,你的议论将如何展开呢?
大帖我就不评论了,没办法,你的帖子还是一如既往地无法阅读。理由么,我在那边说了:语感。
作者: 李大兴    时间: 2007-10-25 23:24

中文里有很多话,听上去似乎颇有道理,仿佛不言自明的真理,仔细想想纯属以偏概全的扯淡。然而,我们这个民族沉浸在这类话语之中的岁月如此漫长,以致在思考上习惯于简单全面、无边无际的判断了。
作者: 梅茗    时间: 2007-10-25 23:35

平平,乌搞党魁失踪了,乌搞事业没有领导怎么行啊。

原来我还认为是同行相轻。现在看来,文人或者别的同行之间,我觉得或者是英雄识英雄,相互敬重,惺惺相惜的情况多一些。
作者: 周泽雄    时间: 2007-10-25 23:49

“同行是冤家”,这表明,同行相轻,原是常事,未必以文人为最。文人只是特别容易给人产生此类印象罢了。
一些被公认为较为伟大的政治家,彼此隐秘的“相轻”,绝不逊色于文人。比如,美国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的临终遗言竟然是“杰斐逊还活着”,有趣的是,就在亚当斯念叨之际,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已经于数小时前死去。
作者: 天边外    时间: 2007-10-26 00:12

原帖由 周泽雄 于 2007-10-25 23:20 发表
欢迎平平乌搞。
天边外兄:类似“文人相轻”这类概念,对我毫无用处,它既不能帮助阅世,又无益于衡文。但我可以理解,它对你非常重要。借助这柄粗糙不堪的工具,你至少可以对文人群体发些议论,瞅着空子,你还可以 ...
再举一个例子,

印象中,陈村、周泽雄两人,在“语感”方面,的确显得超强和敏锐。但我可以打赌,这两人之间的交往关系,必落入“文人相轻”的俗套。

另外,若拿“围棋”来比方,也有谈起“棋感”好坏的这种说法。
但是,真正懂得围棋的人,自然会知道“棋感”好坏,只是棋力的一个方面,要论胜负,还有之外的过人功夫。

周兄明白围棋的道理,也该知道“语感”与“棋感”的可比性。。。
作者: 自觉的梦游人    时间: 2007-10-26 02:49

如此正搞,本党只能说是殊途同归了。泽雄的结论应该是,文人自重,如果俺的乌搞可以算得上一条小路的话,对了,文人自重故相轻,虽然未必一定走上相轻。志同道合的文人可能有自重而相(尊)重。或者说,这里的相轻具体要分两个方面,轻人,和轻文。我觉得从魏丕的原文来看,他所谓的文人相轻,好像更应该集中在文的相轻。但是作为成语,明显的,被后人滥用到人与人之间的相轻。这说明这个成语的乌搞度很高,“可惜”的是被泽雄正搞到了家,除了认真赞一个, 剩下的就是自责没有抓住这个乌搞了

[ 本帖最后由 自觉的梦游人 于 2007-10-26 02:54 编辑 ]
作者: 周泽雄    时间: 2007-10-26 09:12

谢谢梦子鼓励。同一成语,不妨有多个版本,正搞版,乌搞版,并行不悖。切盼见到梦子的“乌搞版”。
天边外兄:我没有理由满足你的八卦心,你说话不托牢下巴,我是没法替你托住的。对于根本没谱的东东,你都敢打赌(且不说还藏着一份挑拨),这不正好说明,你说话的下巴,已经飘在天边外了。
作者: 城骁    时间: 2007-10-26 09:17

为什么不从文学的角度评论评论?我觉得此文文学价值大于观点的价值,尽管,观点的价值也是文学价值的组成部分。“证明”很清晰,写得游刃有余。大概也属于“近作”。
作者: 天边外    时间: 2007-10-26 10:19

原帖由 周泽雄 于 2007-10-26 09:12 发表
谢谢梦子鼓励。同一成语,不妨有多个版本,正搞版,乌搞版,并行不悖。切盼见到梦子的“乌搞版”。
天边外兄:我没有理由满足你的八卦心,你说话不托牢下巴,我是没法替你托住的。对于根本没谱的东东,你都敢打赌( ...
周兄心理敏感,可以理解。

但是,若你将我的举例,看作“小说家”与“评论家”的个例形象,不就契合前面的话意了。
作者: 周泽雄    时间: 2007-10-26 11:25

原帖由 城骁 于 2007-10-26 09:17 发表
为什么不从文学的角度评论评论?我觉得此文文学价值大于观点的价值,尽管,观点的价值也是文学价值的组成部分。“证明”很清晰,写得游刃有余。大概也属于“近作”。
城骁兄说得有理,不过,那就是另一篇东西了。每一篇文字各有其相对使命,有的宏大些,有的渺小些,如本文,就属于志向有限,能够勉强说清一个小观点,差不离了。
作者: 流星雨    时间: 2007-10-26 11:42

呵呵,好像和以前的“辩难”方式有一点点的不同,但什么地方不一样,我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哈哈,为文性格略变?
作者: 施国英    时间: 2007-10-26 11:50

诗人与剧作家虽可笼统地称为文学同行,但他们并不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就像我们的田径天才刘翔没必要嫉妒姚明的篮球成就一样,不同的文人也不妨各擅各的胜场,各领各的风骚。
----------------------------
叫有刀来这里学习一下,他就会明白“平行”是啥玩意儿。
作者: 金秋    时间: 2007-10-26 11:53

主贴文章让人十分信服,我本来还想挑点刺儿,可怎么挑也没挑出来,不得不承认写得好。
看了这篇文章,感觉文人再要相轻就是很可笑的事情了,《红楼梦》写得再好不也没碍着《水浒传》什么?文人相轻实属多余。文人真要相轻那也跟文人无关,这样的人对谁都会相轻,包括对粗人。
作者: 周熙    时间: 2007-10-26 11:56

文人相轻,乃是一事实经验型判断,当一个社会现象已经无数事实验证,我们是无须去以小概率事件作为反证的 。你一定要找到白乌鸦来说明天下乌鸦不是一般黑,实在生硬。
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因为难有一套完全的硬标准,也就给了相轻的可能。而在武功领域,只有服输的结果。

[ 本帖最后由 周熙 于 2007-10-26 12:25 编辑 ]
作者: 周熙    时间: 2007-10-26 12:06

原帖由 金秋 于 2007-10-26 11:53 发表
主贴文章让人十分信服,我本来还想挑点刺儿,可怎么挑也没挑出来,不得不承认写得好。
看了这篇文章,感觉文人再要相轻就是很可笑的事情了,《红楼梦》写得再好不也没碍着《水浒传》什么?文人相轻实属多余。文人真 ...
------------------------
很有意思。我倒是认为,老周是一个揉文字面粉的人,今天他可以写文人未必想轻,明天同样可以写出文人千古相轻。真正令人信服的,并非这个事实,而是他的文字。
作者: 周泽雄    时间: 2007-10-26 12:36

先谢过金秋。金秋找碴是一把好手,夸人就不行了,至少,不是金秋特色。
这个周熙,夸我还是骂我?
真正有规律的,是同行相轻。他们之间的相轻程度,取决于工作的冲突和竞争程度,如果毫无冲突,也就谈不上相轻。嫉妒是有近距原则的,相轻也得符合这个原则。所以,文人中的相轻,只能在同行相轻的总体规律里去理解,而不宜把它视为只有文人才有的东西。有些文人,如果工作性质是彼此促进的,比如别林斯基与普希金、屠格涅夫、果戈理之间,想要相轻都不容易。
不久前请教过老木匠一个疑问,即在我看来,军队高级将领之间的彼此相轻,远比文人相轻来得常见和凶狠。二战时期盟军之间的高级将领,彼此不服、彼此奚落,几可视为规律。丘吉尔说起戴高乐来,也是时刻不忘揶揄一下的。你看NBA的大牌球星,关于谁是老大,也一直争执不休,谁服谁呀。
文人相轻,只是特别容易被人看到而已,绝非特别常见。

[ 本帖最后由 周泽雄 于 2007-10-26 12:50 编辑 ]
作者: 老木匠    时间: 2007-10-26 13:07

哈,泽雄兄提到我了,也就说几句。

生存竞争是一个普遍的规律,竞争中首先就要树立勇气,树立勇气最好的办法就是舍我其谁,蔑视他人。一般来说,越是激烈的竞争,就越需要这一勇气。因此军事政治领域里同行的倾轧可谓是常见现象。

在经济领域竞争同样激烈,但是商品经济环境下,交易是最基本的原则,因此在经济领域内的同行倾轧,需要一种彼此可以预知行为结果的规范,逐渐成为公开的游戏规则,被公众当作了既定的现象,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文人有点不一样。因为他们一般来说总是自觉不自觉的充当公众导师,告诉人们可以怎样生活,而这又大多不脱“爱”、“忍”之类的说教。而实际上他们是在一个狭窄的市场里捞生活,倾轧是必然的现象,于是他们的行为往往和他们的文字形成反差,使得无数天真的读者想不落去,愤愤的来骂他们。而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又善于用文字把彼此之间的矛盾倾轧娓娓道来,既要出气、又要赚稿费,更是让人们觉得文人无行。

——这种使用文字没完没了攻击对方,是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甚至就是律师也尽可能不用的,因为他们为了维持本身长远利益以及集团利益,一般都愿意主动遵循游戏规则。
作者: 周熙    时间: 2007-10-26 14:53

老木匠“这种使用文字没完没了攻击对方,是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甚至就是律师也尽可能不用的,因为他们为了维持本身长远利益以及集团利益,一般都愿意主动遵循游戏规则。”实在是洞察世情!
文人间相轻,通过造势可以达到扩大自己影响的作用,不至于两败俱伤,加上他们的清高孤傲,单兵作战的工作环境,他们并不需要合作与借力,所以,他们相对于其他行业,对于对抗更加肆无忌惮。而其他行业,都已妥协为要,把竞争控制在不两败俱伤之前提,--至少表面上如此,相反,如果能够做到双赢,则何乐不为?但文人之间,没有这个基础,他们的工作无须双赢。
作者: 金秋    时间: 2007-10-26 16:37

楼上两位说到文人之间相互攻击,我觉得这跟文人相轻还不是一码事,文人攻击的是跟他同行业的人,而不是因为对方是文人。“我以为,文人相轻主要是一种错觉。由于文学天然有渴望得到评论的需求,而这种评论,除了来自读者,更多地来自同行。”——这话说得很到位。
作者: 金秋    时间: 2007-10-26 16:41

泽兄的文章论述得很严谨,有时候看第一遍觉得可以反驳他,但是看第二遍就觉得没必要反驳,等到看第三遍,你就会完全信服,这是我的经验之谈。
作者: 天边外    时间: 2007-10-26 16:58

顶兮兮的判断,再次看低周泽雄的理由,拖着尾巴还是没有认理。

一个常识,就是武者以胜负为高下,而文人却不愿认同“标准”。

相轻,可以有各种各样的理由,但是,相轻的判断,无非是高下强弱之辨,失去通判的尺度,自然是相轻难以相处的模糊后果。

在中国,文人不是惯于纠缠“诺奖”、“奥斯卡奖”的轻义嚒?
作者: 周熙    时间: 2007-10-26 19:09

老周:我的意思是,说什么并不重要,怎么说才重要。颠覆一下成语,或者捍卫一下成语,都可以找到理由,问题是如何说。我更看重说的技巧,至于内容,其实不过是借用成语的壳,说自己的意思。既然是成语,本来就有相当概率的经验成果了 。
作者: 梅茗    时间: 2007-10-26 20:19

我不赞成兮兮的看法,就算是律师,也不能完全只讲究怎么说吧。也得有所为有所不为吧。
所谓“觞来为之尽,是谘无不塞。有时不肯言,岂不在伐国。”陶渊明酒后亦有不肻言的东西,何况一个人清醒时候认真对待的文章呢?
作者: 金秋    时间: 2007-10-26 22:30

原帖由 周熙 于 2007-10-26 19:09 发表
老周:我的意思是,说什么并不重要,怎么说才重要。颠覆一下成语,或者捍卫一下成语,都可以找到理由,问题是如何说。我更看重说的技巧,至于内容,其实不过是借用成语的壳,说自己的意思。既然是成语,本来就有相当 ...
做律师的都这职业病。我也认为,你能把道理说得别人心服口服,你就掌握了真理。
作者: 周泽雄    时间: 2007-10-26 22:39

我理解周熙兄的意思,尽管对我来说,让我写一篇“文人自古相轻”的文章,我是不干的。
简单梳理一下我的看法:
一,文人相轻是存在的。本文绝对不是强调“文人从不相轻”或“文人较少相轻”。
二、文人相轻属于同行相轻中的一种,它只是特别容易被人见到,而不见得是同行相轻中程度最重的。
三、别的行业纵使相轻,一般也不容易为众周知,不像文人,把他们的“相轻”都用文章记录下来了。——这容易让人产生文人格外相轻的错觉。
四、对别的行业来说,从业人员彼此攻讦,说不定还有违行业规范或职业道德(如老木匠所言),但文人的情况正好相反,在这里,批评是具有正当性的。一个拒绝评论竞争对手的企业家,也许是可敬的,一个拒绝评论同行的作家,却未必可敬。
五、文人是个庞大家族,良莠混杂的程度,远远超出其他行业。比如说,一个业余歌唱家不会有勇气公开批评帕瓦洛蒂,但一个不起眼的作者,可以随便拿大作家开涮。
先说这些。
作者: 周熙    时间: 2007-10-27 09:30

老周:
你谈的文人未必相轻,本身就没有逻辑错误,所以,自然也就正确。从你的逻辑出发,中国很多成语都可以再论的 ,比如:婊子未必无情,戏子未必无义,红颜未必薄命,英雄未必自古出自少年,寒门未必出孝子,严师未必出高徒。。。。。。
成语,是人们千百年生活经验和智慧的语言浓缩,既然是生活经验,当然是指一种普遍现象,多数定理,是实践理性(逻辑)在的运用,并非单纯的绝对数字逻辑,这不是进行科学研究推论(事实上,科学研究结论往往也在实验条件下成立,是排除某些因素的)。
成语既然是语言的浓缩,必然省略些赘词,文人相轻,其实本来就是文人(多)相轻的意思,而老周和大兴兄认为这是以偏概全,事实上,我们有谁真的认为文人一定相轻了 呢?否则,文人之间一开始就无须交往了 ;如同我们有谁真的 认为红颜一定薄命了呢,那我们一开始就别找找美女谈恋爱了 ,等她们过了红颜再说?这些,当然是刻舟求剑的笑话。

另外,我认同文人相轻是各行业相轻的一种,这和认同苹果是水果之一没有异议;但说文人相轻的严重程度并不见得高于其他行业,我不认为;当然,老周你用的 是 并不见得这样安全盔甲字眼,我等花三天时间哪怕找到千百年来的统计数据,也无法证明你就说错了 --但 ,难道,你的 并不见得就是没有意思表示的倾向了 吗?那我只能从你的倾向上去不认同了了。用什么方法去论证文人相轻的程度是否高于其他行业?在燕谈网上做投票调查即可,呵呵。
在我看来,文人相轻程度是一定高于其他行业的 ,当然,如果我安全地说话,应该说成高于很多行业的 。原因估计有:文人本事标准并不硬性;文人工作性质单打独斗,比较其他行业更少合作;文人相轻,更有助于提高自身声誉。社会公众往往也要给文人排座次~~

[ 本帖最后由 周熙 于 2007-10-27 09:34 编辑 ]
作者: 城骁    时间: 2007-10-27 09:51

俺觉得,第一流的文人并不相轻,比如歌德对拜伦,杜甫对李白,第二流的文人才相轻。可是世上多的是第二流的文人,于是文人就多相轻了。泽雄兄是第一流文人,自然不觉得文人相轻,呵呵,文章等于说的是自己的主观世界或精神境界。周熙兄的言论从旁观者的角度,从现实出发,注意的是普通文人,所以认为“文人多相轻”。哦,角度不同而已。
作者: 周泽雄    时间: 2007-10-27 10:17

周熙兄质疑得相当有力,城骁兄的说明,若扣除拿我开涮的内容,本身也是成立的。
但是,提到“文人相轻”中的错觉成分,还是有必要的。国内若有十来个拥有媒体资源的三流文人,整天在各类报刊上发表“文人相轻”式言论,就会给人造成文人普遍相轻的错觉。而在别的地方,一个不起眼的家伙对行业大腕的批评,根本不会被大家听到。谁会听到一个NCAA的球员批评NBA球员的言论?谁会传播一个普通公务员对国会议员的“相轻”言论?而在文学场上,这些原本不在一个级别的相轻文字,却会骚扰性地频频出现。
相对说来,讲究团队合作、具有岗位竞争的行当,相轻也就容易产生,因为相轻符合他们的利益,球员中的替补嫉妒相同位置的主力,B角嫉妒A角,就是常见的现象,但通常,一个替补后卫是不会编派他们的主力前锋的,花旦也不会嫉妒老生。而文人由于强调各自为战,互不相属,所以,除非他们的工作因为某些额外原因发生竞争(比如担任某个官职、竞争某个奖项),否则,相轻就是件奇怪的事。
还有(我再重申一下),文人行业是鼓励批评的,所以,被视为“相轻”的那些东西,本身也是文学的组成部分,仅仅按世俗人际交往的标准来看待文学批评,恐怕自己先已误读在先了。
早年读一本《雨果论文学》,我甚至发现,雨果对同行的表扬,实在有点过头了,如果只是赞美莎士比亚倒也算了,有些在后人看来成就明显不如他的作家,比如司各特,他照样不吝赞词,用的语言极为崇高。
——还是要承认周熙兄批得精彩。

[ 本帖最后由 周泽雄 于 2007-10-27 10:19 编辑 ]
作者: 菜农    时间: 2007-10-27 10:17

文人有相轻,但是文人未必一定是相轻的。泽兄的命题成立。
作者: 周熙    时间: 2007-10-27 12:02

老周你一方面说三流文人造成文人相轻错觉,一方面说文人行业鼓励批评,言下之意,非得等三流文人变成一流文人才有资格去批评,才不成为骚扰,才不至于造成错觉?我是认为文人相轻是文人行业进步的动力,不管什么级别的文人,都有权利批评(这又涉及老周说的权利不等于资格了),长江后浪推前浪,在相轻中成长;话又说回来,那些够级别够资格的文人怎么就没发表相轻言论?难道真惺惺相惜?难道是因为他们没有掌握媒体资源?我看可能更多的 还是老周前一阵拨乱反正的词语“世故”吧。从宏观社会打环境来说,当前的舆论环境,还需要更生动更激烈的争鸣,而非和谐得无声无息,当然,前提是不能人身攻击,那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作者: 金秋    时间: 2007-10-27 12:16

原帖由 周熙 于 2007-10-27 09:30 发表
老周:
你谈的文人未必相轻,本身就没有逻辑错误,所以,自然也就正确。从你的逻辑出发,中国很多成语都可以再论的 ,比如:婊子未必无情,戏子未必无义,红颜未必薄命,英雄未必自古出自少年,寒门未必出孝子,严师 ...
兮兮说得不对:
1、主贴说文人未必相轻,是在说文人相轻是一种错觉,而不是在说也有文人不相轻,所以你说红颜未必薄命,这跟主贴文人未必相轻表达的不是一个意思。
2、主贴的意思是既然各行各业都存在同行相斥的现象,为什么偏偏把文人相轻作为成语?这是不公平的,因为厨师也相轻,木匠也相轻、甚至乞丐之间都存在相轻,同行是冤家,这是事实。
3、兮兮说文人相轻要比其他行业更严重,这是错觉,这个错觉是怎么来的主贴已经说得很到位了,泽兄在跟贴里又反复说了:还有(我再重申一下),文人行业是鼓励批评的,所以,被视为“相轻”的那些东西,本身也是文学的组成部分,仅仅按世俗人际交往的标准来看待文学批评,恐怕自己先已误读在先了。
作者: 周泽雄    时间: 2007-10-27 12:20

这个,周熙兄就有点过度引申了,你那个“言下之意”,在我是不存在的。你只能质疑我说的是否事实,但不应就你推测的“言下之意”,质疑我的想法。我可以对小文负责的,也就是我的观点陈述是否站得住脚,我用以支撑观点的例证,是否属实。
“我是认为文人相轻是文人行业进步的动力,不管什么级别的文人,都有权利批评”——你这话很对,但为了做到这一点,不把文人间的批评动辄蔑称为“文人相轻”,难道不是题中之义?
至于你提到的“世故”,显然也不是规律性的东西,有人因为世故而缄嘴,有人反之。毕竟,这种世故对他未必有好处,对于一位大作家来说,可以同时在评论领域里展现一把身手,是一件美事。如果他的世故心更优秀一点的话,他不该放弃。再说,大作家之间的批评,并不罕见,有些也是带有“文人相轻”意味的。我只是说,我们很难把它看成规律性的东西,听任大家把“文人相轻”视为贬义的规律,事实上也无助于你的倡议:“当前的舆论环境,还需要更生动更激烈的争鸣,而非和谐得无声无息。”

[ 本帖最后由 周泽雄 于 2007-10-27 12:32 编辑 ]
作者: 天边外    时间: 2007-10-27 12:58

这个文人相轻的话题,明显跑题分岔了:

一个是文人之间缺乏理性衡量,多为情绪化的“轻视”,另一个则是“文化批评”的涵义。
作者: 天边外    时间: 2007-10-27 13:01

原帖由 城骁 于 2007-10-27 09:51 发表
俺觉得,第一流的文人并不相轻,比如歌德对拜伦,杜甫对李白,第二流的文人才相轻。可是世上多的是第二流的文人,于是文人就多相轻了。泽雄兄是第一流文人,自然不觉得文人相轻,呵呵,文章等于说的是自己的主观世界 ...
老兄这个马屁拍的不甚高明啊!

如果周兄愿意受领的话,俺以后就直接“引用”了。。。免得让版主的恭维落空!
作者: 金秋    时间: 2007-10-27 13:11

原帖由 天边外 于 2007-10-27 12:58 发表
这个文人相轻的话题,明显跑题分岔了:

一个是文人之间缺乏理性衡量,多为情绪化的“轻视”,另一个则是“文化批评”的涵义。
天边外其实非常不善于概括,可又非常喜欢概括,所以你概括出来的东西总是让人摸不着头脑。来看看你概括的这两句:
1、这个帖子讨论的是文人之间多为情绪化的轻视吗?你能举出例子来吗?
2、这个帖子明明说的是文人之间的批评是职业行为还是文人相轻的行为,不是在说文化批评的涵义。这没有跑题,拜托你先看清楚了再发言行吗?
作者: 金秋    时间: 2007-10-27 13:18

原帖由 天边外 于 2007-10-27 13:01 发表


老兄这个马屁拍的不甚高明啊!

如果周兄愿意受领的话,俺以后就直接“引用”了。。。免得让版主的恭维落空!
天边外又开始云里雾里了,第一,你既然说别人的马屁拍的不甚高明,那为什么还担心恭维落空了呢?你担心的是你自己的什么目的落空了吧?第二,周兄受领不受领,在31楼已经表达了:“城骁兄的说明,若扣除拿我开涮的内容……”你看贴的时候是不是眼睛也飘到天边外了?
作者: 吹笛在湖北    时间: 2007-10-27 13:36

原帖由 周熙 于 2007-10-26 14:53 发表
老木匠“这种使用文字没完没了攻击对方,是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甚至就是律师也尽可能不用的,因为他们为了维持本身长远利益以及集团利益,一般都愿意主动遵循游戏规则。”实在是洞察世情!
文人间相轻,通过造势 ...
文人讲话与政治家、军事家、商家、律师的不同,这个问题可以回忆有刀跟金丝铁线的争论贴。抛开那个具体讨论,拿来做一般回答,我以为可以作为结论。大意是,前者文人在于说理;后者政治家们在于说事。或者说,前者重在抒情,后者重在说事。

说文人相轻,是说文人总觉得自己的愤懑抒发得好,别的文人不如;愤懑弥天塞地,永远有永远说不完,所以文人唠叨......因为谁也不能给一条抒发愤懑的规则出来。

那些政治家、军事家等谈事情,一是一、二是二,就简单得多,规则也容易把握。

为什么大家都需要文人,比如政治家、军事家等,因为都有愤懑,都要抒情,不仅仅是身边的情,更是天大的情。

可以想象,如果没有文人,天下人要憋死。社会到了现代发展这么快,一个标志就是传媒时代的到来,传媒是什么?就是抒情......
作者: 城骁    时间: 2007-10-27 13:38

哈哈,在天边外兄面前说话,看来得格外小心。俺那帖子中的话,不管是不是“拍马屁”,其实都无碍于我的言论。只是细节问题罢了。但我还是回复一下。
是不是第一流的文人,跟一个人的文学成就大小、驾驭文字的能力、知名度等等并无直接关系或绝对联系(也就是说,或者有联系,或者无联系),“第一流”在我这里首先指的是一个文人的胸襟气度。举例来说,许多人都曾说易中天《品三国》“抄袭”了周泽雄,因为许多说法相近,可是泽雄兄在媒体否认这一说法,而且否认得非常合理,他说三国历史的材料只有那些,在某些材料上得出太相异的观点才奇怪了。我以为这就体现了第一流文人的胸襟气度。这种文人,既不相轻,也不相嫉妒,而是互相欣赏。退一步说,就算泽雄兄还不是“第一流的文人”,但他完全可以以“第一流的文人”自期——在我看来,有无这种期许便可以判高下了。由于泽雄兄有这种自我期许,所以写文“文人未必相轻”,自然在情理之中。由是,我的帖子并无不太高明的“拍马屁”啊,更何况,泽雄兄还谦虚地说我拿他“开涮”。如此,天边外兄又何必纠缠此等无关大雅的细节不放?
作者: 卓立    时间: 2007-10-27 22:45

同行确实很难不相轻,有限的资源,竞争的关系加上必然地被比较评判,彼此之间也拥有拈量份量的能耐,相轻甚至是被逼出来的。俺最不想掺和的就是这类嚼舌根互相比较的事,但对于自己那有限的同行,实在自己心里也有把估测的尺子。意外的是其中有一位主动瞄着我竞争的,俺向来不接招,只夸他不贬他,印象中只有一次私下批评过一处他论文的细节破绽,没想到前日在别人那里就听到了我已经把他全盘否定掉的说法了。
作者: 卓立    时间: 2007-10-27 23:07

不过我觉得周先生说“文人未必相轻”更多地是在所有文人的范围内,文人是个太广的范围,彼此之间未必有竞争关系,相轻是为了图啥呢?或许可以说,二流文人还可以利用它来炒作挣点眼球,但对于一流文人(假设这些“流”有理的话)就只能是坏气度的修为不够了。所以周熙说的文人相轻应该是在一个相对较狭窄的基本是同行的“文人”意义上说的,狭路相逢下的资源竞争,保持气度和谦让往往是双向的要求,有一方争强好胜另一方就难以挨打不还手。但把文人要靠相轻来彼此促进我认为是不合适的,这或许能是“二流文人”晋身的一种捷径,但文人本身包含了对气度品格的内在追求,惺惺相惜或许有着更强的内在动力。真要说“文人相轻”,我宁愿说“中国文人易相轻”,因为正如中国人迷恋于权力一样,彼此间排座次互相比较的虚名也是更为热衷,而对于文人这个行当,恰恰只允许有限的成功者,于是相轻就成为一种劣根式的传统。但是,就文人这个大的职业本身而言,相轻不但不应该是本真态的,相反地相敬才应该是它所崇尚的职业操守。
作者: 杜进明    时间: 2007-10-28 12:48

文人相轻要比文人相亲、文人相捧来得可取。文人如果都像官官相护一样,文字腐败也就距官场腐败不远了。官场上团结的班子往往不战斗,战斗的班子常常不团结。所以说团结战斗的班子是一句屁话。官场上如果也能官官相轻,倒离政治开明不远了。呵呵。尽管责难文人相轻不如责难文人相捧,俺还是要为泽兄的证明鼓鼓掌。但愿俺这掌没有鼓在自己的嘴巴上,汗
作者: 周泽雄    时间: 2007-10-28 14:00

慢慢回吧。
谢谢金秋为我辩护。不过,天边外怎么说,一直是他自己的事。我说过,他需要“文人相轻”这类浅显符号来为自己提气。任何具体问题他都插不上嘴,又特爱摆谱,如果连“文人相轻”或所谓“理科生的优势”都不让他咕哝,他还能扯些什么呢?做乘法离不开99口诀表,谈论文学却把“文人相轻”之类当成七七四十九来运用,只能说明,他还没入门呢。
吹笛兄认为,有刀与金丝兄的差异,在于抒情与说事之别?对不起,没看懂。不过有一点我看清楚了,谈论文人相轻,首先得尊重文人及文坛的特性,忽略这个特性,却拿其他领域的事情来“说事”,难免不着调。
换一帖再说。
作者: 周泽雄    时间: 2007-10-28 14:15

城骁兄:关于易中天,我只是说了句老实话,没有藏着掖着什么。如果连说老实话都可以攀上境界之门,我只能语塞了。谢谢兄的美言,不过受之有愧的东西,我还是拒收吧。毕竟,“自我期许”云云,既重要又不重要,因为它很难有个标准,有些混蛋就爱说大话,似乎自我期许极高,而实际上却什么脏事都干得出来,反过来,有些很伟大的作家,几乎从来不让人觉得他有何自我期许。——真是难说。
有些作家,他不披露自我期许倒还罢了,一旦披露,反而让人泄气。比如说董桥先生吧,我对他很欣赏,但他有一回竟然“豁出去”地说了句大牛话,说什么“我计计较较衡量了每一个字,我没有辜负签上我名字的每一篇文字”,这就太过分了,我虽不才,但从他“每一篇文字”里找出个把“计较”不够、涉嫌“辜负”的文字,自忖还不是什么难事。所以,大话还是少说为妙,除非为了蒙人。
卓立兄42楼说的情况,缺乏文人特征,那属于典型的同行相轻。在任何一个具有岗位竞争特征的单位或公司里,都可能出现。是的,竞争关系是“相轻”的基础,一旦竞争关系缺乏,“相轻”就不容易产生了。世上最好妒的女人,见到老公和一个相貌奇丑的女人在一起,也可能毫无波澜,理由很简单,她确信对方与她不构成竞争关系。
很认同卓立兄43楼的说法。
谢谢进明兄。“文人如果都像官官相护一样,文字腐败也就距官场腐败不远了。”这话说得妙。
作者: 周熙    时间: 2007-10-28 16:52

原帖由 金秋 于 2007-10-27 12:16 发表


兮兮说得不对:
1、主贴说文人未必相轻,是在说文人相轻是一种错觉,而不是在说也有文人不相轻,所以你说红颜未必薄命,这跟主贴文人未必相轻表达的不是一个意思。
2、主贴的意思是既然各行各业都存在同行相斥 ...
-----------------------
天增岁月人增寿
金秋眼力已不够~~
作者: 金秋    时间: 2007-10-28 18:27

原帖由 周熙 于 2007-10-28 16:52 发表

-----------------------
天增岁月人增寿
金秋眼力已不够~~
只下断语,不说理由,看来兮兮已黔驴技穷~~~
作者: 天边外    时间: 2007-10-28 19:07

原帖由 城骁 于 2007-10-27 13:38 发表
哈哈,在天边外兄面前说话,看来得格外小心。俺那帖子中的话,不管是不是“拍马屁”,其实都无碍于我的言论。只是细节问题罢了。但我还是回复一下。
是不是第一流的文人,跟一个人的文学成就大小、驾驭文字的能力、 ...
俺知道你的言语,也不过是一个戏谑。

不过,判断“第一流的文人”气质,前提是文人不可丧失“气度”为先。

借用这一视点,可以辨识你粉的“偶像”形象?
作者: 天边外    时间: 2007-10-28 19:11

原帖由 周泽雄 于 2007-10-28 14:00 发表
慢慢回吧。
谢谢金秋为我辩护。不过,天边外怎么说,一直是他自己的事。我说过,他需要“文人相轻”这类浅显符号来为自己提气。任何具体问题他都插不上嘴,又特爱摆谱,如果连“文人相轻”或所谓“理科生的优势”都 ...
文理之间的“隔阂”难解了。

作为“理科生”说法的代言,俺只说一句话:

楼主的标题,若改作——文人相轻未必“坏”!

所作的文章才可以算勉强合格。
作者: 城骁    时间: 2007-10-28 23:40

天边外兄:我来燕谈,只有两个目的,一是看好文,而是多讨论,都是学习。如果天边外兄有好文贴出,我也会为你鼓掌喝彩,或许还可以从中学到一些东西。但讨论的前提是,双方必须站着平等的立场上,双方必须有一个起码的求知的真诚。以这两个标准来衡量,我以为天边外兄似乎做得不够好。你站在一个自命的高于他人的立场上,指手画脚,且言语多半故意挑刺且嬉皮笑脸,所以我觉得不必回答你的问题。有时,一个人不妨菩萨低眉,有时却不妨金刚怒目,要看对象如何,这与“气度”无关。
作者: 心中有刀    时间: 2007-10-29 11:00     标题: 也谈文人相轻

应该承认“文人相轻”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但跟“英雄重英雄”一样,总有大量的例外。这里头有两个关键词,一是“文人”,二是“相轻”。“文人”的外延很宽泛,作家、诗人、戏剧家当然是文人,教授、学者、评论家也可以算,在术业有专攻甚至兴趣不相同的情况下,文人之间常常是难以进行比较因而也不容易相轻的。“相轻”也分两种类型,一类是外露的,张三关于谁谁谁不好或其作品水平不高的想法为李四乃至不特定的公众所知,另一类相轻则存于某人内心,仅是其个人的判断。如果从批评的权利出发,不仅“文人相轻”具有神圣性,不容剥夺或抹杀,即便“非文人”之相轻,也同样天经地义,所以问题在于“相轻”的结论和理由是否可以公开表达,如果可以的话须遵循怎样的伦理规则。

也许在有的人看来,文人之间,单向的、双向的、多向的吹捧,无论是否得当,都是可接受的,但批评和贬低他人的话则说不得。这么想不无道理。中国文化界之所以形同散沙,经常发生文字互殴,跟缺乏文人相重的习惯有关。你不说我好,我也不说他行,于是世人眼里只看到一群混蛋。假如你好我好大家好,或许中国文人整体的社会地位就要比现在高些。当然,那也意味着滥竽充数者的逍遥自在。
作者: 童志刚    时间: 2007-10-29 11:12

其实,文人相轻又何妨,和气能生财,未必能生文。
作者: 天边外    时间: 2007-10-29 12:11

原帖由 城骁 于 2007-10-28 23:40 发表
天边外兄:我来燕谈,只有两个目的,一是看好文,而是多讨论,都是学习。如果天边外兄有好文贴出,我也会为你鼓掌喝彩,或许还可以从中学到一些东西。但讨论的前提是,双方必须站着平等的立场上,双方必须有一个起码 ...
你的“感觉”没错,一个“粉丝”单纯的眼光里,容不得“偶像”被“沙子”嬉笑。。。!
作者: 周泽雄    时间: 2007-10-29 13:19

“中国文化界之所以形同散沙,经常发生文字互殴,跟缺乏文人相重的习惯有关。你不说我好,我也不说他行,于是世人眼里只看到一群混蛋。”
——这玩意,小圈子现象也是很严重的,比如王小波吧,赞誉不断,但仔细辨别,发现所谓主流小说家群,除了王蒙、陈村等极个别人,异口同声地表示沉默。而他们要肯定的人,则是他们自己圈子里的。
所谓文人的气度,往往表现在欣赏“异量之美”,只是对自己的哥们捧场,“异量之美”是根本谈不上的。这可以视为阅人的小窗口,不敢说屡试不爽,但大致差不离。
“其实,文人相轻又何妨,和气能生财,未必能生文。”
——这话说得真漂亮。记住了。
作者: 周泽雄    时间: 2007-10-29 13:32

城骁兄对天边外先生的一片好意,恐怕要尽付东流了。我和他打过一年多交道了,原来还指望他有所长进,没想到越来越不成器。
天边外先生需要庆幸的是,他没有遇到二十年前的我,现在的我,遇到他这号主儿,充其量只会嘀咕一句:找抽是一种病,见到找抽的就要去抽他,是另一种病。
让他去发飙吧,看来,在论坛上装神弄鬼,已经成为他庄严的人生意义了。
作者: 心中有刀    时间: 2007-10-29 16:12

“中国文化界之所以形同散沙,经常发生文字互殴,跟缺乏文人相重的习惯有关。你不说我好,我也不说他行,于是世人眼里只看到一群混蛋。”& E6 u0 P2 T. i- H' }# m# i4 W
——这玩意,小圈子现象也是很严重的,比如王小波吧,赞誉不断,但仔细辨别,发现所谓主流小说家群,除了王蒙、陈村等极个别人,异口同声地表示沉默。而他们要肯定的人,则是他们自己圈子里的。
所谓文人的气度,往往表现在欣赏“异量之美”,只是对自己的哥们捧场,“异量之美”是根本谈不上的。这可以视为阅人的小窗口,不敢说屡试不爽,但大致差不离。
--------------------------------------------------------------------------------------------

是的,中国文化界的散沙现象,表现之一就是有很多小圈子,有的还是官办的。
作者: 天边外    时间: 2007-10-29 22:22

原帖由 周泽雄 于 2007-10-29 13:32 发表
城骁兄对天边外先生的一片好意,恐怕要尽付东流了。我和他打过一年多交道了,原来还指望他有所长进,没想到越来越不成器。
天边外先生需要庆幸的是,他没有遇到二十年前的我,现在的我,遇到他这号主儿,充其量只会 ...
好奇的,找抽的问一声:周兄眼里“不成器的主儿”,还有其他的幸运儿嚒?
作者: 九船城    时间: 2007-10-30 08:54

韦小宝有句名言:“花花轿子众人抬”。
和其他行业一样,文人之间相互抬轿子,也很常见。
世俗中人,几人能免俗呢?“文人相轻”大概也是如此。

如果说“文人必定相轻”,肯定是错的。“文人从不相轻”也是错的。说“文人未必相轻”,大家还能讨论这么多,很是佩服。
作者: 金秋    时间: 2007-10-30 19:46

原帖由 童志刚 于 2007-10-29 11:12 发表
其实,文人相轻又何妨,和气能生财,未必能生文。
和气也能生文,比如对初学写作者就不能批评得很重,越和气越能鼓励别人多“生文”。
作者: 金秋    时间: 2007-10-30 19:48

九船城说得没错。文人之间抬轿子的多了去,怎么没听人说“文人相抬”呢?




欢迎光临 燕谈 (http://www.yantan.us/bbs/)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