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转帖] “这样的家长”一文引起的讨论 [打印本页]

作者: 乌龙茶    时间: 2007-10-26 16:02     标题: “这样的家长”一文引起的讨论

这样的家长
BGZC

今天一早,就遇到了这么件事:三年级一位学生因为几天没写作业,新带班的高老师为了弄清楚原因请来了家长。家长见了自己的孩子和老师就哭哭啼啼的,话都说不来。这是一外地打工的妇女,从表面看,家境不怎么样。
从她哭哭啼啼断断续续的话中(她是外地口音,很难懂的),我听懂了这样的事:
男孩的爸爸晚上不叫孩子写作业,把孩子的作业本都仍了……
男孩的爸爸为了夫妻俩不影响工作,所以晚上拒不来学校接孩子,也不叫其母亲来接(他们都是晚上7点才下班的)……
孩子的爸爸说,孩子学习别用心,等他(男孩)长到十几岁能打工了就叫他打工去……
男孩和他的妈妈一直在哭,泪水从年轻妈妈的脸上流下来。我看着心里很恼火,就大声对这个妈妈说:
你回家问问你的丈夫,养儿子重要还是挣钱重要?你们挣钱为了什么?
那个年轻的女人点着头,嘴里还在说着“他不管”一类的话,我摇了摇头离开了。
这样的父亲,不知朋友们遇到过没,反正我是第一次遇到。面对这样的家长,我们怎么办?
   也是奇怪啊,今天我正读到《随笔》上一篇文章《我们怎样做祖宗》。一声叹息,希望鲁迅重生,希望有比《我们怎么做父亲》更辛辣的文字来让现代父亲醒一醒。


注:为进行坦诚的学术交流,尽量减少其他因素干扰,将本文博友名称化改为BGZC


愤且痛之



---
追问BGZC《这样的家长》

BGZC

读完你这篇文章,我很不解。

首先我要请教你,你写这篇文章的用意何在,是发泄还是反思?倘若是发泄,以平静一下自己内心的恼怒的确不失为一种科学的心理调整方法。但请你冷静之后不要再用这种恼怒、失望的眼神来看待这一事件或类似的事件,来看待以后类似的教育现象。倘若你是出于反思角度来叙写这篇短文,那么请问你的反思影在何处?这篇文章中除了抱怨、失望甚至有些鄙视的心态,能有多少属于教师职业专业反思的成分?有没有原因分析?有没有思索解决途径?或者我要问,这样的反思对你的之后的教育教学行为和状态有何改善?

我不知道你用“哭哭啼啼”来描述那位家长是基于对这位家长的一种怎样的认识和态度,但是用这样一个词语来描述一位成人,一位孩子的母亲,一位外来工妇女,你是否无意识的表现出一种反感和厌烦?

同为为生活为子女奔波的你,为什么要“看着心里很恼火,就大声对这个妈妈说”?她的苦衷难道不够少?难道不值得同情,至少值得理解么?你或许在批评那位父亲,但是这位外来工妇女一面想着自己的孩子能多读些书成才,另一面又面临丈夫的强势压力,这样一种强烈矛盾之下的她的确值得我们去理解啊。你可以无奈,但你不能恼火,更不能大声对她说什么,因为你的愤懑和不满她可能早已表达过,但有什么办法呢,生活就是这个样子,就是这个逻辑,何必又让她再承受一番来自教师的痛苦呢?或许你那次谈话带给她的痛苦和无奈远远大于她眼见着丈夫把孩子的作业本都仍在地上却又无可奈何的绝望和伤心。
我还要问,将一位父亲就扩展到“现代父亲”,具有普遍意义吗?他就有代表性吗?
请原谅我无知的发问,可能我仅仅凭短短一篇文章就如此连连追问是不尊重事实的。但是当我看到你用“哭哭啼啼”来描述这位母亲,用“看着心里很恼火,就大声对这个妈妈说”
这样的行为来表现你的不满,我很愤怒,你怎么能这样对待一位可怜的母亲?

刚才我说你没有分析原因,作为专业反思,我们应当分析原因,有了科学理性的归因,至少我们就不会凭着感情用事,事后也不会心态行为依旧。

这一事件包括那位父亲的做法已经超出了教育问题的范畴。我要说的是,教育从来不是孤立的,尤其受到社会等因素的制约影响。你叙述的那个事件表面上是关于教育的,本质上是社会问题。教育从来不是万能,或者说在社会因素面前,教育往往是很无奈的。这是教育的无奈,更是社会的无奈!

当然你可能不了解也不理解那些外来工人的生活状态和对子女未来的打算,但如果你想到这是一个社会问题的话,并非是教育所能彻底解决,有了这样一种认识和思考,我们可能就平静很多,至少不会那么冲动和难受。我们不是救世主,我们只是把该做的做好。以后你的那位学生可能在留恋不舍的眼光中离开学校,但只要他在学校一天,我们就就尽自己的职责,去多一份关爱,多一份关注,该教育的时候教育,该鼓励的时候鼓励。不要做一个明天的梦想者,而是用我们的饱含真情的职业行为让他的今天走的更充实,更有进步,那怕是一点细微的进步和收获。

一想到那位母亲的泪水和你所说的“哭哭啼啼”,还有“看着心里很恼火,就大声对这个妈妈说”这样的行为和字眼,我的心就好痛。唉。

请再次原谅我无知愚蠢的文字,这并非是我的客套之语。




北国之春

926日教育学堂朋友读了我写于925晚上的博文《这样的家长》后回复很长,收藏到他自己的博客并附了我的原文。教育学堂朋友对待教育问题严肃、求真的态度深深感动了我。几天来我也一直在考虑教育学堂朋友提出的追问,也一直在思考我对事情的态度所反映的轻浮心理甚至是冷漠态度。
教育学堂质问我的问题之一是:你写这篇文章的用意何在,是发泄还是反思?其实当时自己心理确实是很恼火的,事后细想,我的不冷静的直接原因是自己修炼不深;间接原因就是那母亲的态度了——她太窝囊了。我也是女人,即使是女人,在家庭中、社会上也决不能听任别人的摆布,自己生的孩子就应该起码与别的孩子一样上学读书,即使条件差点。孩子的父亲这样对待孩子的学习,难道做母亲的就该听之任之?生活是不是已经贫困到这样?“哭哭啼啼”真是我怒其不争的激愤之词!所以当时我看她这副样子实在是恼火啊,也许是为女性的无奈吧,换了我,我总要很很地惩罚自己的。
但事情可能不是我想象的这样,他们的家庭到底是什么样的,是不是生活已经把他们逼到如此地步呢?我真的没进一步了解,如果他们的家庭真到了孩子上不起学,那么就是严重的社会问题了。我是从贫困家庭出来的人,我小时候家庭的困难远不是今天的人可以想到的。现在老家的乡亲还有许多人贫困着,但他们没有因为贫困而不叫孩子读书。所以,我为这样的家长悲哀,他们最多三十出头,应出生于改革开放前后,接受的教育影响也不至于这样吧?“等到孩子长到十几岁就叫他打工”,这与“我长大放羊,放羊娶媳妇,娶媳妇生孩子,孩子长大放羊……”何其一样啊!!!
即使在有的地方“读书无用”抬头、即使在很多地方还有孩子被生活所迫而失学,但作为父亲的青年人,是不是观念就这样的落后、这样的愚昧?他们可都是现代人啊,即使没接受过什么教育,我想家里一定有电视,出门一定能听到别人的议论,不可能生活在真空里吧?所以我到现在依然想不通这样的家长!
教育学堂朋友还有一问:将一位父亲扩展到现代父亲,具有普遍意义吗?
如果从教育的角度讲,意义还是有的,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做父亲,难道不值得我们现代所有父亲很好地思考吗?
当然,在《愤且痛之》这篇文章里,教育学堂朋友给我最大的引领是他对教育事件、教育反思和社会问题的论述。教育工作者,时时要牢记自己的责任:教书育人。我们要尽力做好自己份内的事,尽力影响学生、家长和社会,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事后,特别是读了教育学堂朋友的回复,到他的博客中学习过后。也做了如下思考:
1、教育工作者不是神,但要对自己要求严格。遇到任何情况都不能感情用事,学生面前教师一定不会感情用事,但面对家长时也要克制自己,言行必须理智。
2、学校教育是社会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教育场所,学校教育受到家庭社会的影响制约,学校也要努力去改变家庭和社会、影响他们走合理的教育之路,使学生能科学地成长,苏霍姆林斯基“蓝天下的学校”对孩子的家庭、孩子的父母、孩子的生活环境的影响是多么的巨大啊。虽然学校不是万能的,但决不能轻视学校的力量。事后,我注意观察了这个学生,他作业还是不认真,在班上与其他同学能很好相处。我与他做过交流,希望他给自己做主,主动学习,不要埋怨自己的爸爸。孩子说爸爸很爱他,只是在学习上管他。
3、家长在孩子教育的问题上,作用太大了。古语道“子不教,父之过。”虽然不能一概而论,但还是有道理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教师。学校在家长的教育方面必须下工夫引导。今天,我们学校召开了毕业班家长会,我因在局里开会没参加,家长会是按计划召开的,之前我们做过非常精心的准备:班主任、带课教师、学校领导与家长分别就哪些方面进行交流,我们如何请家长谈意见和建议,这些都认真研究过。我与家长交流什么,我是在征求了全体毕业班教师的意见、听取了部分学生的意见后做的准备,今天委托李校长代我与家长交流。真的希望家长能与学校达成共识,形成教育学生的合力,达到促使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目的。

作者: 周泽雄    时间: 2007-10-26 23:11

好心人责怪苦命人,苦命人大概只能去叩问苍天了。
人心有一种奇特的乐观,认为所有的事情都会找到解决办法,其实,一些貌似简单的寻常烦恼,还就是无解。没有办法,对于无法自救者,老天也帮不了他。
“希望有比《我们怎么做父亲》更辛辣的文字来让现代父亲醒一醒。”——这话迂得厉害,好像鲁迅先生当年的奇文一出,中国人做父亲的水平立刻有了巨大飞跃似的。哭笑不得的是,真正读这些文章的人,往往是那些不需要读的人,真正需要从中接受教益的人,却与这些文章绝缘。
作者: 舒雨湖    时间: 2007-10-28 15:33

现在一些成年人的生活境况,实在是很紧张,有的养了孩子,但是并不一定能够有好的教育.有的干脆不要孩子.这类情况,我们需要注意的.




欢迎光临 燕谈 (http://www.yantan.us/bbs/)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