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转帖] 痛批《货币战争》 [打印本页]

作者: 金丝铁线    时间: 2008-1-12 02:25     标题: 痛批《货币战争》

转自让我也说几句吧:
朋友约了去吃饭,拿出一本《货币战争》大发议论。我忍不住拿过来翻了一下,三分钟后,就下结论说:
  “写的很烂嘛”
  几个朋友都不约而同地说:
  “网上炒得可热了”
  听了这话,我又拿起来翻了一分钟:
  “还是觉得很烂嘛”
  这时一个向来说话很稳重的朋友说:
  “这本书银监会、央行和证监会的头头们都很推崇,你如果觉得写得很烂,不如写个评论出来?”
  我夹了两颗花生米放在嘴里:
  “我自己还要写书呢,哪有时间玩那个呀。”
  第一个拿书来的朋友马上使出激将法:
  “人家留美的硕士,在金融界干了多年,为这本书思考了十年,你几分钟就判定它很烂?你有本事就说出来,他烂在哪里?”
  也许是多喝了几杯金威啤酒,我明知道这小子在用激将法,还是红着脸答应了。那朋友倒很了解我,知道我不会自己花时间、花钱去买“烂书”,临分手时忍痛将他那本没看完的《货币战争》送给我。
  顺便说一句,我这朋友读过清华和香港中文大学合办的FMBA(金融MBA),身家嘛?算了,就不提人隐私了。
  我这人,不做则已,既然答应了这事,我就得认真把它写出来。回家后,我又用了两个多小时把《货币战争》认真翻了一遍。
  这下,我发自内心要批一批这本书了:
  中国每年出版的烂书不在少数,但大部分都自生自灭,能够蛊惑人心的不多,但《货币战争》不同,它能让一个研读FMBA的聪明人上当,因此不能不痛批。
  俗话说“谣言止于智者”,我虽然从不以智者自居,但看见了满天飞舞的谣言,还是想尽力去止一止。
作者: 金丝铁线    时间: 2008-1-12 02:25

先谈这本书的整体印象。
  这是一本既不是小说,也不是历史的非驴非马的杂书。
  有些人把它当小说读,但它没有连贯的情节、统一的人物,也没有特别吸引人的故事,所以不能算小说;
  如果说它是金融或者货币的断代史,那也说不上是认真的历史著作,因为里面夹杂着太多作者的私货,真假混淆,让人莫衷一是。
  这本书唯一可取的就是名字不错,很能哗众取宠,但书的内容和名字非常名不符实。也许这个名字,是后来中信出版社的编辑为了炒作的需要,硬性套上去的。
  中信了不少好书,品牌不错,但这本书恐怕会给中信的金字招牌蒙上污垢。
  书的内容是一堆大杂烩。真正写货币之间的博弈与战争的内容非常少。从整体上看,是作者从西方的旧纸堆中,翻捡出一些中国人不熟悉的奇谈怪论,按照阴谋论的逻辑拼凑出来的野史。
  如果正史是明媒正娶的大老婆,那么野史大致就是婊子之类的货色。做婊子也没什么不好,它还是满足了一部分社会需求,所以中央电视台常常播那些戏说历史的电视连续剧,很多人都看得津津有味,这就是婊子的作用。
  但做婊子就不能立牌坊,做婊子的想立牌坊,就会被人痛骂。《货币战争》这本书原本就是个野史,从这个意义上讲,它就是个婊子,但它却想以正史的面目出现,想立牌坊,所以我就得把它痛批一顿。
  想来这个牌坊还蒙骗了不少人。听说银监会、央行和证监会,都曾经把作者宋鸿兵郑重其事地召去,咨询中国金融安全策略。
  噢哦!我真为我们国家有那么蹩脚的金融管理者,而感到羞愧,他们的见识是那么的贫乏,可千万不要让索罗斯这样的金融大鳄知道,否则对冲基金的重点攻击对象,就会是中国了。
  想来有那么差劲的金融管理当局,中国股市老是在跑过山车,上下翻腾,也不足为奇了。
  好了,闲话少说,让我们来批书吧:
作者: 金丝铁线    时间: 2008-1-12 02:25

翻开书页,开始是四个人写的题记,让我逐个进行点评。
  第一个是国家发改委金融司司长徐林,他写道:
  “《货币战争》……演绎了西方近代史与金融发展史……。”
  呵呵,徐司长到底是个当官的,用词相当聪明,他说《货币战争》一书是:
  “演绎”。
  演绎有不同的方式和效果,比如理查德.克莱德曼,他用美妙的钢琴,演绎了古典名曲,效果就非常好;
  而CCTV用电视剧演绎《水浒传》,大多数人都说很烂,因为导演没有忠实原著,胡乱改编。
  所以“演绎”这个字,说难听点,就有“胡编乱造”的意思。但徐司长很聪明,他不说这本书是“胡编乱造”,他用了冠冕堂皇的字眼:
  “演绎”
  呵呵,象徐司长这样会玩字眼的官员,以后必然会有广阔的仕途。各位看好了,这只潜力股还有巨大的升值空间,想投资他的,还得抓紧哦。
  
作者: 金丝铁线    时间: 2008-1-12 02:26

第二位写题记的,是个经济学家杨帆。他喊了句口号,没发表实质性评论。这句口号是:
  “聚集全球华人的力量,共为民族复兴努力。”
  对这又大又空的口号,我不想说什么,我想说说杨帆这个人,和他对《货币战争》前后矛盾的态度。
  杨帆,中国响当当的大牌经济学家,号称发表过千万字的学术文章,我的乖乖隆的冬啊,人家写小说,也写不了这么多字啊,I服了U
  杨帆教授,向您敬礼!
  厉害,宋鸿兵能请到这样的国宝级经济学家为他写题记,他自己岂能没二下子吗?!
  好啊,我以后要写个什么《金融大决战》、《人民币突击日元》、《围剿欧元》之类的货色,也要请杨帆教授写题记才好!
  不过,我是认真拜读过杨教授的一些论文,他的文章就象他为《货币战争》写和题记一样,全是“正确的废话”。
  嘻嘻,教授阁下,恕我不敬,我或许可以改为“正确的口号”。所以,尽管制造了千万字的垃圾文字,杨帆的学术思想啊,
  还真的是谁个也不知,哪个也不晓。
  各位读者,你们知道吗杨帆的学术思想吗?
  还是同样的这个杨帆,后来也许是看到大家开始痛骂《货币战争》这本书,就想把自己和这本书撇开吧,因此发表了一个《就“阴谋论”答香港财经记者问》:
  就“ 阴谋论” 答香港财经记者问
  2007.12.
   记者:杨教授您好!我们这期的标题是“货币战争,兵临城下?”。之所以打个问号,主要是很多学者的对于这个的观点也都不尽相同。有的学者认为中国已经卷入了货币战争中,而有的则不这么认为,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杨教授:宋鸿兵写了《货币战争》这本书,我们就从这里说起。我最近也想写一篇文章,还没开始动笔:《阴谋论和规律论》。这个问题概括到哲学上的高度来讲,就是阴谋论和规律论的关系。这个问题我已经讲过几次,除了立场和利益的问题,如果没有偏见的话,我认为我的这个说法是站的住脚的。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只引用最开始这段对话,详细的就不引用了,大家上网一找就有。我又仔细拜读了这篇东西,但最后还是莫名其妙。
  大家看了最开始这段话,可能都以为杨帆要谈《货币战争》和阴谋论了,但实际上他绕啊绕的,绕到了哲学、马克思,绕到了中美战略,但狗屁也没说清楚:
  《货币战争》到底是不是阴谋论的产物?
  我想,既然你杨帆在《货币战争》上留下了自己的爪印,如果你认为那书不错,你就不妨大大方方地,在谈话中挺一下《货币战争》。
  如果认为那书不好,也可以干干脆脆地承认:
  我杨帆对《货币战争》看走了眼,搞错了,那书是个阴谋论的怪胎。
  但这二条路,聪明的杨教授都不走,他很暧昧,既在《货币战争》上留下题记,又在和香港记者谈话时把《货币战争》和丑陋的阴谋论联系在一起,但在谈话中又不把话说清楚。
  杨教授,《货币战争》到底是好书还是烂书,你是啥就说啥,好嘛?
  干吗老藏着掖着的,又想做婊子,又想立牌坊。
  让我还是用这句大不敬的话,奉送给国宝级的经济学家!
作者: 金丝铁线    时间: 2008-1-12 02:27

无独有偶,这个废话多过茶水的杨教授同志,在我写这文章的1月4日,又发生了一件颇有影响力的事件(以下摘自新浪报道):
  经济学家杨帆与逃课女学生发生肢体冲突(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9日06:48 大洋网-广州日报
  
   1月4日晚,中国政法大学杨帆(Blog)教授在上“生态经济与中国人口环境”选修课的最后一节课时,因为逃课学生人数太多而与一名欲离开教室的女学生肢体冲突。
    第二天,杨帆在学校官方网站发布“致有关院领导的信”,对前天晚上的事件做了简要说明,并要求学校处理相关学生。同时委托其研究生公布了该课堂“未坚持听完课学生”的名单,称“原则上缺席者不能及格”。随后不久相关帖子都被删掉。由于中大教授与学生关系恶化,网上又掀起一场师生关系的大讨论。
    事发:学生少教授关门
    1月4日晚,该校昌平校区阶八大教室,杨帆教授给学生上生态经济与“中国人口环境”的最后一节课,不少学生在上课之时把论文上交后就离开。杨帆来了后先照着PPT讲了一会课,突然停下来,扫视了一下同学,发现人数大大不够。“我们就揣度着没来的人要倒霉了。”然后杨帆开始骂那些走了的人:那些学生不像话,把论文交了就想走,没道德欺骗老师。他表示没在的学生全部都要挂科。
  后经统计,该课程报名有240人,有101人交完卷子就走了或听了几分钟就走了。
  ……
   杨帆开始教育学生:不要这样的学生,合起伙来跟老师捣乱。我这个人脾气大,别把我惹恼了。我要干事不对,我就不敢这么横。这时,一名女生背着书包从后面一路走向门口。杨帆说:我没讲完呢!你干吗去?女生说:老师上课讲这些你不觉得很无聊吗?杨帆说:你才无聊呢!你叫什么名字?女生说:我又没选你的课!杨帆说:滚出去!女生说:干吗要滚啊!好好地走出去。
    于是女生便出去了,。据门外同学回忆,杨帆指着那个女生大喝:“站住!”并跑过去抓住其书包并称其扰乱课堂秩序,不尊重老师,要带其去保卫处。女生说杨帆一点为人师表的尊严都没有,并在扭打和挣脱过程中踢了杨帆几脚。杨帆怒不可遏,欲强行拉其去保卫处。期间很多同学加以劝说和制止。不久,保卫处的人赶到将女生带走。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唉,我说这杨教授啊,您大小也还是个经济学家,怎么做事一点也没有经济头脑呢?
  经济学是研究啥子的,我们随手查查百度,就知道:
  “经济学是研究如何最合理地配置稀缺资源,以获得最大收益”。
  学生不愿上你杨教授的课,自然是因为他们要把自己的稀缺资源(学习时间),配置到更有效的方面去。而您杨帆教授,不认真琢磨让自己的课程含金量提高,一味用肢体语言去强迫学生留在课堂,太没有经济头脑了吧?
  一个五十多岁的白发老翁,青天白日之下,用暴力拖着一个如花似玉的美媚,啊呀呀,难得难得!
  我好遗憾,怎么没有在场,不然立马演出一剧英雄救美,让美媚倒入我那温暖的怀抱。
  唉,不知这可怜的美媚,经过白发老翁的暴力拉扯,花容是否已经恢复了昔日的鲜艳!
  所以啊,杨教授的废话多,可不是我一个人说的,这些学生不是政府举办的媒体,他们的时间是自己的,他们实在是忍无可忍了,他们要用脚投杨教授的反对票呢!
  愚蠢啊,杨教授,发表了千万字经济文章的杨教授,给《货币战争》写题记的杨教授。
  愚蠢的宋鸿兵写愚蠢的《货币战争》,也只配请这样愚蠢的“经济学家”去写题记了。
  支持我意见的,请跟帖啊。
  
作者: 金丝铁线    时间: 2008-1-12 02:27

话说至此,笔收不住,让我也废话几句:
  从杨教授说开去,中国大学的文科教授,差不多就是这样的废话娄子,不过杨教授的肝火特别“旺旺”罢了。
  记得,当年我在深圳清华听MBA的营销学,那个研究生院的付院长,从来没有经历过商场,可能是看到MBA热起来了,就开课讲MBA的营销。他老人家倒态度好得很,一讲起课来,总是挺虚心地征求下面老总学生们的意见:
  “实际情况,是不是这样啊?”
  真是好玩。为什么大家认为中国的MBA在办了十几年后,却臭了大街呢,教授的水平太臭,哈佛的案例教学法不能充分奏效,是最关键的因素。
  不过中国人会有中国人的办法:
  MBA不吃香了是吧?我就推出EMBA
  EMBA滥了对不对?我再推出FMBA
  FMBA不行了是吧?我还有GMBA
  ……
  最后,直到推出ZMBA(动物园管理硕士)
  这些字母都用过了,嗯,我再推出DBA(管理博士)
  然后,再从EDBA、FDBA玩起。
  呵呵,暂且搞笑一下。
  
作者: 金丝铁线    时间: 2008-1-12 02:27

其实,象杨帆这种,骨子里根本不懂经济学,脑子里只有经济学条文,心里根本没有经济学素养的教授,也能在媒体上发表上千万字的经济学文章,和清华教授的教学现象联系起来看,中国大学的文科教学水平,真是值得深思哦。
  所以,象杨帆这样的教授,和大学生MM发生肢体语言的交谈,也并不奇怪。
  有些人把教授打成“叫兽”,我不这样,因为我的很多同学也是教授,博导(工科的),我不想因为杨帆这种人的存在,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不过,中国有多少象杨帆这样,烂竽充数的教授呢?
  中国还会出多少象《货币战争》这样,真真假假,泥沙俱下的烂书呢?
  各位,打假的道路,任重而道远哦。
  香港经济学者丁学良说,中国只有五个经济学家,我看,连五个都没有,吴敬链算吗?看看他最近对房价的言论,就知道他是个只会死搬理论的书呆子(对一个老人,我这样说是不敬,但我爱老人,我更爱真理,该是什么,我就说什么。)
  张维迎、厉以宁、林毅夫、周其仁等算吗?他们有什么独特的思想吗?不清楚吧?
  中国的大学,现在考核教授的水平,也越来越向国际化靠拢了,他们评定教授的能力,主要参考教授们发表论文的数量,尤其是在国际刊物上的发表数量,这本来不错,但到中国就走样了。
  我在读研究生时,(那年头还早了,一个硕导才带三个研究生,博士生完全象稀有动物一样,不象现在,光一个博导就带三十个博士生,也难怪老外说中国的大学没有公信力。)我一个房间的学长,特别擅长于发表论文,正好他搞的自动控制,翻新很快民,有了一点点新算法,他就可以变着花样搞出三四篇论文出来,这样他一年就能在全国期刊上发个四五篇东西。
  毕业后这老兄留校了,过了十年,自然教授、博导都到手了,我想这家伙应该成为学术大家了吧,回学校一看,他当了二级学院的院长,早不搞学术了。
  我想,好嘛,以后我的孩子要上大学,过了分数线,找他就得。
  所以,要说中国教授的能力按论文就能客观评价,还真不是那么回事。
  对经济学的这些大腕扫描过后,其余的“经济学家”如:左大权、韩德强、杨帆等等,就更不足挂齿了。
  撇开学术思想不谈,从《货币战争》和与美媚肢体交谈这二件事看,杨帆的人品道德,也存在严重的问题,这就离题太远,我也懒得再提了。
  好了,我们还是回头再来批《货币战争》的题记。
  
作者: 金丝铁线    时间: 2008-1-12 02:28

第三位写题记的,是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张宇燕,这好像是一位女士。她说:
  “……我希望这本书中的故事都真实可信,……我也希望作者讲的故事纯属臆想……。”
  瞧瞧,好像只有女人才会同时拥有这种矛盾的希望,虽然她扛着社科院研究员的牌子,说起话来一点科学精神都没有。不过这也不怪她,反正社科院有很多这样的人。
  社科院是什么东东,它是中国最高的社会科学研究机构,人们希望从它那里,获得比较权威的知识和认定。
  呵呵,如果国家气象局的给大家预报明天的天气时说:
  “我们希望明天是晴天,也希望明天会有暴雨。”
  那我想,恐怕他们早就得下岗88了。
  但张宇燕作为社科院的研究员,说这种不着边际的话,表这种莫名其妙的态,她不用下岗。
  以前,我去了北京,常常找我在社科院的同学吃饭(有时他们会到下面的县里挂职,当个付县长什么的,我也会去玩玩,小小地腐败一下),对社科院,还算有点常识性的了解。
  不过,同学归同学,实际上我觉得,中国的社科院,大约和大清帝国的翰林院有的一比,为什么呢?
  他们的学术地位,都无限地尊崇;
  他们的学术能力,都无限地低下;
  进到里面的人,都是御用文人。
  要么是算计着想当官的,要么是思谋着想拍当官的马屁的。
  现代人还有几个记得,堂堂大清帝国的翰林院,做出过什么学术贡献?别跟我说什么《四库全书》之类的东东,我说的是学术贡献,不是故纸堆。
  同样地,大家又有谁知道:中国的社科院系统,有什么学术贡献。
  所以,张宇燕为这样一本烂书写了这样一个莫名其妙的题记,我也可以理解。
  
  我的老父亲,是个热心公益的老人,他受了政府的宣传,想去捐建一所希望小学,我劝阻他:
  你去做那事干吗?中国如果把中央省市县,用于社科系统的钱省下来,中国贫困地区的小学问题早就解决了。
  不是吗?!养着那么多尸位素餐的家伙,国家每年要白白烧掉纳税人多少钱啊?!
  我听说有人还建议设立社科院院士,真恶心,这就象以前中国特有的“政工师”一样。不知道现在人力资源体系中,还有没有“政工师”这个怪异而令人作呕的职衔。
  虽然我孤陋寡闻,但我知道,中国目前的社科系统,一定会进历史垃圾堆的。
  即使再人工造神,平白制造几百个社科院士出来,学术水平低下,也不过是一堆垃圾。
  远的甭说,苏联时代的社科院,现在在哪里?是不是进了垃圾堆?
  得,我们还是回头再来批《货币战争》的题记。
  
作者: 金丝铁线    时间: 2008-1-12 02:28

第四个写题记的,是价值中国网的CEO。
  我以前偶尔去浏览过价值中国网,感觉还不错。不是网站不错,而是里面有些人的发言不错。
  但没想到这么个挺好的网站,它的CEO说起话来,却煞气腾腾,他说什么:
  “金融是新世纪殖民战争的核武器”
  请问:什么是殖民啊?
  现在谁殖谁的民啊?
  政府的招商引资,也可以算是欢迎别人来中国殖民罗?
  这个CEO的脑瓜,还停留在十九世纪吧?
  这个CEO不换,我看价值中国网,不如改成煞气中国网得了。
作者: 金丝铁线    时间: 2008-1-12 02:30

 四篇题记读完,好了,我们翻过这一页。
  有个叫赵煜堃的人写了篇序言。
  一般出书,写序言的都是德高望重者。从赵煜堃这个名字来看,好像也是位老者,不像我的名字,只有两个字,一看就是文革时期的产品。
  不过人的思想见识,并不随着年龄成正比。
  仔细研读之下,发现这篇序写得极其荒谬,正好和这本烂书可以配合。
  序言中写道:
  “……金融对外资开放,做个不恰当的比喻,其风险甚至可能大于让美国的所有航母舰队开到中国邻近海域。因为军事进攻最多摧毁建筑设施、消灭人体;以中国的疆域之广,常规战争几乎不可能造成中国经济命脉的彻底损伤。……”
  对这通胡说八道,我打算这样驳斥:
  我的祖先在孙子兵法上说: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克劳塞维斯在著名的《战争论》中说:
  “战争,必须作为最后手段”
  因此,国际上解决争端大多通过交涉、谈判、抗议、总裁、封锁、对峙,才最后走到战争这一步。战争还分冷战和热战。
  象这个赵煜堃,如此吊儿郎当地讨论战争,认为“常规战争不可能造成中国经济命脉的彻底损伤”。
  这完全是不负责任的说法!
  他根本没看到:当今世界,经济早已全球一体化,恐怕连常规战争还没有打响,那些在中国的外国投资者,早就跑到印度和东南亚各国去了。
  这时,你再想打金融战争,谁跟你玩呀?
  序言的最后,赵姓老头还说了句危言耸听的话
  “战争已经 开始,虽然看不见硝烟”
  发你的大头梦去吧。
  要打仗,你姓赵的去打吧,当年秦国对赵国的长平一战,秦国大将白起活埋了姓赵的四十万青壮年,咋的眼下这姓赵的,还这么不晓事呢?!
  是活埋得还不够吗?!
  
  宋鸿兵也真有本事,中国这么大,十四亿人口,他怎么尽找这些迷迷糊糊的家伙给他写题记呢?
  哪里翻出来这些古董啊?
  
作者: 金丝铁线    时间: 2008-1-12 02:30

啰嗦了老半天,终于到第一章了。读者们,不要嫌我啰嗦,实在是这本书值得品味的地方太多了,我不能让大家错过啊。
  在本章导读第2页中间,有一句话说:
  “罗斯柴尔德家族……保守的估计有五十万亿美元的财富。”
  我正是第一眼看到这个数字,马上判定:
  这是本烂书!
  而读到这一章,我确实没花三分钟。
  《货币战争》这本书,让人想起十二年前在中国流行过的一本小册子《中国可以说不》。那本愣头青的激昂之作,曾经让很多中国人热血沸腾。
  对那本书,我一眼都没看,只听了这个名字,就马上判定为“烂书”。
  后来的历史果然证明,那确实是本烂书。
  好了,关于罗斯柴尔德这五十万亿美元的财富,是读者们对本书争议最激烈的地方。
  如果说《货币战争》是本小说,那作者一开头就给出了一个极强烈的悬念;但可恨的是,我读完了这本书,作者根本就没有把这个悬念解开。
  所以即使作为小说,《货币战争》也很恶心。但宋鸿兵还道貌岸然地把它伪装成正史,我对他最可恨的地方,就在这里。
  宋鸿兵在正文中没提这五十万亿美元是怎么算的,他在第一章的标了个英文附注,嘻嘻,虽然我的英语只够教教幼儿园的ABC,但把附注翻译过来却是毫不费力的。宋鸿兵在附录说:
  “Morton(1962)年表明:罗斯柴尔德的财富,在1850年估计超过60亿美元。经过152年,也就是到2006年,如果按平均利率6%,就增值为53万亿美元”。
  乖乖隆的咚,这就是作者的推算方法。
  伟大的宋鸿兵,令人尊敬的宋鸿兵,值得中国的银监会、证监会请去咨询的宋鸿兵,
  I服了U!
  下面看我是怎么扒你的裤子的!
  TNND,敢在中国内地出这样的烂书,难道真的欺负我堂堂大陆没有人了吗?!
  
作者: 金丝铁线    时间: 2008-1-12 02:30

我得在这里讲个故事,好把事情讲得更清楚些,各位,我的故事可和宋鸿兵的不一样哦,是大家知道的历史事实:
  中国第一大贪官和绅,想必大家都知道,他在1799年被嘉庆皇帝查抄家产时,大约拥有白银十亿两,相当于当时整整十一年的中国财政收入总和;中国是当时头等超级大国。想想美国现在一年的财政收入是多少,和绅当时的钱,如果折算成美金,绝不在少数。
  如果按宋鸿兵的算法,6%的年利率过了208年,到现在和绅家族的财富,至少超过两百万亿美金。
  吓你一大跳吧。
  大家一看这吓人的推算,肯定会说,你胡说八道!
  是的,我在胡说八道。
  
  和绅当年被赐自尽,身边只有一卷烂席子,他的所有财产,全部充公。
  所以世人才有“和坤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
  不过,该被指责为“胡说八道”的,不该是我,而是宋鸿兵。
  因为罗斯柴尔德家族的财富,也不能用这种算法来推算。
  他们在这漫长的152年中,也遇到了无数的风波和困难,根本无法按6%的年利率,来推算他们财富的增长。
  比如:
  他们在1865年,战略决策失误,认为美国没有前途,就把业务撤出了美国;
  比如:
  他们在一战、二战中损失极惨,很多在德国、法国、意大利的资产,要么被摧毁,要么被国有化;
  再比如:
  这个老家族一直坚持家族经营整个产业,从而极大地限制了自己的发展。
  所以到现在为止,实际上罗斯柴尔德家族一年的营业额,也就不过100亿美元,总资产也只在300亿美元以下。
  
  大家从这件事上,应该基本可以看清宋鸿兵玩的骗人把戏了:
  他首先给出一个巨大的悬念,危言耸听,再含糊其词地给出一个根本没有现实可行性的推算,然后用乱七八糟的东西如:名人的题记、序、自己在美国的学历经历,来为那根本站不住脚的理论镀上层迷人的外衣。
  江湖上卖狗皮膏药的,都是这种手法。
  不足为奇。
  只不过,这回卖狗皮膏药的,不是乡下的农民,而是美国回来的硕士。
  所以《货币战争》热销一时,因为绝大多数中国人还没有见过这种新款的狗皮膏药。
  到底是学过营销学的,宋鸿兵知道利用名人的光环作宣传,比老一辈卖狗皮膏药的更加向国际化接轨了,所以狗皮膏药能卖到银监会、证监会去。
  I服了U!
作者: 金丝铁线    时间: 2008-1-12 02:31

宋鸿兵替罗斯柴尔德吹嘘,他们有50万亿美元的资产,俺就一直没有想明白,这50万亿美元,可相当于400万亿港币或人民币啊(按宋鸿兵写作时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
  李嘉诚家族的资产,大概不过是400万亿港币的二千分之一,我们都很清楚,它分布在和黄、长实、港灯这些香港上市公司里。
  难道,比李嘉诚多2000倍那么强大的资产,就无迹可循了吗?
  我实在想不通这件事。我想,要么我是傻瓜,要么宋鸿兵是骗子。
  我觉得自己不傻,那么只好选择宋鸿兵是骗子了。
  第5页讲了个很动人的故事。这个故事说:
  罗斯柴尔德由于有先进的通讯系统,抢先得知英国在滑铁卢打败拿破仑,因此炒英国公债赚了20倍(这故事不错,我以后会把这个情节,用到自己的小说里去,呵呵)。
  对此,我不予置评。
  第14页又讲了两个故事。
  第一是在英法战争期间,罗斯柴尔德想办法把自己的黄金,运到驻扎在法国的英国军队手里。这事太玄了,实在太像个虚构故事了。
  第二个故事讲罗斯柴尔德银行和英格兰银行斗法的事。这个故事,我怎么说呢?实在像极了中国商人胡雪岩和盛宣怀的斗法。
  怎么西方近代的商人,斗法的形式和中国近代商人一模一样呢?
  我真的怀疑这是不是中国人自己编造出来的。
  不过,怀疑归怀疑,我没有更多的时间去求证这二个故事的真实性,从表面上看,这两个小故事也没有什么硬伤,我就不予置评了。
  
  宋鸿兵吹了那么多罗斯柴尔德的巨大财富,和他们的美妙故事,用意何在呢?用意在为下面他的荒谬推理服务。
  好,我们等着瞧!
  
作者: 金丝铁线    时间: 2008-1-12 02:31

 好,过到第二章。
  第二章第31页,宋鸿兵危言耸听地说:
  “美国人民也果然欠着银行44万亿美元的天文数字般的债务,”
  然后作者很替美国人民担心:
  “他们也许真的有一天一觉醒来就会失去家园和财产”
  反过来,他的意思很明显:
  “中国人多幸福啊,没有欠那么多钱”
  唉!对这段话,我不知道是宋鸿兵无知,还是故意胡说八道。
  美国的社会机制是:
  美国人对政府有纳税的义务,而美国政府对美联储负债。
  美国政府干吗要负债呢?他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经济目标和其他目标。
  因为经济在不断增长,社会对货币的总需求量也同样增长;所以扩大总货币量对经济发展是有利的。
  美国政府的这种负债,和我们平时理解的,普通的个人、公司欠钱是不同的:
  美国政府对美联储的负债,是可以形成货币的!
  而李四欠张三块钱,能形成货币吗?不能,那是要还钱的!
  而美国政府欠美联储44万亿美元,是变成了货币投入经济运行的。
  一本写《货币战争》的书,一个号称学金融的硕士,一个自称搞过十几年美国金融的家伙,连这个也搞不明白,书读个屁眼里去了吗?!
  操!
  不对,我也是男的,我不能操。
  宋鸿兵在这里,犯了个超低级的错误。他就想用这点中国读者难以细察的地方,来说明美国人的悲惨,来突出货币战争的可能和可怕,实在拙劣透顶!
  我说他“愚蠢”,说他犯错误,还是好心,说他“恶意误导”,才比较正确。
  
作者: 金丝铁线    时间: 2008-1-12 02:32

第47页说:
  “美国的南北战争,从根本上讲,是国际金融势力及其代理人与美国政府激烈争夺美国国家货币发行权和货币政策的利益之争。”
  好吧,这是《货币战争》的主导思想,驳斥这个东东,可以用阴谋论进行批驳。
  为了解释一下什么是阴谋论,我先讲一个心理学的概念:
  归因。
  中国人喜欢听故事,我讲两个中国的经典故事,来解释“归因”这个概念:
  有个人的斧子不见了,他怀疑是隔壁的青年偷了。他看那青年的言谈举止,处处都像个偷斧子的人。过了几天,他在床下找到了那把斧子,他再看那青年,怎么也不象个偷斧子的人。
  再讲个故事。有位父亲经常教育女儿说:
  “婆家肯定会对你不好的,所以一定要防着他们”
  这女儿出嫁后,牢记父亲的教诲,隔三岔五就把夫家的东西,往自己的娘家拿。慢慢地,丈夫和公婆觉得这女人和他们不是一条心,就一纸休书把这女儿休回了娘家。
  这女儿回到娘家后,心里还想:
  “父亲真英明,早就预料到这一点。”
  归因,简单地说,就是为一件事寻找原因。
  《货币战争》的宋鸿兵,就像个得了强迫症的精神病人,把很多八杆子打不着的事,都归因到国际银行家的阴谋上。
  他这样强迫自己,目的何在?希望看这篇文章的读者,也为他归一下因。
  
作者: 金丝铁线    时间: 2008-1-12 02:32

好,再回到美国的南北战争,这小宋可真能乱扯,他在这里的胡扯,还是归因的问题。
  对这件事,我还是讲个浅显的故事:
  两个美女(南北战争)在街头打架,一群无聊的男人(宋鸿兵津津乐道的国际银行家)在旁边看热闹。臭男人们自然希望美女打得越激烈越好,最好打到赤身露体,他们就可以大饱眼福了(发战争财)。
  但是,如果我要告诉你说,这件事整个就是那无聊的男人,为了看美女走光,而唆使她们在街头斗殴。那你肯定又要骂我
  “胡说八道”
  因为如果无聊男人能唆使美女打架,他们还不如早领回家去慢慢享用呢。
  你们说是不是呢?
  不过,你别骂我胡说八道,是宋鸿兵胡说八道,我只是将他的胡说八道变了个样子:战争双方就是打架的“美女”,而银行家只是“看热闹的无聊男人”。
  银行家想发战争财是理所当然的,但要说战争是他们主导的,那就像无聊的男人能唆使美女打架那样,是胡说八道。
  英国之所以在南北战争中支持南方,是因为他们不想有一个统一的美国;就像现在美国的“台海政策”那样,美日都不想中国统一。
  强者永远不希望有强大的对手和邻居,这和银行家的阴谋没什么关系。
  战争最后的胜负,靠的是大炮口径和数量、士兵的人数和士气,现在再加上核武,纸币能起一些作用,但绝不是决定性因素。
  胡乱归因是要不得的,如果宋鸿兵的老婆因为他严重的强迫症,而要离开他,他会不会想:
  可恶的人民币,怎么还不升值呢?
  这哪是哪的事吗?
  小宋,你对老婆不能这样的话,写书也不能这样!
  
  
  注:强迫症是一种心理疾病,通常表现为偏执、顽固,严重将导致精神分裂。
  
作者: 金丝铁线    时间: 2008-1-12 02:32

第49页,宋鸿兵把中美两国的货币发行作了个比较。他说:
  “仅仅是由于政府直接发行货币还是政府发行债券而银行发行货币这一点看似不起眼的差别,就造成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不公平。”
  这道貌岸然的评论,只能证明作者缺少基本的判断。美国政府是民选政府,人家政府选择了间接发钞的这种制度,正常平稳运作了140多年,经济政治搞到了世界第一,你还屁颠屁颠地跑过去,而今人家美国人没认为不公平,
  你宋鸿兵倒替他们抱起不平了,既然觉得不公,回来就是,干吗一边骂,一边又屁颠屁颠地回去呢?
  宋鸿兵是吃饱了撑的吗?当然不是。
  宋鸿兵的用意在下面一段话,他很为咱们中国人自豪地写道:
  “到目前为止,中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由政府直接发行货币的国家…….”
  呵呵,这多像我们30多年前,自己吃不饱肚子,却想去解放全世界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民。
  下面接着有一段,说中国政府直接发行货币如何如何的好,看这腔调像极了写《中国可以说不》的愣头青。
  其实间接发钞和直接发钞,各有利弊,看各国政府自己的选择。虽然下一章的标题是“私有中央银行”,但作者实在按耐不住,在这一章中就写了大量私有中央银行的黑暗。仿佛只有中国的公有中央银行,才会保障俺们穷苦老百姓的利益。
  实际上,中国中央银行管理下的国有银行,制造了多少多少烂帐,那是多少多少民脂民膏呢?
  我要再次提醒宋鸿兵的是:
  美国实行这种制度140年,美国是当今的第一大强国。
  要知道,一克的事实,胜过一吨的口水。如果宋鸿兵能有一套不同的金融制度,使中国长期稳居第一大强国的地位,那~~~~~~I服YOU!
  真TMD不想再读下去了,实在不值得为这本烂书浪费时间。
  为了我的诺言,咬咬牙吧。
作者: 金丝铁线    时间: 2008-1-12 02:33

在第三章本章导读中,宋鸿兵志得意满地炫耀他的重大发现:
  “不算夸张地说,直到今天,中国可能也没有几个经济学家知道美联储其实是私有的中央银行。”
  我真不明白,这宋鸿兵留美多年,怎么还满脑子“私有、国有”的陈腐观念。只要对经济发展有利,管他是“私有”还是“国有”呢?
  如果中国的经济学家(这是官方称呼,我自己认为中国是没有经济学家的)真的不知道美联储是“私有”的,是因为这一点并不重要。
  美国的核弹数量和布置,总算非常保密吧,但中国人就是知道,因为这对中国很重要。
  第三章中,宋鸿兵为了说明美联储是怎么黑暗、丑恶、神秘的,花大量笔墨描写了华尔街七巨头如摩根、洛克菲勒等等,但我注意到:
  他写的全是过时的历史。
  那都是1910年代的事了。
  如果现在英国人看了几本19世纪有关中国的老书,认为中国男人都是扎辫子的落后状态,那我们是应该惭愧,还是应该笑话那英国人?
  当然是笑话他,因为他把中国一百年前的情况,当成了现在。
  宋鸿兵这小子,在这里就是给我们玩的这花招,他好可恶啊!
  实际上,美国在宋鸿兵详细记载的那段历史之后,发起了反托拉斯运动,那些巨大的托拉斯,都被拆解或起诉,比如:洛克菲勒集团,被分解为七个公司。
  同时美国还制定了“托马斯-谢尔曼反垄断法”,保护竞争。
  作者故意使用这些过时的资料,来误导中国读者,用心极其不良。
  所以我才骂他:欺负我堂堂大陆没有人了吗?!
  
作者: 金丝铁线    时间: 2008-1-12 02:33

对照宋鸿兵的《货币战争》,我很遗憾地说:
  中国目前的经济状态,说宋鸿兵在第三章中贬斥的美国大巨头垄断,完全一样。
  虽然中国民众怨声载道,但中国的银行、电信、石油、铁路、航空,等等等等好赚钱的营生,都垄断在国家之手。
  因此按宋鸿兵《货币战争》的说法,中国在自由竞争方面,至少比美国落后一百年。
  在这方面,如果只考察这个指标的话,中国政府发动货币战争的能力,远远高过其他国家。
  不过,中国金融官员对国际惯例、法则和运作方式的熟悉程度,还大大落后。否则,他们也不会去咨询宋鸿兵。
  当然,这些显而易见的结论,是宋鸿兵绝对不敢提及的,因为他写《货币战争》的目的太明显了,他不会说中国金融的任何不足。
  这一点,下面还要提及。
作者: 金丝铁线    时间: 2008-1-12 02:33

作者在写美联储时,就像个高高在上的上帝,用亢奋的笔调表达他洞察了美国人所不知道的一切“内幕”:美联储的成立。
  看到这里,我非常奇怪:
  为什么货币战争这本书没有英文版?
  如果它真的那么富有革命性和权威性,早就应该在美国出版,等着得普利策大奖了。
  唯一合理的推测是:这本书讲的都是些伪历史,作者编造了很多无聊的“因果关系”,来忽悠可怜的中国读者。
  作者在第三章中用了很多“春秋笔法”,来写美联储的权力是如何庞大,但他从不讲:
  谁在约束美联储?
  如果没有机构和法律约束,为什么在美联储不会疯狂地发钞票?
  这一点,我想作者不会不知道,只是他刻意隐瞒着,不告诉可怜的中国读者。
  我的最基本判断是:
  如果宋鸿兵说一家公司无恶不作,充满了黑暗和神秘,但这家公司100年来,业绩不断增长,获得了大量的荣誉和国民的信任,
  你会相信宋鸿兵的鬼话吗?
  
作者: 金丝铁线    时间: 2008-1-12 02:34

第四章一开篇,引用了纽约市市长1927年的一段言论,说洛克菲勒集团如何操纵,同样的,读者如果光看这段话,又会觉得很黑暗,但那是80年前的事了,80年,有多少进步啊?
  像宋鸿兵这样,断章取义地截取一截话,想拿来论证什么呢?
  又要蒙人一把?
  在这一章里,宋鸿兵非常积极地想让读者相信,那些大型战争,尤其是世界大战,都是国际银行家在后面搞的鬼。
  第一篇的小题目是
  “没有美联储就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
  得了吧,这里面扯了些不值一提,乱七八糟的古旧小故事,看得我都打瞌睡了,懒得驳他,有心的读者自己去搞掂吧。
  因为我毕竟不愿为这种无聊的事,过多浪费时间,想速战速决。
  
  一直看到125页,我才重新打起精神。
  这一页有段话说:
  1933年到39年,德国用区区6年时间,就完成经济复苏和大规模战争准备,如果没有外来金融资助是不可能的。这些外来资金,如果不是为了准备发动战争,就难以有合符逻辑的解释。实际上,华尔街就是纳粹德国最大的资金来源。
  这段话极其明显地说:
  华尔街是帮助纳粹德国发动战争的元凶。
  我真感到好奇怪耶。
  华尔街居然从1933年起,就开始鼓动希特勒准备世界大战,这可需要一些远见噢。
  但世界大战对华尔街有什么直接利益吗?
  是华尔街的哪些机构、哪些人直接推动了希特勒准备世界大战?
  宋鸿兵没告诉我们,这个混蛋!
  
  让我感到更奇怪的是:
  二战之后,世界的金融业飞速发展,金融产业的力量更加强大。
  但这六十多年,那些可恶的、可怕的国际银行家,却没有发动战争。要知道,他们在宋鸿兵的逻辑里,可有的是机会:
  在肯尼迪任美国总统时,有古巴事件、美苏导弹危机;
  在里根任总统时,美苏争霸愈演愈烈;
  最后到1991年苏联崩溃。
  宋鸿兵所说的那些在幕后策划战争的国际银行家,却没有利用这些良机去发动世界大战,是这些银行家“傻”还是宋鸿兵胡说八道,读者自己去判断吧。
  
  哦,我忘了一个理由:
  那些可恶的、可怕的国际银行家,他们从良了。
  不过也不对啊,如果他们从良了,宋鸿兵还写这书干吗?
  前面那个赵姓老头还说危言耸听的话干吗?
  “战争已经开始,虽然看不见硝烟”
  显然,他们没有从良,哦,他们变成拉登。
  对,他们一定是变成拉登了。
  
  赶明儿,宋鸿兵再写本:
  《超级内幕:从金融巨鳄到恐怖分子的演变》
  那也一定热卖。
  嘿,各位,这可是我的知识产权啊,你们不能写这书啊!
  
作者: 金丝铁线    时间: 2008-1-12 02:34

第六章
  宋鸿兵说统治世界的“精英”,就是那些国际银行家。这一整章,只表明作者的头脑,全陷在狭隘的金融里面,显示出他根本不懂得:
  金融最终是为整体经济服务的。
  在这一点上,宋鸿兵就像过去的神学家那样,把一切都归因于上帝:
  “上帝创造了一切,上帝统治着一切”
  只不过他这里的“上帝”,就是那些国际银行家而已。
  宋鸿兵不知道:归根到底,货币,只不过是实体经济的一个表征。
  没有实体经济作基础,货币不过是擦屁股都嫌脏、嫌硬的垃圾;刚发行的货币虽然不脏,但擦屁股还是太硬了。
作者: 金丝铁线    时间: 2008-1-12 02:35

第七章说“诚实的货币”。
  宋鸿兵显然很迷信“金本位”制,他说:
  “金本位的货币是诚实的。”
  那么反过来说:
  不是金本位的货币,就不诚实了!
  呵呵,正好,人民币不是金本位,但宋鸿兵绝不敢说:
  “人民币是不诚实的货币。”
  給他一百个豹子胆,他也不敢。
  我看,他虽然傻,但还没傻到找死的程度。
  那么,是不是金本位一定很重要呢?
  讲点幼儿园小朋友都知道的小知识:
  首先,应该说,金本位只是个历史阶段的产物,并非随着货币产生而产生,大家一定记得以前中国有人用贝壳作货币的。
  另外,现在经济发展极为迅猛,对货币的需求增长很快,而黄金的存量受自然资源和开采能力的约束,很难跟上经济的超速发展;所以金本位一定是会过时的。
  中国的货币没有金本位,中国的经济不照样发展得很好?
  宋鸿兵为什么在书里刻意回避这一事实呢?
  
  好了,再回到《货币战争》。
  第七章,这章大量篇幅讲了:
  肯尼迪的死亡,是因为他签署了11110号总统令。
  这真是个惊天内幕,宋鸿兵是怎么说的呢:
  “肯尼迪想从美联储手中夺回货币发行权,最后遭到国际银行家主谋的暗杀。”
  宋鸿兵讲了个逻辑很严密的故事来支持他的说法,太长,不引用了。
  但我想说的是:
  美国的政府高层决策机构,就像个公司体制:参众两院,就像是董事会,总统不过是个总经理。如果一个公司的董事会做出决议,难道把它的总经理换人,这个决议就不执行了吗?
  没有参众两院的支持,肯尼迪怎么可能签署“11110号总统令”呢?
  179页,宋鸿兵把里根总统遇刺,也归结为国际银行家的阴谋,故事讲得可像真的一样,可惜有悖人们的常识。
  这还是归因的错误!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了,我不再啰嗦。
  
作者: 金丝铁线    时间: 2008-1-12 02:35

第三个故事,是讲亚洲货币绞杀战,讲的是东南亚经济危机。
  这件事很多人记忆犹新。
  我认为,虽然1997年亚洲的经济危机叫金融危机,实际上更是产业危机。
  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本质,是中国在冷战后制造业上的崛起,取代了东南亚诸国在世界产业链上的地位:
  泰国、马来西亚、印尼等国家,被西方老板从生产线的工位赶下来。
  而坐到流水线上的,是庞大的中国。
  因此东南亚国家的价值被边缘化了,这种边缘化的一个最直接的表现,就是:
  货币贬值!
  索罗斯同志,不过是抢先看到了那个贬值发生的关键时刻,稳、准、狠地大捞了一票。
  当然,东南亚诸国也不会坐以待毙,谁都不会,都得用自己的硬通货去抗衡一下,这表面上看来,就有了一场鏖战。
  因此,金融危机和货币危机,不过是这种边缘化的外在表象而已。
  中国人转移接受了世界工厂,心里暗自高兴着呢,所以中国人不愿意提起这事,因为越提这件事情,“中国威胁论”就越泛滥。
  宋鸿兵在这里犯的最根本的错误是:
  他的眼里,根本没有认识到:
  货币,不过是经济的一个符号,单纯的符号,是不能用于战争的。
  用于战争的是实力;符号有时可以代替实力,有时不可以。
  
作者: 金丝铁线    时间: 2008-1-12 02:35

第九章
  我看了本章导读,才知道这世上最牛B的货币,居然是俺们的人民币:
  一、人民币的发行,不需要金银等贵金属做支撑;
  二、人民币的发行,也不用国债作抵押,所以不需要付利息。
  哇噻!中国政府拥有那么牛B的货币,居然能够自觉控制自己,不胡乱地发行货币,这真是“英明的政府、伟大的政府”。
  宋鸿兵不给他的读者强调这一点,实在不应该。
  确实,拥有这种权力的政府实在少见,这和中国的政治制度有关,我就不多说了。
  这种绝对的权力,在打货币战争时,当然是个绝对的优势,但宋鸿兵一点也不告诉中国读者这事,因为:
  他写这本危言耸听的书,是用来吓唬中国人的,他怎么可能提这一点啊?
  按他的思想,他绝对能想出:
  中国应该如何操纵人民币作武器,去主动进攻有敌意国家的货币。
  也许,中国金融界的高层们,就是想咨询这方面的东东吧。
  不过,就宋鸿兵的头脑,能出什么好点子,怀疑?
  他后面列了一些他的主意,我们到时再评论。
  
  在整本书中,宋鸿兵表现出对货币发行权极为重视,他总认为由私有银行发行货币极其不妥。
  在这点上我总觉得宋鸿兵有很混乱的思想:
  他觉得谁掌握了货币发行权,谁就能乱印钞票,自己发横财。
  但实际上,世界各国由私有银行发行货币,才是惯例,而国有中央银行发行货币却是少数。
  比如香港,有发钞权的三家银行:汇丰、渣打和中银,都不是港府直接拥有或控制的。
  宋鸿兵可能觉得:私有银行掌握了发钞权,就可以乱印钞票、中饱私囊,这实在凸现了宋鸿兵对金融知识的极端缺乏,我真不知道他的金融是怎么学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讲,这宋鸿兵就像鲁迅笔下的阿Q。阿Q同志很可爱,他对革命的理解,就是分财主的钱、睡财主的小老婆。
  看宋鸿兵的书,好像私有银行有了发钞权,就会连夜印个十亿美元,然后出去花天酒地、胡天胡地。
  套用一句网络上老掉牙的话,来评论这一章的宋鸿兵:
  不懂游戏规则、无知,不要紧,但出来乱蒙人,就不对了。
  
  在249页,宋鸿兵非常高兴地告诉读者:
  “貌似庞然大物的美元泡沫体系,其致命的死穴就在信心二字。”
  真是伟大啊,宋鸿兵,你找到了美元的死穴,自然也找到了美国的死穴。
  我觉得,世界受美国欺凌的各国,应该联合起来,请宋鸿兵做总理,就像战国时期的苏秦那样,挂六国相印。太伟大了,宋鸿兵真是天下奇才!
  TNND的,中国有了宋鸿兵,还怕美国人搞什么“一中一台”?老美要不听话,立马点他的死穴,让他死翘翘。
  不过,宋鸿兵太不小心了,这么重大的军国机密,怎么能在一本公开出版的普通书籍中透露呢?
  哎呀,太可惜了,美元的死穴公开出来,这下可让美国人有了准备,你宋鸿兵到底是在帮助中国人呢?还是在帮助美国人啊?
  为了能用好宋鸿兵发现的美元死穴,郑重建议中国政府如下处置:
  在全国范围内收集《货币战争》,全部销毁,一本也不能留下。
  勒令所有读过《货币战争》的人,统统忘记。
  全面核查,凡是不能忘记的,统统押往新疆沙漠看管。
  
  呵呵,这建议是好,但可行性不高,算了吧。
  我有更好的办法,我更伟大,因为我按照宋鸿兵的思路,发现了全人类的死穴!!!
  嗯,我得打三个惊叹号。
  谁也不能否认,人类的死穴,总比美元的死穴更厉害吧?
  你知道人类的死穴是什么吗?
  我得在这里停一下,卖个关子。
  
作者: 金丝铁线    时间: 2008-1-12 02:36

得了,我也没时间卖关子了。
  我告诉你吧,就不收你的知识产权费,人类的死穴多了,随便举个例子吧:
  比如:是太阳;
  如果太阳灭了,人类就完了。
  你肯定会骂我说:
  “废话,这还用得着你说?太阳是生命之源。”
  哈哈,说废话的不是我,是宋鸿兵!
  因为信心,根本就是货币之源。
  没有信心,还谈什么狗屁货币?
  又讲个故事吧(嘻嘻,学CCTV的,以案说法):
  湖南的一个乡下老农,之所以把他辛辛苦苦养大的肥猪,送进收购站,换回几张花花绿绿的纸,那是因为他相信:这几张纸能到城里换回他想要的电视机。
  这就是任何货币的运作机制,维系这一机制的,完全是信心。
  所以宋鸿兵说,美元的致命死穴是信心,话是没错,但却是废话。
  用那么危言耸听的字眼,最后只给读者一个正确的废话,说明宋鸿兵黔驴技穷,江郎才尽了。
   
  
  第十章的本章导读中,有这么一句话:
  “当尼克松1971年单方面关闭黄金窗口时,美利坚的辉煌业已到了盛极而衰的转折点。”
  我一读这段话,就想起了在大学《政治经济学》中学过的,英国大英图书馆那个大胡子无业游民写下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资本主义是腐朽的、垂死的、没落的……。
  但可惜的是,事实上的资本主义,却腐而不朽、垂而不死。
  宋鸿兵在书中言之凿凿地说:
  美利坚的辉煌,在它1971年关闭了黄金窗口,就会盛极而衰。
  但历史却表明:
  20年后,即1991年,美国逼垮苏联,成为单一超级大国。
  这时的美国,比20年前更加辉煌,要不,宋鸿兵为什么会屁颠屁颠地,跑到哪里去呢?!
  转眼又过了16年,美国衰弱了吗?
  说瞎话不要紧,但睁着眼,还说瞎话,不太好吧?!
  
作者: 金丝铁线    时间: 2008-1-12 02:36

第253页,宋鸿兵说:
  “货币是整个经济领域最基本、最核心的度量衡。”
  这句话显然是对的,但接下来的话,却显示了宋鸿兵的错误:
  他想把货币这种度量衡,和物理世界的“千克、米、秒”等等,绝对地等同起来,这可是个天大的傻瓜干的事情。
  为什么呢?
  因为经济领域的价值,是相对的,今天一颗钻石值五万美金,但明年如果人工可以大量合成的话,也许会变成五块美元。
  经济的价值,从根本上讲取决于人们的主观判断和需求,并不是绝对的东西,也无法永远精确地界定。
  齐白石的画现在很值钱,但文革的时候呢?三年灾荒的时候呢?这价值能象“千克、米、秒”那样去衡量吗?
  愚蠢,宋鸿兵想搞学术“大跃进”呢。
  当然,这些都是抽象的理论问题,懒得多批了。
  
  第254页,宋鸿兵说:
  “当人们买房时,向银行申请的贷款只是一张欠条,银行的账户上本没有这么多钱,但在债务产生的同时,却无中生有地‘创造出了’钱。”
  这段话表面上看是没问题的,但它却反映出宋鸿兵的眼里,只有狭义的钱,而没有广义的价值:
  人到银行申请贷款,要么得有信用,要么得抵押资产。
  这两样东西虽然不是钱,却肯定是有价值的资源。
  钱,货币,是广义的资源的一种,人的信用、房产、手饰等等,也是广义资源的一种。
  银行在办理贷款的过程中,并不生产广义的资源,它只是把人的资源(如信用、房产)转变了形式(货币)。
  好了,我也别跟他扯理论了,这种人太傻,没劲,打住打住。
  
  
  第261页,宋鸿兵说:
  “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缺少定价权的关键问题是没有金融的战略制控权。”
  什么是金融的战略制控权呢?
  按宋鸿兵的解释,就是中国货币必须成为世界储备货币。
  是不是真的人民币成了世界储备货币,中国就对铁矿石、石油、客机有了定价权呢?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
  这是宋鸿兵式的胡说八道。
  是个人都知道,美元现在是世界储备货币。但美国的经济学家清楚得很:
  价格是由供需关系所决定的。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迈克波特,有一套著名的“竞争战略理论”,他说:
  企业的地位,由五种竞争力量决定(通俗理论,不展开说了)
  沃尔玛要在中国订购拖把,至少能找到1000家以上合资格的供应商,这1000家公司互相杀价,沃尔玛当然可以把产品的利润压到最低。
  这和人民币是不是世界储备货币,有个屁关系!
  麦当劳到中国来,它能因为美元是储备货币,就随心所欲地把汉堡包订到100元人民币一个吗?
  写到这里,我真为我们的银监会、证监会的人脸红,就这么个水平破烂的江湖术士,他们还会请去做咨询。
  
  中国真的没有有水平的金融人才吗?
  
作者: 金丝铁线    时间: 2008-1-12 02:36

好,264页,我们再来看看,江湖术士宋鸿兵为中国金融业推荐的战略: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这九字真言,我倒不陌生,是当年朱元璋的谋士刘伯温献给朱元璋的。
  据说老朱靠这玩意获得了天下,刘伯温也成了千古有名的谋士。
  不过老朱不太厚道,最后还是把刘伯温咔嚓了。
  嘻嘻,请让我卖弄半点历史掌故吧,好,回来:
  虽然宋鸿兵推荐的是老招,而且是旧招,但我倒不以为,招数老了、旧了,就一定不管用,所以还是对它深入分析一下:
  一、 高筑墙。中国本来就是个善于筑墙的民族。
  陆地上的长城修补了两千年,但最后被大清一举突破;
  海上长城是中国的天然屏障,但也被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攻破。
  历史证明:中国人筑墙,搞中国人自己,是有用的。
  如曾国藩用筑墙的办法,打垮了捻军;
  当今政府用筑墙的办法,禁止民营经济进入石油、电信、金融等垄断行业。
  
  但中国人筑墙对外国人从来没用:
  清朝不准外国人修铁路,最后外国人的铁路遍地都是;
  不准外国人传教,最后外国教堂也遍地开花;
  所以宋鸿兵建议用高筑墙的办法挡住外资银行的进入,绝对是一步臭棋,懒得评论。
  不过,也许这个宋鸿兵是美国人派来的奸细,故意向中国的金融高层出昏招,也说不定!!!
  警惕啊,善良的中国人。
  
作者: 金丝铁线    时间: 2008-1-12 02:37

再说第二条:广积粮。
  宋鸿兵叫中国的官方和民间,大量储备黄金白银,真不知道这小子安的什么心,这对中国人绝对是个误导。
  是个人都知道:未来的世界是知识社会,是思想的天下,难道在那样一个世界里,我们还要像老财主那样,窖藏一大堆不能吃不能喝不能生利的金银?
  中国人有句老话,叫“贫汉无罪,怀金有罪”。
  我这里所说的贫汉,是指没有正确的思想观念,思想上的贫汉。
  所以我要在开篇花那么多的篇幅,痛骂中国的大学,中国的社科院,因为他们才是为中国制造“思想”的地方,他们占着那个位子“不作为”,中国就永远是思想上的贫汉。
  要中国靠千千万万的民工去创造经济奇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啊。
  即使创造了经济起飞,没有正确的治国思想,金融思想,就象家里有一堆金子,那只会引得贼来偷、强盗来抢。
  悲惨的清朝末年,不就是这样一个局面吗?
  
  我越读这本书,越觉得宋鸿兵这小子,不是个好鸟。怎么银监会、央行和证监会会请这种家伙去做咨询?
  
作者: 金丝铁线    时间: 2008-1-12 02:37

宋鸿兵的第三招:缓称王。
  我真想不到,一个在民主社会生活了那么长时间的人,还是洗不脱陈腐的“中央帝国”的残梦?
  谁是未来世界的王者呢?
  连孩子们都知道,学习成绩好,是用功的结果;
  要做人类的领导,那就得看,他能否真正引领人类文明,走向更有价值的社会?
  中国行,世界自然会跟着中国走,就象现在中国的经济强大了,老外学汉语的积极性就高了,因为这可能增加老外们成功的机会。
  如果中国不行,任你再“缓”,也狗屁用没有。
  希特勒的德国、裕仁的日本,都曾在世界上喧嚣一时。但他们一个发明了种族灭绝,一个创造了无数种烧杀抢掠的方法,再没有给人类文明做出有价值的探索。
  这种称王,只不过是人类的噩梦,是得不到好下场的。
  
  好了,终于批到后记了。
  宋鸿兵说:
  “中国金融开放的最大风险是缺乏‘战争意识’。”
  批了那么多,我也懒得说了,只想说:
  得了吧,你小子远在美国,到这里来指手画脚,省省吧。
  
  第二节,P273,宋鸿兵的题目说:
  “要货币主权还是要货币稳定?”
  这小子挺会一惊一咋,逗人紧张的,是个做江湖术士的材料。
  就他这个题目,马上就先入为主地把货币主权和货币稳定,对立起来。
  我可不上他的当,因为比他高明的江湖术士我见多了。
  嘻嘻,不过还是没有司马南和方舟子厉害,那二位,是专门打假的,而我只是客串的。
  这个题目,说明宋鸿兵的思想非常狭隘:
  难道一个国家,就不能既要主权,又要货币稳定吗?
  要知道:主权是个相对的概念,没有绝对化的主权。
  又举个例子来说明主权的问题:
  一个人住在山里面,想养狗,爱养多少就养多少;但他一搬到深圳住楼房,养条狗就得征求邻居的意见。
  你说他没主权了吗?
  不,只是主权的形式和大小,根据不同的时期和环境变化了而已。
  说人民币的主权要和世界主要货币互动,这我接受,因为经济全球化了嘛,说人民币的供应,受美国左右,我知道:
  这又是宋鸿兵式的危言耸听了。
  
  最后一节,宋鸿兵说货币升值的事,又提了一大通日本的那点烂事,说日本90年的失败是金融战败。
  我最讨厌在一本书中,把同一案例,以同一理论重复了,这里就简单批驳一下吧:
  前面我早说过了,日本的经济衰退是产业的问题。
  就小日本这个抠抠唧唧的民族,从来没有什么创造性的大智慧,只会玩点短小轻薄的小改小革,他们怎么配有80年代那么高的世界GDP占有率。
  一个只会发明卡拉OK、方便面、一次性筷子的民族,也想领导世界。
  呸!
  这种不自量力的民族,经济不从高位下滑,怪了。
  这不,在短小轻薄的工业设计方面,韩国人很快就追上来了。日本人的这点小智慧,早晚要败在中国人手里。
  然后,大家都败在中国人手里。嗯,目前我只看到在工业设计方面和制造业上面,在本质的创新上,美国人暂居老大。
  
  好了,终于批完了。我批得也挺辛苦,你们看得也挺辛苦,先谢谢了。
  我希望没读过《货币战争》的人,光看我的这东西,就能明白个七八,不用再去买本书看了。当然,原来有书的读者,可以对照来读。没有的实在想看,找朋友借一本好了。
  我不是对谁有仇,才来写这狗屁东西,也不想出名,不想做书托,实在是看了书太难受,不吐不快。
  现在吐了,就挺快意的。
  我的批语,当然并不完全正确,只是我的一得之见,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有更高的高手,用更好的方式,让大家看得更清楚。
  同时,也警示那些出书的人群,写题记的人群,以后做这些事,仔细些,不要以为没人骂你们。
  
  对前面提到过的那些写题记,写序的人,我知道自己的话很刺激,但我觉得没必要道歉,这是你们应该得到的待遇。
  
作者: 菜农    时间: 2008-1-12 10:08

三十多贴,很辛苦。
作者: 老木匠    时间: 2008-1-12 11:41

铁线兄辛苦的。

一般来说,流行的东西总是和受众之间容易发生共鸣的东西。

目前中国受过中等以上教育的人全部都来自于一个提倡斗争哲学的历史时期,由于长年累月的灌输,熟悉了对立面的斗争、你死我活、不择手段的哲理,因此当这样的人到了国外,放眼所看到的分析下来,依然是这样。于是吸一点洋人的吐沫,和上原本的土产,呕出来放回本土,自然就引起轰动,“洛阳纸贵”了。
作者: 周泽雄    时间: 2008-1-12 18:18

好帖子。
才读到第18楼,明天继续读,好帖子不宜一气读完。
这类批评,可以起个名目,叫凌迟法。
作者: 陽光下的陰影    时间: 2008-1-13 01:50

哈哈  笑倒....

金融戰,的確有.但是寫書娛樂的比比皆是,賺錢而已.有的東西,當不得真




欢迎光临 燕谈 (http://www.yantan.us/bbs/)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