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我们应该从地震中感悟些什么 [打印本页]

作者: 自觉的梦游人    时间: 2008-6-2 23:52     标题: 我们应该从地震中感悟些什么

孩子们,成千上万地死在最让他们感到“安全”的学校,因为学校的脆弱,就夺去了他们脆弱但又是如花灿烂的生命。孩子们曾经用最后的抗争呼救,用最后的力气写下遗言,更有6岁的孩童去救他的小伙伴。但是,太多的学校倒塌了。于是有人先从成为危楼的教学楼跑了出来,不仅跑了,还甩下了平时的师表,甩下了那些孩子。不仅甩下了师表,甩下了孩子,还要甩出跑了之后的自辩。反正可以胆怯,或者太过自爱地自然流露出胆怯,却因为活过来还能说话,就开始神勇地自辩,为这份胆怯自辩。至于那些孩子和女士优先的传统,因为没有要紧过他的生命,那也就无须辩了,胆怯懦弱了,就要为这一份胆怯懦弱辩护,要辩护,就要提到生命的高度,道德的高度,还有“自由”的高度。读了那么多年的书,又教了那么多年的书,就是保留住了这一份胆怯懦弱,可以用“珍惜生命”来装点的胆怯懦弱,而地震来了,感悟的也是这份胆怯和懦弱,能不说出来吗?哪怕会有那么多人不予“理解”,总得让他表露出来,“感悟”出来。

地震了,天人感应了。教了那么多年的历史,带着对中国专制体制的深刻批判,特别一直在批判的天人感应的神道传统,突然转过来可以解释这场地震了,于是,可以感悟地说,这场夺去万千生命的地震是一场“天谴”。谴责的是那些与天“感应”的,夺去的是不能“感应”的人的命,以无奈的抗争依然死去的人的“天命”来谴责那些坚持“人定胜天”的人的天命,这大概就是那位教授的“天谴说”。

两个“女星”,一中一洋,一个笑嘻嘻地叹了自己后来被那些不认为是报应的人感动了,另一个则没有感动,只有冷冰冰的“报复”的感悟。为什么是报复?中国的“女星”用“诗一样”的语言说:我从来没见过重庆的步言。可是她说,这里下大雨,我献完血,就又回来了,阿飞阿飞。一切都是那么慌乱。我说,亲爱的...然后就想哭。他们说,天佑中国。其实冥冥中,某些事情太多了。大约这就是报复了。看不出她为什么会别人在大雨之后献了血,就想哭着着说大约这就是报复了。感悟的方法有很多,词也很多,像这样杂乱地找来“报复”来表达一种感悟,多少叫人感到这位“女星”需要补一下语文课。

愤怒的人们来了,漫天铺地。用最仇恨的言辞拥护着爱,刚刚还在用眼泪和善款表达的爱,转眼要用最具仇恨和杀伤力的语言来捍卫。这份爱心似乎就那么脆弱,非要用语言暴力来捍卫。似乎没有诅咒和恶骂,自己的爱心就不能得到表达。爱得那么真,骂得那么狠,这份感悟实在让人觉得这世界还真是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和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与博爱相匹配的,就是有一种“博恨”。就需要极尽人间最恶毒的咒骂和诅谴来捍卫他们的善心。

在抗震棚里,对着劫后余生的孩子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对不起,孩子们不应该艰苦奋斗,他们应该幸福成长。他们的苦难应该使你“爷爷”辈的国家主席感悟到的是自己的责任和歉疚,他们没有责任,他们不应该艰苦,他们需要你我的保护。当天灾降临,你我才是应该艰苦奋斗的,为了他们。他们的自力是那么弱小,他们曾经被迫在灾难中自救,但是,他们的顽强是你我的骄傲,却不能从此要求他们用这份顽强去艰苦奋斗。就因为他们是孩子,你我才只能对自己说艰苦奋斗,而不是对他们。尽管是天灾,你我还是应该挺起肩膀为天担责,用你我的力量来除去艰苦,帮助这些孩子建立新生。

社会底层的人都捐款了,用了他们的饭钱,养老金。国家能不能婉拒乞丐的捐款?能不能在接受他们的捐款之后,为他们做点什么?国家能不能告诉那些把养老金都捐出来的老人,为了好好活下去,请你们留下自己的养老金?善心的表达是公民的爱心自然流露。但是,对于善德,国家和政府应该做的不仅仅是跟着感动,而是要为呵护这种善德承担起国家和政府的责任。因为接受乞丐的捐款证明了,国家和政府欠他们太多,太多。

对于更多的人,他们体现了一个民族精神。我感悟到一种超然,一种民族精神的超然。那就是,我超然地感到这个民族的博大胸怀不再需要只有一个声音,尽管是这个民族的精神可以在灾难面前用一个大写的人来表达,用生命的尊严来表达,但是这个民族还是能够超脱地看待与她的精神不符合的不同的声音。当我为她骄傲的时候,我感到也许就是对于这些声音的超然态度才能显示出一个民族的自信和坚毅。
作者: emmer    时间: 2008-6-3 01:39

国家能不能婉拒乞丐的捐款?
只有这一句话不同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尊严,即便是乞丐的捐款也不应该被拒绝。
作者: 刘彦昆    时间: 2008-6-3 09:10

看了楼主的帖子,我被感悟了。。。
作者: 紫壶    时间: 2008-6-3 10:48

中西俩女星,跟逗鹅比起来还在差不多的层次,逗鹅含冤,就要狠狠诅咒天下人,亢旱三年才解恨。
作者: 周泽雄    时间: 2008-6-3 11:39

接下来的问题是:他们应该从地震中感悟些什么?
作者: 丙辰龙    时间: 2008-6-5 13:59     标题: 南方周末编辑部: 多难何以兴邦

2008-06-05
来源:南方周末

多难可以兴邦。但如果我们不能将过去灾难中的教训变成今天救灾中的经验,不能将今天灾难中的教训变成明天救灾中的经验,多一次灾难,我们的国家和人民只会多一次痛苦。若想祸福相依的古老哲学,福佑我们这个灾难重重的国家,就须在伤口尚未愈合的当下,以对自然的敬畏之心,检讨灾难中的得失,赢得下一次灾难降临时的主动。

我们必须承认,在人与自然不知伊于胡底的战争中,我们多数时候是弱小的一方,人定胜天迄今仍是一个不曾完全实现的梦想。征服灾难的漫漫征途中,改进人与自然博弈的技术细节,迫在眉睫。

行走地震灾区的日子里,我们反复感受到过去一次次灾难的教训之于抗震救灾的意义。孩子复课的朗朗书声有助于人心的安定,这主要借鉴唐山大地震的经验教训。地震中无法使用的绵阳火车站,快速复制了一个堪以应急的室外候车区,这主要借鉴年初雪灾的教训。绵阳垃圾处理厂看管焚烧炉的工人,都知道如何避免医疗垃圾,则主要得益于SARS疫情过后的制度安排。

任何一个不怀偏见的见证者,都会承认本次大地震中国家救灾、民间救援的突出表现。同样,任何一个理性的人,都会正视只能事后诸葛的失误,哪怕这些失误相对于我们的成就微不足道,我们仍须在救灾之后细心检点。

灾难中的个人破产已在少数灾民身上成为现实,而我们的法律还不允许个人破产免债。核销灾民呆账的通知,只是一事一议的行政手段,且对那些民间借贷无能为力。我们期待个人破产法的酝酿,能为未来可能出现的一贫如洗身体残缺的灾民,卸下他们终生难还的债务。

灾难中,我们看到紧急状态下的紧急措施,控制了混乱的局面,缩短了挽救生命的时间。它们在我们有限的观察中,是有效的,合乎情理的。我们渴望一部规范紧急状态下国家行为和个人行为的法律,厘清灾难中可为与不可为、权力与权利的边界。

灾难面前,被遮蔽的人性之美,倾国倾城。扶老携幼的捐款,挽起袖管的献血,国旗为平民而降的震撼,蜡烛为逝者而燃的守夜,总理哽咽而下的泪水,师生相拥而亡的镜像,触及了人性最为柔软的一面,让我们在性善性恶的千年辩题中,找回关乎群体的自信,感受民族国家不可或缺的向心力。

我们需要在当下,小心呵护灾难中展现的这些柔弱心灵的力量。呵护的方式,不单单是颂扬,更需要思量:我们个体的善良,怎样在群体性的救援中壮大善良的力量?

我们还需正面面对那些伤害心灵的细节,即便是那个放弃学生独自逃生还以自由主义为辩护理由的老师,那个在哀悼日摆POSE而激怒公众的明星,那个在“慈善门”中道歉的企业家,都给了我们反思心灵重建的机遇。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犹如必将留在风中的往事,即使还有不测之灾,这次灾难终将过去。生活还要继续,我们尚未风干的眼泪,注定要为奥运会、为新生活而流。我们可以举全国之力,兴建一个新北川,却不可举国存留在悲情中不可自拔。我们只是希望,我们在往地震博物馆中放置我们的勇敢、善良、力量的同时,也将制度、人心、过去、现在、未来、经验、教训等等关键词串联而成的泣血篇章,一并装进去,待祭奠逝者的后来者,思考我们这个其命维新的古国,怎样才能在一次次灾难中野蛮体魄,健全精神。
作者: 杜雅萍    时间: 2008-6-6 15:22

学会敬畏自然、珍重生命。




欢迎光临 燕谈 (http://www.yantan.us/bbs/)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