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转帖] 『煮酒论史』 [评论随笔]大时代——一个青年军阀的奋斗史! [打印本页]

作者: 杜雅萍    时间: 2008-6-29 11:52     标题: 『煮酒论史』 [评论随笔]大时代——一个青年军阀的奋斗史!

沙梨熊
?引子
  
  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一段跌宕起伏的人生。
  (小熊很久没有说过这么严肃深沉的开场白了,自己先吐一个,然后开始)
  
  
  
  第一章 青春
  
  光绪九年,农历九月八日,一个男孩出生在山西五台县河边村的一个富裕农家。男孩的祖上据说来自于洪洞县大槐树下棘刺沟,在明朝洪武年间,历经辗转才定居于此地。男孩的家乡----河边村,前傍滹沱河,背靠文山,山上有五条涧水蜿蜒而下,依相书上说,此地山水形胜,是传说中的五龙会水的格局,必出贵人。而男孩出生地----永和堡,恰恰位于位于全村最高处,龙脉之所在,不仅如此,据男孩的母亲事后回忆,当初待产之时,曾在梦游五台名刹-----大孚灵鹫寺,男孩是她恍惚间从寺里抱出来的,所有的一切都为男孩的出生,打上一层神秘的光晕。
  
  
  男孩出生时,他的父亲已经是个年过半百的老人了,老来得子,自然是喜事一件。于是给儿子取乳名----万喜,讨个吉利。男孩的家族,在乡间有数十亩的良田,在县城还有票号一间,他的幼年生活自然没有什么烦忧。不幸的是在六岁那年,母亲去世,父亲又续弦,娶了一个18岁的姑娘。因为后母不愿意抚养小拖油瓶的关系,男孩被送到舅舅家寄养。也就在这一年,万喜入了私塾,既然是要开蒙明理了,那就要取个正式的学名。因为男孩在家谱里的排序“书锡志树立世文”,轮在“锡”辈,据此,塾师从古人杨载的一首赠惠山长老的诗“道人卓锡问名山,路绝岩头未面攀”中,截取“锡山”二字,给男孩命名。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十五岁上,男孩已是父亲票号里一位称职的少掌柜了,同年,父亲作主,还给他许下了一门亲事。娶得的是同乡一位与他同年同月出生的姑娘。按照童话故事里的说法,家境富裕的他从此就该过上幸福快乐的中产阶级生活。人生对他来说,平稳安逸,不会有太多的变化。顶多作为少东家,再纳几个梅兰竹菊之类的丫头,一个星期工作五天,双休日调养一下身体,小日子过的应该挺美的。
  
  
  可惜造化弄人,庚子拳变,时局动荡,山西的票号业也受冲击,大规模的挤兑浪潮席卷三晋,少年家的票号也一样在大浪下倾覆,连乡间的田产也大多被用来变卖抵债。父子二人被债主追逼,历经坎坷,避债躲到了省城太原。父亲在衙门里找了个抄抄写写的差事,少年在票号里当上了伙计,生活一下子从天堂掉进了地狱。不过正如同山西梆子里的传统戏,落难公子一般都可以靠考学咸鱼翻身一样。山西开始实行新政,武备学堂面向社会招生,男孩决定前去碰碰运气,与他同行的还有票号里和他义结金兰的另外两个小伙计。
  
  
  那一年的试题是策论《韩信将兵多多益善论》,这对于有好几年私塾国学底子的少年来说,没有什么太大的难度,在面试时,长得还有那么一点Baby fat的少年,很得面试官欣赏,在知道男孩的名字之后,主考还给他取了一个字号---“伯川”,从此,名字里有山有水的少年,开始了崭新的人生。
  
  
  军校的生活也许最适合男性的成长,学满毕业那一年,正好赶上朝廷公派留学生前往东洋留学的浪潮,少年以军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公派留学的名额。21岁的青年踏上了东瀛的土地。这是一片充满了神奇的岛屿,旅社里异国风情的东洋下女,军校中来自各地的本国同学,无一不带给少年以新鲜的感受。特别是留学生会馆里不时举办的各种主题的大会,让这个来自山西的青年,无时无刻不被吸引,其中对他影响特别大的,当属当时的山西留学同乡会的会长,神池人----谷思慎。
  
  
  神池谷家,是当地的望族。谷的父亲,是本县的儒学训导(县教育局局长),但是谷思慎从小就是个不安分的孩子,19岁上就已是哥老会“三元堂”的龙头大哥了。父亲管不了他,送他去省城他的伯父谷如墉那里寄读。谷如墉,进士,官至户部员外郎(财政部副司长),后为山西大学监督(校长)。谷校长就教育自己的侄子:“老三啊,偶们家可是书香门第,诗礼传家,怎么到了你这一辈,就要去混黑社会呢?听叔叔的话,跟在偶身边,多读点书,将来送你去留学,学成回来,报效朝廷,光宗耀祖才是正途”。谷老三从此收敛锋芒,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过了几年,拿了政府奖学金,留学东洋。到了才发现,原来内地三山五岳,各省的黑老大全都汇聚在这里,形势一片大好,他自然也立刻加入社团,而且是同盟会山西方面的负责人。
  
  
  刚行过冠礼的少年,遇上这样一位同乡会长,自然就学不出什么好来。经过谷思慎介绍,由黄兴主盟,加入了社团,隶属于其中的一个军事团体---“铁血丈夫团”之下,与他一同加入的还有同样来自士官学校的同学们,例如李烈均,唐继尧等等,这些在未来数十年间注定要改变整个国家军事政治格局的军头们。当然这些都是后话,继续说青年的求学生涯。据说,他还专程拜会过社团的总理,彼此就民生问题有过深入的探讨。
  
  
  青年:“先生,三民誓词中前两段都好理解,但最后的平均地权到底是个什么意思?”
  先生:“地权既不是指土地好坏,也不是说人力垦殖,而是说土地增长之利,同学你明白吗?”
  青年:“不明白”。
  先生:“打个比方,花旗国的纽约本是大沙滩,地价本一文不值,而后来经过发展,现在地价已值700两银子”
  青年:“花旗国也使银子?”
  先生:“他们使的叫作美刀,我是为了你听得明白打个比方。所谓平均地权,即是将来把国家经营土地,商埠所获利益,收归国家公有的意思。“
  青年:“哦,那就是;革命---炒地--起楼---收租啰?”
  先生:“对,难得同学你是这许多人里,为数不多能懂我意思的人了,你原来没加入之前是干什么工作的?”
  青年:“以前在山西,偶是干财务公司的。”
  先生:“难怪了,以前偶在澳门开医馆的时候,就听说大耳窿里有很多数学方面的人才,今日得君,吾党之幸矣!
  
  平日的生活里,青年自然还相与了一批山西同乡,其中比较重要的是两位,一个是赵戴文,字次陇,五台同乡,是他日后的张子房。还有一人,南桂馨,字佩兰,宁武人,世家子弟,来东瀛学习警政,交游广阔,是他日后的郦食其。说起二人的认识,还是在一次同盟会去砸保皇会的会场时,南上台殴打梁启超时英姿,吸引了他,从此定交。
  
  
  学成归国以后,青年先是凭借房师的关系,走通了当时清政府陆军部侍郎(国防部副部长)姚锡光的门路,由他推荐,回到山西受到姚的公子,时任山西陆军督练公所监督(指挥学院院长)姚鸿法的赏识,在新军中谋得教练官(副团级教导员)的职位,然后收罗自己军中顶头上司的黑材料,在社团控股的《晋阳日报》上不断的抹黑,抹黄他们,而且还收买京师里言官,弹劾上司,最终实现了排挤上级,自己取而代之的目的。
  
  
  紧跟着,在部队里大肆换血,把军中外省人与本省人的比例由原来的8比2,变成了2比8,从此新军实际上由中央掌控变成了地方管辖。这套办法的影响不仅及于当时,还且影响深远。就如同后人经常讨论北洋时代为什么会有相对民主自由的空间一样,各省军队地方化就是各省民意得以表达张扬的保障。例如五四,段祺瑞调不动常年驻扎在京畿附近的地方直系部队,最后受各种条件制约,只能和平解决就是最明显的例子。北洋时代多发的军民冲突大多在有主客矛盾的南方,道理上自然也说的通,例如一个朴实安分的农民,突然来到异乡大城市,由陌生而生恐惧,突出表现就是一是老乡间的抱团现象,再就是违法,捞一票就走的恶性心态膨胀。而且藩镇其实有利于国防的例子,在史上那就更多。反倒是军队国家化,到最后往往导致军队职能的内卫化,变成警察国家。这里头牵涉太多政治学,心理学等等学术问题,小熊虽然素质高,但发帖主要面向低层次,看贴不回的读者群,说多了汝等也不明白,干脆打住,继续扫盲说故事。
  
  
  时间过得飞快,一转眼就到了辛亥年,这一年注定是个不平常的年份,很多的人和事都要在这一年有个了结。山西也不例外。此时的青年,已是一名标统(团长)。自然和同志们商量大计,其中细节,只要借助GOOGLE,即便是个脑残也能在网上搜索出来。小熊就不说了。单说作为青年的对立面,这位不幸殉节的巡抚(省长)陆大人。
  
  
  陆大人名钟琦,字申甫,顺天宛平人,本籍浙江萧山。他的祖父是个游走于高门以卜算为业的盲人,父亲这一辈又怀才不遇,以教书为生,幸好弟子中有当时的世子,后来的肃亲王---善耆这样的达人,所以到了儿子这一辈有了肃亲王这样的师兄,家族境遇有了质的飞跃。陆大人一帆风顺当到了江苏藩台(财政厅长,江苏二把手),膝下也有三个儿子。老二最能干,留学归来获授四品京堂,老三年幼最受父母宠爱。有这样两个兄弟,长子看在眼里,嫉在心头,一时想不开,投了黄浦江自尽。家门不幸,老大人自然心情烦闷,赶巧有江苏官钱局总办来洽谈贷款事务,老爷子发现自己三儿子也牵涉在亏欠官办银行的债务人名单中,一时气恼,捕了银行总办,结果导致整个两江,上海金融大震荡,陆大人向巡抚(省长)程德全求助,没有下文,于是只好托朝中亲王师兄设法,异地调动,顶了陈宝琛山西巡抚的位置,前来上任,结果到了这么一个伤心的地方,全家都赔栽在了异乡。江苏的事件也仍然在持续发酵,程德全想捡一个现成的便宜,委派亲信接任了藩台,不想又被弹劾,落得个降两级留用。尘埃落定,一切原来都是江苏三把手,臬台(高检院长)左孝同在背后策划。程省长切齿痛恨,“左老四(左臬台是左宗棠的四公子),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玩阴的,迟早还不把偶也给顶了,朝廷这碗饭是没法吃了”?问左右,计将安出。亲信答,不如革命。大人于是计议已定,江苏反正。还不解恨,怂恿上海学生军把湘军忠烈祠毁去,给左老四他爹定性成为汉奸,才算出了一口恶气。这就是清末大片《一张银票引发的血案》。
  
  
  
  接着说山西,革命成功,推举都督。
  
  阎团长首先发言,推荐姚鸿法。姚一听,“不妥啊,偶爹是兵部侍郎,国防部副部长,要偶做造反派头子,难办啊!”
  
  士兵代表张煌发言,那就举首义营长姚以价。姚说,偶级别不高,咨望不够啊。张煌:“那就举阎团长,他要是不从,就开枪日踏了这个小舅子”
  (阎团长心说,多好的同志啊,可惜说话粗了一点)
  
  又有人举另一个团长,也是当年三个义结金兰的小伙计之一的---黄国梁。但马上有人提,黄是外省人,恐怕不行。
  
  
  恣议局长梁善济跳了出来,民主的春天来到了,大家还是票选吧!众议员齐声附和,梁议长开始发放选票。
  
  社团的笔杆子,晋报访员(记者)张树帜那一刻尤先科,阿卡什维利灵魂附体,心说,龙旗落地,这帮最高苏维埃的橡皮图章们摇身一变,又变杜马了,想要议会票选,篡夺民主果实,难不成将来还要偶们玩二次颜色革命不成?不行,一个箭步跳到主席台上,将梁挤到身后,大声疾呼:“我们选阎团长为大都督,不要选票,举手表决。”他即高举左手,要众人也举手。正当一部分人迟疑张惶之际,周玳掏出手枪拍案而起:“赞成的举手。”于是大局底定。
  
  
  但是阎都督的位置还没坐热,清军就攻到娘子关前,带队的是第六镇统制(师长),湖北人,吴禄帧。幸好此君也是出身留日士官学校,吴是四期,阎是六期。两位同学于是开始不着四六的合计起来,要搞燕晋联军,汇合滦州,奉天,同样出自湖北留日系的张,蓝二人直捣京师。他们也没想过,手里全加起来不到5个团,而京师光旗兵师就有8个团,而且是当时中国装备最好的部队。这还没算袁世凯到底是怎么想的。不过,随着吴被刺杀,计划落空,晋军由石家庄退回娘子关。接着就是袁世凯从奉天调来的北洋主力第三镇进攻娘子关。也是阎都督命苦,本已秘密联络好对方炮团的团长,相约让运兵车不停直接驶入晋军埋击地点,一举捕获支队长卢永祥,不想火车夜间行车,眼见得就要大功告成,偏巧对方有一个管带(营长),不知是因为前列腺肥大半夜尿急,还是精神焦虑得了失眠症,反正通宵不睡觉,趴在车窗看风景,结果发现不对,破坏了计划。卢永祥支队顺利入关,太原不保。阎都督决议兵分两路,转进晋北,出走之前还特意打听了一下那个营长的底细,知道他叫吴子玉,心中把这个名字念上一万遍,将来找个机会好还他这份人情。
  
  
  转进漠北这段日子,风霜雪雨,苦不堪言。阎等到了一个叫古城镇的地方,见路边有一座庙,便过去拜佛,庙很破败,亦无僧人,抱柱联联文写着“无僧风扫地;缺烛月为灯”。此情此景,好不叫人凄凉。正在感伤之际,忽有他的同学孔庚(湖北人,原是吴禄贞部下,此刻投在晋军营中)说此乃一吉兆。此联本为明代皇家寺院皇觉寺的楹联,都督幼年据传也是出自五台灵鹫寺,此刻见此联,南北呼应,莫非。。。。。。。一席话说得老同学转忧为喜。既然提起,不妨说说孔庚其人。
  
  孔庚,字文轩,湖北人。本是一秀才,因在学堂鼓动风潮,被捕入武昌府狱。那年时值除夕,孔秀才贴一春联于狱门,文曰:"天将丧斯文未丧斯文羡里示良模玉乐于成当大任,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神州成苦海问君何术救同胞"。恰好湖北学务总办梁鼎芬新年视狱,见而赏之,释孔并收入经心书院就读。后来官费留日,加入了社团。
  
  
  孔乘势谏言,“老同学,一路跑下去,也得有个名头,不如通电全国,打出奉晋蜀北伐先遣军大都督的旗号,就既有气势又有搞头了”。阎都督一听也对,通电湖北军政府,檄文曰;”为今之计,(黎)领水师出津沽,纠结齐鲁之众,制虏之咽喉,吾自率晋豫之士,入隘口,抚燕京之背脊,晋楚同心,戮力中原,莫使中原父老望断汉家之旌旗”云云。黎元洪也不含糊,虽然正在被冯巩他爷爷逼得怀印出走的当口,仍然布告天下,誓言曰:“汝内蒙历受我汉人卵育之恩,若敢与外蒙应,背我天朝,元洪愿率三楚健儿,绝尔种族,筑尔尸以为京观”等等。两位都督都在百忙跑路中,远隔千里还不忘互相勉励,隔空电报YY,为国之诚,让后人佩服不已。
  
  
  不久,阎都督又在黄河河滩上挖出同治年间所筑造的神功大炮四门,军心振奋,于是在黄河滩头举办了北伐誓师大会。恰好又有一支人马从绥远来迎,阎都督高兴坏了:“志丹,是不是你来了?”来人也是一惊,上前回禀,“都督,我是周维藩啊,志丹还要过二十年才上场啊”。都督回礼,“一时情急,还请见谅,实在是偶肚子里的戏文太多,串了戏了'。
  
  周维藩,字介人,安徽合肥人,以翰林游学日本。他在日本多交际旅党人,曾与吴禄贞、赵声等人交期最密。归国后,驻吴淞统领。后任归绥巡防队统领,整顿军务,编练新军。晋绥双方兵合一处,将打一家,就此和绥远都统堃岫(满洲正白旗,礼部侍郎出身)闹将起来。
  
  
  之后就是南北和谈,一系列历史大事件。略去不谈,民国初建,经过各方角力,阎都督最后还是回到了太原的原任,此时,他还不到而立之年,但残酷的人生才刚刚开始。下周请看第二章,角力
作者: 李冬君    时间: 2008-6-29 22:03     标题: 历史叙事方式

流行的历史叙事方式,束缚了历史向纵深处的思考。
作者: 李大兴    时间: 2008-6-30 08:11

流行的历史叙事方式,是说岳的当代变种。




欢迎光临 燕谈 (http://www.yantan.us/bbs/)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