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转帖] 走进日本政府机关:看日本公务员如何工作 [打印本页]

作者: 迅弟儿    时间: 2008-7-21 18:51     标题: 走进日本政府机关:看日本公务员如何工作

北京时间 05/30/2007

主题:走进日本政府机关:看日本公务员如何工作(7张图)

[大众贴图] 今天对比一下中日两国公务员的工作。

首先想到的是公务员对纳税人的态度,这是一般人最直接的感受。我当时住在京都,属于右京区政府管辖,因此要去区政府办理医疗保险和居留证。到了区政府,映入眼帘里的是一幢几乎是破旧的看起来很有年代的建筑(跟国内任何一个豪华区政府(甚至乡政府)大楼相比都有强烈的反差),赫然见到门牌上写着“右京区役所”,当时感觉就是一震:役所?“役”不是“仆人”的意思吗?例如汉语中的“汝辈幼小,家贫无役,柴水之劳,何时可免?”(《南史》);再如“虽留下几户穷民,只好奔走官差,那有空役等雇”(《京本通俗小说》)。“所”便是处所,“役所”便是仆人门所在的地方。原来政府就是“纳税人的仆人们所在的地方”,也就是为纳税人服务的人所在的地方。这大概是世界上最准确的对“政府”这个词的定位了。不过,看待事物不仅要听其言,更要观其行。有的人说得好听,做的可就不好说了。所以等我亲自经历了这些“劳役”们是如何为我服务的我才能相信这个“役所”的定义。

走进役所,在公共区域有桌子椅子供前来办理手续的人填写单据表格。我们坐下填写完了表格,交上照片和护照。工作人员笑脸相迎,和蔼可亲,鞠躬施礼双手接过我们的资料,等她核实了这些资料填写无误之后,再一次鞠躬,示意我们到服务台的另一端,向我们详细解释了来领取居留证和医疗保险卡的日期。最后再躬身施礼送我们离开役所。出了“役所”我心里十分感概,没想到生平最深刻地体验“主人翁”的竟然不是在我的祖国,而是在异国他乡!

我在国内也办理过护照和因公出国签证,真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重天。国内的因公签证都要通过某个专门的办理部门来办理的。记得有一次因为时间关系,我自己去上海市政府的外事办领取签证(由他们统一办理),办事窗口前人头攒动,窗口里的老爷们对外面的人根本不屑一顾。我好不容易挤到了跟前,好不容易跟一位老爷说上了话,递上我的领取签证的证明,那位老爷接过去一看,然后扔回给我,同时也扔过来一句冷冰冰的“还没来”!也就是同时,我再一次被拥挤的人群挤到窗口的一边去了。那时候你才会真正体验到你的渺小,和你的微不足道----即使你是一位教授,那又如何?

在日本的学校,办公室里为所有教授配备了独立使用的办公室(称为研究室),里面电脑、书架、空调、沙发、衣柜(可以挂两三件西服)一应俱全。一天我办公室的空调坏了,打电话到总务科,结果不到十分钟便有人敲响了我办公室的门,打开门,总务科的工作人员向我鞠躬施礼,说明是来修理空调的。修理完毕,离开我的办公室时,一再向我鞠躬道歉,面对着我退出房门。我掩上门,心里很不平静。

日本的这所大学每年提供给我40几万日元的研究经费。这些钱可以用来报销文具用品以及出席学术会议等等。我因去天津参加一个国际会议,需要报销旅差费。来到负责报销的工作人员的办公室,说明来意,这才知道,我只需要提交会议通知即可,所需费用他们会根据规定进行核算给我。每次去他们那里他们也总是笑脸相迎,临走时一再施礼。结果我拿到手的钱跟我实际支出的大致相等,只多不少。日本所有办事机构,即使是财务方面的,柜台一律低于腰带,柜台里面的人大都站立着为你服务。

看看日本政府机关是什么样子的

我们介绍日本是为了向日本学习,只有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才能把我们自己的祖国建设好。日本政府是世界上最为清廉的政府之一(远超韩国),一个清廉的政府对一个国家的社会风气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为什么日本政府能够做到廉政而不腐败?关键是这个政府的所有工作人员很清楚他们的定位----为纳税人服务。再就是纳税人对政府的监督。今天我们简要介绍日本政府机关的外貌和基本工作。

京都也算是日本有名的城市,区政府的建筑十分简陋,市政府的建筑呢?我特地去看了一下,也可以说跟国内任何一个城市的市政府不能比。不仅建筑规模不大,而且一看就知道年代久远。请看照片,前一张是我在市政府大门前近距离拍摄的,后一张是较远的取景,基本上是全景(左边远处的建筑不是市政府大楼),星期天不办公,大门关着:

日本其他城市的市政府也有十分现代化的,但是几乎所有市政府都是为了“为你服务”而设计的。所有的市政府在网络上都有办事指南,每一个楼面都有平面图,向所有来办事的人说明每个区域的功能。如图(取自该政府网站):

与日本的市政府、区政府的“亲民”“淳朴”相比,国内的市政府、区政府,应该算是很豪华了,而且大都“威严”,令人望而生畏。绝大部分政府大楼都有很高的“台阶”,让你拾阶而上,门前不仅有威武的石狮子,而且大都有持枪警卫站岗,“闲杂人等一律不准入内”。日本以致世界上所有民主国家的政府机关都是任何纳税人可以自由进出的,甚至市长的办公室也都可以进出的。我曾经跟几位朋友参观过德国汉诺威市政府市长办公室,没有任何人阻拦,甚至登上了汉诺威市政府大楼的楼顶。

下面是京都市右京区“政府办公大楼”,看着都让人感觉有些“寒酸”,但是他们的服务却是一流的,我在前面一篇文章中已经介绍过了:

这一张是一楼为我们办理医疗保险的办公室,下方的低矮柜台就是服务台,如果有人来办手续,服务人员就会站到柜台前来接待你,柜台上放着你可能所需要的所有资料,有中文、英文、俄文、韩文等来日本比较多的国家的语言版本

日本的政府官员很清楚他们自己是被纳税人出钱养着的,所以他们必须一心一意为纳税人服务,否则明年纳税人一不高兴就把你给废了,所以,为了保住他的饭碗,他们必须诚心诚意为纳税人服务,并且要接受纳税人的监督,你在工作时间的所有活动,都受到纳税人的监督。因此,在日本所有政府机关的网页上你可以查询到市长的工作日程,哪一天他做了什么,出席了什么会议都可以查询到。例如在京都市长的工作日程汇报上我可看到4月12日他有四个工作安排,4月13日他有两个工作活动,其中一个是参加欢迎温家宝总理的午餐会,看下面的日程汇报:

13日(金) 京都弁?士会四役表敬??

温家宝中?人民共和国首相?迎昼食会

12日(木) 阿部孝夫川崎市?表敬??

小?淳二京都?物卸商??合新理事?就任挨拶

京都市地域女性大会

平成19年度老人福祉委?委嘱式

同样,大阪市张4月13日也出席了欢迎温家宝总理的午餐会,下面是大阪市长4月13日到17日工作汇报:

4月17日(火)  ・ ?西生?性大会市??演

4月16日(月)  ・世界?上?手?大阪大会??委?会

4月15日(日)  ・ライオンズクラブ国??会335-B地区第53回年次大会

4月13日(金)  ・中?人民共和国温家宝首相?迎レセプション

我在想,如果哪一天我们在国内也能查询到自己所在的市长、区长、乡长、省长的工作日程就好了
作者: 迅弟儿    时间: 2008-7-21 18:52

http://peacehall.com/forum/pic/3392.shtml

原文网址。因时间关系,不转照片了。
作者: 迅弟儿    时间: 2008-7-21 18:54

主题:清华特聘教授:去了日本才知道 中国差得实在太远
06/02/2007

[海外强国论坛] 作者简介:汪中求,清华大学特聘教授,精细化管理研究专家,著有《细节决定成败》

一位在中国、美国、日本三地的大学都工作过很多年的中国教授曾跟我说:“即使中国现在跟日本在一个起跑线上,我们也未必能够赶上日本。国民素质相差30年。”

一位中国精细化管理专家,准备利用一年的时间考察精细化管理开展最好的日本、德国、新加坡三国。在第一站日本,我们的专家认识到:过去我们只知道日本企业家长于精细化管理,而这种精细化的思想,其实早已根植于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

今年夏天,笔者作为中国精细化管理考察团的一员,对日本的企业、大学和政府的招商机构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考察。一周的所见所闻,我们对日本企业、机构的精细化管理有了深切的体会,更让我们感到震撼的是,这种精细化思想已经深深根植于这个国家的方方面面之中。一位中国教授说:“即使中国现在跟日本在一个起跑线上,我们也未必能够赶上日本。”

虽然时隔半年,但我觉得有必要将一些见闻记录下来。而当我准备将此文公开发表的时候,我却不由得担心:会不会有人看了此文,就认定汪中求没有民族自尊心了呢,甚或干脆就说我已经是今日的?

压力驱使着日本人拼命工作

日本人背后似乎有一只看不见的手,驱使着他们拼命地工作,而且在工作中互相督促、精益求精。

自觉遵守与相互督促

工作时间,日本男性白领最常见的装束是西装、衬衫加领带,即使夏天室外40多摄氏度的高温也是如此。大热天裹着这么正规的装束,因此业务员在街上中暑昏倒的事情也就不足为奇了。不仅是白领,连出租车司机也都西装革履,尽管热得不停擦汗,但就是不会把外套脱下来。事实上可能没有谁管,但这是他们的职业化习惯。

在日本街头,经常可以看到60多岁的警察或保安在跑步指挥车辆,专心致志。书店的工作人员趴在地上擦地,跪下来工作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我们去酒店用餐,进餐厅时把鞋子乱糟糟地脱在一起,出来时发现服务员都给我们摆好了,一律头朝外,一伸脚就可以穿上。

在任何单位,如果有人做事不努力或者把事做砸了,就会有好多“好管闲事”的人上来指责:“哎呀,纯子小姐,怎么这么做事啊?”“木村先生,你的失误,让我为你没面子啊1我跟日本朋友总结说:“日本人是宁可自己付出更多,也必须要获得或保留干预和指责他人的权利。”朋友回答说:“真的是这样。这是一种氛围,逼着你提高。”

忙工作忙得没时间做梦

如果工作的事情没有做完,日本人是不可能下班的,这是他们的一种习惯,很多根本没法一下做完工作的人就只好推迟下班。一天晚上8点来钟,我们路过世界 500强之一的住友公司门口,大批员工那个时候才下班。我们很迷惑,是集体加班还是其他什么原因?晚上11点半,我们在地铁站看到人流如潮。不少人一天打两份工,一上车就睡着了,太累了。

在日本,男士平均结婚年龄是35岁,当父亲的平均年龄是36岁。很多人甚至都不敢结婚,不敢生孩子的人更多,特别是职业女性。因为女人一生孩子往往就意味着职业生涯的结束。女人不出来工作,主要原因是小孩没有办法给别人带。请一个人带孩子,比自己打一份工还贵,自己带孩子五六年,没办法再跟得上社会的发展,只好继续做家庭妇女。

我觉得是政治家在逼日本人拼命,政府的政策迫使你不得不努力。日本人的所得税非常高,45%;遗产税更高,70%。不能让你把钱存在那里,为自己养老做准备。到65岁,才有可能靠政府的津贴来养活自己,这个时候才可以不拼。

国家给你的压力太大了,所以必须拼命地干。有位日本朋友跟我说:“日本人不做梦,哪有时间做梦1听完,我莫名其妙地伤感。

人际互信与秩序共守

尽管压力巨大,但日本人的生活却从容而有秩序。这点从东京市容的细节上就能感受得到,绿化率极高,几乎没有见到裸露的土地,即使偶尔有一个小角落空出来,都会种上一株树或摆上几盆花。

路不拾遗

东京的房子一般不装防盗门,很多门是非常薄的木板门和玻璃门。偶尔一楼有防盗网,二楼以上我从未看到防盗网。我们很惊讶,他们怎么不担心入室盗窃的问题?此外,多数自行车是不上锁的,连摩托车晚上也是丢在外面,根本不担心什么。

在火车上、在旅店、在会议室,甚至在餐厅,再值钱的包,放在那里根本没有人动。京都火车站人流如织,旁边的餐厅人来人往,餐桌上七八个包丢得零零散散,并不见一个人。所以西方人老听中国人说,“你先去,我在这儿看着。”人家始终不懂这话什么意思,你“看”它干什么?

我们住过的几个酒店没有“查房”之说,你走了就走了,把牌子放在那里,把费用结清就可以。而在中国住酒店,离开时“查房”的程序必不可少,很多酒店还有物品损害赔偿价格表,表现出一种非常深刻的不信任。我们的一位老师,在日本坐地铁,西装放在衣架上忘了龋而捡到的人帮他寄到下一站,等他来取,而且烫好、折好。

在商业闹市区,经常看见女士将翻盖手机架在牛仔裤后兜上逛街,就这么着,谁也不在乎。还见过一个女士,背一个很大的包,朝外的第一个口袋就是钱包,我在1米外都可以看得见,她就这么逛,没有觉得有什么危险。

我们总觉得贫富差距过大才会有抢劫盗窃,实际上不完全是这样。日本也有穷的,至少从各地去的人也有穷的,而且也有流浪者。我这次还找了一个街头艺术家给我画了一幅漫画像,标价1600日元。他画完以后,自己感觉画得不好,就只收了1000日元,还一个劲地道歉。

堵车但秩序井然

日本人很讲究秩序。排队是正常的,而且自觉保持1米距离。在自动扶梯上,人们都很谦和地站在左侧,让有急事的人从右侧快速通过。

在东京,我们见过几百人在一个路口等红灯,没有一个人乱闯的。车辆在通过路口时也没有减速的意思,因为所有的人都一定会遵守交通规则,不需要减速,也不可能出现意外。但是,在红灯转为绿灯的时候车辆反而慢下来,车可以通行,走到一半的行人也可以通行,只要有一个人还在穿越,车辆就会让人,这个时候就体现出了“以人为本”。

日本的路并不一定都很宽阔,很少看见超过单向四车道,甚至还有主要公路是双向单车道。有一次高速路堵车,但还不至于堵得不能行走,只是慢,绝对没有人插队,更没有人急着猛打喇叭。

我们的团队每到一家酒店,酒店都有人到前面的路口迎接,指挥车辆怎么开进去,停在什么地方。我们住过的几家酒店,都有一个牌子竖在大堂,写明“某某团队” 什么时候出团,并按照时间顺序排好,这样可以避免若干团队一起出发造成拥挤。如果时间安排出现冲突,酒店会建议某些团队推迟五分钟或者十分钟出发。

深刻的危机意识

日本的版图大概相当于我们一个四川省,但人口密度却比四川还要大。地狭人多,又没什么资源,而且台风、海啸、地震非常频繁,从这个角度来讲,日本是一个非常可怜的国家。正因为如此,日本人有深刻的危机意识。

吃一次涮肉也会觉得无比幸福

日本的学校每月一次防火演习,每季度一次防震演习。每个家庭都备有压缩防灾包,里边搁压缩饼干、纯净水、保暖衣、手电筒和雨披。日本全社会从上到下都只有一个信念,我自己要拼命,如果不拼命这个国家就完了。

我们去考察丰田汽车公司,丰田做汽车之前,整个日本是没有汽车工业的,那时的汽车他们叫“自动车”。造“自动车”最早也是由丰田第二代领导人提出来的。他去考察英国的汽车,回来就发奋自己做,把原本很挣钱的纺织放弃了。由于不分白天和黑夜地努力,这个人只活了50来岁。为了民族的发展和国家的进步,日本很多人都是甘愿做出自我牺牲。

日本虽然是汽车大国,但企业中层及以下员工几乎都不可能开车上班,因为停车费奇贵。东京的许多停车场,100日元只能停车15分钟。多数日本人都买得起车,但是没多少人负担得起停车费!

在我们看来,日本这么发达一个社会,一般人吃饭应该不成问题。但日本人正餐也吃得很少:菜只能遮住一个小碟子的底部,米饭也只有一小碗。我总怀疑日本人很少吃饱饭。至少我在日本工作的朋友,如果哪天能开怀吃一次涮肉,会觉得幸福无比。真不懂日本人这样是为了健康保持七分饱呢,还是为了贯串一种压力意识?

租房要给房东感恩费

日本人住房压力非常大。我大胆猜测这也是日本政府刻意为之。

日本房价高是全球出了名的,东京的住房均价是每平方米6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4万元),一个人辛苦一辈子可能也只能混一个小房间。普通人根本买不起住房,买得起的白领也不过买四五十平方米的小房子。

最奇怪的是日本的租房方式:不仅租金特别高,而且首付得5个月租金。除了当月租金、押金(相当于两个月租金)、中介费,还有一笔感恩费要付给房东。很难理解,日本市场化程度那么高,房客反而要向房东支付感恩费?我觉得他们的政府是故意这么干的,使得整个民族从上到下都特别紧张。

出租车司机给学生上社会课

日本学生上课并不完全在学校内,他们经常把学生拖出去学习。到风景点去参观,去看祖先怎么拼的;到企业去参观,看企业是怎么发展的。让你去思考,看你能否跟得上时代,能否适应社会需要。严格来讲,这是他们的公民意识教育和思想教育,或者叫德育。

他们对德育很重视,投入也非常大。我们去参观世界文化遗产清水寺,就碰到很多中学生。学生不是老师带队,而是由出租车司机领着。一个出租车司机带四个学生,他会把社会上很多事情讲给学生听,一两个小时不停地跟学生讲,这是司机必须做的。学生做笔记,回学校还要写感想。

日本整个民族忧患意识非常重,小学课本就告诉学生:这个国家生存是很艰难的;这个国家处境是非常危险的;这个国家是可能随时被别人打垮的。尽管日本历史上,从来没有外来侵略者能够深入日本的本土(二战美国的占领不算侵略),但是日本政治家始终认为外族强盛了,就一定会打进来,别人发达了日本的生存空间就相对萎缩了。

中日国民素质30年的差距

日本社会流传一句话:“管好自己,不给社会添麻烦。”每个人都是这么一个信念,整个社会公民素质就非常高。

瓶子扔掉前还要将商标撕掉

日本居民在街上如果一时找不着垃圾桶,就把垃圾带在身上,回家放进自家的垃圾桶。有一位陪同我们的女士,我们有人告诉她:“小姐,你身上有两根头发。”“很抱歉。”她一边说一边把头发取下来,用一张餐巾纸包好,放进自己的口袋。

在自助餐厅吃饭,人人用完餐都会自己收拾桌面,桌上洒的几滴汤会用纸巾擦去,杯盘碗筷收到集中存放的地方。

抽烟的人当然还有,但绝不会有人乱弹烟灰、乱扔烟头,在街边吸烟都会带上一个便携式的烟灰缸(我就特意从日本买回来两个便携式烟灰缸)。

在公共场所遛狗的人士,身上一定带着垃圾袋,狗一拉屎,马上小心翼翼地扫起来装到垃圾袋带走,再用纸巾把地面擦干净。

我认为人类的文明和垃圾的处理紧密相关。垃圾的处理可分为四个文明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随地吐痰阶段”,既然随地吐痰就会随地甩垃圾;

第二个阶段是“集中堆放阶段”,北京现在处于这个阶段,垃圾开始集中堆放,不乱丢;

第三个阶段是“分类处理阶段”,日本把垃圾分成三类:可燃物、不可燃物、瓶罐器皿。个人认为中国包括北京在内的大部分城市还没有真正到达这个阶段;

第四个阶段是“精细管理阶段”,就不止是三类分放了。比如,通常人们会在可乐喝完后把瓶子扔到垃圾桶了事,而日本人会把可乐瓶上的商标纸撕掉,丢进可燃物的垃圾桶,再把瓶子塞到装瓶罐的垃圾桶内(因为瓶罐回收后也需要工人把商标纸撕掉)。

同样,家里用完了的酱油瓶,日本人往往会用清水把瓶子先洗一洗,再放到垃圾桶里,因为回收后也需要清洗的。摩丝类产品的空瓶子,日本人在扔进垃圾桶之前,会先给瓶身扎一个孔,以免存在不安全隐患。

顺便提及,日本东京有若干大型垃圾处理厂,当然有很高的烟囱,只是烟囱并不冒烟,而且垃圾厂附近必有一个体育常垃圾焚烧的余热可以供体育场的游泳池保持水温,还可以让大家健身的时候理解自己和垃圾的关系、人和环境的关系。

管好自己,不给社会添麻烦

日本人出门都喜欢带一把伞,而且是长柄的伞(很多出门的人,旅行箱旁边也插一把长柄伞)。所有的公共场所都有一个机器,里面是塑料袋,把伞往里面一插,套一个袋子再拉出来,提着雨伞进屋内就不会有水滴出来。我们在日本那么多天,只有一天是晴天,但从未感到哪儿湿漉漉的。连公交车上也都有一个放置雨伞的桶。到一些名胜参观,进室内,得把雨伞和鞋子放在门外,等回来再取;如果不从原路返回,就用垃圾袋将鞋装着,提在手上,出口处必定会有一个箱子,用来收集装鞋的垃圾袋。

日本人非常彬彬有礼,一天到晚地鞠躬。我觉得,这种东西不只在表面,是从内心深处对社会的一种认同,知道自己的渺校大公司的高层也总是低着头走路,微闭着眼睛,自我收缩,甘为渺校这事实上是一种境界:把别人看得比较高大,把自己看得很卑微。

我们去参观了两所大学,和中国的大学很不一样,没有围墙,也没有气派的门楼,不起眼的大门上只有很小的一块牌子,非常普通。就连丰田那么大的公司,总部大楼也并不奢华,牌子也是很小的一块,很低调,不那么嚣张。

一位在中国、美国、日本三地的大学都工作过很多年的中国教授曾跟我说:“即使中国现在跟日本在一个起跑线上,我们也未必能够赶上日本。国民素质相差30年。”

虽然我们不喜欢听,但是我能理解,确实国民素质是不一样。




主题:可怜的中国人该睁眼看看真实的日本

[海外强国论坛] 前几天从中国回来,途径成田,就出去逛了下。这是我第三次过日本,第二次逛成田。尽管路人都长东方脸,但与刚离开的上海却有天壤之别的感觉。
2个钟头的飞机,就是两个世界。尤其又找回了在中国失去的安全感,轻松感和文明感。
和上次一样的搞不懂,成田的Downtown马路上居然鲜有人碰到,哪象中国到处是人。那么个人口高密度的国家,怎会这样?不懂。
成田山大庙的地绝对比人民大会堂的地还干净,回想已很干净的杭州净寺,就差那一大截。连庙里的和尚给人的感觉都不一样。日本和尚的认真工作,对照净寺和尚的无所事事加两眼乱瞟,也不难悟出日本为什么会比中国强大那么多了。
逛了3个多小时的成田,只发现2个烟蒂,一张糖纸与一路和蔼友善的市民。
作者: 迅弟儿    时间: 2008-7-21 19:22     标题: 对比一下,各干各的。

主题:公费旅游闹出“国际丑闻” 华人自叹丢脸
  中评社讯/“我不知道中国怎样看待这些事情,但如果有人在芬兰玩这个游戏,那么这就会是他们的最后一次商务旅行”


  撤职!8个多月后,安徽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徐文艾终于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代价。将其拉下马的根由,源自一场“出口转内销”的闹剧。


  2006年11月20日,徐文艾率一支10人“公务考察团”抵达芬兰赫尔辛基机场,他们计划从此开始为期10多天的北欧之旅。但在入境检查时,被查出其所持的芬兰司法部邀请函系伪造,一行人当即被拒绝入境,第二天被遣送回国。


  8月7日,中纪委的通报为徐文艾事件定性:以公务考察为名,率队公款出国旅游,幷因持伪造的芬兰司法部邀请函入境被拒,闹出“国际丑闻”。


  芬兰媒体跟进报道


  两天后,芬兰发行量最大的报纸《赫尔辛基日报》即迅速跟进,不仅在A版详细报道了徐文艾事件的前因后果,还将其伪造的假邀请函影印件刊发在报纸上。报道援引芬兰边检中国事务联系人的话称,去年秋天还以为中国公款旅游来芬兰的人数会增多,不过由于徐文艾被处罚,“这种情况应该会少下来”。


  “他们认为这是中国第一次因为公款出国旅游而惩罚官员。”赫尔辛基大学中国留学生林铛告诉《国际先驱导报》,芬兰边检中国事务联系人还表示,中国公费旅游很普遍,经常有人借访问学习之名拿着纳税人的钱出去旅游,“这在廉洁指数全球第一的芬兰来说是不可思议的”。


  这已经不是芬兰报纸第一次关注徐文艾事件。早在去年11月事发后,包括芬兰新闻社(STT)、《地铁日报》、《新闻100》等媒体就曾对中国公费旅行团丑闻进行过集中报道。芬兰新闻社当时引述赫尔辛基边防局负责人皮波宁的话说,通常情况下,一旦他们(中国考察团)收到度假和旅行的资金,有关的会谈项目就会被取消。“我不知道中国当局怎样看待这些事情,但如果有人在芬兰玩这个游戏,那么这就会是他们的最后一次(商务)旅行。”皮波宁说。


  在芬中国人自叹丢脸


  “真丢脸啊。”8月10日,《国际先驱导报》记者登录芬兰赫尔辛基大学中国留学生的QQ群后,发现那里对此话题的讨论正热火朝天。国内媒体的相关报道,在一些留学生聚集的论坛里也被广泛转载,留学生们类似的跟帖感叹不时映入眼帘。


  作为全球最清廉的国家之一,“贪污是可耻的”观念可以说已经渗透到芬兰人的日常思维中,有评论甚至表示,芬兰政府干净得已经快要让人们忘记还有腐败这回事了。自己的同胞在如此廉洁的国家发生丑闻,中国留学生们的感受可想而知。“我认识的芬兰朋友都问我,这在中国是不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已经来芬兰两年的中国河北籍留学生王山山告诉《国际先驱导报》,她的芬兰同学都觉得这件事情不可理解。


  事实上,不仅中国公务员公费出国旅游,中国其他的一些贪污腐败案件也时常见诸芬兰媒体。“近年来一些比较着名的贪官,他们都会报道。在报道郑筱萸案的时候,芬兰的一家电视台还提到了逃到国外的赖昌星、高山等人。”王山山表示。


  公务团多数不公务


  据本报了解,一般中国旅行团到芬兰大都停留一到两天,最多也不过一周左右,然后再前往瑞典、挪威等其他国家。他们一般是直接联系专为中国人开的旅行社,这些旅行社基本就是靠中国公款旅游团的生意生存。


  “我接的团,几年下来也有几百个了,95%都是公务商务团,但有几个真正来公务的?”一位在赫尔辛基兼职的学生导游表示:“中餐馆定位经常都是满的,几乎全被公务旅游团占了。”


  一些当地华人希望,安徽徐文艾事件能再次敲响警钟,刹一刹公款旅游之风。“这次的处理结果或许可以看出政府处理公费旅游问题的决心,但愿如此。”(李樱子 晓德)


  外国接待方不堪其扰


  不少中国公务考察团竟径直提出“少安排工作会谈,多组织观光旅游”的要求,令外方十分不解


  北京市市长王岐山讲过的一个笑话,成了讽刺公费旅游时被媒体反复引用的段子:以前,听说南斯拉夫的奶牛养得好,中国人就经常去学习参观,当地的官员就对我们讲,“中国人就是爱学习,连我们的奶牛都认识中国人了”!


  奶牛是不是真的认识中国人,我们不得而知,但今年两会期间代表委员热议的一个数字却着实令人惊讶:据2000年《中国统计年鉴》显示,1999年的国家财政支出中,仅干部公费出国一项消耗的财政费用就达3000亿元。


  新西兰官员头疼中国访问团


  公费出国只为旅游,而且数量居高不下,这是中国访问团给新西兰政府礼宾司人员留下的印象。“已经让我们感到有些头疼了。”一位负责接待亚洲团组的新西兰官员私下告诉《国际先驱导报》,这几年,来新西兰的中国访问团一直很多,而且在接待和沟通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和矛盾,比如不少中国团组直接提出“少安排工作会谈,多组织观光旅游”的要求,令新方十分不解。


  “很多国家一般不会专门关注他国的公费旅游团,新西兰可能是实在不堪其扰了。”在奥克兰大学留学的凯特表示,自己曾看到过很多来新的官方团,“个个派头十足,一猜就是来玩的”。


  中国公务访问团到新西兰后,当地负责接待的对口部门一般都希望能与中方深入商谈,争取访问具体成果。但让他们意外的是,部分中国团组往往对会见谈判敷衍了事,倒是对观光旅游兴致很高,令双方工作接触流于形式。“新西兰方面对此感到非常失望。”当地负责接待的官员表示。


  中国官员为出国不惜投机钻营


  其实,中国国内对公务出访本来有着严格的规定,但在这些规定面前,公费旅游团却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钻政策空子,打“擦边球”,利用不正常方式出国旅游,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他们一般直接找当地的关系,华人社团负责人请当地市长吃个饭,邀请函就发出去了。”一位深谙其中内情的华人告诉《国际先驱导报》,国外的市一般不过两三万人,和市长见个面吃顿饭然后让其发个邀请函很容易。另外还有的中国公务员,不是以行政头衔出国,“比如有的人虽然身份是地方政府官员,但他可能会以民间协会负责人的身份出国,以求规避限制”。


  但这样的规避有时也容易出问题。一次,以“某协会会长”名义出访的某官员,就因对当地接待规格不满而大发雷霆。“但当时接待方幷不知晓他的官方身份,所以对此颇感委屈。”


  也有外国人靠公费游发财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一些外国人或机构则靠着形形色色的中国式公费旅游,填充了自己的腰包。例如,美国的赌场,“去那里的赌客,没人会问他们的身份”。本报驻纽约记者刘旸辉表示,美国人应该是欢迎这些人去赌博的,去的人越多他们越高兴,因为对他们的生意有帮助。


  再如,韩国华人袁伍枚的一个朋友曾在韩国与某大型集团合作开了一家中国公务员培训中心,“名义上是公务员培训,其实就是组织公费旅游”。袁伍枚向《国际先驱导报》介绍说,该培训中心平时的业务就是与中国地级以上政府机关的各个部门联系,组织他们来“培训”。通常情况下,10天的日程中前两天会安排培训,找专家或留学生讲课,然后就出去玩了。


  将“出国考察”摊在阳光下


  最好的方法莫过于疏导而非堵截,不妨将“出国考察”公开化,只要政务公开落到实处,顶风作案的人就会越来越少


  虽然在北京的时候已经感觉中国人实在很多,但到了国外才发现中国人真是太多了。刚到欧洲后,甚至在偏僻的荷兰小渔村都能看到同胞的身影,更别说在巴黎、布鲁塞尔、阿姆斯特丹这样的繁华都市,几乎所有旅游点和商业街都有中国人。


  在这些中国旅行团中,有一些看上去比较奇怪:团员们衣着正式,虽不至于夸张到西服革履,但也夹克衫在身,脚蹬一双皮鞋;团里总有一两个大腹便便的核心人物,团员们都围着转,大家争着合影或给其拍照留念。毫无疑问,这就是美其名曰“出国考察”的公费旅游团,因为除了他们,不会有人时时摆出一副官架子,带着得意洋洋的气势走在外国大街上。


  记得4月份复活节假期时,笔者在布鲁塞尔“撒尿小童”旁边遇到一个国家某部的团组。带队导游是个在德国留学的中国留学生,拍完照后,小伙子就把队伍带进了旁边的巧克力店。只见导游跟巧克力店的中国小姑娘悄悄说了个数字作为暗号,就算接上头了。小伙子自称经常给店里拉来客人,这样的“政府团”很受欢迎,回扣也不少,他们老板就是因为中国旅行团多才雇了几个中国留学生帮忙。等这些人走后,在巧克力店打工的小姑娘很爽快地把刚才卖给他们的巧克力以一半的价钱给我们。


  关于这些公款旅游团,外国人暗地瞧不起不说,很多华侨华人也觉得给中国人丢人。但说实话,除了对一些人大老爷式的嘴脸看不顺眼外,我觉得如果真是出差之余四处走走看看,倒也未尝不可。但凡事要有度,刚刚被撤职的安徽检察院副检察长,竟然拿着伪造的邀请函,就实在说不过去了。丢人丢到国外,自然也为国法所不容。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大,几乎可以肯定公款旅游的人不会减少。大禹治水已经清楚告诉人们,最好的方法莫过于疏导而非堵截,我觉得不妨将“出国考察”公开化。每次出国的人员名单和财务账目,最好由媒体和审计部门进行定期核实。要在政府网站上讲清楚,哪些人都去哪里了,做了哪些事花了多少钱,另外应该报上级单位备案。如果没有公开,一律算作违规违纪,要追究当事人和单位领导的责任。相信只要政务公开落到实处,顶风作案的人就会越来越少。


  说到底,为什么西方国家政府部门很少听说公款消费和公款旅游,就因为人家监督力度非常到位,又建立了一整套重视诚信的社会体系,西方公务员犯不着为沾这点儿小便宜丢掉声誉和饭碗。
作者: 迅弟儿    时间: 2008-7-21 19:28

主题:评:新西兰官员头疼中国公费旅游访问团

[新闻评论] 商务访美考察团-zhonggong国的怪象

在美国,只要是有名的景点,都会遇到无论衣着打扮,还是行为举止,与周边环境都显得不太协调的特别观光团体-中国商务访美考察团。
这群无法用正确词汇描述的人群,却在哪里都惹眼。互相的称呼,多以官名为主,基本不用人名。故张总,李董,王局,赵处,喊得漫山遍野的响。官权高于人权,在美利坚合众国可表现得旗帜鲜明了。他们喜欢拍照,且不论在什么场合,也常忘了是不是该看看有没有人在排队。喜欢与白人合照,尤其是警察,漂亮小孩(绝对得是白的)。别人愿不愿意或会不会觉得奇怪,那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过马路较少注意红绿灯,逛街常会不自觉地走在马路上,后面的车为此而停下来,却浑然不觉。希望能随时表现中国强大了,谈吐间不时地会显出莫名其妙的优越感。因英文不过关,想对非黄种人表达,有此心而无此力。加上来美前的美使馆或领馆的签证经历都很糟,无论官有多大,位有多显,那种如狗似地被呼来唤去,简直颜面扫地。好不容易拿到了签证,进关时的待遇又不比包头巾留大胡子的阿拉伯人好到那里。同机来自日本台湾韩国的黄种人们都早散了,持商务签证的zhonggong国官员们却还在被移民官客客气气而又仔仔细细地询问。这老美欺人太甚,但又不敢发作。一出关,看到说中文的导游,那股因语言不通的无名火,也就只能用中文向他们发发牢骚。聪明又太理解他们的导游为能从他们身上挖到银子,当然得先安抚这帮爷们。他们便马上会说“打倒美帝国主义”。于是,“商务访美考察团”员们马上破“气”为笑。
一路的行程与商务基本上是无关的。Disney Land和Universal Studio,赌城,金门大桥,Waikiki海滩等与商务相去十万八千里的旅游景点,都会留在他们高档的数码相机里。只要你是服务他们的,且是讲中文的黄种人,那就准备听他们刺耳又无知的抱怨。搞得会讲中文的旅馆保安或前台或司机,都装着不懂中文了。高档的西餐馆,他们绝没水平进去。中低档的中餐馆正适合他们,且还可以对餐馆老板或伙计显显中国崛起了。经常会看到他们一进餐馆大门,几个年轻点的不是开始拿着手机讲电话,就飘着极无礼的目光东张西望。团上如有在国内位较高的带“长”团员,当地阿狗阿猫类的“侨领”往往会来餐馆相认,互递名片,互慰一番。要“侨领”继续节目,那就笑话了。但这也往往是公务活动之一了。
由于行业间的恶性竞争,做大陆团的利润已从80年代末做一团可买一栋楼,到现在已和东南亚一样,收入得瞧团员的荷包。因付出与得到不能平衡,素质较高点的导游大多已改行。而许多曾从事送外卖餐事业的,餐馆伙计事业的,中国城卖肉卖菜事业的加入了这一行。也就是说,商务访美考察团对美国的了解,大多来自这些导游。
zhonggong国仍是一个发展中的穷国,每年纳税人却要花那么多的银子来养那么多的“商务访美考察团”。而在美国却从没看到过来自印度或巴基斯坦等同样是发展中国家的什么劳什子“商务访美考察团”。这种怪象,看来只能发生在气数将尽的zhonggong国。
作者: LS640604    时间: 2008-7-23 13:36

好贴却不好回。
罗列了一些现象,造成的原因和改进的方法却不可说、不能说。哎!

说个简单一点的行人闯红灯吧。

在成都的有些路口,行人在没有汽车通过时是要闯红灯的,而且还理直气壮。原因很简单,行人等红灯的时间太长了,一般在1.30分甚至2.0分。楼主在日本,可否说一下那里行人等灯的时间。

[ 本帖最后由 LS640604 于 2008-7-23 13:46 编辑 ]
作者: 迅弟儿    时间: 2008-7-24 00:28     标题: 回复 6楼 的帖子

你说的红绿灯等待时间与日本的大型十字路口最长的等待时间大致相等。我查了一下日本专家的研究资料,除了日本以外的发达国家等待时间均比日本要短一些。因为我对别的国家红绿灯等待时间不太知道,同时这种问题也很难多单纯对比,所以不知道该如何评价成都市的等待时间。

不过,等待时间久,同时等待的时间段里没有多少汽车的流动量,就说明红绿灯等待时间的设计存在与现实不相符的问题,需要调整。但是,对于行人来说,这些都不能成为不遵守交通规则的理由。规则一旦不能遵守,带来的危险成本将远远大于设计的不合理成本。所以你说的问题首先是市民的意识问题,其次才是交通信号灯的设计问题。

当然,国内的这些情况我大概了解,交通信号灯除了设计问题以外,更大的问题在于太少,根本的问题在于人们不遵守、和市民的不遵守意识与行政的不努力意识大约处于同等水准。这恐怕是因为政府的官员均来自于大约同等意识的市民的原因。交通秩序问题是典型的“有什么样的国民,就有什么样的政府”的真实写照。

最后,至少日本是这样的:根据路况不同,道路承担的功能不同,信号灯的等待时间长短是非常不同的。在市民生活区域,道路也比较狭窄,信号灯的设计理念是行人优先,所以按下电钮的同时,大约5秒时间车行方向就会变成红灯,再过三秒左右,行人通道变成绿灯。我的住处附近就是这样的。设计都是经过专家严格计算的。例如我住处门前的限制时速是40公里,按下电钮到行人可以通过大约为8秒时间,这个时间要保证时速40公里的汽车的制动距离在8米以内,以便汽车可以在不妨碍行人通行的前提下及时刹车。
即使同一条路,例如如果是有弯道,司机发现红灯后踩刹车的时间也必须保障制动距离在8米的话,那么行人按下电钮后红灯的变化时间可能会设计的长一点。

因此我没法回答你的问题。只能告诉你,日本的交通系统设计是世界一流的,是十分人性化的,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效率与市民安全的高度统一(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日本人好像只看得起德国,俺没有听日本人在这方面表扬过别的发达国家)。这些都需要非常精细的研究设计和管理,当然前提是最大限度地尊重行人。还有一个根本前提是所有的人必须遵守交通过规则,否则多么科学的设计都是徒劳的。
作者: 迅弟儿    时间: 2008-7-24 00:48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说明其来花时间。
日本所有的交通信号灯从绿变成红,中间都会有一个黄灯时间。如何遵守黄灯也是一个大问题。原则是看见黄灯就需要踩刹车,但是如果自己的汽车已经非常接近或者过了信号灯前的行人通道之前的刹车线,这时候不能踩刹车,需要保持原速或者适当加速通过信号灯路口。
这个黄灯设计也给行人带来极大的方便,以便行走在斑马线上的行人有足够的时间在红灯到来之前到达路对面的行人道。

我的印象里好像国内很少这种设计。去台湾访问时,台湾的设计也很有问题,台湾人也不太遵守交通规则,只比大陆最规范的城市(我觉得是上海)稍微强一点。台湾人的遵守意识只有日本的一半。这就是台湾的人均GDP只能到达日本人均的一半就再也没有起色的原因。

日本的一般信号灯
[attach]14152[/attach]
作者: LS640604    时间: 2008-7-24 14:19

回楼主:你说的我都同意,如你所举的日本与台湾,如果有人闯红灯,当然是他们的不对了。而国内的情况有所不同,如果简单地说闯红灯的人是没有规则意识或素质差之类,我觉得有失公允。

    你在帖中也介绍了日本在红绿灯时间的设计上注重了“科学”与“人性化”,国内在这方面其实也有进步,但问题关键不在这里,而在于谁有权力设置红绿灯以及如何设置,简单的回答当然是权在交通管理部门,但它的权从何来,又如何使用呢?
   我们仍拿你现在家门口的红绿灯来举个例,如果它让行人等的时间是2分钟,你及你周围的邻居都认为它非常的不合理,既不科学也不人性,你们会怎么办?我以为你们如果通过向交通管理部门投述、向媒体反映后,问题是会得到解决的(也许我美化了你所在的资本主义国家)。如果问题得到了解决,那你们会怎么想呢?也许会得出交通规则是我们大家的,我们也参与了制定,然而我们更要遵守,在这里,认同是最重要的。
   反观国内,游戏规则不是我们大家制定的,制定规则的人率先违反它而且还不需要负什么责任,那么我们有的就不是什么认同感而是无力感了。就会出现合我意的规则我就遵守,不合我意的就不遵守的情况。我今天闯红灯被警察罚了款,不是因为我违规而是因为我倒霉。《国画》关于贪官被查有句经典的话,大意是,不是被抓才倒霉而是倒霉了才被抓。既然所有的规则都只是被用来管我们这些小老百姓的,违规而不被罚才是最高境界。当然,这样恶性互动会是什么样的结果,无需再说。
    按国内一贯的宣传,既然所有的成绩都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取得的,同理,所有的问题也是它们造成的。
   只不过这样发发牢骚也不解决问题,哎!
作者: 迅弟儿    时间: 2008-7-25 00:54

“我以为你们如果通过向交通管理部门投述、向媒体反映后,问题是会得到解决的(也许我美化了你所在的资本主义国家)。”

这个不是资本主义的问题,而是民主主义的问题。
你的回帖说的都是民主的问题。前面我的回帖说的是法治的问题。
不过,有民主,不一定必然的带来法治,这个意识首先要明确。比如印度,是最典型的例子,它是一个在发展中国家民主相当充分的国家,甚至超过新加坡,但是印度的法制程度远远低于新加坡。
如果法治意识不足够的话(这是需要民众意识必要条件的),民主基本上没有意义。
而根据目前我的研究认知来看,法治是能够促进民主的。
西方发达国家均是从法治走向民主的,而不是相反。尤其是交通规则这样不涉及基本人权的规则,因为不能参与规则制定的借口而不遵守,在我看来是没有多少辩解余地的。
作者: LS640604    时间: 2008-7-26 15:40

“因为不能参与规则制定的借口而不遵守,在我看来是没有多少辩解余地的。”

你作这样的归纳,基本上可以说这就是我的观点,我再简单说明一下理由。请你批评。

1、既然说到了民主与法治,我先说说我对民主与法治这个两个概念的理解,民主简单说来就是大家的事大家共同作主;法治我以为就是游戏规则大家遵守,但这里法治还必须暗含了这样一个前提,就是游戏规则也是大家共同制定的。至于这两者是谁走向谁,没有研究过,不敢乱说。但我以为这两者都必须有一个共同的前提——自由(也即你所谓的基本人权)。没有自由,法治与民主都是空中楼阁。
2、公民没有自由,不能参与规则的制定,只有被动服从统治者制定的规则,这种情况我认为不能称之为法治,而只能称之为管制或者叫专制。面对这样制定出来的规则,所以我说只有无力感而无认同感。
3、身在庄园里的奴隶,常被主人教训工作不努力、不认真而且还不守规则,我们是不以为然甚至还理直气壮;但类似如你这样的人来告诉我们,日本、美国以及西方发达国家的人他们都是工作努力、认真还守规则的,我知道你所说的都是真的也是对的,但你还是忽略了人和奴隶的区别这个前提。
4、另外,关于新加坡与印度的比较研究,这倒是个好课题,可否帖上来或者发个链接。谢谢!
作者: 迅弟儿    时间: 2008-7-28 13:12

想回帖又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不回帖又不礼貌,那就回个帖:谢谢楼上的耐心回帖。
有机会我们再讨论。Thank you!
作者: LS640604    时间: 2008-7-29 00:06

不客气!
作者: douniwan    时间: 2012-5-6 20:58

迅弟,哈哈,哈哈
作者: 俊元    时间: 2012-11-28 22:05

迅弟儿老兄,别来无恙
作者: 俊元    时间: 2012-11-28 22:14

好贴却不好回。
罗列了一些现象,造成的原因和改进的方法却不可说、不能说。哎!

说个简单一点的行人闯红灯吧。

在成都的有些路口,行人在没有汽车通过时是要闯红灯的,而且还理直气壮。原因很简单,行人等红 ...
LS640604 发表于 2008-7-23 13:36
LS640604兄好象也是旧友。




欢迎光临 燕谈 (http://www.yantan.us/bbs/)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