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转帖] 上海市教委设立余秋雨大师工作室引发争议 [打印本页]

作者: 兮兮    时间: 2008-9-14 15:37     标题: 上海市教委设立余秋雨大师工作室引发争议

日前有消息传出,余秋雨位于浙江慈溪市桥头镇的老宅,正经有关部门上报申请成为慈溪市文物保护单位。而在教师节时,以他名字命名的“余秋雨大师工作室”在上海挂牌成立。余秋雨本人在发言中,称自己曾作过几次努力,希望删去“大师”这两个字,但没有成功,结果“大师”一词在网上引发了争论。
“半推半就”接受大师头衔
9月10日上午,由上海市教委设立在上海戏剧学院的“余秋雨大师工作室”举行揭牌仪式。这是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继去年成立“周小燕大师工作室”之后的又一个重大举措。该市教委领导认为,在上海艺术类高校中充分发挥国内外公认的文化坐标人物的引领作用,一定能够更加有效地推动上海文化的提升。
对于成立自己名字命名的工作室,余秋雨显然非常重视,他把关于此事的报道、自己发言的部分内容以及相关领导出席揭牌仪式的照片,分别上传到自己的个人博客上。62岁的余秋雨在讲话中说:“听到成立工作室这个消息后我曾作过几次努力,希望删去‘大师’这两个字,但没有成功。这是(上海市)教委的一种架构性的设计,要改动有一定的难度。后来我想,比‘大’字等级更高的是‘老’字,一个人先成‘大人’才能成为‘老人’,那么,既然我已经做了大半辈子的‘老师’,那就后退一步叫叫‘大师’也可以吧”。他还表示,该工作室的成立,以及几个月前以其名字命名的一项文化教育基金的启动,标志着今后他会把工作重心重新挪回上海。
“苦旅”可以告一段落了
据了解,“余秋雨大师工作室”将致力于艺术美学、城市美学建设和高层艺术创新人才的培养。不过,对于“大师”之谓,一些网友在余秋雨个人博客文章后评论说“名副其实”,也有网友觉得称余秋雨为大师有“捧杀”之谦。而此前,余秋雨故居被申报为文物保护单位,网上也是争论之声不断。
在发言中,余秋雨还解释了17年前正式辞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职务的原因,当时“我却预感到,在全民投向经济建设、融入世界潮流的时候,中华文化的灵魂需要重新找回。这种找回不是找出一本本老书炒冷饭,而应该用现代观念一步步踏访,一点点考察。不仅要走遍中国,而且还要走遍世界,进行反复对比;不仅要一路作出思考,而且还要快速传播,获得海内外同胞的反馈和共鸣。这显然是一个极其艰苦的旅程,因此我把它说成是‘文化苦旅’”。
现在,他自称自己的目标已经全部达到,“中华文化果然成为时代的精神坐标,世界的关注对象。我很高兴自己曾经历尽磨难守护了它那么多年,现在,‘苦旅’可以告一段落了,我可以回来了”。据《 北京青年报》
作者: 何毓玲    时间: 2008-9-14 15:51

这条消息当入"乌搞文摘"吧?
作者: 人约黄昏后    时间: 2008-9-14 15:57

“后来我想,比‘大’字等级更高的是‘老’字,一个人先成‘大人’才能成为‘老人’,那么,既然我已经做了大半辈子的‘老师’,那就后退一步叫叫‘大师’也可以吧”。
---居然能想出这么个理由? 哦,那我以后让别人不要叫我老师,因为偶还没有老嘛,应该退一步,先叫大师。
作者: 笑笑书    时间: 2008-9-16 08:27     标题: 余秋雨在工作室授牌仪式上的讲话(摘要)

余秋雨
  感谢上海市政府和上海市教委对我的关心和支持。

  听到成立工作室这个消息后我曾作过几次努力,希望删去“大师”这两个字,但没有成功。这是教委的一种架构性的设计,要改动有一定的难度。后来我想,比“大”字等级更高的是“老”字,一个人先成“大人”才能成为“老人”,那么,既然我已经做了大半辈子的“老师”,那就后退一步叫叫“大师”也可以吧。

  这个工作室的成立,以及几个月前以我的名字命名的一项文化教育基金的启动,标志着今后我会把工作重心重新挪回上海。

  我是在十七年前正式辞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的职务离开的。离开后独自走向西北高原开始大规模地考察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当时我无法把离开的原因讲得很清楚,但到今天,我却可以用三言两语讲明白了。

  在离开前,我在上海以十几年的时间参与了文化教育领域披荆斩棘的拓荒工程,与同事们一起改变了学科残缺、教材稀少,观念陈腐的状况。这是一段激动人心的岁月,但是我却预感到,在全民投向经济建设、融入世界潮流的时候,中华文化的灵魂需要重新找回。这种找回不是找出一本本老书炒冷饭,而应该用现代观念一步步踏访,一点点考察。不仅要走遍中国,而且还要走遍世界,进行反复对比;不仅要一路作出思考,而且还要快速传播,获得海内外同胞的反馈和共鸣。这显然是一个极其艰苦的旅程,因此我把它说成是“文化苦旅”。

  这十七年来,我的目标已经全部达到。中华文化果然成为时代的精神坐标,世界的关注对象。我很高兴自己曾经历尽磨难守护了它那么多年,现在,“苦旅”可以告一段落了,我可以回来了。

  工作室是我的一个休憩和总结之地。当然,也可以在这里静静地传授一些中国文化史的课程,重新梳理我搁置多年的艺术美学,包括城市美学。

  感谢我的母校上海戏剧学院一如既往为我提供温暖的环境和行政业务上的具体支持。感谢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政府慷慨援助修建工作室的办公用楼。感谢上海各新闻媒体、文化部门领导的光临。今后,工作室只有在你们的爱护和指导下才能正常运行。
作者: 某马甲    时间: 2008-9-16 09:22

原帖由 人约黄昏后 于 2008-9-14 15:57 发表
“后来我想,比‘大’字等级更高的是‘老’字,一个人先成‘大人’才能成为‘老人’,那么,既然我已经做了大半辈子的‘老师’,那就后退一步叫叫‘大师’也可以吧”。
---居然能想出这么个理由? 哦,那我以后让别人不要叫我老师,因为偶还没有老嘛,应该退一步,先叫大师。
黄昏大师,收俺做个粉丝儿吧。
作者: 踏雪无痕    时间: 2008-9-16 09:28

哦,名利社会出产的“文化名人”,“苦旅”结束了,是该享受“名利双收”的成果了。
作者: 周泽雄    时间: 2008-9-16 09:41

看了余秋雨最近的表演,我强烈后悔曾经对他有过的批评了。
换个角度看,批评也是一种抬举。真不该抬举他。
我现在决定,让他颠颠倒倒地自生自灭去。
作者: 何毓玲    时间: 2008-9-16 09:49     标题: 回复 7楼 的帖子

支持泽雄,“让他颠颠倒倒地自生自灭去”吧!
天下竟有这样不知耻的文人!

回黄昏,看来我只有当定“老师”了,因为我已经拿到老人证了,过了当“大师”的年龄,呜呼!
作者: 老木匠    时间: 2008-9-16 09:52

原帖由 周泽雄 于 2008-9-16 09:41 发表
看了余秋雨最近的表演,我强烈后悔曾经对他有过的批评了。
换个角度看,批评也是一种抬举。真不该抬举他。
我现在决定,让他颠颠倒倒地自生自灭去。
过去街坊有个说法:当伊冷狗乌一滩
作者: 老木匠    时间: 2008-9-16 09:53

现在的教委主任就是梦游当年的同学、同事呀
作者: 自觉的梦游人    时间: 2008-9-16 10:12

越來越相信上海人是世界上最不可理喻的一群,要麽不蠢,要麽就徹底蠢到底。從此誰再講俺是上海人,俺就和誰急的說。
作者: 某马甲    时间: 2008-9-16 10:14

言外之意,你属于不蠢的那一种咯。
作者: 自觉的梦游人    时间: 2008-9-16 10:23

原帖由 老木匠 于 2008-9-16 09:53 发表
现在的教委主任就是梦游当年的同学、同事呀
啥人?天啦!我有這樣的同學?
作者: 菜农    时间: 2008-9-16 10:55

原帖由 周泽雄 于 2008-9-16 09:41 发表
看了余秋雨最近的表演,我强烈后悔曾经对他有过的批评了。
换个角度看,批评也是一种抬举。真不该抬举他。
我现在决定,让他颠颠倒倒地自生自灭去。
他过去还是可以的,可能年级大了以后,老年痴呆什么的。
作者: 菜农    时间: 2008-9-16 10:56

原帖由 自觉的梦游人 于 2008-9-16 10:12 发表
越來越相信上海人是世界上最不可理喻的一群,要麽不蠢,要麽就徹底蠢到底。從此誰再講俺是上海人,俺就和誰急的說。
不要急,搞这事的也不一定是上海人,梦游追祖籍也不是,所以搞不清楚了。
作者: 童志刚    时间: 2008-9-16 11:05

人成大名之后是不是必然会变蠢?有太多的事例证明了这一点,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军事的…………呜呼,几乎每个行当都是这样。
作者: 某马甲    时间: 2008-9-16 11:34

成名不会让人变蠢,但是蠢人成名以后,他的蠢就被晒到大庭广众之下了。
作者: 阿吕    时间: 2008-9-16 11:55

主要原因是老余不大上网,更不上燕谈来,智力水平就退得比较快,表现在哪些可以拿出来晒,哪些不可以都不太能分清了,呵呵。
作者: 老木匠    时间: 2008-9-16 12:00

原帖由 自觉的梦游人 于 2008-9-16 10:23 发表

啥人?天啦!我有這樣的同學?
当年是徐连达先生的高徒,你在当科研秘书时他应该是你的同僚办公室主任
作者: 自觉的梦游人    时间: 2008-9-16 12:15

哈,串頭勢快咯!我那一屆幾個哇啦哇啦號稱要做大官的都不如這一位,悶聲發達,很會做官的。他碩士論文答辯,我還做過答辯委員會秘書,什麽時候囘上海一定要敲他一桌,借酒勁好好罵他一遍。蹋上海人的臺,也沒有這麽塌的嘛!
作者: 铁客    时间: 2008-9-16 14:02

写了点鸡零狗碎的东西,一本书没有,就叫大师?哈哈……
石一歌的蛇衣蝉蜕罢了。

若他都是大师,那我往哪儿摆啊?!
作者: 周泽雄    时间: 2008-9-16 15:13

原帖由 自觉的梦游人 于 2008-9-16 10:12 发表
越來越相信上海人是世界上最不可理喻的一群,要麽不蠢,要麽就徹底蠢到底。從此誰再講俺是上海人,俺就和誰急的說。
梦子太过悲切了。不必。
大约四年前吧,和上海出版界一位资深编辑聊天,顺嘴提到余和陈逸飞(当时他还健在),她告诉我,在所谓的上海文化圈,私下流行一个标准:判断一个活动的档次高低,以余和陈是否参加为界限,如果有这两位在,自律颇严的人就会回避,因为,“介坍板的活动侬还好意思去呀。”
不过涅,上海文化人一般只在私下场合说说,不会有心情在公开场所乱讲。
作者: 笑笑书    时间: 2008-9-16 16:16

倒没听过陈逸飞类似余这类事。
作者: 舒雨湖    时间: 2008-9-16 17:47

这个有点搞笑呵呵。大致炒作而已呵呵。
作者: 彼亦一是非    时间: 2008-9-16 21:40

这是教委的一种架构性的设计,要改动有一定的难度。
-----------------------------------------------------------------------------
哈哈,此句大妙、大妙,不愧为“教育当局”——你以为他是来办教育的,其实他是来做当局的。
作者: 丙辰龙    时间: 2008-9-18 23:44     标题: 再转篇文章,凑凑热闹。

含笑劝告不满滥用“大师”头衔的人
作者: 令狐补充
南方周末,本文网址:http://www.infzm.com/content/17323

我本来想“忍笑劝告”,但为了沾余大师名作《含泪劝告请愿灾民》的光,得忍痛把“忍笑”改为“含笑”。我想笑,忍不了,只好退后一步含着。这是向余大师学来的借口。在大师工作室授牌仪式上,余秋雨说曾努力删去“大师”两字未果,“后来我想,比‘大’字等级更高的是‘老’字,一个人先成‘大人’才能成为‘老人’,那么,既然我已经做了大半辈子的‘老师’,那就后退一步叫叫‘大师’也可以吧。”我就是在这里没忍住笑,因为这套逻辑可以继续发挥:一个人在先成“小人”之前,才能成为“大人”,那么,为啥不来个彻底谦逊,再后退一步叫“小师”呢?“大师”两字删不了是真的,但字义可以篡改。就我所知,大师,英文为master,也可以译成师傅,远没汉字这样等级森严,神圣得高不可攀。也就是说,凡事你弄得好一点,就可以叫大师。一旦随时间的流逝得到公认,就永垂不朽了。画画的毕加索师傅就是一例。但更多的情况下,只是一个礼貌性的称呼,在古典音乐界,大师就多如牛毛。

至于“大师”称号由政府册封挂牌,还给钱,似不多见。英国以君主名义册封“桂冠诗人”,赏你点年俸,逢年过节你给王室写点赞歌颂词意思意思,基本是历史残迹。至于民主国家的“荣誉市民”之类,是待客的礼节,得走民主程序,市政议会批准才成,也不发钱。所以上海挂牌大师,更像商业行为。教委也承认是打造文化品牌,营销行话是“卖点”,方言叫“噱头”。静安区承诺要给余大师工作室建办公楼,上海教委5年内要资助数百万元,如果没经过人代会讨论,就更像公司老板决策了。巧合的是,工作室听起来小,却凌驾在办公楼之上。时代进步,词语变异,非仅此一例,而是举世滔滔。比如,现在女性都不大乐意听到“小姐”这个本来挺尊荣的称呼。

我觉得,对“大师”的称谓被滥用感到愤怒的人,观念有点过时,视野未免狭隘。历史经验说明,企图阻挡词语流变,还不如去打酱油。该担心的是,现在管阿猫阿狗都叫老师,同理,万一“大师”流行起来,你也厕身其间,该如何是好?


【南方周末】本文网址:http://www.infzm.com/content/17323




欢迎光临 燕谈 (http://www.yantan.us/bbs/)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