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转帖] 任志强:谁在折腾
[打印本页]
作者:
西宁宝贝
时间:
2009-1-13 12:54
标题:
任志强:谁在折腾
胡主席在中国改革三十年的庆祝大会上的报告特别用了不折腾的专用词,据说是针对于一群联名写信否定三十年改革成果的人,但现实生活中这个专用词却可以用于更广泛的领域之中。
找市长还是找市场,这曾经是个老话题。中国的改革让更多的问题从市场化的改革中得到了解决,如粮票、油票、肉票、大白菜和鸡蛋,又如就业与住房,这些都通过市场经济在逐步的发展与改善,人们的生活已更多的依赖于市场化的方式了。
在市场经济中有残酷的竞争,必然会有大浪淘沙的过程。政府将大多数事务交给市场之后,应致力于市场逐利驱动之外的保障事宜,以让弱势群体能共享改革的成果,不至于被拖到了马拉松的最后。
但曾几何时,突然一切又都回到了市长的怀抱,市长在重新提起了米袋子、挎起了菜篮子、重新当起了人民的保姆,并在不断的扩大自己插手的疆域。让市场被限制于计划管理允许的圈子之内,扩大化的民生保障成了政府干预市场的最有力武器。任何事情只要带上保民生的帽子,就都成为了合理合法挤压与干预市场的理由,而不管其最终产生的后果。
尤其是美国的金融危机,让政府的行动有了更加充分的例证,似乎一切都有了更崇高的理由。只有邓小平理论被渐渐的淡化或遗忘了。
美国的危机主要出在了资产负债表上,低资本、高杠杆率让金融体系、国家体系、企业体系和家庭体系中的资产负债表两侧都出现了问题,高负债与资产价格的变化无法让资产负债表的两边保持平衡。因此美国政府大量的救市措施则是集中于解决天平两端的平衡问题。
中国则相反,按易纲先生的说法,中国国家的资产负债表良好,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6万亿人民币的财政收入、银行的资本金率远超过国际标准、准备金率极高、存款充足而坏账率下降并保持地位;企业的负债表也并无多少杠杆率、企业利润和资产价格稳定;中国个人家庭的存款额巨大,近20万亿人民币,两个人负债的家庭占少数,更比美国要好上几百倍。
但为什么中国与美国完全不同的背景却同样出现了经济的严重下滑呢?那一定是政策方面出了问题。至少不应像美国政府那样实施更多的政府直接干预,而这种干预并非只发生于今天,其实今天的局面恰恰是前几年太多直接干预的结果。
国退民进也是个几年前就一直争论不休的老话题。当国企做大做强的主张占了上风时,就变成了国进民退了。垄断与强大的国有资本让活跃的市场竞争变成了权利与资本实力的竞争,银行对国企的偏爱和政策、资源对国企的倾斜更让这场竞争在有形之手的操纵下扭曲了。
没有了冶金部让中国的钢铁翻了几番;没有了纺织部让中国的纺织品成了世界第一;没有了粮食部让中国的粮食连续几年大丰收。这些都证明的是没有了国有企业中国不一定不行,但没有了民营经济的发展中国的经济就一定不行的道理,也证明了没有了计划管理中国不一定不行,但没有了市场经济中国就一定不行。
连续几年国有企业的做大做强让国资委认为什么样的产权制度并不重要,国企可以比民企干得更好。但是2008年营业收入增长了20%,利润下降30%的情况大约并不会在民企中出现。可以将利润的下降解释为雪灾地震的影响,但民企就不生存在同样的自然灾害之中吗?可以将油、电的政策性亏损作为理由,但国有企业不正是低价油、电的最大受益者吗?他们的大量利润不正来自于资源价格的垄断性优势吗?否则为什么央企中利润最大的行业是交通运输业呢?扣除亏损时也应扣除因油、电亏损而给国企带来的利润。
国进民退的结果则是挤占民企的生存空间,其结果则是占全国就业总量75%、占当年就业总量85%的民企一旦生存出现了问题,失业矛盾就会凸现出来。
有人认为明年是失业的周期性结果,而这个周期从何而来呢?中国的人口红利还在持续的增长周期之中,为什么2009年是失业的周期性结果呢?其实并非经济周期的原因在作怪,而是民营经济的发展面临困境时,中国就必然出现失业的高涨。《劳动合同法》的保护性作用并没有给民企创造更好的生存环境,而刚性成本的增长则必然导致用工失去了灵活性而紧缩的结果。
当经济出现失速的下滑时,国企喊出了不裁员、不减薪的口号。表面看来是对政府工作的支持,也是对社会稳定与保民生的支持,或说是用自我牺牲来稳定大局,但这不是在走国企削弱市场竞争力的老路吗?
朱时代的国企改革大量冗员下岗,才让国企起死回生,不裁员岂不是对朱时代国企下岗的一种否定,是对十五大精神和改革的一种否定。这两者之间总有一对一错吧。也许形势的变化让对错也改变了,岂不知1998年的改革也正是在亚洲金融危机的背景之下推动的,无非是对下岗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对待、如何解决出路,而并非不能下岗裁员。
更重要的是如果没有市场经济支撑、没有民营经济的发展,那么不裁员仅仅解决的是已有就业者的收入问题,却无法解决尚未就业者和已失业者的就业问题;无法解决每年新增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总不能国企在订单、利润下降时一不裁员、而还能扩大就业吧。真正的就业主力军在于民营经济。
调整经济结构也是个老话题。但为了保增长,结构调整已让步于保增长了。从出口退税率的变化可以看出,原来用税收政策促使企业进行产业与经济结构调整的作用不但限制在消失,而且变成了鼓励。看来过去几年的政策导向今天都已翻盘了,连限制外资进入房地产的导向都因取消房地产税而改变了。
2008年像过山车一样的政策变化让人们几乎来不及调整生产与生活的节奏。改革不能走回头路,并没有从政策的导向中产生作用,最终中国经济仍在折腾中翻番。但愿今后的政策可以让市场有个稳定的预期。
欢迎光临 燕谈 (http://www.yantan.us/bbs/)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