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转帖] “在家教育”能给到孩子什么?
[打印本页]
作者:
丙辰龙
时间:
2009-3-18 14:15
标题:
“在家教育”能给到孩子什么?
在绝大多数孩子都离不开公共教育的时候,我们无意刻意讨论“公共教育”与“在家教育”孰优孰劣,它的利弊得失,本就见仁见智。所以,本期我们关注的是从“在家教育”上寻找与众不同的教育观点和方法,或者藉此沟通,能给到我们传统教育方式的父母一些启发。
网络调查
近一半家长倾向于选择“在家教育”
本报近日在3G门户和广州妈妈网上分别做了一个“在家教育,你会去做吗?”的调查,共有6000多人参加了本次调查。之前我们都以为“在家教育”是一个很小众的方式,但没想到大部分人都听说过这回事,更有相当一部分人身边已有朋友采用“在家教育”这种模式。
对“你听说过在家教育这个概念吗”这一问题,3G门户手机网有51%的网友表示听说过,另有11%的网友表示身边就有朋友这样做。广州妈妈网上的数据是有46%的网友表示听说过,更有高达21%的网友表示身边已有朋友这样做。如果网上的调查情况属实的话,说明已采用“在家教育”这种模式的家长是相当多的,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少。
对“你认为在家教育的关键是什么”这一问题,3G门户手机网友中,“家里经济条件要高”和“家长知识水平要高”两个选项数据不相上下,在25%左右。广州妈妈网上则稍有不同,“家长要有这样的教育理念与意识”得票最高,达到38%,只有23%的网友选了“家里经济条件”。可见在这个问题上,大家分歧比较大。
而对最后“如果条件允可,你会在家教育自己的子女吗”这个问题,“会”与“不会”的得票旗鼓相当,53%的3G门户手机网友会采用在家教育的方式教育自己的子女,47%的G友则选择不会。而在广州妈妈网上,则是有45%的网友选择会,56%的网友选择不会。
现状分析
广州家长尝试不同阶段的“在家教育”
A 幼儿园阶段
按常规,孩子满三岁后一般会送去幼儿园,上小、中、大班,然后开始上小学。但宋先生的女儿不是,她的幼儿教育,大部分是在家完成的。如果不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小学的群体生活而去上了一年大班的话,宋先生更乐意让女儿在家完成全部的幼儿教育。在他看来,最理想的状态是女儿可以在家进行小学阶段的教育。
宋先生的一位同事王先生也是“在家教育”的尝试者,儿子没有送去幼儿园,而是自己在家教,直到上小学。他们介绍,身边还有一些朋友和他们一样,自己在家里教育孩子,完成幼儿阶段的学习。对孩子的学习,他们有一个较完整的规划,比如,这个学期大概要学什么,每天的时间是怎么安排的,在什么时候应该加什么内容等。虽然计划总是时时在改变,但一早定下的大纲要求基本都要做到。至于,他们“在家教育”的尝试止于小学,除了经济方面的压力,考虑到孩子未来的学业问题是另一主要原因,因为一旦自由惯了,孩子将很难适应中规中矩、并要求各种考试的现行公共教育。
这是一种不那么彻底的“在家教育”。但另有一部分家长则很彻底,幼儿园、小学、初中乃至高中,都是“在家教育”。
B 整个幼儿求学阶段
8年前,CINDY陈就开始尝试“在家教育”自己的孩子。因为很简单,大儿子一开始上的是国际学校,学费昂贵,一个小朋友一年学费要一万美金,而她有三个孩子,一年就是三万美金———学费负担太重。此外,她觉得外国的教育太松,孩子是过得很愉快,但很多时间也浪费掉了,而国内公共学校重成绩轻品格的教育又让她望而却步。
“在家教育”的想法很自然就产生了。先生认为北京大学毕业的她完全可以指导孩子的学业。于是,她放下自己颇成功的事业,开始了“在家教育”。中国经典结合外国教法是她“在家教育”的一大特点。三个孩子有一起上的课程,也有分开上的,在列出的多门课程中,先生是体育老师,她是英文、地理、历史、科学等课的老师,乐器类的课程,则从外面请老师来教。除了大儿子上了三年的国际学校外,二儿子和小女儿的所有教育,都是她在家完成的。至于成绩,她表示,孩子们学得很好,知识面广,英文说得很好。
她表示,美国的“在家教育”已经很成熟,有专门针对“在家教育”的教材,她订的是ALPHAOMEGA.她认为,“在家教育”会是今后教育的一种趋势,特别是在网络社会,资料的获得已经很容易,而且,有很多东西是免费的,比如,在网上就可以看到哈佛大学某教授完整的讲课过程。
为什么选择在家教育
品格培养是第一位的
在教育孩子这个问题上,这些选择了“在家教育”的家长最看重的是什么呢?从采访所接触到的家长对这个问题有非常一致的回答,那就是———品格的培养是第一位。
宋先生认为,幼儿园不是学知识的地方,其最大的功能,一个是托付,另一个是提供群体生活的机会。他认为,孩子的整个幼儿阶段,最重要的不是学知识,而是品格的培养,而对品格的培养,家长的作用才是最大的。
CINDY陈夫妇一致认为:读书好不好可以看得到,但人品、人的价值观是内在的,平时看不到,一旦到发现问题时,问题就已经是很严重了,而孩子总是跟环境一起长大的,环境的影响就非常重要。与教授知识相比,国际学校对孩子品格的培养往往更为重视,这也是他们一开始选择国际学校的最大原因所在。比如,在他们看来,诚实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品质,不论出于什么原因,都不能撒谎。但对孩子来说,撒谎好像是与生俱来的本领,不用教就会。所以,后天的教育就非常重要。
孩子是教育的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束缚孩子学习的自主权、不尊重孩子,打击他们的自尊,乃至丧失自信心,这些是公共教育的缺点,也是促使家长“在家教育”的原因。
CINDY陈认为,孩子是“在家教育”的主体,孩子学什么的,主导的是他自己,而不是家长认为孩子应该学什么,不是老师怎么做他就跟着怎么做,孩子是有主见的,家长在教育中要尊重这种主见。因为,每个孩子的兴趣点是不一样的,不能要求他们喜欢一样的东西,做到一样的水平。比如,三个孩子,每个人的特点都不一样,老大喜欢数学、物理这些,但老三则兴趣不大。那就不能因为数学、物理很重要就非得要求老三也得去学。
宋先生表示,理念上,是要教育孩子去爱、去关心人,但在具体的操作时,不是一定得要求她孔融让梨。如果她想让,可以,如果她不想让,那也是正常的,如果非得让孩子把她的梨让出来,或者让出大的拿小的,这事实违背了孩子的天性。尊重她,就是:这个梨既然是她的了,处置权就归她。
名词解释
在家教育
“在家教育”是指不进入学校系统,靠家庭与社会资源来学习的方式。近十年来,这种教育方式在欧美国家非常流行,仅在美国,已有200多万学童以这种方式接受教育。在国内,随着家长对教育越来越深入的思考,有的家长也开始采用这种方式教育子女,在广州,已有一小部分家长开始尝试这种新的教育模式。
实施的条件
定计划,并坚持完成
自由、因材施教、让孩子个性得到充分发展,这是“在家教育”的优点,但也正是考验家长的地方。成功的“在家教育”,无一不是有计划,并坚持完成的。
宋先生觉得自己的“在家教育”做得并不好,最大的问题在于很多东西很难落到实处。每个学期开始时,都有计划,比如要学什么、或者要加强某方面品质的培养等。计划做出来了,课表也拟出来了,但在执行中,往往很难完成。原因在于,“在家教育”是没有人监督的,大人会有懈怠,一旦意志不怎么坚强、决心不大时,很难坚持到底。
CINDY陈表示,在家教三个孩子,要做的事就像办一所学校那么多。一年中,有正常的上课时间,也有寒暑假,不过,即便寒暑假也有功课要做。而课程设置则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调整,比如,这段时间数学要是学得很顺很有兴趣,可以加强,不那么感兴趣时就不多安排课时。不过,这么多年没有变的是,早上起来后,孩子们都要先读大概40分钟经典,然后早餐,接着上课。
父母要有学习意识
据了解,目前采用“在家教育”这种模式的家长,大部分都经过一个较系统的学习阶段,才开始进入到孩子的教育层面。
CINDY陈表示,在美国,“在家教育”的家长要先通过学习与培训,并通过考试,才能开始“在家教育”,以此来保证孩子的受教育水平。国内目前还没有这块,但学习还是相当必要的。单在课程的设置与教材的选择上,如果没有学习比较的话,就很难找到最适合孩子的。在数学课上,她把美国、新加坡、中国三个国家的教材都拿来比较,然后发现,中国的学校教得太慢,而要求又太高,比如,小学二年级就要学乘法,并要求把乘法口诀背下来,孩子为此要花大量时间与精力。而事实上,3、4年级是不停在用乘法口诀的,在多次使用中会自然而然记住。在数学的教学上,她用3年时间就把国内要6年的学业完成。然后,她再用一年时间用英语把这些数学内容再过一遍,相当于4年时间学完本来要6年学习的知识。
在开始“在家教育”之前,宋先生就和妻子一起参加了一个为期10周的培训班,培训班的内容一是让家长明确教育的理念,二是提供各种各样的案例,让家长在教育过程中有一个参考。现在,虽然女儿已经上了小学一年级,但他和妻子的新一轮培训又已开始,而且这次的时间更长———20周。他认为,父母的学习非常重要,它可以让父母从懈怠中走出来,从而更好地教育孩子。
业界说法
教育就是需要多样性
冯夏婷
华南师范大学教科院学前教育系教授,教育心理学博士。一直关注“在家教育”这一新的教育模式在国内的发展。
冯夏婷表示,她一直在关注“在家教育”的相关情况,因为就教育来说,它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现在有的家长开始采用“在家教育”这种方式来教育孩子,说明家长已开始深入地思考教育的本质问题。
现行教育中存在很多问题与弊端,比如很少有价值观上的传递,关注更多的是成绩、技能,老师不尊重孩子,孩子之间竞争激烈,这样的氛围,很容易扭曲孩子的身心。这些问题,家长已看到,有的不满,希望给孩子个性化的发展,“在家教育”正是这样的选择。事实上,“在家教育”国内有成功的案例,在兰州,就有一个女孩从小就是“在家教育”,后来顺利考上大学,同时她的兴趣广泛,阅读面广,性格活泼开朗。这是家长在现行教育制度下的一种选择与尝试。
从另一方面看,这一现象促使我们反思,公共教育对孩子到底是损了还是扶了。就目前来看,损的方面较严重,尤其可怕的是,在这种教育下,一批批的孩子变得不自信,因为现行教育是唯成绩话英雄的,但第一,永远只有一个。
在家教育的话,很多问题可以避免,孩子会得到充分的尊重,个性可以得到充分的发展。但竞争在摧残自信的同时也会促使他坚强。个性发展之余又会对人际关系有所影响。不过,教育需要多样性。在这方面,美国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它的非公共教育非常发达,各种理念的都有,比如崇尚军事化的、注重品格培养的等等。家长的选择也就很多。而对“在家教育”不好的方面,政府也提供一些设施来避免。比如,利用图书馆、博物馆等社会资源,参与多种社会活动;有许多专门的网站、教育机构、民间组织为在家上学的家长提供教学计划、教材、教师、社区活动等各种支持。
不主张倡导“在家教育”的行为
李文老师
资深教育人士,现已退休,从事教育事业已有几十年经验
。
有着几十年教育经验的李文老师认为,如果孩子最终还是要纳入国内的教育系统之中,还面临各种入学考试的话,“在家教育”就并不可行,除非孩子的所有教育都和国际接轨,也就是说,“在家教育”完成幼儿园、小学、中学各个阶段学业后,考国外的大学。
原因其实很明显。首先,不要说是自己教,就是在很好的私立学校读的话,想再进到市内的各大名校,都会很难———考试会通不过,因为他竞争不过一直从传统名校读出来的学生。我曾遇到几个这样的学生,原来在广州的一间民办私立学校读,但在这个学校学分很高的学生,考不上广雅,只能上四中。不是他的学习能力不行,而是整个教育方向的问题。所以,如果孩子以后还是要上市内名校的话,家长还是不要“在家教育”的好。
其次,在中国的学校,校长与老师喜欢的是规规矩矩、考试分数又高的学生。“在家教育”的一个特点是自由、个性发展,提问是被鼓励的,思考是得到欣赏的。但在名校里,在课堂上总是说话的孩子老师是不喜欢的。“在家教育”的话,学会了就可以不用做重复的作业,在名校,即便你会,老师布置的作业也是要完成的。
总之,现阶段,就国内的情况来看,“在家教育”并不值得倡导。如果家长不具备专业素养的话,对孩子来说,“在家教育”还将是件不幸的事,它会成为变本加厉的学校辅导、家庭辅导。到最后,孩子不但不能形成自主的人格能力,得不到人生幸福的力量,还会成为父母的翻版和依附。
记者手记
在家教育,家长要保持更清醒的头脑
近两年,时不时听到“在家教育”这个提法,在一些论坛,也看到一些年轻的父母虽还没行动但有想法,在网络调查中,在“会”与“不会”两种选择之间,各自的得票也是旗鼓相当,当然,这还都限于网上,还不是真正的实际行动。
兴趣显然在,但专家表示,在家教育不能因一时热情而去做,要进行深入的调查与思考后才能做出决定。首先在家教育对家长的要求比较高,除了素养,家庭经济条件也是必不可少的一块,因为单凭家长一人是难以胜任小学各门课程学业要求的,专业老师的配置是必需的。再有,在家教育中,家长的付出是巨大的,要承受的心理压力也很大,如果没有做好思想准备,将很难完成。比如,上班挣钱时,孩子不好好读书,是他的错,但家长专职在家教孩子的话,孩子不好好读书,就将是家长的错。
此外,在教育的过程中,还要时刻提醒自己,千万不能一个不小心就把自己的愿望与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让孩子成为自己指挥棒的执行者。以至到最后,连自己都违背了自己定下来的初衷。
作者:
何毓玲
时间:
2009-3-18 15:08
先沙发,再慢慢看!
作者:
无尘
时间:
2009-3-18 15:52
做起来很难,家长付出的是巨大的。学校教育是很刻板,对孩子的束缚也很大,但学校教育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让孩子学到很多在家学不到的社会知识。
作者:
kemingqian
时间:
2009-3-20 02:00
在家教育(home School)一般指在义务教育阶段,父母由于种种原因不想让子女进入既存的学校就学,从而选择在家由他们自己进行教育。其原因可以是对教育内容的不满,也可以是基于思想信仰。由于儿童的受教育权应被保护,教育行政机构对在家教育的内容有一定的要求。
在家教育不是主流。家长对教育的不满应该由家长会(PTA)等渠道来反映。问题的根源在于家长对学校和教育有多大的控制,怎么控制。要不然大家交了税,办了学校,又不满,还要在家教育。劳民伤财又伤神。
欢迎光临 燕谈 (http://www.yantan.us/bbs/)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