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英国人获得了在香港的落脚点,并且获得了名义上进出广州城的权利(真正解决进城问题,还是十多年以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事情:既是起因也是结果)。几个英国人意识到战争即为他们提供了与中国人做生意的机会,同时也提醒了英国本土民众英国的存在,激发了他们对于这个中央帝国的兴趣,这或许正是一个商机。这几个英国人的分别是Douglas Lapraik, S. Revett, T. A. Lane 以及后来的“耆英”号的船长 Charles Alfred Auckland Kellet 这几个人当中最有名的还是T. A. Lane, 这位老兄在1850年与另外一个叫做Ninian Crawford的家伙开了一个小铺子,专门销售水手们吃的饼干(水手们最痛恨又最离不开的食物),这家小铺子最后发展成了今天大名鼎鼎的奢侈品百货商店莲卡佛(Lane & Crawford)。几个人密谋的结果就是搞一艘中国的帆船到英国去展览。当然,赚钱的同时几个人还忘不了忠君爱国,要把这次展览搞成庆祝维多利亚女王登基的一个活动,为这项充满铜臭的活动增加一点高雅气息(虽然女王登基已经是若干年前的事情了)。
1847年7月,伴随着船员的愤怒和不满,耆英号终于驶如了纽约港。大城市毕竟是大城市,远非圣赫勒拿到这种穷乡僻壤所能比拟的:耆英号的到来在当地引发了巨大的狂热。大家争相跑到码头上一度为快,不少人花了25美分登船参观,大家的兴趣无非是两个,一个是欣赏中国帆船奇异的设计,二是要看看中国人长的是啥样。从商业角度上来说,这个展览非常成功,每天需要登船的人络绎不绝,多的时候每天有4000人。可以想象Kellet等人大概每天睡觉都会笑醒的。高兴之余,英国人也实现了自己的诺言,26名中国船员于10月6日登上了开往广东的Candace号。英国人的巨大成功让当地的美国人想当眼红,一个叫做P. T. Baunum的家伙灵机一动就照猫画虎也在当地制造了一艘“中国”帆船,并且吹嘘这个东东是他从中国拖来的。船可以照猫画虎的造,中国的水手却不是随便能够变出来的。这位老兄就找了几个黑人来冒充。
Ong Ahiong, Chien Atai, Yeh Achin, Chew Ati, Lim Akeing, Lim Ale, Khote Sun, Kho per le, Gobun Hap, Ung, Aiong, Lip Hap, Sun Age, Chive Achan, Hia Siang, Chien ten yeng, Lim tai Choog,Ung ii, Lia lai, Tan a Ia, Lin Cheng Li, Tam Sam song, Chin Ansey, Koesing Thiam, Ung tian yong
”The first junk that ever rounded the Cape of Good Hope, or appeared in British waters. Her dimensions are length 160ft. Depth of hold: 19ft. Burden: 800 tons Chinese measurement. Rudder 7 1/2 tons, mainsail 9 tons. Mainmast 85ft long from deck. The ship is built of teak wood. She sailed from Hong Kong 6th December 1846, arrived in England 27th March 1848, 477 days from Canton. "Captain Kellet", comma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