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刘道玉:“作家班”的诞生 [打印本页]

作者: 李旧苗    时间: 2009-5-15 09:24     标题: 刘道玉:“作家班”的诞生

自1985至1989年,武大共招收了四期作家班,先后培养了100名学者化的作家。例如,仅我记得的著名作家就有袁厚春、刘亚洲、文新国、熊召政、水运宪、哲夫、野夫、陈世旭、陈松叶、高尔品、 王英琦、袁婷婷、哓剑、李延国、谭元亨、周百义、徐锋、马建勋、胡发云、朱秀海、罗辰生……



  上个世纪70年代末,在解放思想的鼓舞下,中国文学创作领域里,出现了春意盎然的景象。一批新生的作家纷纷崭露头角,他们都是文学的爱好者,年龄都在30岁左右。但是,他们是被“耽误的一代”,大都没有接受系统的高等教育,知识结构存在缺陷。如果不弥补这些不足,势必影响他们创作的后劲。
  针对这个问题,著名作家王蒙提出了“作家学者化的口号”,呼吁各方面必须采取措施。对于王蒙先生提出的口号,我是赞成的,而且认为大学在实现作家学者化方面,应当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职责。与此同时,我收到了一名颇有名气作家的信,他建议武大以集体研修的方式,对当代青年作家实施再教育,帮助他们走上学者化的道路。
  我历来重视这些外来的信息,并且把这些信息当作“思想元素”,以便组合成为“新的化合物”。正在这时,国家计划委员会批准我校试行插班生制度。于是,我立即把插班生与作家研修的建议联系起来,一个全新的创意在我脑子里产生了。
  为了论证我的设想,我约请中文系副主任白嶷歧老师面议此事。一开头我就问道:“白老师,我们中国有没有文化个体户?怎样提高文化个体户的素质,作家能否上大学?我想听听你的意见。”
  白老师后来回忆说:“我揣测刘校长的提问,可能是考虑教育如何社会化、市场化的问题。当时,个体户、万元户上大学的例子已有不少报道,能不能给青年作家提供上大学的机会呢?就在那一刻,我猜想:刘校长的又一个‘新事物’快要走出设想了。果不出所料,他提出了要办作家班。”
  白老师对于办作家班是积极支持的。他当即对于办作家班的可行性作了分析。他说:“举办作家班,必须解决几个问题:一是资格。什么样的人可以进来,出去以后发给什么样的学历资格?二是生源。如何组织作家报考?当然这事必须与中国作家协会联系,取得他们的支持。三是经费。学费哪里来?对教育成本开支应采取什么态度?四是观念。大学是否应当培养作家,如何培养?”
  听了白老师的分析后,我的决心已定,武汉大学要率先在全国创办作家班,为培养学者化的作家作出贡献。可是,大学历来是培养语言文学人才的,对于培养作家从来是不屑一顾的。当我们准备举办作家班的消息传出后,果然有一些教授表示不同意。对此,我的态度是,允许有不同的看法,通过实践统一认识,并检验我们的做法是否正确。
  1985年春,我在办公室召开了会议,专题研究举办作家班的事。会议统一了思想,对举办作家班的重要性、可行性和具体办法,都作了充分的讨论。会议决定:作家班由中文系筹备和承办,学校在教务处成立特殊教育科,负责插班生和作家班的管理工作。后来,有人把这次会议,称为作家班里程碑式的会议。
    会后,学校决定派白嶷歧副主任赴京向中国作协汇报。在北京,中国作协书记处唐达成、鲍昌两位领导人接见了白主任,他们对武汉大学办作家班极为赞赏。但是,他们觉得有两个问题不好解决:一是考试问题。按照插班生实施办法,作家入学必须考试,而且考试水准不能低于大学二年级课程内容。对于这一点,作协难于接受,他们提出作家们从未学过的课程,怎么考?白老师补充说:“对作家考核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创作作品评分,二是课程考试评分,前者占主要的,两者综合成总分,择优录取。对于这一点,作协表示满意。
  另一个难题是学费问题。那时,作家稿酬低,个人交不起,而作协又是个穷单位,也不可能帮作家们交费用。于是,落实作家们的学费,就成了作家班能否开办的关键问题。
  白老师连夜给我打电话,请示学费如何解决?我果断地答复:作家每人只收2000元的学费,免去每人1万元的日常费用。这样,作家班的经费也就解决了,而且作家班学员纳入插班生的招生计划与管理,毕业时考试合格者,准予发给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到毕业时,仍然有几个作家交不起学费,我批准给他们全免了,使得作家班的全体学员顺利地毕业。
  1985年,武汉大学招收插班生92名,其中包括22名作家。自1985至1989年,我校共招收了四期作家班,先后培养了100名学者化的作家。例如,仅我记得的著名作家就有袁厚春、刘亚洲、文新国、熊召政、水运宪、哲夫、野夫、陈世旭、陈松叶、高尔品、 王英琦、袁婷婷、哓剑、李延国、谭元亨、周百义、徐锋、马建勋、胡发云、朱秀海、罗辰生……他们不仅都有多种大部头的作品问世,而且他们之中不少人身居领导要职。
  鉴于我校作家班的成功,当时北京大学、西北大学、鲁迅文学研究院等单位,也陆续开办了作家班。这些做法,不仅加强了大学与作家之间的联系与合作,而且对于促进作家队伍的学者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作者: 李旧苗    时间: 2009-5-15 10:45

原帖由 李旧苗 于 2009-5-15 09:24 发表
自1985至1989年,武大共招收了四期作家班,先后培养了100名学者化的作家。例如,仅我记得的著名作家就有袁厚春、刘亚洲、文新国、熊召政、水运宪、哲夫、野夫、陈世旭、陈松叶、高尔品、 王英琦、袁婷婷、哓剑、李延国、谭元亨、周百义、徐锋、马建勋、胡发云、朱秀海、罗辰生……
这位高尔品先生,就是现在海外、大名鼎鼎的辛灏年。


易中天、熊召政同上“武大杰出校友”榜

武汉大学13日介绍,该校评审出9位“第五届杰出校友”:哈萨克斯坦总理卡里姆·马西莫夫,武汉市文联主席池莉,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易中天,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教授潘垣,鞍山钢铁集团公司总经理张晓刚,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技大学天体物理中心教授张家铝,北京大学经济系教授胡代光,西北大学经管院教授何炼成,湖北省文联副主席熊召政等9人。

[attach]20106[/attach]
作者: tian295    时间: 2009-5-15 14:06

老熊如愿以偿了。只要骨头够软,脸皮够厚,良心够黑,专制下,还是很幸福的。
作者: 童志刚    时间: 2009-5-15 16:10

“……袁婷婷、哓剑、李延国、谭元亨……”
“袁婷婷”应该是严婷婷,“哓剑”是晓剑。

[ 本帖最后由 童志刚 于 2009-5-15 16:13 编辑 ]
作者: tian295    时间: 2009-5-15 20:56

刘亚洲、水运宪、哲夫、野夫、陈世旭、 王英琦、李延国、谭元亨……,只看过这几位的作品。除野夫、陈世旭的外,都没有什么印象了。




欢迎光临 燕谈 (http://www.yantan.us/bbs/)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