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转帖] 别不了的司徒雷登 [打印本页]

作者: 李大兴    时间: 2009-11-5 00:38     标题: 别不了的司徒雷登

(作者:易大旗)

今年是中美建交三十周年,作为纪念活动之一,司徒雷登的遗骨迁葬中国杭州西子湖畔,这一插曲煞是感人,蕴涵着说不尽的沧桑与唏嘘……

六十年前,毛泽东发表了反帝檄文《别了,司徒雷登》,这是中国现代史上划时代的名篇。鉴于自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态度最友善就数美国,美国没有侵占中国一寸土地,在华亦无租界;当中国独自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满世界都抄着手奉行绥靖主义,美国却选择和中国站在一起。故而战后中国百姓(尤其是知识分子)普遍亲美,连大多数高级干部亦复如是。
然而这篇尖酸刻薄的《别了,司徒雷登》,划出了截然不同的时代分界。毛泽东称美国援华物资是嗟来之食,“吃下去肚子要痛的。”又豪气干云地宣布:“封锁吧,封锁十年八年,中国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中国人死都不怕,还怕困难吗?”

司徒雷登是美国人,但他出生于中国,母语是杭州话,他的父母都是来华传教士,已把中国视为故乡,死后亦安葬于斯。一九一九年,司徒雷登出任燕京大学首任校长,适逢五四运动,司徒雷登认同五四青年对“德先生”(民主)“赛先生”(科学)的追求;及至七七事变,北平沦陷,司徒雷登掩护和资助大批抗日学生分赴重庆和延安;太平洋战争爆发,美日宣战次日,司徒雷登即被日寇投入监狱……
一九四六年司徒雷登任美国驻华大使,当国共内战胜负已分,国民政府仓皇逃离南京,司徒雷登却不为所动,毅然留下,并多方与共产党新政权接触,希望维持中美友好的传统关系。但毛泽东在党内力排众议,决意把屁股坐到苏俄一边,而司徒雷登也遭美国国会的右翼势力掣肘,黯然回美。他无论做校长做大使都两袖清风,晚年贫病交加,仍梦萦神州,终于溘然长逝。

一个甲子过去了,中美关系就像阿Q画的那个圆圈,虽有很多遗憾,却大致还算是圆周轨迹。依照司徒雷登的遗愿,他的骨灰运回中国安葬,长埋于西子湖畔他父母身边。
却说司徒雷登魂兮归来,唤醒了中国人一些甚么记忆?今年已是五四运动九十周年,德先生和赛先生离中国仍是那么遥远——应该说,比九十年前还更远了。五四精神只剩下爱国,顶多再加上“器用”意义上的科学。然而真正的科学是一种世界观,一种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赛先生和德先生是互为依存的共生物。呜呼,九十年已矣,民主与科学在中国却是“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要论近代以来美国对华的文化影响,中国第一个留洋学生容闳正是就读于耶鲁大学(一八四七年),他毕业回国,在曾国藩支持下促成第一波留学潮,这些晚清学童全部在美国就读,鼎鼎大名的詹天佑就在其中。可惜后来因清廷惧怕“精神污染”,学童留美计划没有延续下去。而上述这些文化交流,都是美国退还“庚款”以前的事。在此以后,故事就更多了。庚子拳乱不必细述,但说庚子赔款四亿五千万両白银,要照单全赔,大清国就要破产了。于是从中更能体味出美国退还庚子赔款的意义,摊到美国头上的三千二百万両,约占庚子赔款的8%。《辛丑条约》签订于1901年,而在1906年,美国老罗斯福总统接纳教会建议,在国会提出退还庚款为中国兴办教育,获得教会通过。1908年美国退还庚子赔款半数(计一千一百六十万両白银);1924年美国国会通过,把余下庚款用于中国,成立:中国文教促进基金会”,北洋政府委派十名中国人再加五名美国人为基金会董事,司徒雷登就在其中。
其时美国虽系后起工业国,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之前就已晋身为全球第一富强之国,来自新大陆的价值观成了新世纪的徽记。在美国的影响下,法国于1924年开始退还庚款,比利时于1925年退还庚款,英国国会也于1926年通过退还庚款的决议,同年荷兰退还庚款……与此同时,在华的外国机会办的学校、医院、慈善机构,美国占了七成。
胡适先生曾写道:“我们深深感谢帝国主义者,把我们从黑暗的迷梦里惊醒起来。我们焚香顶礼感谢基督教的传播带来了一点点西方新文明和新人道主义,叫我们知道我们这样对待小孩子是残忍的,惨酷的,不人道德,野蛮的。我们十分感谢这班所谓‘文化侵略者’提倡‘天足会’、‘不缠足会’,开设新学堂、开设新医院、开设妇婴医院。我们用现在的烟眼光来看他们的工作,他们的学堂不算好学堂,他们的医院也不算好医院。但是他们是中国新教育的先锋。他们是中国‘慈幼运动’的开拓者,他们当年的缺陷,是我们应该原谅宽恕的。”

然而,对今日动辄“中国不高兴”的爱国发烧友来说,美国人犯下的一项罪过,终是无法原谅宽恕——别看美国人没有割走中国一寸土地,但正是他们割开了中国人的心。一百年前,美国传教士阿瑟.史密斯写出了《中国人的性格》,他看到了中国人的勤劳节俭、坚韧顽强(就生存能力而言)、礼貌周全(一百年前);以及漠视时间、不求精确、讲面子、随遇而安、顺而不从、拐弯抹角、因循守旧、思维含混、易于误解、缺乏公心、仇外……他更一语道破“中国人最缺乏的不是智慧,而是勇气和正直的纯正品性。”
而司徒雷登也留下了一部著作《在华五十年》,他写道,法国哲学家罗素“把贪婪、怯懦和冷漠列为中国人民的缺点,与各国人民中存在的带有普遍性的恶行和热点对照起来,我倒要把互相忌妒、猜疑这两点作为最具代表性的中国人的特点。”
贪婪、怯懦、冷漠,哪个民族没有此类病症?惟是极为丰富的阴谋想象,确为吾国吾民所独有,那阴暗的想象力迄今尤在无限扩张,有如今日之“爱国一族”,总以为全世界都在谋害中国;好比在官家眼中,不属领导或监管的团体与个人,都有“颠覆”和“危害国家安全”的极大嫌疑……

就凭这位美国老人的精辟归纳,中国人终归没有办法“别了,司徒雷登”,看来他就配葬在这片土地上。
作者: 老木匠    时间: 2009-11-5 10:06

互相忌妒、猜疑这两点作为最具代表性的中国人的特点。

——————比司徒雷登的墓碑更盖棺论定
作者: ys1937    时间: 2009-11-5 10:24

**
    你学术上有了成就,我就羡慕你,接下来不是想方设法要超过你,而是千方百计要搞臭你,把你说得一钱不值。
   你勤劳致富了,我就眼红你,接下来不是我也要勤劳致富,而是想方设法要把你的财富变成我的。
   你做了官,贪了、发了,我眼红着,要把你拉下来,拉下来的目的是“取而代之”,让我来贪、来发。
作者: 竹南    时间: 2009-11-6 11:22

好文,敬司徒先生一贴!

《辛丑条约》签订于1901年,而在1906年,美国老罗斯福总统接纳教会建议,在国会提出退还庚款为中国兴办教育,获得教会通过。
——————
最后一句,似乎应为“获得国会通过”?




欢迎光临 燕谈 (http://www.yantan.us/bbs/)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