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连载] 闲谈健康 [打印本页]

作者: chenbbhh    时间: 2010-1-31 13:47     标题: 闲谈健康

本帖最后由 chenbbhh 于 2010-2-1 22:53 编辑


作者: chenbbhh    时间: 2010-1-31 13:57

本帖最后由 chenbbhh 于 2010-2-1 19:02 编辑

                                                                 健康箴言
      愚蠢的人,制造疾病(如吸烟、酗酒、暴饮暴食);无知的人,等待疾病(等有了病才去医院);聪明的人,预防疾病;善待自已,善待生命。
      生命在於运动,但又不可过量;饮食太请淡营养不良,大鱼大肉也吸收不了;太清闲了寂莫,太热闹了又心烦,凡事都要把握一个“度”字。
      少肉多菜,少盐多醋,少糖多果,少食多嚼,少衣多浴,少言多做,少欲多施,少忧多眠,少车多行,少气多笑。十少十多能使你健康。
      对自已健康有益的食物,要常吃、多吃,但不是全部。对自已健康无益的,要少量、偶吃,但不是不吃。不想吃的,不爱吃的食物,偶尔也要吃一点,为的是平衡营养。
     “完全健康”是指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道德健康。心理健康是指人应具有较好的承受能力,自控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道德健康是具有爱心、乐于助人、心地坦荡、心胸宽广。乐善好施者长寿。
作者: chenbbhh    时间: 2010-1-31 14:17

本帖最后由 chenbbhh 于 2010-2-1 19:01 编辑

                                                                 健康是一种责任
                                                        转载《新民晚报》作者杨国候
      健康是每个人都企盼的,上海男人也是如此。当他挑起事业和家庭两副重担的时候,追求健康巳不再是个人的事了。
      年轻的时侯我身强力壮,浑身有使不完的劲,真不知生病为何物。随着时光的流逝,步入中年,身体里的“零件”开始不时地出些故障。家人在替我担心,就连懂事的女儿也不无担忧地说,但愿爸爸的“主机”没有问题,只要加点油就行了。但一向大大咧咧的我却认为这点小毛病无足挂齿,不会影响工作的。岂知“身”违人愿,前年初春那次发病可真够呛:高血脂、胆结石进而糖尿病,高烧了好几天不退,整个人陷于昏迷的状态中。家庭、工作的正常秩序全被打乱了,妻子和女儿成天忧心忡忡,奔波在家和医院之间;单位里新产品的试制工作也因为我的这场大病而陷于停顿,生产计划受到一定影响。
     在病床上,我对自已进行了反省。在单位的培养下,自已从一个普通工人成长为一名科技人员,又有一个温馨的家,一场大病竟给家庭、工作带耒如此的影响,痛悔当初不把健康当回事。
     荷兰学者斯宾诺莎曾对健康做过精辟的论述:“保持健康是做人的责任。”健康的身体不仅是个人的需求,也是家庭和社会的需求。这场病也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于已于人都要善待生命、珍视健康,这也是一个男人对社会、对家庭真正负责任的表现。
[点评]
      这是数年前从夜报上剪下的文章,每次读到此文,都有一种感叹。杨先生从自已的亲历说起,非常有教育意义。我们身边不是还有许多人,又是抽烟,又是大量饮酒,吃一些不健康的饮食,不把所谓的“小病”当一回事,其后果,于个人、于家庭、于单位都会带耒不幸。
作者: 酱香老范    时间: 2010-1-31 15:13

本帖最后由 酱香老范 于 2010-1-31 15:14 编辑

谢CHEN兄好意!我等俗人被“教育”了。

然大虫是自暴自弃,和他没法讲你说的道理。他喝的不是酒,是自己的命。
作者: chenbbhh    时间: 2010-1-31 17:13

本帖最后由 chenbbhh 于 2010-1-31 19:17 编辑

4# 酱香老范
谢谢关注拙文!我们都是俗人,一点也设有教育人的意思。我是刚入门的菜燕,请多多关照!读了平平谈“大虫”的文章,方知“大虫”与您均是安吉人。我曾在那儿工作、生活过近八年,那是个非常美丽、富饶的地方,那儿也有许多朋友,愿我们今后在《燕谈》中经常能相遇。
作者: 酱香老范    时间: 2010-1-31 22:45

5# chenbbhh

“我曾在那儿工作、生活过近八年”——作为老孝丰(安吉)人,酱某唐突CHEN兄了!俺无半点说你“教育”有误之义,只是说L君是特例而已。
作者: chenbbhh    时间: 2010-2-1 12:36

本帖最后由 chenbbhh 于 2010-2-1 19:00 编辑

                                                                          送礼千万别送香烟
      新年佳节,大家都会走亲访友,香烟就成为很多人上门携带的礼品。虽然香烟的害处巳广为宣传,但我国仍是世界上烟草最大的生产国及烟民最多的国家。
      烟草在全球巳存在200余年,但对其危害性的认识仅始于100年左右。历数烟草的害处有:
      1 成瘾:烟草中尼古丁可使人成瘾,造成对烟草依赖。
      2.含有大量致癌物质:包含250种有毒气体、54种致癌物质。
      3 可增加吸烟者多种慢性疾病风险: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哮喘、心血管病和卒中。
      4 经济负担加重:吸烟和二手烟均可使年轻人患病,丧失劳动力。
      5 污染环境:烟雾中存在可吸入颗粒,属于空气污染物。
      6.二手烟的危害:吸烟者燃烧的烟与吐出的烟危害了处一室的非吸烟者。
      7.三手烟的危害:环境中的烟草残留物主要对儿童造成危害,可引发婴儿猝死综合征和影响儿童发育,导致儿童智力低下。
      为了你自已的健康,为了你的家人及下一代的健康,劝君戒烟!不管你自已抽或不抽烟,千万别将香烟当礼品送人,因为香烟是有害于民的一种物品。
作者: 天边外    时间: 2010-2-1 19:43

楼主好心。考虑到此坛“为逝者尊”的缘故,不必将“大虫”为例。

文人中有王小波,艺人则如文中的样板。

主要还是生活作息缺少规律,个人娱乐缺少节制的因素。至于,周围是否有关心与劝阻的朋友,也是重要的。

但有的逝者,往往生前已经有许多不详的症状,不注意及时就诊,并非“心性猝死”。
作者: chenbbhh    时间: 2010-2-3 13:46

本帖最后由 chenbbhh 于 2010-2-3 13:50 编辑

培根论健康

      弗兰西斯•培根是英国十七世纪杰出的哲学家,在人类思想史上占有极重要地位。最近阅读他的文集,看到有他对健康的一段论断,如此深刻及超前使我非常震惊!今抄录一段供大家欣赏。
      人怎样才能长寿,这并非完全决定于医学。人对生理卫生的知识,也是最好的一种保健品。对于一种欲望,如果人能断定“它对健康是不利的,因此我应当戒除它”,肯定比断定“它对我好象并无害处,可以放纵它”要安全得多。要知道人在身强力壮的青少年时代所养成的不良嗜欲,将耒到了晚年是要一并结算总帐的。人要注意自已年龄的增长,不要以为自已永远可以做与过去同样的事情,因为岁月是的确不饶人的。如果需要改变一种饮食习惯,那么最好对饮食全面重新调整一下。因为大自然中好象存在一条规律,就是改革一部分不如改革整体为好。当你在饮食、睡眠、运动等方面试图采用一种新生活方式时,要注意循序渐进,不要操之过急,以免适应旧习惯的身体不能适应新方式。
     经常保持心胸坦然,精神愉快,这是延年益寿的秘诀之一。人尤其应当克服嫉妒、暴躁以至埋在心里的怒火,积郁不解的思考,无节制的狂欢,内心的隐痛,等等。人应当经常保持一种怀有希望、愉快、明朗、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从事一些对身心有益的学问的思考—如阅读历史、格言或观察自然。
      无病时不要滥用药物,否则疾病降临,药就可能不生效了。但也不要忽视身体中的小毛病,应当注意防微杜渐。当有病时,就要努力恢复健康。当健康时,则应当经常从事锻炼。许多体力劳动者在生病时容易较快地恢复健康,说明锻炼对增强体质是多么重要。
     古人认为增强体质的办法之一,是设法适应两种相反的生活习惯。但我认为最好还是加强两种对生命有益的习惯—例如禁食与饱食,还是以饱食为好,失眠与睡眠还是以睡眠为好,静止与运动,还是以运动为好。当然古人的说法也是有些道理的,因为进行广泛的锻炼是能够改善人的适应能力的。
     有些医生很放纵病人,而另有些一些医生则要求病人绝对服从自已。这两者都不好,理想的医生应当是介于二者之间的。在选择医生的时候,还要注意,医生的名望固然很重要,但一个了解你身体情况的医生则可能更好
作者: chenbbhh    时间: 2010-2-5 22:44

本帖最后由 chenbbhh 于 2010-2-5 22:45 编辑

世界心脏联盟主席沙亚•舍克的忠告


      沙亚•舍克教授接受中国医学记者时指出,心脏病及卒中已成全世界第一“杀手”,每年夺去1750万个生命,相当当于每二秒钟就会夺去一个生命。心脏病及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胆固醇、高血糖、吸烟、蔬菜及水果摄入不足、超重、肥胖及缺乏运动,这些主要因素占据了导致心脏病及卒中死亡因素的80%。沙亚•舍克教授提出以下4点,建议每人努力做到:1.规律锻炼  不运动者的心脏病风险比运动者增高1.5倍。2.多摄入蔬菜和水果  每日蔬菜和水果摄入>5份可使冠心病危险降低17%。3.限盐  每日减少3克食盐摄入,将使心脑血管死亡率降低15%-20%。4.戒烟  戒烟二年可使你的冠心病风险发生本质性的改变,戒烟15年后你的风险将降至与正常人相当。
      沙亚•舍克教授的忠告就那么4条,不必化费巨资,听起耒也非常简单,但要切实实施也并非易事。首先要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其次要认真地、持之次恒的去做到它,最后必将会获益无穷。
作者: 冬瓜    时间: 2010-2-5 22:58

谢谢楼主,俺是贪生怕死滴,帖子对俺有用。
作者: chenbbhh    时间: 2010-2-6 17:16

本帖最后由 chenbbhh 于 2010-2-6 17:19 编辑

迈开双脚投资健康

    步行是人类最基本动作。人类全身三分之二肌肉集中在腰部以下,臀部、小腿和脚等用于步行的肌肉特别发达。但随着社会文明进步,人类的脚力逐渐衰退,从而诱发各种疾病。
    近年耒大量研究资料表明,步行对人类健康有很多的益处。步行在户外进行,阳光中含各种波长的光线都能对人体产生生物效应,发挥医疗作用。新鲜空气中含有大量被誉为“空气维生素”的负离子,当负离子大于1万个/立方米时,人就会神经松弛、心情舒畅、代谢旺盛、食欲增加、睡眠良好、精力充沛。
    科学实验证明,人每分钟走50步,走完3公里,新陈代谢加快50%,每分钟走100步,走3公里,新陈代谢比平时快4倍多。美国曾调查17,000名35-74岁居民,一周消耗2000千卡以上热量(相当于每天步行10000步)的人,比一周消耗热量不到500千卡的人死亡率低50%。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调查了7万名中年妇女后发现每天快走1小时的人,患糖尿病风险降低约50%。
    现在日本有人提倡,60岁以上老人每天步行20分钟作为健康储蓄,以期10年、20年后收益健康长寿。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步行是最安全、最佳运动和减肥方式。健康教育专家也一致认为,快步走是最简便、最经济的有氧代谢运动。经常走路可以保持大脑敏锐,预防老年痴呆症。
    让我们迈开双脚,投资健康,以待收获未耒的健康和长寿。
作者: chenbbhh    时间: 2010-2-11 20:17

调控自已身上存在的危险因素
      我国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发布的《2006年中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显示,脑血管病和心脏病巳成为中国人群的主要死亡原因,占总死亡人数的34%。因此有越来越多的人会主动地参加体检。心血管疾病预防的现代治疗策略要求控制好各种危险因素,主要包括血脂、血糖、血压和体重。各种危险因素都有各自的指标来判断,如血脂包括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甘油三酯(TG);血糖包括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压包括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
      老年人常见单纯收缩压升高,舒张压不高或反而偏低。有些老年人误解为舒张压不高问题不大,或因担心服降压药后舒张压降得更低而不服降压药。事实上,收缩压较舒张压更重要,而且控制好收缩压,舒张压也不会下降很多。在血脂的检测中也有误区,大多数单位或个人只测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而不测低密度脂蛋白及高密度脂蛋白,这对我们进行危险分层及治疗都带耒了困难。很多2型糖尿病人没有任何症状,都是通过空腹血糖的检查而被发现。因此抽血时千万别忘了此项检查。当空腹血糖≥5.6mmol/L时,必须要进行餐后二小时血糖的检查,因为到达此值时有近半数的人已是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尤其是50岁以上的人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糖化血红蛋白是用于糖尿病控制好坏的指标。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一种危险因素,它包括了饮食缺少蔬菜水果、缺乏运动以及吸烟。以上一些危险因素都是可调可控的,早发现、早调控,有利于提高我国人群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控制率。
作者: 老程    时间: 2010-2-12 09:47

这个话题好,俺受益匪浅。
不过,医生还是抓时间把你“赤脚”的生涯续写得快些。
作者: chenbbhh    时间: 2010-2-16 11:00

本帖最后由 chenbbhh 于 2010-2-18 11:23 编辑

倡导吃坚果─护心食品
       近年耒流行病学证据证明了坚果的益处,美国心脏学会已将坚果列为“护心食品”。常见的坚果如杏仁、山核桃、核桃、巴西坚果及澳洲坚果等,花生实际上可被归为豆类,但和坚果具有许多相同的特性。
       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他们跟踪了83818名妇女长达16年之久,发现吃大量坚果的妇女比不吃坚果的妇女更不易患糖尿病和心血管病。加拿大多伦多大学jenkins发现长期增加杏仁等低胆固醇食品摄入,可以显著降低血压,从而起到保护心血管作用。美国Lnova Fairfax医院研究发现,对于有中度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补充开心果可以改善血脂水平,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好胆固醇)水平 ,但对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坏胆固醇)及体重无变化。西班牙Complutense大学及澳大利亚Newcastle大学的研究都表示添加核桃或澳洲坚果可降低冠心病的危险。
      坚果类虽然也是油脂类,经研究它含多不饱和脂肪酸丰富,尤其含有多量的α-亚麻酸及抗氧化剂(维生素E)。这些成份对胰岛素及能量代谢具有影响,有利于血糖稳态而不增加体重,并升高好胆固醇,降低坏胆固醇,减少氧化应激、凝血及炎症,降低血压,从而降低糖尿病和冠心病的发生。
     坚果虽然是个健康食品,但它毕竟是属脂肪类的,热卡较高,并非多多益善,每日总脂肪量仍应控制在总热卡30%以下,每日进食控制在20-90克为宜。
[attach]29938[/attach]
作者: chenbbhh    时间: 2010-2-17 10:15

本帖最后由 chenbbhh 于 2010-2-17 10:27 编辑

纽约全面禁售反式脂肪食品
      08年7月1日,纽约全面禁售含反式脂肪食品法令正式生效,使之成为首个在餐饮业全面封杀反式脂肪的美国城市。7月25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州长阿诺德•施瓦辛格也签署法案,开始在加州餐饮业逐步淘汰反式脂肪。
      反式脂肪也叫反式脂肪酸,又称“逆态脂肪酸”,属不饱和脂肪酸,一般由植扬油经氢化技术处理后产生。与一般植物油相比,反式脂肪具有耐高温、不易变质、存放更久等优点,因此被广泛用于生产点心、饼干、面包、蛋糕、炸薯条、甜甜圈及其他煎炸食品中。反式脂肪难以被排出人体外,容易造成肥胖。此外,它还会使引发血管梗塞的“坏”胆固醇增加,加大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劝君节制!
[attach]29902[/attach][attach]29903[/attach]
作者: chenbbhh    时间: 2010-2-18 11:16

本帖最后由 chenbbhh 于 2010-2-18 11:26 编辑

地中海饮食对健康有益处
      最近《英国医学杂志》上刊登了意大利学者的一个研究结果,150万名参试者12项的研究课题表明:坚持地中海饮食可显著改善健康状,分别使总死亡率下降9%、心血管死亡率下降9%、癌症病死率下降6%、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率降低13%。
      对地中海饮食的兴趣缘于早期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地中海盆地的居民冠心病患病率比西方国家居民低。地中海传统饮食包括:水果、蔬菜、干果、末精制的谷类;食用的油类主要是橄榄油,很少食用饱和脂肪酸(动物脂肪)和奶制品;摄入适量的鱼肉和禽肉;适量饮用果酒。
      研究表明,从减少冠状动脉疾病相关的事件角度耒看,饮食脂肪酸的类型比总脂肪量更为重要。但提倡饮食中脂肪含量应小于30%。
      饱和脂肪酸:有些奶制品、肉类、椰油、棕榈油,可提高血中的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
      反式脂肪:人造奶油、商店出售的面包和饼干以及长期高温加热的油,它能升高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水平,降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胰岛素敏感性,增加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单不饱和脂肪酸:见于橄榄油、芸苔油及一些奶制品中,它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但对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改变不明显,可增强胰岛素敏感性。
      多不饱和脂肪酸:存在红花、向日葵和玉米油中,可降低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但也降一些高密度脂蛋白,能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ω-3族脂肪酸:鱼油中富含,能降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水平,有轻度升高高密度脂蛋白作用。它可使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减弱,抑制炎症和血小板聚一集,提高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病阈值。
作者: 水笺    时间: 2010-2-18 11:20

昨天在央视看到中华养生节目,有人倡导中年以后可每天吃3~5克田七粉,以帮助人活血化瘀,延长青春。
作者: 李酒苗    时间: 2010-2-18 11:40

边喝坚果边看帖,自从吃过一口人造奶油后,就不再碰了,这么难吃的东东,跟一团蜡一样。
作者: 水笺    时间: 2010-2-18 12:38

坚果可以喝?
作者: 李酒苗    时间: 2010-2-18 13:29

坚果可以喝?
水笺 发表于 2010-2-18 12:38
小核桃肉粉碎后往牛奶里加两大勺,于是,就喝了。
作者: 水笺    时间: 2010-2-18 13:40

果然可以喝。看了这个帖子,也赶紧找了几颗核桃吃,真不算好吃,包括超市买的开心果,杏仁都不好吃,没有馥香,我怀疑这些坚果是二手货,用过一次再烘干滴,现在好多红枣看上去鲜亮饱满,个大如桃,干得发脆,吃起来却是一口渣。
作者: 李酒苗    时间: 2010-2-18 13:50

我在“来伊份”连锁店买的小核桃肉,挺香,不过,开心果干巴巴的,不好吃。也不知道那种看上去非常卫生的脱水红枣还有没有营养。个大如桃的红枣俺们这儿还没见到过。
作者: 水笺    时间: 2010-2-18 14:10

个大如桃的红枣是在农博会上买的,说是新疆特产,价格不菲,没有好意思先偿偿,我买的是五十元一斤的,还有七十元一斤的,说它个大如桃是形容,个大如李却又贬低了它。
红枣还是河南的健康红品种较好,价格不能低于100的,即便是五十多元的健康红也是淡而无味的,不知道红枣为什么会涨得那么快,早两三年也就十来元钱一斤。
作者: 李酒苗    时间: 2010-2-18 14:21

水笺是说鲜枣吧,俺吃过冬枣,青绿带红,比较甜,水分也可以,价格好像二十到四十之间摇摆。干枣很便宜,十几元一斤吧。
作者: 水笺    时间: 2010-2-18 14:38

不是鲜枣,是干枣,还发油亮,绿中带红的鲜冬枣很甜,在水果里算是贵族了,我不太爱,是因为嫌它少水份,俺们爱水份大,很便宜的什么西瓜,梨之类。
作者: 李酒苗    时间: 2010-2-18 14:55

俺孤陋寡闻了,只见大妈大爷小媳妇从农展大包小包地往外提,自己就没去见识过,桃样大的干枣,不知道是什么新品种,会不会是用激素催成了胖子。
作者: 水笺    时间: 2010-2-18 15:08

想像成油桃那么大吧,小的如李子,这个比较合适,刚看了一下包装商标,粒粒园牌,产地是新疆哈蜜沙漠支边农场。它的味道不如山东大枣那么细腻绵甜。我也是第一次看那么大的新疆干枣,原来只知道河南和山东大枣。
作者: chenbbhh    时间: 2010-2-19 11:19

本帖最后由 chenbbhh 于 2010-2-19 11:22 编辑

再谈地中海饮食
      地中海沿岸如西班牙、希腊、土耳其、叙利亚、黎巴嫩、埃及和摩洛哥等国的居民,心血管疾病与癌症的患病率明显低于其他地域的人类,据统计心血管病患病率减少33%,患癌症的要减少24%。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号召全世界人类接受“地中海式饮食”。
      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橄榄油使地中海人血脂正常   他们很少吃大量饱和脂肪(如奶油、猪油、牛羊肉、猪肉),虽也少用多不饱和脂肪(如玉米油和红花油),他们的脂肪耒源主要是橄榄油。橄榄油中含有大量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它能增加人体内“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它可使心血管病发病率降低。油脂的科学的吃法是,各种植物油变换着吃。
      二、深海鱼使心血管病和癌症发病率低    那儿的人海鱼吃得比较多,海鱼中含有很多的ω-3脂肪酸。它是一种多不饱和脂肪酸,可以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有助于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建议每周吃2-3次深海鱼的习惯,如沙丁鱼、鲭鱼、鲱鱼、鲑鱼等。
      三、丰富多彩的蔬菜、水果使人体酸碱平衡    那边的蔬果是相当丰富多彩:红色的番茄、石榴、小辣散;黄色的胡萝卜、橘子、柠檬;绿色的多种叶菜:白色的花菜、大蒜、菌藻类;紫色的茄子、紫葱头、葡萄等等。这些蔬果不仅提供了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它们还是非常好的碱性食物,使人体酸碱平衡,也具有很强大的抗氧化作用。提倡人们每天吃五种颜色以上的蔬果。地中海饮食中还常使用药草及香料,如百里香、小茴香等,据说此类香料具有强抗氧化作用。低密度脂蛋白(坏胆固醇)氧化后就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
      四、常喝少量红葡萄酒   红葡萄酒是用红葡萄酿制而成,是酒类中唯一的碱性饮品,它的抗氧化作用最强,可降低胆固醇。
作者: 金秋    时间: 2010-2-19 19:25

我们单位经常分苹果,整箱整箱地分,没有哪一次不是吃一半烂一半。今年再不会了:俺买了榨汁机,将苹果榨汁喝味道特别好,4、5个苹果能榨一杯果汁。有了榨汁机,再多苹果都能消灭了。————强力推荐榨汁机。
作者: chenbbhh    时间: 2010-2-19 22:22

本帖最后由 chenbbhh 于 2010-2-20 09:14 编辑

金秋女侠因苹果吃不完而“强力推荐榨计机”此事值得商榷。因为苹果之类水果含有丰富的食物纤维素,现被称之第七种营养素,对人类健康极有帮助。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好处:①有利于肠内大肠杆菌合成多种维生素;②饱食感,有利于减肥;③刺激胃肠道运动,有利于排便及预防肠癌;④可使肠道对糖的吸级减慢,有利于糖尿病治疗等等。苹果榨成计,其内的食物纤维素全丢了,可惜!仅供参考。
作者: 木瓜    时间: 2010-2-19 23:48

趁还有牙齿,俺一定多吃苹果和坚果
作者: chenbbhh    时间: 2010-2-20 09:30

本帖最后由 chenbbhh 于 2010-2-20 09:31 编辑

怎样吃油
      油是属于脂肪一类,作为人类的一种重要营养物质,对于人体既不能缺少,也不能过剩。脂肪的基本功能是供应热量,也是神经、脑细胞及一些激素合成原料。人体摄入脂肪后,经消化成甘油及各种脂肪酸。人体也可以从糖类制造出脂肪酸,但有三种脂肪酸是无法制造的,称之必需脂肪酸,即亚油酸、花生四稀酸和亚麻酸。
      食用油包括了动物性油脂和植物性油脂。
      动物性油脂是饱和性肪肪酸,它能增加血液中胆固醇含量,客易沉积动脉壁而造成血管粥样硬化。饱和脂肪酸进入人体后直接转化为人体脂肪,极易造成肥胖。它的优点是不容易氧化,适合高温油炸。
植物性油脂,多为不饱和脂肪酸,如豆油、玉米油、花生油、色拉油等,又可分为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有降低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作用,但也会降低好胆醇(高密度脂蛋白)作用,更不好的是高温时易氧化,形成自由基,加速细胞老化及致癌作用。含多不饱和脂肪酸较多的油有玉米油、豆油、葵花油等。单不饱和脂肪酸,稳定性高于多不饱和脂肪酸,它能降低坏胆固醇,维持或稍微提高好胆固醇。含单不饱和脂肪酸较多的油有橄榄油、菜籽油、花生油。
      食用油约90%由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按不同比例组成。其中色拉油是植物油中加工等级最高的,基本已除尽杂质和蜡质。适用于炒、炸、煎和凉拌。调和油是由几种油混和调制而成,适用现代人对健康饮食的需求。
      营养专家建议,食用油应根据自已的身体情况搭配使用,别老吃一种油。大豆油含丰富的亚油酸,能预防心血管疾病,人体消化吸收率高,价格实惠。玉米油和葵花油亚油酸也高,维生素E含量也高,也是一种营养型食用油。对于一些饮食无序的人,最好选择调和油,这样能保证三种脂肪酸平衡。有心血管疾病或血脂高的人应选择单不饱和脂肪酸较高的油品。
      另外要注意:⑴油烧七分热即可,不要热到冒烟才烹调食物;⑵凉拌或熟食拌油可用橄榄油、麻油、花生油、山茶籽油:⑶用过的油,不要倒入新油中,炸过的油炒菜为宜,尽快用完;⑷储藏食用油应选择阴凉、干燥、无日光直射的地方。
作者: chenbbhh    时间: 2010-2-22 10:25

本帖最后由 chenbbhh 于 2010-2-22 10:27 编辑

血脂异常不容忽视
      1948年美国弗莱明汉镇开展了一项为期30年的临床试验并发现:凡血中总胆固醇高于7.8mmol/L者中90%患上冠心病,总胆固醇≥8.0mmol/L比总胆固醇<4.9mmol/L者冠心病危险增加7倍。我国北京地区和上海地区的血脂调查得出与上述相同的结论。
      血脂是一个统称,它包括了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两种血脂成分。总胆固醇又包括了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及非高密度脂蛋白。其中低密度脂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最密切,当低密度脂蛋白每降低1mg时,心血管病危险风险降低1%。相反,高密度脂蛋白每升高1mg,冠心病风险可降低3%,它可以稳定和逆转粥样斑块,减少脂质在血管壁的沉积,因此可认为是一种“好胆固醇”,起到多多益善作用。近年耒很多医院还显示了非高密度脂蛋白这一项,总胆固醇减去高密度脂蛋即为非高密度脂蛋白。它包括了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中间密度脂蛋白及脂质残粒,且与另一种血脂成分-甘油三酯密切相关,它们相互转化,都有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因此都是“坏胆固醇”。
      1987年美国开始使用他订类药调脂,取得了很大的成效,约降低了1/3以上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被称作“他汀潮流”。
04年美国ATPⅢ(成人胆固醇治疗指南Ⅲ)中指出,血脂异常,首要用他汀类降低密度脂蛋白,如果甘油三酯高还是用他汀类;次要目标,当甘油三酯>200mg(2.3mmol/L)时,先用他汀类降非高密度脂蛋白,备选贝特类或烟酸类或联合用药;当甘油三酯>500mg(5.6mmol/L)时可发生致命性胰腺炎先选择贝特类降低甘油三酯。
      高脂策略已被高危策略代替,调脂的目标值应根据危险程度而不同。
      高危: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和脑血管病者。降脂的目标值为低密度脂蛋白<2.6mmol/L。
      极高危:急性冠脉综合征、稳定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以及脑血管病伴有动脉-动脉栓塞或颅内大动脉或颈内动脉伴粥样斑块者。目标值低密度脂蛋白<2.07mmol/L。
      他订类药也有不良反应,可引起肝酶上升及横纹肌溶解,故用药后要随访肝酶及肌酸激酶的变化。
作者: chenbbhh    时间: 2010-2-24 08:45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三高)的预防应前移
      近年来国际上数个研究表明,三高的预防干预措施要提前,才能使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免受损害。具体地讲我们应从高血压的前期、糖尿病的前期以及低危人群的高胆固醇血症着手积极行动。懂得这个奥妙,往往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就会因无知而付出高敖的代价。
      三高的预防措施有共性之处也有个性之处。通常先从改变生活方式着手,生活方式改变是三高的共性之处,包括⑴停止吸烟;⑵减肥;⑶少量饮酒;⑷体育锻炼(中度运动每天大于等于30分钟);⑸低钠(每天小于2.4克);⑹增加水果、蔬菜、减少总脂肪量、减少饱和脂肪摄入;⑺增加ω-3脂肪酸。在生活方式干预无效的情况下,才可以考虑药物干预。对于高血压的预防,曾有试验使用降压药坎地沙坦口服,2年后发生高血压者比对照组减少三分之二,但停药后效果很快消失。目前实际可行的还是大力推广生活方式的改变,从根本上铲除发生高血压的环境因素。糖尿病的生活方式干预,主要是饮食与锻炼,它可供2型糖尿病的发生减少43%。糖尿病的药物干预,包括了二甲双胍、阿卡波糖和罗格列酮等。国际上有较多的研究表明,降低胆固醇,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可减少新发或复发冠心病20%-40%。低危人群只用他汀类通常剂量的一半,也有明显效果。
      由于三高的前期往往无临床症状,貌似健壮,但体内的脏器却在悄然起着变化。等到出现了心肌梗死、脑卒中或者尿毒症等并发症时,那就为时过晚了。
作者: chenbbhh    时间: 2010-2-26 11:02

本帖最后由 chenbbhh 于 2010-2-26 11:04 编辑

您的高血压知识有无更新过?

      高血压病是我国最常见的心血管病,我国约有1.6亿患者。它的发病率已达18.8%,每10年上升25%,并以每年300万人左右的速度在增长。
      由于高血压病在早期,甚至是中期,多数患者自己感受不到任何不适症状,不影响目前工作、学习和生活,因此不为人们所重视。临床实践表明,中、重度高血压舒张压如不及时治疗,5年之后约有一半左右的病人会发生心脑血管并发症,年龄越大越易发生。轻型高血压如不治疗,7-10年后约10%的病人发生左室肥大、视网膜病变、脑血管疾病、心脏以及肾功能障碍甚至衰竭。
      令人遗憾的是,人们对高血压病的知识十分贫乏,我国成人对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还是非常低。高血压病已成为我国一个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除了大力开展高血压病的防治工作外,提出防治高血压等慢性疾病应终身干预,预防工作必须从娃娃抓起。若任由慢性病罹患人数上升,经济发展速度将赶不上慢性病消耗的速度。
      我们所讲的高血压是指占高血压中95%的原发性高血压病,它的发病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不良生活方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防治高血压病的抓手是改变不良生活方式,这是需要大力宣传及持之以恒的活动。据研究,以下一些危险因素与高血压的发生、发展有关。其中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是:年龄;遗传因素。而可改变的危险因素是:①超重;②膳食、高盐、低钾、低钙;③长期超量饮酒;④吸烟;⑤缺乏体力活动;⑥长期精神紧张。如果我们认真努力地去改变这些危险因素,那么可以预防发生高血压,或使已患的高血压减轻,并使药物治疗更加有效。
      关于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也是不断地变化着。我国在04年10月公布了新的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正常血压定为<120/80mmHg,正常高值为120-139/80-89mmHg,高血压为≥140/90mmHg。高血压按血压水平分为三级1、2、3级,亦即轻、中、重。1级(轻度)140-159/90-99mmHg,2级(中度)160-179/100-109mmHg,3级(重度)≥180/110mmHg。另有一类型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高龄患者中多见。再要结合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如年龄、性别、吸烟、血脂异常、肥胖、腰围大小、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有无靶器官(心、脑、肾、大血管)损害,并存的临床疾病及糖尿病,来确定低危、中危、高危及很高危四个危险度层次,进而可以作出预后的判断及治疗的方法。要强调的是高血压往往与糖尿病、高血脂、肥胖结伴而行,狼狈为奸,治疗上不能单打一。
      治疗上有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两大类,前者是基础治疗,不能忽略。所谓非药物治疗是规避不良生活习惯,如戒烟、不酗酒,合理膳食,增加体育运动,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平衡心理。高血压的药物治疗,必须持之以恒,终身服用,要个体化,最好使用长效制剂,24小时平稳降压。必要时应合理联合使用。目前降压药物有六大类,即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钙离子拮抗剂、α受体拮抗剂。各有各的特点及适应症,但也有各自的副作用。我们既不能以“贵贱之分”,也不能因有副作用而“因噎废食”,药物的选择应按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定,医生与病人相互配合,才可达到理想的治疗目的。
      高血压病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病的死亡和病残的总危险。要求医生在治疗高血压的同时,干预患者被扦查出来所有可逆性危险因素如吸烟、高脂血症或糖尿病,并适当处理患者同时存在的各种临床情况。
      不同人群治疗的目标值不同,一般高血压人群降压的目标值为<140/90mmHg;糖尿病及肾病高血压患者应<130/80mmHg,这些患者有更高的危险性;老年高血压患者目标收缩压应当<150mmHg,但如有可能,应当尽量将这部分患者血压水平降至140mmHg以下。最后请记住这样一句忠告:降压治疗要越早越好,越低越好,终身治疗。
作者: chenbbhh    时间: 2010-2-28 09:10

本帖最后由 chenbbhh 于 2010-2-28 09:20 编辑

如何检测血压及高血压的定义

      高血压病的发病率很高,在我国已达18.8%,全球达31.3%。可是全球的知晓率、冶疗率及控制率均很低,换句话说患了高血压病,很多人自已还不知道得了此病;即便知道了已患上高血压病,能够进行治疗的也仅占少数;而能长期治疗,真正控制血压达标的更是少数,我国仅为6.16%,美国也只27.4%。
      诊断高血压是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吗?其实并不是那么一回事!只要去测一下血压就可以做到。作为医生来说,对每个成人第一次就诊时应例行测血压,而对个人来说应积极主动要求查血压,如能做到这二个方面,我想就会大大改善知晓率。
      如何测血压?有二种血压计:汞柱式血压计,计量单位毫米汞柱(mmHg),或kpa,1mmHg=0.133kpa,另一种是符合国际标准(BHS和AAMI)的电子血压计(臂式为妥)。测量前至少安静休息5分钟,30分钟内禁止吸烟、饮茶和喝咖啡,同时解完小便。测量时取坐位,测右上臂。肘部、血压计和心脏置于同一水平。袖带下缘应在肘弯上2.5cm,听诊器的听头置于肘窝肱动脉处,不要压在袖带下。先快速充气,待桡动脉搏动消失后再充气升高30mmHg,然后恒定速度放气,每秒水银柱下降2mmHg为准。放气过程中第一次听到动脉搏动声音即为收缩压,再继续放气至动脉搏动声音消失为舒张压。小于12岁儿童、妊娠妇女、严重贫血、甲状腺机能亢进、心脏主动脉关闭不全者往往动脉搏动声音不消失,此时应取其变轻时的读数为舒张压。重复测量应相隔2分钟,记录两次的平均值。如两次测量读数相差大于5mmHg,则要第三次测量后取其平均值。
      高血压定义   未服降压药的情况下,经过至少3次不同日血压测量,均达到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方可诊断为高血压病。
      由于人体血压是个变量,不同环境、不同的检测方法定义高血压的血压阈值有所差别,因此以下几种情况下定义高血压的数值也不同:
      诊所(在医院里)                    ≧140/90mmHg
      家庭自测                            ≧135/85mmHg
      24小时动态血压检测平均值           ≧130/80mmHg
      由于存在着白大衣性高血压及隐匿性高血压,因此鼓励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的测量,国内动态血压正常参考值:
            24小时平均值      <130/80mmHg
            白昼平均值        <135/85mmHg
            夜间平均值        <125/75mmHg
      防治高血压病的第一步就是要主动积极地测量血压,对于一个患有高血压病的病人耒说,最好要学会自测血压(由家人测也可以)。
作者: 傻瓜也快乐    时间: 2010-2-28 09:38

俺已经买了血压计,并在陈医生指导下学会了测量。
报告陈医生,家里那位的高血压在你的指导服药下,已得到控制。由于你的警告,开始了适当控制饮食和加强运动。体重在十几天内减了三公斤。俺几十年一直督促他减重毫无作用,医生一句话马上实行。
谢谢!
作者: 小妖怪    时间: 2010-2-28 13:21

好贴!长知识,谢谢!
作者: chenbbhh    时间: 2010-3-1 07:19

本帖最后由 chenbbhh 于 2010-3-1 07:20 编辑

白大衣高血压、隐匿高血压及正常高值血压

      白大衣高血压是指有些患者一到医院测血压就会升高至高血压水平,而在家里自测血压正常,这些人一看到穿白大衣的医生心里紧张而造成。有“白大衣”现象的人约有20-40%,测得的血压往往高出在家自测的10-20mmHg。白大衣高血压是一种假性高血压,目前不能认为是高血压患者,一般不服降压药。但最近意大利的一项研究显示,白大衣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的厚度及增长速度均高于血压正常者,与持续性高血压患者相似,这一研究提示应对这类患者加强随访。动态血压的监测可以发现白大衣高血压患者。
      隐匿高血压,往往与白大衣高血压相反,在医院偶测血压小于140/90mmHg,而用动态血压计测量,白昼血压往往≥135/85mmHg,这种人也有14%之多。隐匿高血压患者是一种真正的高血压患者,但往往被忽略。由于不知晓而未实施相应降压治疗,所以有很高的心血管事件危险,甚至高于已知的高血压者。目前认为对隐匿高血压者应密切随访,一旦在随访中长期仍为隐匿高血压或转化为高血压病时,就应该接受降压治疗。                                                                                                                                                                                                                                            
      所谓正常高值血压,是指被测血压在120-139/80-89mmHg之间的一类患者(国外也有人将130-139/85-89mmHg者称之高血压前期)。在我国35-64岁人群中,正常高值血压者已达32.1%,是高血压患者的1.2倍。正常高值血压增加脑卒中发病危险56%,增加心血管病危险44%,10年后发展成高血压比例在50%以上。目前认为防治工作要前移,特别是高血压前期病人。针对这类病人的TROPHY研究认为:单用生活方式干预高血压前期进入高血压,效果有限。高血压前期转成高血压速度甚快,早期药物治疗可以大大延缓高血压发展,但一旦仃药,效果即告消失。要防止进展成高血压必须继续服药。
作者: chenbbhh    时间: 2010-3-3 14:54

血压节律

      正常人的血压在24小时中有正常的周期变化和在其些状态下可有正常的反应。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人体24小时血压呈现双峰双谷:一般清晨6:00-8:00血压达高峰;下午4:00-6:00为次峰值;凌晨2:00-3:00血压达最低水平。这种血压白昼升高,夜间降低的特征,医学上称之为杓型曲线。
      高血压病患者24小时血压变化可有以下4种节律:杓型  夜间血压比白昼血压低10-20%;非杓型  夜间血压比白昼血压低0-10%;超杓型  夜间血压比白杓血压降低>20%;反杓型  夜间血压高于白昼血压。要了解自已的血压节律,使用动态血压的测定是最好的办法,从而发现自已属于哪一种类型。血压节律的研究告诉了我们,不要把偶测到的血压就当作自已的血压水平,个人的血压节律类型对于指导药物的使用也起到很大的作用。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晨间血压往往是最高的,此点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高峰时间吻合。晨间高血压又称之晨潮或晨冲,首先我们不要漏测这段时辰的血压,其次我们要设法选用适宜压抑制晨潮的降压药。长效的钙离子拮抗剂和长效的血管紧素Ⅱ受体拮抗剂是首选药物,服用时间应按排在醒后即为。血压节律为非杓型、超杓型及反杓型 都属于血压调节异常。许多研究表明夜间血压增高及晨起血压骤升都是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有时在治疗上会出现“顾此失彼”,例如选用长效的降压药或晚上加用降压药,可使杓型或超杓型患者晚上血压降之过度。所以在治疗上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一方面要掌握个体血压节律特征,另一方面要充分了解所使用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调整,这个时间充许三个月左右。
      血压调控异常还可见于,直立性低血压、直立性高血压、餐后低血压、运动低血压、运动或负荷试验导致的高血压等。在高血压的防治中不能仅依靠偶测血压值,必须要仔细认真多测血压,动态血压测定成了这方面观察的重要而不可缺的邦手。
作者: chenbbhh    时间: 2010-3-4 12:07

本帖最后由 chenbbhh 于 2010-3-4 12:10 编辑

24小时动态血压(ABPM)监测意义
      一般的人到医院就诊,医生就会给您测血压,如果不同时间三次(休息状态下)测得血压都≥140/90mmHg,那么就可诊断为高血压病。以上测得的血压,我们称为诊所偶测血压。目前高血压指南所定义的高血压病都是由此而得。但是有二种情况却无法通过诊所偶测血压而发现:一种情况是“白大衣效应”,即家庭自测血压至少2次正常,且无靶器官损害,但诊所血压≥140/90mmHg。这种白大衣性高血压,误将血压正常者为高血压,计统计约占20%-40%之多。另一种情况是“被掩盖的高血压”(或称隐蔽性高血压),它表现为诊所血压正常而家庭自测血压增高或伴靶器官损害,这种情况也有14%之多。
      人的血压是个变量,每小时、每分钟所测的血压都不一样,活动与安静时不一样,夜间与清醒时也不一样,ABPM的出现解决了以上问题。不仅如此,ABPM还为血压时辰学提供了大量信息。夜间血压平均压较白天血压平均压下降≥10%现象称为杓型,<10%或反而增高为非杓型。起床后到上午10时要比夜间血压增高>25mmHg为晨潮。大量的临床资料显示:非杓型高血压病人易致心、脑、肾靶器官损害。了解非杓型及晨潮的临床资料,对病人的个性化治疗提供了依据。ABMP同时也提供了预后信息。
      根据目前有限的研究资料,ABPM正常参考值为:24小时平均血压 < 130/80mmHg;白昼平均血压<135/85mmHg;夜间平均血压<125/75mmHg。
      以下情况推荐使用ABPM:①白大衣效应评估;②难治性高血压评估;③症状性低血压(药物或低血压症);④临床血压剧烈波动者;⑤可疑或症状性植物神经障碍;⑥被掩盖的高血压。
      ABPM仍有不足之处,比如对正常参考值还有待更广泛观察,并未达成共识;对非杓型、晨潮的重复性也较差,测量过程中的干扰因素较多而影响结果等;因此不能仅凭一次ABPM就下定论。
      目前比较提倡家庭自测血压,它具有偶测与动态血压的某些优点,同时又克服了它们各自的不足。
作者: chenbbhh    时间: 2010-3-5 21:27

本帖最后由 chenbbhh 于 2010-3-5 21:28 编辑

高血压病如同影子般伴你一生
      患了高血压病后如不用降压药物会有怎样的结果?最近我国学者公布了有关此项研究的结果。6129人追踪观察6年,血压正常或正常高值的人都能维持原耒状态。轻度高血压的人78%人维持原状或转为非高血压状态。中重度高血压的人转为非高血压的机会降到25%。这个结果提示中度以上的高血压想依靠改变生活方式转为正常的机会很少,无疑应加强药物治疗的力度。
      看了以上的报告后千万别误解为部分高血压病人会自愈的,这些高血压患者能转为正常也是经一番改变生话习惯而获得的。但对中度以上血压者并不适合,还应看到这一研究的追踪时间也不够长。更多的研究提示:中重度高血压如不及时治疗,5年后约有一半左右的病人会发生了心血管并发症,年龄越大越易发生;7-10年后约10%的病人会死亡,50%左右的病人发生左室肥大、视网膜病变、脑血管疾病、心脏以及肾功能障碍甚至衰竭。
      高血压药物治疗,要讲究达标,不达标是失败的治疗。为了达标病人应与医生配合,找到合适自巳服用的降压药,中度以上高血压者往往要二种及二种降压药合用。早治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意识,早治易达标,早治可早些干预高血压对脏器的损害。如有糖尿病或高血脂应一起治疗,否则后果更严重。
      我们在日常的医疗过程中,却常遇到一些无症状的高血压患者,不以不然,或者把降压药物的副作用过分夸大,而听不进高血压并发症的严重后果。我们也看到一些因高血压病的恶果降临其身后,痛苦万分,一筹莫展的。
      因此我再一次呼吁:高血压病会如同影子般伴你一生,早治、达标可预防它伤害你!
作者: chenbbhh    时间: 2010-3-9 13:45

血压的季节性变化
      血压的季节性变化,早在1921年就有学者阐述过。发现正常人的血压季节性变化是:从6月份开始血压下降,8月份达最低值,从10月份起又上升。季节交替不仅影响静息血压,也影响运动血压。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同样也有季节性变化,而且变化幅度比正常人更大。更多的研究还观察到,血压的季节性变化随年龄增加而增加,老年人的血压季节性变化更为明显。胖瘦人的血压对季节变化的反应也有所不同,瘦人冬季收缩压更易增加。还有吸烟者比不吸烟者在冬季里血压也更易增高。血压季节性变化的原因与气温、神经内分泌激活、肾脏的排钠负荷增加及冬季日照减少,维生素D缺乏等有关。
      随着冬季血压的增高,相对的并发症也增多,比如脑出血、心梗、夹层动脉瘤及心衰等的发病率增高。因此,我们在季节变化时应勤测血压,及时调整降血压药的种类及剂量,做好保暖工作,平时坚持锻练,提高自巳的御寒能力。
作者: chenbbhh    时间: 2010-3-10 22:49

本帖最后由 chenbbhh 于 2010-3-11 09:29 编辑

高血压的药物治疗应该运用辨证法
      高血压药物治疗上存在着许多误区,既有认识上的问题,也有客观上的问题。不克服解决这些问题,将会严重影响高血压病的达标率。我的感觉,要解决好这个问题,不妨应该引入辨证法。
      一、“两者相比,取其轻”  有些高血压病患者,把药物的副作用,看得过重。一听有副作用,药都还没有用,就放弃了,宁可让高血压在自已的体内“和平共处”。其实每一种药都有副作用,但它的发生率是有一定的比例,不是每个人都会发生的。有时虽有一些副作用,但可耐受,对机体也无损害,那么与高血压对机体的损害相比,应该取其轻。
      二、“量变到质变”  现代医学证明,高血压病治疗原则是早诊断、早治疗及终身治疗。但早期高血压患者无任何症状,因此易被忽视。比较普遍的看法是,我没有什么不舒服吃啥药呢?我现在就吃药了,那么以后不就要“疲”掉了吗?其实这个观点是错的,高血压的并发症都是长期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造成的。不早治,到了靶器官已损害到一定程度,再治疗即便是血压降下耒了,所造成的损害却很难逆转,而且到那时血压也不易被控制。临床实践告知我们,降压药是不会有耐药性的。
      三、不要“因小失大”  有些高血压病患者因为没有症状,不以为然,不舍得化钱吃降压药。指南的意见是,轻度高血压者可用非药物治疗方法即改变生话方式及加强锻炼方式降低血压,但如果无效则应及早应用降压药。中度以上的高血压应立即用药,且往往需要2-3种药联合应用。经验证明,早期治疗,用药简单,效果也明显,看似长期治疗化去了一定的费用,但比起不治疗出现心、脑、肾、大血管出现病变时的治疗费用,那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了。当然对于我们医生耒说,开药时也应考虑到病人的经济承受力,因为迄今为止国际上的重大临床研究认为,五种不同降压类型的降压药降压效果相似,预防心脑血管病的效果也相似,主要是要把血压降下耒并达标,因此对于经济承受能力较差的病人应选择“价廉物美”的降压药,以减轻经济负担。
作者: 傻瓜也快乐    时间: 2010-3-11 00:02

高血压患者好好看看,尤其是又高血脂的。
作者: 自觉的梦游人    时间: 2010-3-11 00:05

46# 傻瓜也快乐
报告!认真地看了!
作者: chenbbhh    时间: 2010-3-11 21:26

本帖最后由 chenbbhh 于 2010-3-11 21:29 编辑

高血压病有没有预防的方法?

      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而不良生活方式起着重要的作用。
      其中有些是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例如年龄与遗传因素。计统计65岁-74岁有65%人患高血压,75岁-84岁有75%的人患高血压,85岁以上有95%的人患高血压。这说明随着年龄的增加,高血压的患病率也在增加。遗传因素在高血压的发病上起着很重要作用,也有个资料:父母双方无高血压者,子女患高血压病仅3.1%,父母一方有高血压者,子女的患病率就达28.3%,父母双方均有高血压者,子女患病率就升至46%。
      可是另一些危险因素通过自身的努力可以改变,从而避免了高血压病的发生或减轻了疾病的发展。
      超重、肥胖  超重、肥胖是血压升高的重要危险因素,体重减轻5%-7%,可使血压下降10-20mmHg。肥胖程度可用体质指数(BMI)耒衡量:BMI=体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正常18.5-23.9,超重24-27.9,肥胖≧28。简易的计算:标准体重(公斤)=身高(厘米)—105
      高盐饮食   我国人群日均摄钠量每增加1克,可使人群平均收缩压增加2mmHg,舒张压上升1.7mmHg。但并非每个人饮食中多吃盐就会引起高血压,在人群中大约20%人吃多了盐会得高血压,医学上称之盐敏感患者。已有高血压病者,限盐对降压也是有利的。目前主张每人每日摄入量应少于6克。
      不合理的膳食   不合理的膳食可以引起肥胖与高血脂等,从而也可引起高血压。合理的膳食应该不要进食过多,尤其高热卡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减少膳食脂肪,适量增加优质蛋白如鱼、禽、瘦肉,多吃豆类及其制品。
      长期超量饮酒   大量饮酒可引起高血压,饮酒量与血压水平呈正比关系。据估计,高血压患者中约5%-10%是由喝酒引起的。目前认为喝酒引起的高血压是可逆的,只需戒酒,这部分人的血压可下降或恢复正常。我国约有1300万人的高血压可以通过戒酒而下降,从而不需要药物治疗。
      吸烟   美国一学者对4万人随访11年发现,吸烟者比不吸烟者发生高血压高2.5倍之多,吸一支烟可使收缩压升高10-25mmHg。
      缺乏体力活动    经常进行体力活动可预防控制高血压。早在1933年就有人发现此现象:步行、慢跑、游泳、骑车都是有氧运动有利于健康。
      长期精神紧张  长期精神紧张易患高血压,应该自我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平衡心理。
      我们通过改变这些可改变的危险因素,那么高血压的患病率可以下降,如果已患上高血压病,在药物治疗的配合下,血压也更易达标。
作者: chenbbhh    时间: 2010-3-12 13:27

本帖最后由 chenbbhh 于 2010-3-12 13:29 编辑

降压药的副作用(一)
      药如同一个人,不会没有一点缺点,降血压的药也不例外。总的说耒降血压的药共分为六大类,即⑴利尿降压药;⑵钙离子拮抗剂(CCB);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⑷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⑸β受体阻滞剂;⑹α受体阻滞剂。近年来比较强调的是前5类。
      评价一种降压药的效果我们要求⑴长效,能维持24小时降压;⑵平稳,谷峰比值>50%;⑶对靶器官具保护作用;⑷药物的副作用尽可能地减少。但十全十美的降压药也许永远出现不了。不同的人对各类降压药的降压效果不一样,出现的副作用也不样,因此对于主治的医生及病人,应尽可能多地了解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密切配合,选择适合自已服用的降压药。
      理想的降压药应该是:⑴血压可达标;⑵副作用尽可能少出现;⑶对靶器官具保护作用;⑷在自已经济能力范围内。
      对待药物的副作用,我们必须正确认识:⑴药物的副作用是次流,并不意味降压效果不好;⑵某人出现的副作用不等于在自巳的身上一定会出现,只有自巳亲历才能判断;⑶服用某种降压药后,出现难受的副作用,最好改换另一种药,但必需强调要达标;⑷某药服用虽有副作用,但无大碍,同时换用其他类型降压药效果不佳,这时不妨保留无大碍的药服用。⑸同一类型的不同降压药有时会有通有的副作用,如血管紧素转换酶抑制剂引起的咳嗽。
      利尿类降压药   有两类:一类是排钾利尿剂它包括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噻)、氯噻酮和吲哒帕胺(寿比山)等。服用后因尿钾从尿中排出增加可能会引起低钾低钠而出现乏力等症状。补充钾离子或长期服用后会趋平衡而缓解。小剂量服用时对血糖、血脂影响不大。可能会引起血尿酸增高,具痛风病者慎用。某些病人服用后也会出现阳萎。此类药“价廉物美”,降压效果确切,尤对“盐敏感”性高血压者效果好。但往往被一些医生和病人排斥,使病人的血压呈顽固性高血压。另一类是保钾利尿剂如螺内酯、阿米洛利等。此类药服用后可使血钾升高,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引起的高血压降压效果好。肾功能不好的病人,或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合用时,可使血钾明显升高,因此应作定期随访。螺内酯服用后可使乳腺分泌增多,男性者可引起乳房肿胀。(待续)
作者: 燕丝    时间: 2010-3-12 22:45

报告!认真地看了!
作者: chenbbhh    时间: 2010-3-16 09:31

本帖最后由 chenbbhh 于 2010-3-16 09:34 编辑

降压药的副作用(二)
      钙离子拮抗剂  它也有二类,一类是二氢吡啶类:氨氯地平(络活喜、兰迪、安内真、施慧达等)、硝苯地平(拜心同、欣然、倪福达、心痛定等)、非洛地平(波依定等)。这类降压药在临床上广为使用,它与其他种类的降压药合用都相适宜,相对来说效果较好而副作用较少,禁忌症也少。特别适用于老年收缩期高血压及黑种人。常见的副作用为心动过速、面部潮红、眼睑踝部水肿及牙龈增生等。新一代二氢吡啶类药-贝尼地平可同时扩张肾脏入球及出球动脉,降低肾小球内压,适用肾功能不全的病人。另一类钙离子拮抗剂是非二氢吡啶类:地尔硫卓(恬尔心、合贝爽)、维拉帕米(异搏定) ,这两种降压药在降压的同时可减慢心率,因此适合伴心率增快的高血压患者。由于该类药对心脏传导系统有抑制作用,故对于有窦房传导阻滞及房室传导阻滞者禁用,对严重心动过缓者(<50/分)、伴有肺淤血的左心功能不全者慎用,也不宜与β受体阻滞剂合用。钙离子拮抗剂在少数男性病人中可引起阳萎。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这类药品种很多,临床上广泛使用。在减少心力衰竭的发病和死亡以及糖尿病肾病的进展方面特别有效。常用的有贝那普利(洛汀新)、福辛普利(蒙诺)、培那普利(雅思达)、依那普利(悦宁定)和卡托普利(开搏通)等。最常见的副作用是干咳,而且其中一种有干咳,换同类另一种也会发生干咳。血管性水肿是最严重的副反应,虽然罕见,但能致命。黑种人对此类药较少有效。(待续)
作者: chenbbhh    时间: 2010-3-17 19:05

本帖最后由 chenbbhh 于 2010-3-17 19:07 编辑

降压药的副作用(三)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   作用特点与血管紧张素转换腌抑制剂相似,对心力衰竭病人及伴蛋白尿的慢性肾病有效。双侧肾动脉狭窄病人忌用。本药物副反应少,而有利于长期坚持治疗。由于没有咳嗽的副作用而优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但其价格一般较贵。代表药物有缬沙坦(代文)、氯沙坦(科索亚)、厄贝沙坦(安博维)、替米沙坦(美卡素)、坎地沙坦(必洛斯)等。另外氯沙坦有降血尿酸作用,有报导缬沙坦对性功能有改善作用。
      β阻滞剂    近年对β阻滞剂在降压治疗中的地位存在争议,但合并心肌梗死、心绞痛、心力衰竭的高血压患者仍应使用此类药物。禁用于Ⅱ度及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支气管哮喘、未梢血管疾病和变异性心绞痛病人。长期大量使用可引起糖脂代谢紊乱。老年人常存在心动过缓、窦房结功能异常,应根据适应证决定是否使用β阻滞剂。黑种人对β阻滞剂降压作用较差。代表药物第一代有普萘洛尔(心得安);第二代有美托洛尔(倍他洛克)、比索洛尔(博苏、康忻),它们都是选择性的β1受体阻滞剂;第三代有卡维地洛,它具有β1、β2、α1受体阻滞作用,对心衰治疗作用较好,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不会增加新发糖尿病。β阻滞剂对性功能有所影响,尤其非选择性的β阻滞剂。
      α阻滞剂     由于本药容易使老年高血压患者出现体位性低血压,一般不作为首选用药。但由于α阻滞剂对老年男性前列腺增生有治疗作用,合并前列腺疾病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可优先选用。治疗时应从小剂量开始睡前服用,并监测立位血压以避免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根据患者对治疗的反应逐渐调整剂量。本药有改善异常脂质血症和糖耐量异常,对性功能无不良作用。代表药有盐酸特拉唑嗪片(马沙尼)、甲磺酸多沙唑嗪(可多华)。
      其他药物    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降压药如利血平、甲基多巴和可乐啶。利血平的复合制剂有复方降压片及北京0号,珍菊降压片中主要成分是可乐定及氢氯噻嗪。利血平可引起鼻塞、嗜睡、腹泻,大剂量可引起震颤麻痹,长期应用则能引起抑郁症,也可引起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妊娠期应用可增加胎儿呼吸系合并症。甲基多巴和可乐啶可引起心动过缓、口干、嗜睡、头晕、阳萎等。甲基多巴适用于妊娠期高血压。这类药的副反应较常用的六大类降压药多。在低收入的人群中,如果要考虑药物的价/效比时,利血平可选用,但剂量应小。老的扩血管药物如肼苯达嗪仍在有些地区广为应用,但肼苯达嗪和敏乐啶的副反应如心动过速、头痛和水钠潴留,巳不适于作为一线降压药物。(完)
作者: chenbbhh    时间: 2010-3-18 08:44

本帖最后由 chenbbhh 于 2010-3-19 12:32 编辑

降压药与性功能
      出现男性性功能障碍(ED)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心脑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本身也可引起ED,但服用降压药后出现ED的情况也不少见。据统计高血压病不服用降压药其ED出现率为15%,而高血压病人服用降压药后出现ED达35%。芬兰坦佩雷大学Shiri研究2510名邮寄问卷中显示:应用钙通道阻滞剂、部分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非选择β阻滞剂或利尿剂者其ED发生危险均增加。而与硝酸类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及降脂药没有相关性。
     性功能包括性欲、勃起及射精三个方面。由于降压药类别多、品种多,它们对性功能抑制的机理、环节和程度不同,发生的几率从4%-30%不同。对性功能影响最大的是β受体阻滞剂(心得安),其后依次是利尿剂(双氢氯噻嗪)、钙离子阻滞剂(硝苯地平)。有趣的唯有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中的缬沙坦对性功能中的勃起、性欲及射精三方不但没有降低而均有改善。
作者: chenbbhh    时间: 2010-3-19 12:28

本帖最后由 chenbbhh 于 2010-3-19 12:33 编辑

盐敏感性高血压
      增加盐的摄入可以升高血压,但血压的升高存在着个体差异。因此将高血压人群又分为盐敏感性和盐不敏感性两种。我国一般人群中盐敏感者15%-42%,而原发性高血压群体中盐敏感者占60%。黑人盐敏感比例更高,另外老年人、糖尿病、肥胖、代谢综合征、出生体质量较低的人盐敏感性的比例也明显增高。停经女性盐敏感性也增加,正常血压女性在全子宫切除术和卵巢切除术后盐敏感性的比例明显高于手术前,提示缺乏雌性激素能增加盐敏感性。
      盐敏感性高血压的诊断可用急性盐负荷实验及慢性盐负荷实验方法耒证实。但对一般的人耒说实施起耒较为麻烦,其实可通过膳食限盐后的血压反应耒判断。
盐敏感的机制涉及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目前认为肾脏功能缺陷和神经内分泌等因素是主要的原因。血压盐敏感的危害除了升压引起的后果外还可引起炎症反应及血管、肾脏损害并可加重胰岛素抵抗等。
      应对盐敏感性高血压的方法:
      1.限制钠盐,补充钾盐   世界卫生组织要求每人每日食盐量不超过6克(钠<2.4g)。限盐对盐敏感性高血压患者有肯定的降压效果,相当于一种降压药。高度盐感高血压者每天盐的摄入量应<4g。膳食低钾也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补钾可减轻和预防盐敏者的高血压,钾还有抗氧化的益处。
      2.降压药的选择   利尿降压药对盐敏感高血压具有良好作用,应首选。钙拮抗剂也适用于盐敏感高血压,以二氢吡啶类的效果最好。醛固酮拮抗剂能预防盐负荷导致的血压进一步升高,并具有抑制血管内膜增厚、心肌胶原增生,改善血管舒张功能。
作者: chenbbhh    时间: 2010-3-20 15:27

本帖最后由 chenbbhh 于 2010-3-20 15:31 编辑

特殊人群高血压的治疗(一)
老年高血压
      年龄≥60岁,血压持续或3次以上非同日坐位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则定义为老年高血压。若收缩压≥140mmHg而舒张压<90mmHg,则定义为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老年高血压临床特点:①以收缩压增高为主;②脉压增大;③血压波动较大;④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⑤夜间血压降低不明显;⑥常伴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糖尿病、老年性痴呆等疾病,脑血管意外发生率明显增加。
      老年高血压降压目标值,根据2005年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定为收缩压降至150mmHg以下,如能耐受可进一步降低。老年人降压治疗应强调收缩压达标,不应过分关注或强调舒张压变化的意义。常用的5类降压药物利尿剂、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和β受体阻滞剂均可用。其中利尿剂和钙离子拮抗剂对于老年高血压降压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对于部分存在前列腺肥大的老年男性患者或其他降压药降压不明显时,可用α受体阻滞剂。
      当单药治疗不能达标时可联合用药。老年高血压者常需服用2种以上降压药才能使血压达标,其中以长效钙离子拮抗剂为基础的联合治疗不良反应小,降压效果好。

肾脏疾病
      高血压既是肾脏疾病的原因,也是肾病的后果。糖尿病性肾病、高血压性肾病和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是全球范围终末期肾衰竭的三个最常见的病因。高血压是肾脏疾病进展和终末期肾衰危险的主要原因。高血压的控制可以减轻肾功能衰竭的进展。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在延缓肾脏疾病进展的效果超过了降压预期达到的效果,但当血肝酐>265μmol/L时上述两药一般忌用。肾功能不好时降血压使用钙离子拮抗剂是唯一没有强制性禁忌症的药物。慢性肾功能衰竭或蛋白尿的病人需更积极地降血压。当蛋白尿>1克/日的病人目标血压<125/75mmHg,轻度蛋白尿的病人,目标血压<130/80mmHg。(待续)
作者: 孤独行者    时间: 2010-3-21 12:12

多浴,此对人身之好坏,还存在争议.
作者: 稻草人007    时间: 2010-3-22 11:10

谢谢chenbbhh   看了帖子俺也收获不少
作者: chenbbhh    时间: 2010-3-22 20:22

非常感谢各位燕友的鼓励,《闲谈健康》旨在将自已所学的知识,尤其危害人体健康的“三高”知识(即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以科普形式与大家一起探讨一下,限于水平未必都正确,所以非常欢迎大家参与讨论,你一句,我一句的大家谈,更能激起我的劲头,我也愿意回答大家的提问,很想将此题目一直做下去。
作者: chenbbhh    时间: 2010-3-23 10:44

特殊人群高血压的治疗(二)
脑血管病
      血压水平与脑卒中首次发生及再次发生呈连续相关性。收缩压每升高10mmHg或舒张压每升高4mmHg,脑卒中发生危险即增加40%-50%。近20年耒,我国卒中发病类型悄然生变,出血性脑卒中呈下降趋势,而缺血性卒中呈上升趋势。出血与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不同。高血压是出血性率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危险因素,随着高血压的治疗率与控制率的改善,出血性脑卒中有所下降。缺血性脑卒中中,我国调查列前3位危险因素:高血压(77.2%)、血脂异常(66.7%)、吸烟(42.9%)。对于高危人群即使血压水平不太高,也应控制血压水平,在患者能耐受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患者血压水平。有研究指出,脑血管病患者血压降至112/72mmHg时,脑卒中再发危险最低。降压治疗仍是脑卒中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的重点工作。(一级预防指预防是指未曾患病的预防发生,二级预防是指已发生过,预防再次复发。)
      多项临床试验均表明中国人对钙离拮抗剂较敏感,且耐受性好,有效降低血压和脑卒中的危险。它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或利尿剂配合均可取得更好的效果。由于β受体阻滞剂对中心动脉压的降低显著弱于其他降压药,加之减慢心率,可增加脉压故并不推荐使用于脑卒中病人的降血压药。
      脑卒中急性期血压的处理仍有争议。确保患者脑血供需要的前提下,降压处理应审慎、降压应平稳,切忌出现血压过高或过低,此为国内外达成的共识。对于血压极度增高的脑出血患者,如收缩压>200mmHg,和或舒张压>130mmHg时会加剧脑出血,在6-12小时内逐渐降压,降压幅度不能超过25%;血压不能低于140-160/90-110mmHg。存在颅内高压及脑水肿时禁用血管扩张药。对于大多数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不急于降压治疗,稍高的血压有利于缺血区的灌注。需要紧急治疗的血压水平,比较公认的是血压>200/130mmHg时,降压治疗在24小时血压下降应<25%,降压过快可使梗死面积加大。对有溶栓患者,溶栓前后24小时,血压应控制压<180/110mmHg。蛛网膜下腔出血者收缩压应控制在130-160mmHg之间,血压过高引起出血加剧,血压过低可引发迟发性的弥漫性脑血管致死性痉挛。由于20%脑卒中者同时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当患者有轻中度颈动脉狭窄(<70%)时将血压降到130/80mmHg以下;当有一侧血管狭窄>70%时,理想的收缩压应在130-150mmHg之间;对于两侧颈动脉狭窄>70%者降压要慎重,收缩压>150mmHg才是安全。
作者: chenbbhh    时间: 2010-3-26 09:41

本帖最后由 chenbbhh 于 2010-3-26 09:43 编辑

特殊人群高血压治疗(三)
冠心病
      高血压病最常损害的靶器官之一是心脏,它可使左心室肥厚、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高血压可使心肌耗氧量增加而加剧冠心病的发展,有效的降压可显著减少冠心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有研究资料显示,血压正常的冠心病的病死率为0.32%,而有高血压者则高出5倍。虽然高血压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子,但降压对冠心病的裨益远不如脑卒中大。高血压的理想治疗(HOT)结果揭示,降压治疗平均血压达到138.5/82.6mmHg时冠心病的死亡危险率最低。这一结果的解释是,心脏冠状动脉血供依赖于舒张压,舒张压<70mmHg及舒张压>90mmHg,心肌梗死发生率均明显升高。因此冠心病患者的目标血压应该是<140/90mmHg,降至120-130/70-80mmHg是安全有效的。
      冠心病选用什么降压药?一般认为降压的辐度比选用哪一种药更为重要。一线药物可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钙离子拮抗剂(CCB)或噻嗪类利尿剂,如血压大于达标血压20/10mmHg时,一开始就用2种不同降压药。既往有心肌梗死史或具有心绞痛者或并有左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者,一开始降压措施应包括β阻滞剂(短效β1选释性,无内在交感活性)。对伴有心衰者,要待血液动力学稳定后才开始使用β阻滞剂,并应避免使用非二氢吡啶类的钙离子拮抗剂如异搏定与硫氮苄酮。冠心病伴左心功能不全或心衰时,应用醛固酮拮抗剂有效,应监测血钾及血肌酐值。
      2007年6月美国心脏病学会高血压研究会、临床心脏病学与流行病学及预防学会发表的《高血压治疗预防缺血性心脏病》中指出:⑴对巳有冠心病或冠心病等危症的病人,达标血压应当<130/80mmHg,如有心力衰竭,可孝虑降到<120/80mmHg:⑵对已有冠心病的病人,降压要慢,老年人(>60岁)并糖尿病者,有冠心病等危症,舒张压不要<60mmHg;⑶β阻滞剂虽然不用于一级预防,但对已有冠心病的病人,β阻滞剂还是主要用药。这个文件比较全面地指导了冠心病使用降压药的原则。
作者: chenbbhh    时间: 2010-3-30 10:45

本帖最后由 chenbbhh 于 2010-3-30 10:52 编辑

特殊人群高血压治疗(四
糖尿病
      糖尿病人的血压如达到≥130/85mmHg,就被认为伴有高血压。高血压加上糖尿病对心血管的危害有乘积效应,二者并存对心血管的净效应是普通人群的4-8倍。对于糖尿病人耒说降血压的意义甚于降血糖。有研究显示:严格控制血糖,降低相关并发症危险为12%;严格控制血压,降低相关并发症危险为24%。糖尿病人群比一般人群更有可能发生高血压,55%-65%的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因为它们具有一些共同的危险因子,如肥胖、缺乏运动等。糖尿病伴有高血压者更易合并严重的肾动脉狭窄而发生顽固性高血压,降低糖尿病人的血压可减少糖尿病人的心血管病的死亡率。高血压病指南及糖尿病指南规定,糖尿病人的血压应控制<130/80mmHg,目前能达标的仅11%。
      最近公布的ACCORD降压试验,发现将心血管危险较高的2型糖尿病人的血压降至<120mmHg,并未减少心血管病死亡的发生,因此提出对于伴有心血管高危因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不宜施行过于激进的降压治疗,将收缩压控制为130-140mmHg更为适宜。
      大多数的糖尿病人要达到目标的血压水平,不管初选药是什么,都需要联合药物治疗。ASH(糖尿病患者降压治疗意见书)中指出,糖尿病患者降压治疗应选择对糖代谢无不良影响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它们具有肾脏保护作用,因此作为此类病人的首选降压药。但对于收缩压超过目标值20mmHg以上者,单用ACEI或ARB常不能使血压达标,故起始治疗通常需要联合钙通道阻滞剂(CCB)或噻嗪类利尿剂。若患者血压仍未达标,可考虑应用其他降压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或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美国预防、检测、评估与治疗高血压全国联合委员会第7次报告(JNC7)把利尿剂的评价提高到一个空前未有的高度,指出除了对痛风和明显的低钠血症应予慎用外,推荐对所有级别的高血压患者都应该首先使用利尿剂。该指南并且认为推荐使用的利尿剂不会诱发和加重糖尿病。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者,若要使血压达标,几乎百分之百的需要联合用药。由于该类病人常合并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存在水钠潴留,故而对利尿剂的降压作用十分敏感,因此呼吁在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时别抛弃这个价廉物美的利尿剂。小剂量吲哒帕胺缓释片能够24小时平稳控制血压,其副作用更小,应优先考虑使用。
      当糖尿病合并肾病时,美国肾脏基金会(NKF)提出的血压目标值是<130/80mmHg。治疗这类病人的血压,利尿剂必不可少,特别是用上了超过两种降压药物时。当肾小球滤过率(GFR)达50ml/分.1.73平方米或更低时,应避免使用噻嗪类利尿剂而改用呋噻米。
作者: chenbbhh    时间: 2010-4-1 15:47

顽固性高血压
定义  高血压患者接受至少3种不同种类的降压药后,血压仍高于目标值。在所给的降压药中,至少包括一种利尿剂,且每种药物剂量比较适合。有上述情况者称为顽固性高血压,需要4种降压药才能控制的高血压也被列为顽固性高血压。顽固性高血压发生率约在30%-40%左右。
原因
1.肥胖 较非肥胖者危险增加50%。可能与交感神经兴奋,排钠障碍等有关。
2.高钠饮食 摄钠>10克/每天可直接引起高血压,并降低降压药的降压效应。
3.酗酒 中国人饮酒>30次/周,酒精量>15-30克/次,高血压增加1倍。
4.某些药物 如止痛片、非甾体抗炎药、拟交感类药、减肥药、口服避孕药、环孢霉
素、红细胞生成素、糖皮质激素及天然甘草等。
5.继发性高血压 慢性肾病、肾动脉狭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柯兴氏综合征等。
6.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有报导83%的顽固性高血压伴此征(停止呼吸/低呼吸指数≥10次/小时)。
7.假性抵抗 血压测量方法不当,病人依从性差及白大衣效应。
对策
1.排除假性抵抗。
2.纠正不良生活方式 如肥胖、缺乏运动、饮酒过量和高钠低纤维饮食等。
3.仃用干扰药物。
4.筛选继发病因 如系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引起则睡眠时使用呼吸机;如系嗜铬细胞瘤或肾上腺腺瘤等则外科手术切除;肾动脉狭窄则行血管成形术等。
5.药物治疗  顽固性高血压的治疗抵抗多因治疗方案不当,其中未用利尿剂或剂量不足是主要原因。慢性肾病者可选用袢利尿剂(呋噻米或托噻米)。在多药联用基础上加用螺内酯、阿米洛利可进一步降低顽固性高血压的发生。另有研究表明,睡前服用降压药较白天服用能更有效降压,尤其降低夜间血压及晨峰血压。
作者: chenbbhh    时间: 2010-4-3 09:01

本帖最后由 chenbbhh 于 2010-4-3 09:07 编辑

脑出血
      脑出血,顾名思义即脑组织发生出血,又谓出血性卒中。它的病因,可以是外伤性的,可以是因血小板减少或凝血障碍等内科疾患引起的,也可以因颅内先天性动脉瘤或动静脉畸形破裂等,但最多见的还是高血压脑出血。今天向大家主要介绍一下高血压脑出血的情况。
      高血压怎么会引起脑出血呢?据研究主要由脑内小动脉的病变引起,由于高血压的机械作用产生血管内膜水肿,及血管痉挛,使动脉壁发生营养障碍,产生类纤维素样坏死所致;另有学者观察到,长期高血压可引起颅内多发微动脉瘤,一旦血压急剧升高时,动脉瘤可以破裂而出血。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危险因素:①长期未治疗的高血压,可见于患5-10年高血病的人群中发生;②由于高血压患者年龄趋低,因此据统计40-59岁者发生脑出血可过半;③出现心电图异常者;④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者;⑤血胆固醇升高者;⑥其它:如冬季寒冷、肥胖者、吸烟、饮酒、便秘用力拼气、有卒中史或家族遗传史及情绪激动等。
      脑出血的临床表现有多种,因出血的部位、出血的量大小而各异。重者即刻陷入昏迷呼吸仃止,轻者可以行动自如,仅有头痛、头晕等症状。出现以下症状应引起警觉:①突起头痛头胀伴恶心呕吐;②突起眩晕,伴恶心呕吐;③突起嘴角歪斜并伴一侧肢体乏力;④突然失语或口齿欠清;⑤突起发生吞咽困难或二便失禁等。
      当出现以上情况时,必须躺下静卧,并即刻叫救护车送有条件的医院检查、治疗。因为活动后不利于自身的止血机制发挥作用,从而促使病情恶化。多数脑出血者往往出现情绪不安,或频感便意,切忌多动。发生呕吐时,注意误入气管,头侧向一边较妥。救护车耒后,应小心搬上担架抬行,不能让病人自已走动。
      头颅CT平扫即可明确出血部位及出血量。目前对于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有保守治疗、微创手术及开颅手术三种,方法取决于出血的量及部位。经处理病情稳定后应卧床一月左右,过早活动易发生再次出血。
      高血压脑出血,病因系高血压,近年耒由于高血压治疗的达标率提高,因此脑出血相对于90年代发病率有明显下降。因此告诫大家:高血压病必须早治,并且应达标,这样可让您逃过脑出血的这一劫。
作者: chenbbhh    时间: 2010-4-3 09:38

引以为训

今年春节前10天
我们小区中
一个36岁的白领丽人
突然发生脑出血
急送附近的市六医院
人己昏迷
虽然做了开颅手术
十五天后
仍然撒手人寰
大家都感痛惜
只因平时血压升高
没有认真对待
举此一例
只是为了
引以为训
作者: kemingqian    时间: 2010-4-3 11:04

楼上这首新新诗写得好,俺帮着投到猪头那去。
作者: chenbbhh    时间: 2010-4-5 20:54

本帖最后由 chenbbhh 于 2010-4-6 20:48 编辑

如何预防脑梗死的发生

      近20年的统计表明,脑出血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而脑梗死的发病却呈上升趋势。之所以出现如此变化,主要是脑出血与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不同,脑出血发生随着高血压的治疗率与控制率的不断改善而下降,而脑梗死除了与高血压有关外与吸烟、高血糖、高血脂、肥胖及房颤等多重危险因素有关。医学上将从未患过脑梗死的病人预防脑梗死的措施称之为一级预防,将已发生过脑梗死的病人预防再次发生称之为二级预防。
      脑梗死是怎么发生的呢?主要是脑血管粥样硬化,管腔变狭,在此基础上形成血栓使之脑血流中断,致该区域脑组织坏死。还有一种情况是,由于心房颤动,左心房中形成血栓,此血栓被血流带至脑血管也可引起阻塞。前者我们称之脑血栓形成,后者称之脑栓塞,结果都引起脑梗死。怎么会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呢?主要是长期的高血、高血脂、糖尿病、肥胖以及吸咽,这些危险因素可以引起动脉内膜炎症,脂质沉积而造成。而房颤的成因最多见于高血压病,长期血压升高,左心房就增大,就可以发生房颤。当然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甲状腺机能亢进也可发生房颤,但这仅占少数。我们知道了脑梗塞的成因,预防也就可有的放矢了。
      首先要治疗高血压,要把血压降至130/85mmHg以下,因为高血压是脑梗死的罪魁祸首。对于高龄及舒张压很低的病人,收缩压最好不要低于110mmHg。其次血脂的调节也非常重要,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与脑梗死有相关性。对于一级预防来说,血脂高于正常值的人,首先应该通过生活方式干预(饮食控制、加强锻练及忌烟)耒降脂,必要时要使用降脂药。第三对于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的患者应积极控制血糖。第四应服用肠溶阿斯匹林片每日75-150mg,它具有抗血小板作用,防止血栓形成。至于房颤的治疗,应根据原发病的不同而异。
     关于脑梗死的二级预防问题,更新的建议有二条:抗血小板治疗有研究指出,肠溶阿斯匹林(75-150mg)联用双嘧达莫(潘生汀200mg,每日二次)疗效更好。调脂治疗,高危人群低密度脂蛋白降至小于2.1mmol/L,具多重危险因素的患者应降至1.8mmol/L以下,这二项措施对于脑梗死预防再次发生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 chenbbhh    时间: 2010-4-7 09:54

本帖最后由 chenbbhh 于 2010-4-7 10:02 编辑

冠心病
      冠心病为大家所耳闻目染,但你究竟是否真正懂得理介呢?我看恐怕未必。所谓冠心病,它的全名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状动脉是营养心肌的血管,当冠状动脉内膜发生了粥样斑块,血管发生狭窄甚或堵塞,这根血管所辖的心肌细胞就会发生缺血乃至坏死,临床上就出现心绞痛或心肌梗死,这就是冠心病。
      冠心病又包括了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冠脉综合征,后者属急症,它又分为不稳定心绞痛及急性心肌梗死。动脉粥样斑块的结构:上为纤维帽,其下为核。稳定性心绞痛是由冠状动脉内纤维性硬斑块引起血管狭窄所造成。这种斑块不易破损,不易形成血栓,病情相对比较稳定,只是在劳力活动时可引起心绞痛。国际上将冠状动脉狭窄≥50%时诊断为冠心病,当狭窄程度50-75%称之为临界性狭窄,心绞痛症状可有可无。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可通过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明确,也可用多排螺旋CT耒诊断。后者的诊断方法优点是无创,缺点是假阳性有一定比例,但阴性结果价值较高。有时我们也可用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或同位素心肌显象(静态﹢运动试验)耒辅助诊断。冠心病虽然不少,但千万别给自己糊里糊涂乱戴上帽子。
      比较难办的是冠心病中的另一种,即急性冠脉综合征。它的病理特点是冠状动脉内存在不稳定的软斑,称之易损斑块。这种斑块的纤维帽很易破损,从而形成血栓,很快发生心肌梗死。这种病一旦发生,要分钞必争地快诊断快治疗,现代医学的溶栓、放支架、搭桥手术的应用挽救了不少病人。但要提醒的是一切措施必须在12小时内完成,否则错过时间将会失去机会。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症状是胸痛,常规心电图可出现ST段压低或ST段弓背样抬高样表现,这时立即抽血化验肌钙蛋白,如高于正常就可以诊断。无论是心电图还是肌钙蛋白的测定都要动态观察,早期可以不明显。
      更难办的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病人在发病前能否诊断出耒?答案是很难,冠脉CT及经皮冠脉造影都很难发现。冠脉内超声检查及新型的核磁共振对此诊断正在研究之中。但从生化检查中可找到高危人群:血中总胆固醇高、低密度脂蛋白高、高密度脂蛋白低、甘油三酯高、血糖高,加之有高血压、肥胖及吸烟者更是高发人群,如再做一个C-反应蛋白(CRP)高的话预示着灾难即将发生,必须抓紧治疗。
作者: chenbbhh    时间: 2010-4-9 15:11

本帖最后由 chenbbhh 于 2010-4-9 15:16 编辑

别把胸闷、胸痛不当一回事
      世界卫生组织有统计数据表明,全球每年约有1700万人死于心脏病和其他心血管病,约占全球死亡人数的三分之一!
      著名的特型演员古月因心肌梗死而去世,他是在一次参加“中国电影百年走进临桂暨临桂影视之家基地破土动工奠基仪式”结束去广东佛山市三水区桑那浴后,突感胸闷,数分钟后死亡。著名的相声演员候耀文也是因急性心肌梗死去世,当天中午他在家喝茶、聊天看电视,大约4时许,额上汗珠直冒,心口痛难敖,自以为胃病未及时就医,直到6时30分辞世。
      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低估了“心口痛”发作的严重性。所谓“心口痛”,是指胸腹交界正中部位的疼痛,此位置包含了心、胃、胆等重要脏器,因此可以是冠心病心绞痛,或胆结石引起的胆绞痛,以及胃部疾病引起的疼痛。
      典型的心绞痛往往有明显的诱因,它常于体力劳动、寒冷、情绪激动、饱餐及大量吸烟等情况下诱发。疼痛的发生是劳动的当时而不是劳动以后,并且疼痛常在停止劳力后很快消失。典型的心绞痛往往有特定的部位,疼痛往往位于胸骨的后上方,疼痛的范围约手掌大小,有时可稍偏左,亦可在心前或剑突下。疼痛可放射至两肩、左颈、左上臂、上肢尺侧及小指。疼痛的性质往往是闷痛,压迫感、紧束感,绞榨样疼痛,但很少有刺痛或锐痛。疼痛持续的时间几分钟至十几分钟,约70%的病人疼痛于2分钟内消失,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类药物后3分钟内疼痛消失。假如心绞痛持续时间超过半小时,要考虑梗塞性胸痛,很可能发生了急性心肌梗。
      与心绞痛相鉴别的还有胆道结石引起的胆绞痛,反流性食管炎、食道裂孔疝、胃病以及肋间神经痛等病症。
      因此一旦发生了胸闷、胸痛应及时去医院诊治,以免耽搁病情。
作者: 西瓜    时间: 2010-4-9 15:47

本帖最后由 西瓜 于 2010-4-9 15:50 编辑

多谢陈医生普及这些常识~

看得有些不安。我心脏部位有时会像针扎一样,瞬间刺痛,过后又跟平时一样,无任何异常。近两年有感觉吧。三两个月会有一次。
要紧不?或者需要做个什么检查?

对了,每年例行查体,说是心脏供血不足。
作者: chenbbhh    时间: 2010-4-9 20:34

69# 西瓜
西瓜女士/先生:您好!由于提供的资料太少,我只能笼统地回答一下。心绞痛只适用于冠心病,而且这种疼痛与体力活动有关,假如安静亦会发生,那就不象了。其次疼痛的性质如是针刺样的,以及长时间持续性的也不象。很重要一点,自已有无存在着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肥胖等,存在上述危险因素,尤其多重危险因子存在,那么可能性也大了。至于体检称“心脏供血不足”是否是心电图上的T波或ST段异常,这要具体分析。有些女性T波低平,但服用心得安20mg后1小时复查T波正常了,这就无临床意义。我建议您去做一次心脏彩超,了解一下心脏大小及结构。愿意与大家交流。
作者: 西瓜    时间: 2010-4-10 11:12

记下了。谢谢陈医生。以后查体时,我会留意你说的情况的。
作者: chenbbhh    时间: 2010-4-14 10:35

本帖最后由 chenbbhh 于 2010-4-14 10:50 编辑

自查一下,是否有代谢综合征?
      上个世纪60年代,人们注意到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以及肥胖同时出现于同一个病人身上,而且能加速机体动脉粥样硬化,使病人非常容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经研究发现这些病人具有共同的血胰岛素水平升高的特点,其重要的原因是机体对胰岛素不敏感,即胰岛素抵抗,1999年被命名为代谢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是一组疾病或异常,而不是单一的疾病。经典的组成成分包括2型糖尿病、高血压、脂代谢紊乱和肥胖。除了这些异常外,还不断发现了白蛋白尿、凝血抗凝血功能异常、多襄卵巢综合征、高尿酸血症及脂肪肝等。
      代谢综合征者死于心脑血管病为正常人的2倍,发生心肌梗死及脑卒中者为正常人的3倍,发生2型糖尿病者为正常人的5倍。
      2005年4月14日国际糖尿病协会对代谢综合征作出有关临床应用定义:
       一  、必备条件:中心性肥胖,以腰围为指标,中国男性≥90cm(2.7尺),女性≥80cm(2.4尺)。
       二、 加上以下4项中的2项即可诊断:
       1.  甘油三酯≥1.7mmol/L;
       2. 空腹血高密度脂蛋白(HDL-C):男≤1.03mmol/L,女≤1.29mmol/L;
       3. 血压≥130/85mmHg;
       4. 空腹血浆血糖≥5.6mmol/L。
       如以上4项原已超标,现经治疗后未超标者也应算为异常。估计患此综合征占全球成人四分之一左右。
       对付代谢综合征的方法应从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做起,要调整饮食、加强锻炼、控制“三高”,必要时辅以药物治疗。

[attach]31087[/attach]
[attach]31088[/attach]
作者: chenbbhh    时间: 2010-4-20 09:18

本帖最后由 chenbbhh 于 2010-4-20 09:27 编辑

糖尿病须知

      2型糖尿病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及消瘦。然而由于病情轻重或发病的方式不同,并不是每个病人都具有这些症状,约有50%-70%的病人是通过化验血糖而发现的。据研究,糖尿病人被诊断时胰腺分泌胰岛素功能只剩50%,倒推算至诊断前,患者已经历了10年时间,这期间患者往往没有任何糖尿病症状,而当出现糖尿病症状时,患者已处糖尿病的中、晚期了。
      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①有糖尿病症状,一天中隨机血糖≥ 11.1mmol/L;或者餐后2小时血糖≥ 11.1mmol/L,即可诊断。②有糖尿病症状,空腹血糖≥7.0mmol/L,即可诊断;如没有糖尿病症状,上述检查结果需要在另外一天重复检查,并达到上述标准者。
      餐后2小时血糖检测非常重要,餐后高血糖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强相关。空腹血糖即使没有超标,也不能排除罹患糖尿病的可能。空腹血糖≥5.6mmol/L时,应检查餐后2小时血糖。
      糖尿病前期:⑴空腹血糖受损,空腹血糖≥6.1mmol/L,<7.0 mmol/L;⑵糖耐量受损,餐后2小时血糖≥7.8 mmol/L,< 11.1mmol/L。此期系正常人发展至糖尿病的过度期,血糖升高已使组织器官开始损害,应予积极干预治疗;(3)联合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受损,空腹血糖≥6.1mmol/L,但<7.0mmol/L,以及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但<11.1mmol/L。
      糖尿病治疗的五大原则:⑴糖尿病教育,学习糖尿病知识,了解它的危害性,掌握治疗的方法;⑵病情监测,主要是自我血糖监测;⑶饮食治疗;⑷运动治疗;⑸药物治疗。
糖尿病治疗上要五个积极:⑴要积极降血压,甚于降血糖,血压要控制在<130/80mmHg;⑵要积极降血脂,无心血管疾病者,低密度脂蛋白(LDL-ch)控在2.6 mmol/L以下,合并心血管病者控制在1.8mmol/L以下,血甘油三酯也应降下耒;⑶要积极抗栓,口服肠溶阿斯匹林;⑷要积极减肥;⑸要积极降血糖,预防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治疗达标的“金标准”-糖化血红蛋白,推荐每隔3个月查一次,要求小于6.5%(严重糖尿病放宽至<7.0%)。若没有上述化验条件,则将空腹血糖争取控制在6.1mmol/L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小于8mmol/L。
       2006年国际上公布的“血糖控制共识”⑴将糖化血红蛋白≥7%作为启动治疗或调整方案的判断标准;⑵干预治疗主要包括生活方式干预、磺脲类、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文迪雅)及胰岛素;⑶一经确诊后就应联合生活方式干预和二甲双胍治疗;⑷基础胰岛素治疗被提升至与磺脲类和胰岛素增敏剂相同的二线治疗地位;⑸糖化血红蛋白≥8.5%的患者中基础胰島素治疗往往比加用其他药物更能使血糖达标;⑹当空腹血糖>13.9mmol/L或隨机>16.7mmmol/L或糖化血红蛋白>10%,或出现酮症,或出现多尿、多饮、体重下降等症状时应首选胰岛素治疗联合生活方式干预;⑺强调积极隨访和积极治疗的方针,并以控制空腹血糖达标(3.9-7.2mmol/L)为首要目的。只有空腹血糖达标而糖化血红蛋白未达标时,才需要加用第2次胰岛素注射。
      当血糖低于2.8mmol/L(糖尿病病人低于3.8mmol/L)时就会发生低血糖反应。由于脑细胞只能依靠摄取血糖作为细胞能量的来源,如得不到,脑细胞就会发生变性坏死,后果十分严重,尤对老年人,因缺乏自觉症状而被忽略。
作者: chenbbhh    时间: 2010-4-22 20:22

本帖最后由 chenbbhh 于 2010-4-22 20:24 编辑

解读《中国人的糖尿病患病率》
      2007年6月至2008年5月,由北京中日友谊医院杨文英教授牵头的一项我国14个省市的46239名成年人的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进行调查研究,涉及一个有全国代表性的中国成年人样本,应该能够准确评估中国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的状况。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普通成年人中,≥20岁的成年人中9.7%有糖尿病,且其中60.7%未得到诊断。此外15.5%处于糖尿病前期。
      此次研究发现,如果单纯使用空腹血糖对人群进行筛查,将使近半数糖尿病患者(46.6%)及70.7%的糖尿病前期漏诊。因此认为餐后2小时血糖的检测对于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的诊断具有重大意义。还观察到糖尿病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体重的增加而增加。
      研究的结果证实,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在中国普通成年人群中高度流行,且多数未得到诊断。糖尿病已成为中国一个重要公共卫生挑战。糖尿病可增加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危险,造成普通人群过早死亡危险,以及巨大的经济负担。人口老龄化、城市化、营养改变以及体力活动日益下降,是促成中国人群中糖尿病发病率快速增长的原因。
作者: chenbbhh    时间: 2010-4-24 14:12

本帖最后由 chenbbhh 于 2010-4-24 14:14 编辑

糖尿病的病因和危害性
      糖尿病是一种以糖代谢紊乱为主的全身慢性进行性疾病。人体内进行糖代谢,需要胰腺内的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参加。当各种原因引起胰岛素的分泌发生绝对或相对不足时,就会导致糖代谢的紊乱,使血糖增高,并出现尿糖,也会引起血脂增高和蛋白质的分解增多,合成减少。
      糖尿病分成二个类型:1型糖尿病,比较少见,仅占糖尿病发病总数的5%-10%,发病多在20岁以下,起病急,病情重,症状典型,必须使用胰岛素治疗。1型糖尿病发病除了与遗传有一定关系外,还与病毒感染有关,如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流感等。据统计病毒感染后仅有2%左右患此病。易感的人在病毒感染后,直接或间接通过自身免疫反应引起胰岛β细胞破坏,以致胰岛素分泌不足,形成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比较多见,占糖尿病发病总数的80%-90%,多在40岁后发病,遗传因素较强,有明显家族史,症状轻,疾病呈隐匿性进展。2型糖尿病发病原因:⑴基因遗传占主导地位,是一种多基因变异的遗传疾病。后代具有易感性,遇有外因情况下发展成糖尿病。糖尿病的后代不是都会患有糖尿病。双亲均是糖尿病者,其子一代有5%-10%患糖尿病,若双亲中只有一个有糖尿病,则子一代患病机会更少,且常常隔代遗传。⑵环境因素,与1型糖尿病不同,环境因素中一个最重要的诱发因素是肥胖。特别是腹型肥胖,易致胰岛素作用降低(即胰岛素抵抗)。同时胰岛β细胞代偿性地加倍工作,以维持血糖水平。久之,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致胰岛素分泌不足。由于胰岛素抵抗和(或)胰岛素分泌不足,不能将血糖控制在生理水平,就产生了2型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非细菌性血管炎症疾病,可影响全身脏器的大、中、小血管。可并发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意外、眼部病变、肾病、神经病变及下肢血管病变等。因糖尿病导致失明比一般患者高23倍,坏疽和截肢高20倍,肾功能衰竭高17倍,中风高4-10倍,冠心高3倍。早在1999年,美国心脏学会就明确提出“糖尿病是心血管病”的观点。糖尿病者得心血管病的危险是无糖尿病者的3-5倍。
    2型糖尿病的发病呈明显上升趋势,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早期发现糖尿病,特别在微量白蛋白尿出现之前就进行积极治疗,就可有效地防止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相反到疾病发展至已发生心血管病,虽耗费更大的财力但得到的效果却不好。
     糖尿病已成为全球的社会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WHO)预计,到2025年,全世界糖尿病人数将达到3.3亿。我国现有5000万糖尿病患者,每天至少增加3000人,因此,世界上每4个糖尿病人中就有 据2002年全国17个省会城市调查显示:糖尿病的医疗总费用 为188.2亿元,人均医疗费用为9000元/年,而有并发症的则高达13897元/年。
     每年11月14日“世界糖尿病日” ,呼吁让全民更多掌握糖尿病防治知识,医生要做一名尽责“教师”。
作者: 永德    时间: 2010-4-25 07:54

认真阅读了,今后得保持运动,但这个烟,怎么也戒不掉哎
作者: chenbbhh    时间: 2010-4-28 20:22

本帖最后由 chenbbhh 于 2010-4-28 20:24 编辑

血糖控制共识2006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和欧洲糖尿病研究学会(EASD)公布“血糖控制共识”,摘其要点如下:
1.  将糖化血红蛋白≥7%作为2型糖尿病应采取行动调整治疗方案。最好的控制目标是<6%。
2.  2型糖尿病干预治疗措施主要包括生活方式干预、磺脲类、双胍类、塞唑烷二酮类及胰岛素。
3.  2型糖尿病一经确诊就应联合生活方式干预和二甲双胍治疗。                                                                                                                                             
4.  基础胰岛素治疗方案,主要指睡前使用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甘精胰乌素或中效胰岛素NPH,此法被提升至与磺脲粪药物和胰岛素增敏剂相同的二线治疗地位。
5.  糖化血红蛋白≥8.5%的患者中,基础胰岛素治疗往往比加用其他药物更能使血糖达标。
6.  当分解代谢严重紊乱的糖尿病(空腹血糖>13.9mmol/L或随机血糖>16.7mmol/L或糖化血红蛋白>10%,或出现酮症,或出现多尿、多饮、体重下降等症状)时应首选胰岛素联合生活方式干预。
7.  强调积极随访和积极治疗方案,对于使用基础胰岛素治疗者,应每天监测空腹血糖,每3天调整1次剂量,并以控制空腹血糖达标(3.9-7.2mmol/L)为首要目标,只有空腹血糖达标而糖化血红蛋白未达时,  
     才需要加用2次胰岛素注射。


2007年ADA指南中对2型糖尿病高血糖治疗的路径
1.  糖化血红蛋白≥7%作为血糖控制不佳而需要采用进一步治疗措施的分界钱。
2.  生活方式干预﹢二甲双胍作为起始治疗。
3.  二甲双胍作为一线治疗药物并贯穿治疗全程。
4.  基础胰岛素作为二线药物。
5.  强化胰岛素﹢二甲双胍±格列酮类作为最终治疗。
作者: chenbbhh    时间: 2010-4-29 15:24

76# 永德 戒烟对于嗜烟者来说的确很难,原因众所周知,因烟中尼古丁具有成瘾性。一旦上瘾,要戒除就较难。但烟瘾与麻醉品(海洛因、冰毒及大麻等)的毒瘾还是有原则性的区别的,前者只要主观上的努力还是能戒除的,后者却不然。因此,回过头来还是一个毅力的问题,毅力又取向于认识问题。大凡戒不了烟的人,主要还是对吸烟害处的认识错误:总认为,那么多人吸烟,长命百岁的也不乏少见…我们在临床上看到因吸烟而患肺癌或其他严重疾病的人,到那一刻他才会醒悟而终止吸烟。吸烟的害处,是严密统计学研究的结果,这是不用怀疑的,世界公认的事实。
作者: chenbbhh    时间: 2010-4-30 10:22

本帖最后由 chenbbhh 于 2010-4-30 10:23 编辑

高血压、高血脂、吸咽三者的迭加后果
[attach]31575[/attach]
设正常人得心脑血管病的概率为1,则
单纯高血压为3
仅吸烟为1.6
高血压+高血脂为9
高血压+吸烟为4.5
高血脂+吸烟为6
高血压+高血脂+吸烟为16
※吸烟被定义为一个人的一生中至少吸过100支香烟
作者: chenbbhh    时间: 2010-5-5 17:13

甘油三酯在心脑血管疾病中扮演什么角色?
      甘油三酯是人体中与胆固醇并列的一种血脂成分,它主要作为机体能量的储备,过去没有把它当作一个目标耒对待。甘油三酯本身不会引致动脉粥样硬化,也不会被斑块吸收。但脂酶可以分解甘油三酯的脂蛋白,形成乳糜微粒或极低密度脂蛋白等,并可进一步分解成低密度脂蛋白,还可形成富含胆固醇的残体颗粒,这种残体颗粒也具有强烈的致动脉粥祥硬化作用。高甘油三酯血症还可以通过脂质交换使高密度脂蛋白(好胆固醇)颗粒变小,使低密度脂蛋白(坏胆固醇)变成颗粒更小的小而密脂蛋白,其结果易发生氧化应激,加重动脉粥样化。当甘油三酯≥5.65mmol/L时可导致致命性的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临床试验(PROVE-IT)发现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降低甘油三酯,再加上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能使冠心病再发最大减少,而且不管低密度脂蛋白处于什么水平,降低甘油三酯都能进一步减少冠心病的再发。甘油三酯每减少0.1mmol/L,死亡、心肌梗死、再发急性冠脉综合征大都减少1.5%。
      综上,通俗地评价甘油三酯:它本身虽然无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但它在体内经一系到的分解交换可以产生一系到可致动脉粥样硬化的物质,因此高甘油三酯血症可以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可以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决不能莫视之。降甘油三酯较降低密度脂蛋白容易,饮食加体育锻炼可以降甘油三酯20%-40%。
      04年美国成人胆固醇治疗计划Ⅲ(ATPⅢ)中指出:血脂异常首先要降低密度脂蛋白,首选他订类降脂药;如甘油三酯高,还是用他汀类降血脂;次要目标当甘油三酯>2.3mmol/L时先用他汀类,备选贝特类或烟酸类或联合使用;如甘油三酯≥5.65mmol/L时,则先用贝特类降脂药,当甘油三酯<5.65mmol/L时,再改用他订类降脂。
作者: chenbbhh    时间: 2010-5-13 22:44

本帖最后由 chenbbhh 于 2010-5-13 22:46 编辑

高甘油三酯合并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有危险吗
      经过一个时期来大张旗鼓的科普宣传,人们都巳知道,低密度脂蛋白是坏的胆固醇,它的升高与人类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自他汀类降脂药问世后,临床使用此类药物后低密度脂蛋白往往可明显的下降,并取得了降低40%-50%的心血管危险。但一阵狂喜后,发现这并不能解决所有的心血管危险问题,尚有50%-60%的心血管危险存留。医学上把这一个不易解决的问题称为剩留血管危险。具有高甘油三酯合并低高密度脂蛋白血脂谱的人尤其在糖尿病人及代谢综合征的病人中多见,这类病人是心血管病的高危和极高危者。
      有一项研究显示:低高密度脂蛋白和(或)高甘油三酯见于2/3心肌梗死患者;即便是低密度脂蛋白巳达标而低高密度脂蛋白及高甘油三酯存在的患者,其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要升高5倍。高甘油三酯与低高密度脂蛋白又互为因果;这两项异常在巳发生微血管病变的2型糖尿病中,可促使糖尿病肾病及视网膜病变的进一步恶化。在广泛应用他汀进行降脂的今天,仍有约65%的心血管事件未得到有效控制,他汀类药物的功劳虽然不可抹杀,但也已走到了穷途末路了,因此探索新的治疗方法是大家努力的方向。
      他汀类和贝特类药物能降低极低密度脂蛋白并升高载脂蛋白A1,二者联合应用能够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并改善低密度脂蛋白颗粒大小特性及预防脂蛋白氧化叠加作用。因此,既可达到积极降脂目标,又可平衡调整血谱。中国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07)指出,他汀和贝特药物联合应用可明显改善血脂谱,适用于致动脉粥样硬化血脂异常的治疗,尤其是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时伴有的血脂异常。
      在强调血脂达标的同时,调脂的安全性也必须重视。当他汀与贝特合用时,宜以小剂量为初始剂量,并采用晨服贝特,晚服他汀的方案。应监测横纹肌相关酶及肝肾功能的变化。对于老年、女性、肝肾疾病患者慎用联合方案。尽量避逸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抗真菌药、环孢素、地尔硫卓、胺碘酮等药物合用。联合方案以非诺贝特为首选。
     他汀与烟酯缓释片的联合应用,在治疗高甘油三酯并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上也取得了效果。相信不久的将来,在科学家的努力下,新药将会层出不穷。
作者: chenbbhh    时间: 2010-6-2 10:28

本帖最后由 chenbbhh 于 2010-6-3 21:11 编辑

高血压与妊娠
      关于妊娠时高血压的用药,美国FDA有个评价,认为缺乏对人类方面的研究,因此属于C级推荐,要根据效益/风险的个体化的评估来取舍。多数学者根据临床经验,提出以下几点意见,供参考。
      妊娠及哺乳期用降压药主要考虑二个问题,一是该药对胎儿有无致畸形作用?二是哺乳期,乳计中降压药浓度高低而影响哺乳儿童的健康。
      老药交感神经抑制剂甲基多巴已有40余年历史,一致认为没有致畸胎作用。它的药理作用是兴奋血管运动中枢的α受体,从而抑制外周交感神经,产生降压效果。副作用有嗜睡、眩晕、口干、腹胀,偶见粒细胞减少。一般不首选,用于顽固性高血压时可与其他降压药联合应用。惜此药现在很难觅到。
      β阻滞剂对妊娠时高血压一般可以用。但观察到生下来的婴儿体重较轻,或许对存活带来一些威胁,此类药没有致畸胎之虞。其中的拉贝洛尔的安全性与甲基多巴类同,而阿替洛尔(氯酰心安)不主张用。阿替洛尔、普萘洛尔(心得安)、美托洛尔(倍他洛克)乳汁中含量较高,会影响吃母乳的婴儿,拉贝洛尔乳汁中含量不高。
      α阻滞剂不主张用,有无致畸作用不甚明了。
      钙拮抗剂中硝苯地平控释或缓释片和异搏停没致畸胎作用,但短效的硝苯地平不主张用,因为急剧的血压下降会导致脏器低灌注,可使胎儿血供不足。至于氨氯地平缺乏这方面的研究资料。钙拮抗剂乳汁中含量不高,故无碍。
      利尿剂用得较多,并认为可预防子痫的发生,常用氢氯噻嗪、呋塞米、吲达帕胺。但也有提出可引起胎盘缺血造成胎儿营养不良。利尿剂服用可使乳汁分泌减少,药物亦可进入乳计,故哺乳期应避免使用。不主张使用保钾利尿剂如螺内酯等。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可致畸胎,另外可导致胎儿肾低灌注而使肾发育不全、肺发育不全,也可使新生儿发生无尿性肾衰,故妊娠期都不主张用,其中卡托普利、依那普利两药在乳汁中含量较低。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一般也认为有致畸作用,对于乳汁中的含量缺乏研究资料。
      对于妊娠期急症高血压,主张可用硝苯地平缓释控释片加硫酸镁,后者除降压外还可止痉,可预防先兆子痫发生。紧急时拉贝洛尔静注也可以。硝普钠可引起胎儿氢氰酸中毒,但在紧急时还是可用的,为最后选择。




欢迎光临 燕谈 (http://www.yantan.us/bbs/)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