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转帖] 宋朝官职 [打印本页]

作者: 西瓜    时间: 2010-7-7 00:30     标题: 宋朝官职

宋朝官职

   读宋史及相关资料的时候,经常会碰到一大堆繁冗机构官名,这些机构都是干什么工作的呢?这些官职到底谁大谁小呢?带着这些疑问就让我们先从中央地方行政机构入手。

   中央行政机构为两府,三司,监察机构。

   两府即中书门下和枢密院,两府分管文武。中书门下的最高长官同平章事为宰相,参知政事为副相,合称宰执,正副宰相,相互制约。寇准曾担任过宰相一职。枢密院的最高长官枢密使和枢密副使。韩世忠、岳飞曾担任过枢密院的最高长官。

   三司即盐铁、户部、度支三司,主管财政大权,地位仅次于两府,其长官为三司使。

   监察机构为御史台,分三院(台院、殿院、察院)。最高长官为御史中丞。包拯就曾担任过此职。宋朝规定,宰相亲戚和由宰相推荐任用的官吏不得为台长,以避免宰相与台长勾结为祸。

地方行政机构不像现在分为省、市、县三级,宋太祖深知安史之乱节度使统领数州的危害,为了避免藩镇割据的情况,取消省的划分。在宋朝为即府、州、军、监为一级(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县为一级,县的最高长官为县令,两级制。州府的长官为知州、知府,两者官职大小相等,军即为厢军,为地方部队,其最高长官一般为知府、知州担任。监就是监督的意思,每州府设一通判,州一级发出文件,必须通判签署,才能生效。目的就是要牵掣一下知州的权力。

   在了解了宋朝基本行政机构之后,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宋朝的官级。在宋朝官员一共划为九个等级,每一个等级又分两级,即正从之分。

一、正一品:太师,太傅,太保,少师,少傅,少保,王。

    从一品:枢密使,开府仪同三司,特进,太子太师、太傅、太保,嗣王,郡王,国公。

二、正二品:金紫光禄大夫,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同知枢密院事,太尉,开国郡公,上柱国。

    从二品:银青光禄大夫、签书枢密院事、观文殿大学士、太子少师、少傅、少保,御史大夫,吏部、户部、 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尚书,左右金吾卫、左右卫上将军,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州牧,殿前都指挥使,节度使,开国县公,柱国。

三、正三品:宣奉、正奉大夫,观文殿学士,翰林、资政、保和殿大学士,翰林学士承旨,翰林学士,资政、保和、端明殿学士,龙图、天章、宝文、显谟、徽猷、敷文阁学士,枢密直学士,左、右散骑常侍,权六曹尚书,上护军。

    从三品:正议、通奉大夫,龙图、天章、宝文、显谟、徽猷、敷文阁直学士,御史中丞,开封尹,尚书列曹侍郎,诸卫上将军,太子宾客、詹事,开国侯,护军。

四、正四品:通议大夫,给事中,中书舍人,太常卿,宗正卿,秘书监,诸卫大将军,殿前副都指挥使,承宣使,开国伯,上轻车都尉。

    从四品:太中大夫,保和殿、龙图、天章、宝文、显谟、徽猷、敷文阁侍制,左、右谏议大夫,权六曹侍郎七寺卿,国子祭酒,少府、将作监,诸卫将军、轻车都尉。

五、正五品:中大夫,马、步军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观察使,通侍、正侍、宣正、履正、协忠、中侍大夫,开国子,上骑都尉。

    从五品:诸中奉、中散大夫,太常、宗正少卿,秘书少监,内客省使,延福宫使,景福殿使,太子左、右庶子,枢密都承旨,中亮、中卫、翊卫、亲卫大夫,殿前马、步军都虞候,防御使,捧日、天武、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团练使,诸州刺史,驸马都尉,开国男,骑都尉

六、正六品:朝议、奉直大夫,集英殿修撰,七寺少卿,中书门下省检正诸房公事,尚书左、右司郎中,国子司业,军器监,都水使者,太子少詹事、左右谕德,入内内侍省、内侍省都知副都知,宣庆、宣政、昭宣使,拱卫、左武、右武大夫,入内内侍省、内侍省押班,枢密承旨、副承旨,骁骑尉。

   从六品:朝请、朝散、朝奉大夫,起居郎,起居舍人,侍御史,尚书省左、右司员外郎,枢密院检详诸房文字,右文殿、秘阁修撰,开封少尹,尚书诸司郎中,开封府判官、推官,少府、将作、军器少监,和安、成和、成安大夫,陵台令,飞骑尉。

七、正七品:朝请、朝散、朝奉郎,殿中侍御史,左、右司谏,尚书诸司员外郎,侍讲,直龙图、天章、宝文阁,开封府司录参军事,枢密副承旨,枢密院诸房副承旨,武功至武翼大夫,成全、平和、保安大夫,翰林良医,太子侍读、侍讲,两赤县令,云骑尉。

   从七品:承议郎,左、右正言,符宝郎,监察御史,直显谟徽猷、敷文阁,太常、宗正、秘书丞,大理正,著作郎,崇政殿说书,内符宝郎,正侍至右武郎,武功至武翼郎,和安至保安郎,翰林医官,合门宣赞舍人,太子中舍人、舍人、诸率府率,亲王府翊善、赞读、直讲,判太医局令,翰林医效、医痊,武骑尉。

八、正八品:奉议、通直郎,七寺丞,秘书郎,太常博士,枢密院计议官、编修官,敕令所删定官,直秘阁,著作佐郎,国子监丞,诸王宫大小学教授,国子博士,大理司直、评事,训武、修武郎,内常侍,开封府诸曹参军事、军巡使、判官,京府判官,亦畿县令,两赤县丞,三京赤县、畿县令,太史局五官正,中书、门下省录事,尚书省都事。

   从八品:宣教、宣议郎,御史台检法官、主簿,少府、将作、军器、都水监丞,寺、监主簿,秘书省校书郎、正字,太常寺奉礼郎、太祝,太学、武学、律学博士,主管太医局,合门祗候,枢密院逐房副承旨,东、西头供奉官,从义、秉义郎,太子诸率府副率,亲王府记室,节度、观察、防御、团练、军事、监判官,节度掌书记,观察支使,京府、节度、观察、防御、团练、军事推官,诸州签判,节镇、上中下州录事参军,京府诸曹参军事、军巡判官,承直、儒林、文林、从事、从政、修职郎,京畿县丞,三京赤县、畿县丞,诸州上中下县令、丞,两赤县主簿,尉,诸府诸曹,节镇、上州诸司参军事,节度副使、行军司马,防御、团练副使,太史局丞、直长、灵台郎、保章正,翰林医愈、医证、医诊、医候,三省枢密院主事,守阙主事、令史、书令史、诸承事、承奉郎,理亲民资序者,从八品,承务郎准此。

九、正九品:殿头高品,郊社、籍田、太官令,国子太学正、录,武学谕,律学正,太医局丞,忠训、忠翊、成忠、保义郎,挈壶正,京畿县主簿、尉,三京赤县主簿、尉,诸州别驾、长史、司马,枢密院守阙书令史。

   从九品:承务郎,高班,黄门内品,承节、承信、迪功郎,中、下州诸司参军,诸州上中下县主簿、尉,城砦、马监主簿,诸州司士、文学、助教,翰林医学。

    宋朝皇帝为了避免权臣当道,兴兵作乱,所以设置了一大批官员来让他们相互抑制,以免危及皇权。可也正是这种制度,导致了办事效率极为低下,相互推卸责任。兵不识将,军队战斗力差,每年财政收入的七成都用来供养这些吃干饭的饭桶。这也是宋军对外作战经常失败的一个主要因素。
作者: 西瓜    时间: 2010-7-7 00:33

本帖最后由 西瓜 于 2010-7-7 00:44 编辑

这个资料不知道准确度有多少。貌似没有说知州是几品。军事的官衔好小,才从八品。
作者: 老木匠    时间: 2010-7-7 14:01

这个贴错误颇多

随便说说,比如地方上的府、州、军、监,是4种地方政府,监也是一级地方政府。

从北宋初年就逐渐设立府州军监之上的大区,称为“路”。大区原来是监察区的性质,理论上是中央派出机构,长官为转运使,以上供财政为起始的设置目的,逐渐扩大职权。后来南宋正式设置各路为地方一级区划,设置安抚使、转运使、提点刑狱使、提点常平使4个长官,下各设机关,号为“帅漕宪仓”4司。各自直接向朝廷负责,安抚使在军事上有最高领导权,在战时得以统辖各司。

宋朝官职最大的特点,是官、职分离。有级别的官衔,只是表明级别;具体的官职称呼,也往往只是表明俸禄的级别;最后的“差遣”——“知某某事”,才是实际干的事务。这样用人比较灵活,也可以防止机关本身抱成一团,形成离心力量。所以“知州”难说是几品,它是“差遣”,不是级别。
作者: 西瓜    时间: 2010-7-7 23:46


多谢木匠师傅。不然的话,不知要被这类帖子误导多少。
作者: 老木匠    时间: 2010-7-8 09:58


多谢木匠师傅。不然的话,不知要被这类帖子误导多少。
西瓜 发表于 2010-7-7 23:46
不好意思,我只是凭印象写的。应该这方面的书很多很多,简单点的,原来王力《古代汉语》有简要的官职介绍,相当精炼的。
作者: 西瓜    时间: 2010-7-8 10:14

《古代汉语》里每个朝代的官职都有介绍?我只想简单了解一下。讲得越精炼的书越好。
作者: 宇航    时间: 2012-3-14 09:57

我想问问,三公官位的历史变迁,有实变虚,有这样的论文吧
作者: 鞍山仁者    时间: 2012-3-15 09:30

3# 老木匠
木匠兄所言极是
仁者在上世纪80年代曾经专修宋史三年,至今仍有强烈的“宋史”情结。刚才我在网上看到了一篇资料,中华书局版《宋代官制辞典》的开篇部分《宋代官制总论》,作者为龚延明。写的不错。




欢迎光临 燕谈 (http://www.yantan.us/bbs/)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