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原创] 中德经济相互依存度变大 [打印本页]

作者: 老程    时间: 2010-7-19 11:41     标题: 中德经济相互依存度变大

本帖最后由 老程 于 2010-7-19 11:46 编辑

德国娘子默克尔任内第四次访华收获颇丰。这位打心眼里腻味GCD执政的原东德大婶对中国的态度似乎越来越和谐。不为别的,在德国出口总体下滑18%的情况下德国对华出口增加了7%,在经济上德国似乎更依赖中国。目前整个欧元区德国经济一枝独秀开始增长,拉动这一增长的是德国制造业,而纵观全球德国制造业只有中国市场在大幅增长。
德国与美国不同,她的经济支柱依然依赖制造业。现在世界上谁还在大规模投资买机器造机器?答案只有一个:中国。
就拿我供职过的公司举例,这家成立于1922年的纺织机械公司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人造纤维长丝机械制造工厂。2008年底全球经济危机对我们的影响巨大,德国总部已经开始计划在09年大幅裁员,中国员工每周上4天班减薪12%。09年初中国推出4万亿投资方案,从当年5份开始我们的产品就供不应求。09年8月底我们就把2010年订单接满了,现在订货交货期要到2012年下半年。这些订单90%以上来自中国。今年甚至出现了一个好笑的现象,由于中国市场年初就把2011年的货全定了,印度、韩国的客户4月份来订货我们已经没有了交货期,结果印度和韩国定了我们国内竞争对手的机器,买的是抄袭德国技术的中国制造。
现在我们公司的产品有相当大的份额是在中国生产的,中国员工的人数是德国本土员工的2.5倍,每年公司在中国生产的机器部件产值超过10亿人民币。
让我骄傲的是公司的龙头:工程部,在中国。直到1995年我们公司还是个纯机械制造商,不承接工程。工程先由德国和意大利的工程公司承接,然后再由他们购买我们的设备。90年代后期中国用户的规模和需求越来越大的,没有自己的工程服务我们会慢慢退出这个市场。公司总部着手建立自己的工程部,中国市场急需,
因此中国的工程部先建。组建工程部的负责人是我,公司总裁问我需要什么样的支持,我的答复是:Leave me alone. (别来打扰我)我知道如果我照搬德国规程将有两个结果:一,时间长;二,成本高。不到两个月我们的工程部组建完成,不久就承接了第一个大规模的工程,而后承接的工程越来越大。半年后德国总部也成了工程部,领头的比我在中国的顶头上司级别还高。他们成了后把主要精力放在核查我的工程部所做的项目上,我基本不搭理。问题捅到高层,我到总部,一
人对一屋子高管解释,最后的结论是:Leave Lao Cheng alone. 顺便说一下,从90年代初公司里的德国人就开始叫我老程了,到了我兼任工程部经理他们私下里又说我是最傲慢的中国人。五年前我退了,工程部继任是我选定的(也是我带起来的),他干得比我好(也是我推荐他时对上司说的)。到现在中国的工程部在业务上依旧是独立的,与总部的工程部是伙伴关系 。
其实是中国市场成就了我们,开始德国的管理层在技术问题上和默克尔在政治观点上一样对中国大陆的负面成见已久。他们寻求合作伙伴总是从韩国、香港和台湾地区开始(比德国成本还高)再到印度、墨西哥,结果是做一个赔一个直至倒闭。到了90年代末德国人才迫不得已把部分生产和设计拿到中国大陆来,我们集团里的其它公司情况也类似。中国的市场养活着一千多德国员工也是我们两千余名中国员工的衣食父母。
作者: 咖啡杯水仙    时间: 2010-7-20 10:34

话又说回来,按经济学上边际效益递减率,中国投资政策一撤火,我估计老程他们公司也够受的了。现在中国人力资源成本是直线上升,而社会消费则在投资的挤出效应(通货膨胀)下愈发失去活力。中国投资政策会撤火吗?当然会,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中国为了维稳将有越来越多资源投入到社会事务上。
作者: 老程    时间: 2010-7-20 11:43

虚火!
国内用户投资规模惊人,一个客户一单几乎买下我们一年的产量。用户在扩建厂房成倍扩大产能的同时现有设备的开工率也只有80%左右。银行一面给大型企业贷款,看着他们“做大做强”,另一方面却眼睁睁地看着同行业中小型企业倒闭,大量未偿还贷款成了坏账。
我们做纺织机械的早已经面对夕阳,可这夕阳总在天边落不下去。
天下没有不散的席,好戏总有收场的时候。




欢迎光临 燕谈 (http://www.yantan.us/bbs/)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