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军史回顾:美军原子弹轰炸广岛和长崎 [打印本页]

作者: showcraft    时间: 2010-8-5 10:41     标题: 军史回顾:美军原子弹轰炸广岛和长崎

http://mil.news.sina.com.cn/2004-02-11/1027181591.html
军史回顾:美军原子弹轰炸广岛和长崎
http://jczs.sina.com.cn 2004年02月11日 10:27 舰船知识网络版

美军在广岛投下的原子弹爆炸后形成的蘑菇云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美军在长崎投下的原子弹爆炸后形成的蘑菇云  1945年4月,意大利宣布退出战争。5月8日,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
  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已经以盟军的胜利宣告结束,世界人民观注的焦点转移到亚洲及太平洋战场,日本帝国主义已落入日暮途穷的困境之中。
   日本人说"不"
  1945年7月,杜鲁门、丘吉尔、斯大林相聚德国的波茨坦,商议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办法。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向日军发出最后通牒,敦促其立即无条件投降。宣言说:如果日军仍不放下武器,日本武装力量将不可避免地被彻底消灭,日本国土也不可避免地化为焦土。日本人当时并没有意识到这一宣言意味着什么,更没有想到原子弹的阴影正在向他们袭来。
  实际上,此时的日本已经深陷泥潭,不能自拔。在中国战场,1943年初,中国军民已转入攻势作战,各解放区不断扩大,日军只有招架之攻而无还手之力;在太平洋战场,盟军已攻占了菲律宾以及硫黄岛、冲绳岛等重要岛屿,战争日益向日本本土逼近。与此同时,苏联也在积极准备对日作战。然而,日本军国主义者对《波茨坦公告》置若罔闻,企图依仗起尚存的400多万军队做最后挣扎。日本军方的死硬公子在国内大肆进行战争动员,广泛搜罗炮灰,准备利用中国领土和日本本土作最后决战。
  面对困兽犹斗的日本军国主义者,反法西斯同盟国认为:要使日本真正接受《波茨坦公告》,必须在战场上同日本法西斯做最后决战。然而,美军虽然在太平洋战场上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但在日军的顽强抵抗下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如果要对日本本土实施登陆作战,代价将更为惨重,而且战争可能要到1945年底才能结束,这对于美国来说是很难接受的。况且苏联参战指日可待,美国在战争的最后阶段是不愿将胜利成果与他人分享的。因此,美国积极地策划在最短的时间以最小的代价战胜日本,迫其投降。此时,美国人把希望寄托在刚刚实验成功的两颗原子弹--"小男孩"和"胖子"身上。
   "曼哈顿"绝密计划
  1939年8月,美、英、法等国科学家和从纳粹德国逃出来的一些著名犹太科学家在美国召开了一次研究原子理论方面的会议。会议在爱因斯坦原子物理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以铀裂变的方法制造原子弹的构想。
  会议结束后,美国总统罗斯福的科学顾问亚历山大·萨克斯带着爱因斯坦等著名科学家的亲笔签名信拜见了罗斯福总统。信中,几位科学家向罗斯福总统介绍了当时原子科学发展的状况,描述了原子科学研究成果运用于军事可能会给战争带来的巨大影响,并提醒罗斯福总统,德国人已着手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也许有一天希特勒会拥有一种威力惊人的武器。
  被当时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搞得头昏脑胀的罗斯福并没有对这封信表现出多大兴趣。但萨克斯并未就此罢休。作为总统的科学顾问,他深感自己责任重大。一旦原子弹被德国人先搞出来,后果将不堪设想。他要想方设法让总统接受他的观点。
  一天,罗斯福请萨克斯与他共进早餐。萨克斯看总统这一天显得十分轻松,便说:"总统先生,您对拿破仑如何评价?"
  罗斯福不知他葫芦里卖得是什么药,便随便答道:"算是一位英雄,他几乎征服了整个欧洲。""但他为什么没有征服英伦三岛呢?"
   总统停顿了一下没有回答。
  萨克斯见时机成熟,便给总统讲述了当年拿破仑由于轻视美国发明家福尔敦建议的制造新式"气船",代替法军装备的帆船攻打英国的方案,最终未能征服潮汐变化无常的英吉利海峡,从而被迫放弃征讨英国的故事。"我不会成为第二个拿破仑。萨克斯,你很走运。"反应一向敏锐的罗斯福马上把萨克斯带到自己的办公室,让他详细介绍了原子科学的研究成果及其应用前景。"原子弹的研制工作马上就开始进行!"听完萨克斯的介绍,罗斯福拍板下了决心。
  陆军部长史汀生受命全权负责这项工作。他很快便成立了一个代号为"S-11"的特别委员会,其主要任务是进行原子弹研制的前期理论准备工作。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战事的不断扩大,美国更加认识到了研制原子弹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与此同时,英国也开始了这方面的研制工作。到1941年12月6日,美国正式制定了代号为"曼哈顿"的绝密计划。罗斯福总统赋予这一计划以"高于一切行动的特别优先权"。"曼哈顿"计划规模大得惊人。由于当时还不知道分裂铀235的3种方法哪种最好,只得用3种方法同时进行裂变工作。这项复杂的工程成了美国科学的熔炉,在"曼哈顿"工程管理区内,汇集了以奥本海默为首的一大批来自世界各国的科学家。科学家人数之多简直难以想象,在某些部门,带博士头衔的人甚至比一般工作人员还要多,而且其中不乏诺贝尔奖得主。"曼哈顿"工程在顶峰时期曾经起用了53.9万人,总耗资高达25亿美元。这是在此之前任何一次武器实验所无法比拟的。
  为了保证新武其实验的安全,工程管理区内制定了非常严格的保密措施。所有邮件都要经过严格检查,来往电话一律受到监听,工作人员的家属只知道他们唯一的通信地址:美国陆军邮政信箱1663号。参加研制的绝大多数人只了解自己的份内工作,而对其他工作一无所知。许多人到研制工作结束时还不知自己是在研制原子弹。
  有趣的是,当时担任国会议员,后来继任美国总统的杜鲁门听到了一些关于"曼哈顿"计划的传闻。为了弄清"纳税人的钱花得是否值得",他曾试图调查工程区内"那些神秘的巨大建筑里到底在干什么?"得到的回答是:"杜鲁门先生,最好停止您的调查,这样我们--包括罗斯福总统--都会感到很高兴的。"碰了软钉子的杜鲁门只好作罢。他后来担任了美国副总统,对此事仍然一无所知。这一秘密对他一直保守到罗斯福去逝而由他继任总统的那一天。
  为了加快研制进程,陆军部还成立了"阿尔索斯"特别行动小组,专门在全世界收集有关研制原子弹方面的情报。"阿尔索斯"小组一个意外的发现使美国政府大为震惊:种种迹象表明,德国的原子弹研制工作已经取得了相当的进展,按照当时德国的技术力量,在研制方面领先于美国并非不可能的事。罗斯福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一方面决定"曼哈顿"计划由英、美两国联合执行,以加强技术力量,并追加大量投资,保证研制工作的速度,另一方面命令美国的情报机构详细侦察德国原子弹的研制情况,一旦发现起研究机构和工厂,必须不惜一切代价予以摧毁。
  1943年2月,美国发现德国在挪威设立了秘密工厂,生产重水--制造原子弹的重要原料。盟军在挪威抵抗运动战士协助下,很快便破坏了工厂的设备。5个月后,工厂重新开工。同年11月16日,美国出动了400多架飞机组成的强大机群,又将该厂彻底摧毁。1944年1月,英国情报人员侦悉:德国打算将已造出的重水秘密运往本土。当运送重水的人员乘船准备渡过廷湖时,渡船操纵系统突然失灵,并渐渐开始下沉。船上的德国押运人员惊慌失措,想尽办法也未能阻止船体下沉,最终船上的重水全部沉到了湖中。其实这是盟军特工人员事先已对渡船做了手脚的结果。
  1944年6月,"阿尔索斯"小组又发现在法国北部一个叫黑兴堡的小镇附近有德国制造原子弹的一个基地。盟军司令部派遣了一支突击分队,秘密潜入德军占领区,突然出现在黑兴堡镇,破坏了基地设施,并将两名奥籍原子专家带回了英国。
  在此期间,美国曾获知日本也在进行"铀弹"的研制,但其研制工作一直没有突破性的进展,因此美国对此并没有采取什么行动。
  "曼哈顿"计划实施1年之后,美国原子弹的研制工作已取得了巨大进展。1942年12月,美国科学家成功地完成了铀235的链式反应实验。到1945年初,大的技术问题都已解决,只剩下组装成弹过程中的一些细节问题。
  1945年7月16日5时30分,美国研制成功的第1颗绰号为"大男孩"的原子弹在新墨西哥州的沙漠地区爆炸成功,其威力相当于2万吨TNT当量。
  正在波茨坦进行首脑会晤的杜鲁门得知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消息后十分高兴。第二天,陆军部长史汀生专程飞到波茨坦,向总统详细汇报了实验的情况。这时,美国除了已用于实验的那颗原子弹外,还拥有两颗,一颗是用铀作裂变材料的,绰号为"小男孩";另一颗是以钚作裂变材料的,绰号为"胖子"。
   29岁的上校和第509混成大队
  1944年9月18日,美国空军第2航空队司令部。
  乌泽尔·恩特少将端坐在办公桌前,不远处笔直地站着1名空军中校。"从今天气,你将被晋升为上校,并将领导一个新组建的第509混成大队,"将军严肃地说,"你得把部队装备全部准备好,去投掷一件新研制的,被称作'原子弹'的秘密武器。你得把它装到飞机上去,决定采取什么策略、训练方法和投掷弹道以及其他的一切事,都将是你任务中的一部分。""可是,"中校迟疑了一下,"就这些吗?""至于原子弹,我也知之不多,一会儿将会有技术人员给你作专门介绍。"少将又补充道,"这将成为一件大事,我想它有能力结束这场战争。"
  中校听到这里有些激动,作为百里挑一的幸运者,他明白这次任务的重大意义。
  恩特少将还告诉他,在空军内部,投掷原子弹工作的代号为"银盘",如果需要什么东西,只须使用这个具有魔力的代号即可。
  这位被赋予特殊任务的中校名叫保罗·蒂贝茨,他被认为是当时最优秀的轰炸机飞行员。他曾率领第1批B-17轰炸机从英国旗飞去轰炸德国;曾在欧洲战场运送艾森豪威尔将军到他的直布罗陀指挥所;并曾率领他的编队赴北非执行轰炸任务。此时,29岁的蒂贝茨已是中校,并在空军中享有盛誉。
  蒂贝茨对将要担负的任务满怀信心。他马上开始着手进行第509混成大队的组建工作。由于各方面大开绿灯,工作进行得异常顺利。第509混成大队编制军官256名,士兵1500余人,它是在第393轰炸机中队的基础上组建起来的。第393轰炸机中队是一支训练有素的部队,当时正在美国本土训练,准备投入欧洲的作战。大队的军官大多数都是从空军各部队精心挑选来的,尤其是蒂贝茨机组更是优中选优,机组人员大都在以往的作战中与蒂贝茨有过密切的合作。如投弹手菲阿比少校曾是蒂贝茨在欧洲战场上的老搭档,副驾驶路易斯上尉在北非作战中一直与蒂贝茨驾驶同一架飞机。另外,领航员温卡克、射手卡伦也都是一流的机组人员。
  第509混成大队装备了当时美国最先进的B-29远程轰炸机,它自重70000磅,满载时重量达135000磅,需要8000英尺长的跑道才能起飞。机组人员共11人,包括正、副驾驶员、机械师、投弹手、领航员、无线电报务员、雷达员以及4名炮手。
  B-29飞机1944年初投入了批量生产,蒂贝茨是B-29轰炸机的最初试飞者,这也是他被选择执行这次任务的一个重要原因。
  新组建的第509混成大队被带到了犹他州的文多弗空军基地。它位于低矮的山岭之间,与世隔绝,四周都是盐碱地,荒无人烟,一平空旷,是练习轰炸的良好场所。文多弗基地离城市较远,气候条件也比较差,但第509混成大队享受着十分优厚的待遇。他们只要在发往司令部的电报末尾加上"银盘"两字,就可立即得到所需要的一切给养和器材。他们食用的水果、蔬菜和鲜鱼都是从2000公里以外空运来的。
   奇特的训练
  第509混成大队的一切行动都带有一种神秘的色彩。蒂贝茨要求全队人员要高度保密,可那些人连秘密是什么都不知道。其实蒂贝茨对原子弹也知之甚少,他接受任务后曾有人给他讲授过原子分裂的奥妙,一知半解的蒂贝茨仅仅意识到原子弹是一种尖端、秘密、威力巨大的武器。他耳边回响的只是恩特少将的一句话:这种武器有能力结束这场战争,你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他们首先训练的课题是高空目视轰炸。飞机飞到3000英尺的高空,投弹手便通过先进的诺登牌瞄准器,对排列在地面上用石灰画的目标圈进行瞄准。圆圈直径为100米,可从3000英尺的高空往下看时,它几乎缩成了一个圆点。习惯于在多云的欧洲上空用雷达进行轰炸瞄准的飞行人员都感到奇怪,为什么要对目标进行目测轰炸训练?至于轰炸的方式则更使他们大惑不解。每次都是单机飞行,而且仅投1枚炸弹,这枚炸弹也十分奇特,比一般炸弹要大出许多,足有四五吨重。每次飞机投弹过后,立即做一个155°的俯冲转弯,而后迅速离开目标区。为什么这样,大家谁也不问,知道这已涉及了国家最高机密。但他们同时也隐隐感到,他们要投掷的绝非一般炸弹,可能要以性命作一次赌博。
  1945年4月底,蒂贝茨上校接到命令,将他的大队和所有装备转场至马里亚那群岛中的提尼安岛北机场,在那里接受更加接近实战条件下的训练。
  提尼安岛比文多弗基地要大得多,但形状有些类似。它当时已成为美军在太平洋马里亚那群岛中最大的空军基地。基地有西、北、南3个机场,各种设施十分齐全。美军轰炸日本的飞机有相当一部分是由美国大陆转场至提尼安岛,然后由提尼安岛飞向日本的。有时有近千架战略轰炸机以15秒的间隔从60条跑道上同时期飞前去轰炸日本的目标,因此这里显得十分繁忙。
  第509混成大队来到提尼安岛,被安置在用铁丝网团团围住的"第8大道。和"第125大街",在那里又开始了他们"奇特"的训练。岛上工作人员很少有同他们接触的机会。他们看到这个神秘的第509大队每次只是小编队执行任务,而且从来没有什么辉煌战果却受到如此重视,便编了顺口溜来形容他们:
  秘密小队飞上天空,欲去何处无人知情。
  除非你想得罪上司,最好不要四处打听。
  但有一点毋庸怀疑,509将赢得战争。
  在1945年6月以前,第509混成大队进行了一般性技术训练,主要是适应太平洋上空的气候条件并进一步提高投弹精度。从6月底开始,他们进行了战斗演习训练,此后又进行了实战训练,即用品通炸弹对日本进行轰炸。这样一方面可使飞行员熟悉目标区情况,提高轰炸技术水平;另一方面模拟与投掷原子弹相同的战术,使日本人习惯B-29飞机小编队高空飞行,用以麻痹日本人,达到使用原子弹的突然性。经过几个月的严格训练,他们的投弹命中率大大提高,著名的投弹手菲阿比能在万米高空目视瞄准,把模拟弹投在100米的圈内。
   确定目标
  1945年7月的一天,美国国防部大楼内依然像往常一样忙忙碌碌,但从人们脸上增加的笑容里似乎已看到了战争胜利的希望。陆军部长史汀生来到二楼的会议室,参加会议的代表都已在那里等候。他们中有国防部、国务院的代表,有军方主要是空军的代表,还有几位原子弹专家。这次会议是在杜鲁门总统授意下,由陆军部长史汀生负责召开的,主要研究在日本空投原子弹的具体事宜。一名中尉记录员在长方形会议室的一角认真地听着与会代表的每一句话。
  首先要决定的是原子弹的轰炸目标。军方和国务院事先已共同提出了一份可供选择的17个目标的清单,包括:东京、京都、横滨、名古屋、大坂、神户、广岛、小仓、福冈、长崎、新澙、佐世保等。"选中的目标应该是符合下列条件,"史汀生说,"如果这些地方遭到轰炸,将最严重地影响日本人的作战意志。这些目标应该是军事性的,或是有重要的司令部,或是部队的集中地,或是军用设备的供应和生产中心。为准确估计原子弹的效果,这些目标应该是没有被空袭毁坏过的。"他说完环视了一下四周,目光落在了一位面露难色的空军上校身上。"上校先生,我想听听您的意见。""部长阁下,事实上像您所说的这类以前未被空袭的目标已经很少了,一些目标之所以未遭到大规模轰炸,是因为日本人将盟军的战俘营设在了城市中,或是紧靠在城市边上,而且我们缺少这方面准确的情报。"
  的确,美国人的轰炸机几乎光顾了日本所有的大中城市。东京是一个可能的目标,但它实际上已被炸遍了,除了皇宫庭院依然完好外,东京已是一片瓦砾。新澙、佐世保、广岛等城市之所以保存较好,是因为空军得到情报,说日军将大量战俘关押在城市中,而美军又不知战俘营的确切位置。"现在首要的问题是要把已经研制好的原子弹尽早投到日本,尽快结束这场战争,"史汀生沉思了一会儿说,"战争每进行一天,我们的代价都是惨重的。所以,其他问题都是次要的。"
  看来,史汀生已经没有精力再去考虑战俘问题。最后,代表们终于定下了3条原则:第一,目标大小必须是方圆超过3英里的中等以上市区,且有重要目标;第二,要能够被原子弹的冲击波有效破坏;第三,8月以前不大可能被空军轰炸。记录员的笔无情地圈上了广岛、小仓、新澙、长崎这4座城市。广岛是重要的军事基地和起运港,小仓有数座日本重要的兵工厂......而且这4座城市均未遭受过大规模破坏。
  空投的日期主要是考虑天气的因素,日本7月份多云天较多,8月份会好一些,9月份又开始变坏。当然日本1月份气象条件最好,上空能见度高,便于轰炸,但谁也不愿等那么久。
  会议结束后,杜鲁门总统很快得到了研究报告,他在与英国首相丘吉尔磋商后决定:尽快使用原子弹轰炸日本,为了达成突然性,轰炸前不透露轰炸性质。
  很快,第509混成大队便接到了美国战略空军司令斯帕茨的命令:"在1945年8月3日以后,气象条件允许时,尽早对下述目标之一投掷原子弹。目标是:广岛、小仓、新澙、长崎。"
  这时,绰号为"小男孩"和"胖子"的原子弹已运到了提尼安岛,所需部件由"印第安纳波利斯"号巡洋舰于7月29日送到,同时来的还有精通原子弹内部结构的帕森斯上校,他将负责原子弹的安装,并将随同第509混成大队完成空投任务。
  7月27日至8月1日,美国出动飞机在日本各大城市上空散发印有《波茨坦公告》的传单,传单上警告说:如果不接受《波茨坦公告》,将受到更加猛烈的轰炸。
   广岛上空的"蘑菇云"
  8月1日,第509混成大队进行了最后一次演习。8月2日,第2航空队司令部下达作战命令,确定8月6日凌晨由7架B-29飞机对日本实施原子弹轰炸。具体轰炸目标视当天气象情况而定。并规定这次行动的无线电呼号为"酒涡-82。"
  参加轰炸的7架飞机,1架为原子弹载机,由大队长蒂贝茨亲自驾驶,他命令2名士兵在机头上写下了他母亲的名字--"埃诺拉·盖伊"。2架飞机担任轰炸效果观测任务,3架飞机担任直接气象观察任务。此外,还有1架飞机作为预备队,留在硫黄岛机场,随时准备替换发生故障的飞机。第20航空队担任空中掩护任务。
  8月5日下午,原子弹已准备就绪,技术人员将一小块铀固定在弹壳内,然后将4.5吨重的"小男孩"放入早已挖好的壕沟里,再打开机身腹部舱门,将它升起来,牢牢固定在舱内。
  晚上,蒂贝茨吃过晚餐,像往常执行任务一样,准备在登机前睡一觉。可那天他无论如何也睡不着,看看其他机组人员,也没有丝毫睡意,他们干脆打起了扑克,缓解一下战前的紧张气氛。
  8月6日凌晨1时,蒂贝茨和他的机组人员乘车来到机场,开始对飞机进行起飞前的最后一次全面检查。此时担任气象观察的3架飞机已经起飞。凌晨2时27分,蒂贝茨命令发动飞机,并向指挥塔呼唤:"酒涡-82,呼唤北提尼安机场指挥塔,准备工作就绪,请下达起飞命令。"指挥塔回话:"酒涡-82,北提尼安机场指挥塔命令,沿A跑道向东起飞。"
  2点45分,蒂贝茨向全体机组人员宣布:"大家注意,现在起飞。"他推上所有油门,飞机开始沿着光滑的跑道滑行起来,大家心情异常紧张。蒂贝茨两眼死死盯住速度指示仪表,飞机滑行得异常吃力,因为它已严重超载。当飞机滑到跑道一半时,速度依然很慢。蒂贝茨做了一个冒险的决定,继续沿跑道滑行,直到达到所需速度再起飞。滑行距离已超过了跑道长度的4/5,飞机速度仍然没有达到要求,机组人员面面相觑。
  "危险!快把飞机拉起来!"副驾驶员路易斯禁不住喊了起来。
  蒂贝茨不动声色,就在大地即将消失,眼前已是一片茫茫大海的时候,他将飞机拉了起来。蒂贝茨长长地疏了一口气,他没想到这次任务刚刚开始就像一次赌博,一次以12个人的生命和价值数亿美元的"小男孩"为赌注的赌博。
  "埃诺拉·盖伊"徐徐向东飞去,开始进入预定航线。蒂贝茨感到轻松了一些,他习惯性地把左手伸进口袋,无意中碰到了里面的氰化物胶囊。这是在上飞机前上司交给他的。不用上司多说他就明白了,这是为他们遇到不测时预备的,这种小东西可以让他们免受皮肉之苦,同时也保守了原子弹的秘密。他抽出了放进口袋的手,心情又有些紧张了,他不敢想象如果这次行动失败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凌晨3点,"埃诺拉·盖伊"已升到了5000英尺的高度。机组的新成员帕森思上校来到蒂贝茨背后,拍拍他的肩膀说:"开始吧。"蒂贝茨点点头。
  帕森思带着助手杰起森上尉来到弹舱,他从口袋里摸出1张有11项检验项目的清单,让杰普森举着电筒,开始一项项进行检查,并安装原子弹上仅剩的几个关键部件。杰普森将工具一件件递给他,那情形真像是在飞机上进行一次外科手术。3点15分,帕森思开始向"小男孩"中装填炸药,并连接了起爆管,接着他又装上了装甲钢板和尾板。但他留了一个至关重要的电路特意没有接上。为了保险,他准备将这一工作留到投掷前再做。
  蒂贝茨将操纵杆交给了副驾驶员,自己想到飞机后部去看看。他来到弹舱时,帕森思告诉他准备工作已经完成。接着他又爬到飞机尾部炮位。机尾炮手鲍勃、卡伦拉了他一下,轻声说:"喂,上校,我们今天是要去投原子弹吗?"这是卡伦第一次向他探听"秘密"。
  "可能是吧,鲍勃。"蒂贝茨说完,两人都会心地笑了。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随着距日本上空距离的缩短,"埃诺拉·盖伊"的飞行高度在不断升高。7点20分时,高度已达到30000英尺,这样可以免受日本防空炮火的袭扰。7点35分,飞机收到了前去广岛侦察的"斯特雷特·弗卢西"号侦察飞机发来的一条重要信息:广岛上空能见度良好,云层覆盖率低于30%,侦察中未遇敌方战斗机截击,高射炮火也很微弱,建议优先考虑广岛。紧接着去小仓、长崎进行侦察的飞机也相继发回了气象报告:目标上空气象条件良好,可以投弹。
  蒂贝茨略加思索,决定轰炸广岛。并向基地发回电报:决定轰炸第1目标。
  这一天广岛异常炎热,早期的人们已经开始忙碌起来。7点20分,城市上空响起了一阵警报,数架美国飞机飞入广岛上空,盘旋一周便匆匆离去了。大约半个小时以后,警报声又响了起来,"埃诺拉·盖伊"和进行观测的2架飞机已接近广岛。广岛市民对于这种习以为常的空袭警报似乎已无动于衷,因此很少有人进入防空洞隐蔽。他们有的在工作,有的在赶路,有的呆在家里,有的还在街上仰视远处的飞机,以为这3架飞机还会像刚才的一样,"巡视"一圈便会离去。
  此时,机上的蒂贝茨已对着麦克风郑重地向全体机组人员宣布:"我们准备轰炸广岛,机上录音设备已经打开,这是为历史录音,请注意你们的语言。"
  早已等候在炸弹仓的帕森思立即从原子弹上拧下了一颗绿色的螺丝,然后熟练地拧上了一颗几乎完全相同的金属螺丝,最后一个电路接通了,原子弹已进入投掷状态。他立即报告了蒂贝茨,蒂贝茨对着话筒一字一顿地说:"我们即将投掷世界上第1枚原子弹。"
  好几个人还是第一次听到"原子弹"这个令人生畏的字眼,激动得有些喘不过气来。8点10分,2架观测飞机已经减速落到了后面,一个清晰的城市轮廓出现在飞机下面。"各就各位,准备投弹,戴上护目镜。"蒂贝茨命令道。
  投弹手菲阿比少校坐在投弹椅上,用他漂亮的小胡子蹭了蹭瞄准镜,左眼紧贴在上面,开始寻找目标。他已反复研究过目标侦察照片上的每一个细节,地面景物对他来说非常熟悉,他很快找到了目标点--相生桥。他让蒂贝茨稍稍调整了一下飞行方向,目标点向着瞄准器十字架飞快地接近。"对准了!"他报告道。"投!"8点15分,随着蒂贝茨一声令下,炸弹舱门自动打开,菲阿比从瞄准器上清楚地看到原子弹坠了下去,弹头指向目标。
  飞机由于重量突然减轻,猛地向上一跃。蒂贝茨驾驶飞机来了一个60度的俯冲和160°的转弯,然后操纵飞机加速航行。原子弹将于8点15分43秒爆炸。
  杰普森开始倒计时,数到43时停了下来,他自言自语地说道:"难道是颗哑弹?"
  就在这一瞬间,一道耀眼的白光照亮了整个飞机,机尾炮手卡伦看到一个巨大的圆形火球腾空而起,体积在急剧膨胀。"小心!"他高声发出警告。话音未落,巨大的冲击波夹杂着爆炸声冲得飞机猛的一颤,蒂贝茨感觉仿佛被德军88毫米高炮打中一样。紧接着又是一次激烈的震动。"好了,不会再有了,这次是反射波。"帕森思向大家解释道。
  广岛渐渐远去,卡伦对着录音机开始表演他的口才:"圆球腾空而起,下面升起了巨大的烟柱,帕森思上校说过的那种蘑菇云出现了......广岛市区一片火海,四处通红......"
  蒂贝茨开始向基地报告:击中目标,据我们观察效果良好。投弹后飞机正常,现返回基地。"埃诺拉·盖伊"下午2时8分返回提尼安岛,飞行时间将近12小时,飞行距离5120公里。
  事实上,"小男孩"并没有直接命中相生桥,而是在桥东100米的外科医院上空爆炸。位于爆心的外科医院的一切设施和人员全部化为灰烬。城市中心12平方公里的建筑物全部被毁,全市房屋毁坏率达70%以上。关于死亡人数,日美双方公布数字相差甚大。据日本官方统计,死亡和失踪人数达71379人,受伤人数近10万。
   阴差阳错长崎遭劫
  在原子弹轰炸广岛16小时之后,杜鲁门总统向全世界发表声明,宣称美国已对日本使用了原子弹,其爆炸威力相当于2万吨TNT炸药。如果日本仍不接受美国的条件,一股从未见过的破坏性激流将会从天而降,地球上从未有过的毁灭性打击将要降临到日本头上。第2天,日本各大城市都见到了美国飞机撒下的印有杜鲁门讲话的《告日本人民书》。
  广岛的毁灭给日本朝野带来极大震动,以东乡外相为首的几名内阁成员,建议日本停战,接受《波茨坦公告》。但这一意见遭到了日本军方的激烈反对,他们辩解说:日本军队士气高昂,数百万军队渴望打仗,即使政府宣布停战,他们也可能拒绝投降。两派意见相持不下。
  就在日本内阁一次次开会就是否停战问题进行争论的时候,美国已准备投掷第2颗原子弹了。美国政府担心广岛原子弹爆炸会激起日本人的抵抗意志,同时害怕这次轰炸会被看作是黔驴技穷,于是决定使用"胖子"。目标定为小仓。
  第2次空投任务落到了第509混成大队斯威尼机组身上。斯威尼曾率领他的机组驾驶"艺术大师"号观测飞机在广岛轰炸中担任轰炸效果观测任务。由于这次"艺术大师"号上仍保留着科学仪表,将再次当作观察机使用。斯威尼只好用另1架B-29飞机--"博克之车"作为原子弹载机。8月9日凌晨3点39分,"博克之车"装载着"胖子"从提尼安机场起飞向日本飞去。斯威尼一次次地祷告,希望自己和保罗·蒂贝茨一样幸运。
  然而,事情进展得并不顺利。飞机刚起飞不久便发现有一只油箱出了故障,600加仑燃料可能无法使用。斯威尼粗略估计了一下航程,认为燃料基本够用,决定继续飞行。
  当"博克之车"飞到硫黄岛上空汇合点时,另外2架提前起飞的观测和照相飞机本应在那里等候与他汇合,可他只遇到了其中1架。斯威尼在那里等候了30分钟仍不见另外1架的踪影,于是毅然朝小仓飞去。9点5分,"博克之车"飞抵小仓上空。这天小仓上空气象条件很差,空中布满厚厚的云层,地面也是浓烟滚滚,能见度极低。"博克之车"在小仓上空盘旋了3周,始终未能找到瞄准点--5号军火库。这时小仓的地面防空部队发射了密集的高射炮火,斯威尼只得提高飞行高度。
  当斯威尼决定再一次进入小仓上空搜寻目标时,接到无线电报务员报告:从截获的日本截击航空兵使用的频率看,可能会有战斗机升空拦截。机上一阵慌乱。斯威尼来不及与基地联系便调转机头向西南方向飞去。他决定改为轰炸长崎。离开小仓后他命令向基地发报:小仓上空无法投弹,改炸长崎。10点28分,飞机抵达长崎上空。恰巧这天长崎也是多云天气,第1次进入长崎上空也未能找到目标。燃料表的指针在急骤地下降,斯威尼心情异常紧张,他决定第2次进入时无论如何也要把"胖子"投下去,于是向机上人员宣布:"改用雷达瞄准,准备投弹,返航。"
  投弹手克米特·比汉像菲阿比一样也是一位老手。当他正准备换用雷达仪器瞄准时,突然发现身下两块云团之间有一大段空隙,透过空隙可以清楚地看到瞄准点,他立即通知斯威尼,可进行目视轰炸。10点58分,"胖子"脱离"博克之车"飞向长崎。
  投弹后"博克之车"油料已严重不足,在返航途中不得不在冲绳岛紧急着陆,补充油料。"博克之车"经过了20个小时飞行,很晚才返回提尼安岛。"胖子"的爆炸当量比"小男孩"大,但长崎地形三面环山,所以损失小于广岛。据日方统计死亡近7万人,伤6万余人。
  迫于各方压力,"日本神圣的立法者"--天皇决定无条件投降。8月15日上午,日本天皇向全世界发布了投降诏书。第二次世界大战成为历史。日本军国主义者在这次战争中给亚太各国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犯下了滔天罪行,同时也使广岛和长崎遭受了可怕的原子弹袭击。但愿日本人民能和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一道永远记住这血的教训。





欢迎光临 燕谈 (http://www.yantan.us/bbs/)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