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理查德·瓦滕梅克是第一个将皮维这幅乌托邦色彩的"在艺术和大自然的氛围中"与凡·高的这幅小画联系起来的。凡·高的小画的长宽比例模仿了皮维作品的横长形,但是凡·高的画面上却完全是现代的景色和人物;皮维作品上的伊甸园似的公园在凡·高的小画上变成了犁过的农田,古典文化的遗迹变成了现实农场,以往穿长袍的女人变成了衣着讲究、戴着草帽的女子。
-------------------------------------------------------------------------------------
小妖怪姐姐: 这个皮维是谁?可是法国象征主义画家雷东? 《在艺术和大自然的氛围中》长啥样子?原贴可有附带照片呢?
司琴的手指仰赖神。
水色妹妹;只有一张小图.我也是在看《梵高全集》时看到皮维这个人,到网上查也没有相关资料。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云想衣裳花想容,假如没有天堂,那就带着梦想去流浪吧。dance in hell, die in heaven,live in world, love in dream
谢谢小妖怪。图片果然好迷你
应该说的是皮维 德  夏凡 ,给小妖怪看看他的作品。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司琴的手指仰赖神。
呵呵,是这个风格,谢谢水色妹妹!
云想衣裳花想容,假如没有天堂,那就带着梦想去流浪吧。dance in hell, die in heaven,live in world, love in dream

爱上梵高(五)——太阳永不落

这里现在是无风的大热天——这正是我需要的。这是一个无法形容的太阳, 一种无法用语言描述的光, 我只能够称它为黄色, 硫磺色的淡黄, 淡金黄色。这是一种多么美丽的黄色啊!(凡·高)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云想衣裳花想容,假如没有天堂,那就带着梦想去流浪吧。dance in hell, die in heaven,live in world, love in dream
如果不看题目,你会以为这是一幅夜景吗?途中那耀眼的圆环你会以为是月亮吗?我把这幅图加在这个主题的首要位置,是想说明,梵高是多么的热爱太阳,以致于把月亮也画的那么灿烂辉煌,使夜晚形同白昼!太阳在梵高的笔下变换着形态和光辉,尽管有时看上去那像是儿童的笔触,但它依然让我们感受到力量的震撼。
    梵高宁肯被阿尔的太阳灼光了头发,他依然伫立在火样的光中,仰望着太阳,象一座丰碑!——他想吸进太阳的能量,抑或是在热光中融化,升腾?
云想衣裳花想容,假如没有天堂,那就带着梦想去流浪吧。dance in hell, die in heaven,live in world, love in dream
播种者The Sower 布面油画 64.0 x 80.5 cm阿尔: 1888年6月欧特娄: 国立克罗-米勒博物馆F 422, JH 1470  凡·高使用了强烈黄蓝对比色来表现夕阳下的麦田景观。开阔的前景和紧实的背景, 呈现出后退延伸的效果。农夫的姿态和位置与地面上的土沟, 形成上下动势的平衡。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云想衣裳花想容,假如没有天堂,那就带着梦想去流浪吧。dance in hell, die in heaven,live in world, love in dream
红色的葡萄园The Red Vineyard 布面油画 75.0 x 93.0 cm阿尔: 1888年11月莫斯科: 普希金博物馆F 495, JH 1626
  普照的阳光、火一般的光线的扩散、血红色的葡萄园、热情和精张的色调的炽热。凡·高希望在他的作品中为我们画出酒的酵素和醉意、令人发狂的热气腾腾。他的色彩中的喧闹性暗示了无节制的狂欢, 葡萄园被看作是异常的促进者和主要的源泉。
  本幅画呈现凡·高惯用的深远空间感。他用红色来描绘葡萄树, 极具表现性。这幅高更的《葡萄园收割》相互呼应。凡·高还将画中的阿尔农妇, 画成布列塔尼地方的装扮。这幅画也是凡·高生前唯一卖出的作品。卖价400法郎.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云想衣裳花想容,假如没有天堂,那就带着梦想去流浪吧。dance in hell, die in heaven,live in world, love in dream
日落时的柳树Willows at sunset 纸板油画 31.5 x 34.5 cm阿尔:1888年秋欧特娄:国立克罗-米勒博物馆F572, JH 1597"
    谁在画一棵柳树的时候, 如果把它看作是一种生命的东西, 如果他把自己的全部注意集中在这一棵树上, 一直到赋予它以某种生命力, 毫不松懈, 那么它会真正画得富有生气, 而周围的事物也都会跟着显得生机勃勃。"(凡·高)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云想衣裳花想容,假如没有天堂,那就带着梦想去流浪吧。dance in hell, die in heaven,live in world, love in dream
橄榄树和黄色的天空与太阳Olive Trees with Yellow Sky and Sun 布面油画 73.7 x 92.7 cm圣-雷米: 1889年11月明尼阿波利斯: 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协会F 710, JH 1856

日落时红色天空下的松树Pine Trees against at Red Sky with Setting Sun 布面油画 92.0 x 73.0 cm圣-雷米: 1889年11月欧特娄: 国立克罗-米勒博物馆F 652, JH 1843

村舍: 记忆中的北方Cottages: Reminiscence of the North 布面油画 45.5 x 43.0 cm圣-雷米: 1890年3-4月瑞士: 私人收藏F 673, JH 1919

在雪中两个挖地的农妇Two Peasant Women Digging in Field 布面油画 50.0 x 64.0 cm圣-雷米: 1890年3-4月苏黎世: Foundation EG Bührle CollectionF 695, JH 1923

[ 本帖最后由 小妖怪 于 2008-10-15 13:53 编辑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云想衣裳花想容,假如没有天堂,那就带着梦想去流浪吧。dance in hell, die in heaven,live in world, love in dream
太棒了!

让青春吹动了你的长发让它牵引你的梦

爱上梵高(六)——神秘的播种者与收割者

“……我在与画布搏斗,在我这次生病之前几天,我开始画一幅"收割者";这幅画整个是黄色调,颜料抹得是那么厚,但主题还是简练、单纯,令人愉快。那是一个轮廓模糊的人物,为了完成自己的任务,魔鬼般地战斗在麦田的热浪中间。我在这收割者身上看到了死神的形象,人是他所要收割的麦子。因而,这收割者(如果你愿意这样看)与我过去试图表达的播种者正好相反。只是,在这死神身上没有悲哀的味道,他在大白天干自己的工作,太阳用它纯金的光芒普照万物。……”

  从很小的时候开始,一直到离家赴外地念书为止,文森特每周至少一次,要穿过一片片麦田去父亲布道的教堂,至少每周有一次,他要来到大片麦田一旁的教堂墓地,并在那里看到一块小小的墓碑。

  即便识字未始,通过大人们的谈论,他大概也知道墓碑后面躺着的人是谁,朦胧地感觉到一种神秘的命运。当他有能力读懂那块墓碑上的文字之时,他幼小的心灵中不知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文森特·· 1852

  其下是一段引自《圣经·马太福音》的话语:
  让孩子们
  来我这里
  不要阻止他们
  因为在天国的
  正是这样的人

  "天国"二字特别用了粗大的字体,深深地镌刻在墓碑上。我们不知道幼小的文森特到底产生了什么样的感受。但是,在这里的确存在着双重的神秘,双重的震动。天国与死亡原来如此切近,而且,在天国与死亡之间长眠着的,是与他同名、同姓、同性别、同月同日生、仅仅先他一年来到人世但随即死去的另一个文森特!
  当年事稍长,或者,当他的艺术直觉从浑沌中渐渐显露成形,另一件重要的事情又会不知不觉地进入他的感觉和意识,与那本已十分森然的神秘相融和。在他最常去的父亲书房里,荷兰画家范··马丁的一幅铜版画渐渐引起他格外的关注。那可能是在母亲的业余绘画之外,文森特最早接触到的职业画作。那是一幅《穿过麦田的葬礼队伍》,画面的调子阴沉、森然,正是尼德兰低地特有的景象。布满画面前景的彤云横陈天际,几乎只在地平线附近留下一带耀眼的天光,使得地平线那边的村舍、教堂、树木等等都成了一线参差的剪影。教堂的塔楼纵贯那一带光亮,它的尖顶和十字架没入昏黑的彤云之中。在十字架上方的天空,横贯的彤云还现出另一片天光,但那似乎并未缓减画面的阴沉和森然,相反倒平添了几分凄清的紧张……那应该是惨淡的黄昏时分,要不就是某个怪异的午后,也可能是一场巨大的雷雨到来之前,或者,那样一场雷雨刚刚已经洗劫了大地——因为,横贯近景的巨大麦田,看上去已是七歪八倒,一片狼籍,似乎已经惨遭暴雨蹂躏。前景上的一片麦田已被刈倒。在画面靠右的部位,一位与高高的麦田难以分辨的模糊人物,手挽一柄满含死神意味的大镰刀向左而立,低头哀悼致意:一列企鹅般的送葬队伍正穿过麦田,向地平线方向教堂的剪影走去,我们只能看到他们清一色黑色斗蓬和礼帽的背影,哀悼和悲伤(或许还有恐惧和无奈!)似乎让他们全都低颔着头颅,前倾着身子。而教堂那边,挽钟大概正在鸣响着神秘的诱惑,呼应着那位形象含糊、身份暧昧的收割者,呼应着他臂中那柄可怕的大镰刀,既在向生者召唤,也在为死者祈祷。
  麦田,北布拉班特黑土上的麦田,滋养生命的麦田,人和大地的麦田……在村舍的一旁无尽地延伸着、被教堂守护着的麦田……用麦芒点燃阳光、挑战冬天的麦田,或者,被暴雨所蹂躏、被死神所刈割的麦田……多年以后,文森特仍然能清楚地回忆起这幅画中阴霾、空旷、惨淡的景象乃至细节——虽然其中少不了他幼小心灵的诸多投射(那幅画本来的主题动机可能含有相当的谐谑成分)。十多年后,文森特走向生活,无论在一帆风顺或是挫折困顿之中,他总是倾向于在自己的房间里挂上复制的《穿过麦田的葬礼队伍》。在艺术史上,这幅画和它的作者一样名不见经传,然而,在文森特的房间里和书信中,范··马丁却一再与他所仰慕或钟爱的艺术家们相提并论。 这些艺术家包括名遐古今的荷兰艺术大师伦勃朗、雷斯达尔,文森特至为仰慕的米勒,与米勒同属法国巴比松画派的柯罗和杜比尼,以及"海牙画派"代表人物伊斯拉埃尔斯、马里斯、博斯布姆等。参见书信30号、95号。并参见本章第3节。

  再往后,麦田中收割者的形象(就像播种者的形象一样)将一再出现在他的画作之中。无论幼小的文森特是否意识到,在他的心灵深处,生活、现实和绘画世界中的麦田、人、自己、死者、生日、墓碑、死神、墓地、教堂、上帝等等,多半揉杂起来,渗透开来,形成某种潜在的意识。人与麦田,教堂与墓地,上帝与死神、生者与死者……而教堂的剪影和尖顶就在麦田与墓地的一旁,在天上与地下之间。大片大片的麦田就在教堂和墓地的一旁。常常,那一头红发的孩子独自逗留在教堂或墓地的园区。浑沌初开的岁月,午后寂静无人的灼人天光。麦田里的热风吹来,带着等待刈割的成熟和芬芳,与其下湿润的北布拉班特黑土一般微薰。那棵高高的银叶相思树,平时在树上聒噪的喜鹊此刻声影全无。只剩片片绿叶,在寂然的阳光中或浑白的天光里无声地簌簌抖动。那时那刻,那小小的墓碑,墓碑上镌刻的文字,其后草叶丛中那片小小的荫凉,那片小小的荫凉里神秘的存在,一定会比平时更为森然地逼近感觉,而父亲书房画中的景象多半也会叠印在这明亮而阴森的感觉之上:宛如暴雨刚过的天空彤云横陈,地平线天光耀眼,恍惚间,那队送葬行列从冥冥中由远及近,来而复去,穿过已被蹂躏和正被刈割的麦田,朝着教堂在天光前的剪影走去。
  墓碑永远地留在教堂的墓地中,所有的悲哀和神秘似乎静静地与它相守。而在一望无际的麦田里,生活就像那孩子的一头红发在燃烧。从一幅本来并没有特别艺术价值的画作,我们也许看到文森特生命本质中令人目眩神迷的某种复杂,看到其中那一片特有的森然。然而,文森特的生命,就像日后他的画作一样,或者洋溢着深厚的同情、朴素的挚爱、温柔的渴望,或者席卷着汹涌澎湃、流动不止、金光灿烂的旋律,令人不由自主地沉迷,被久久地、深沉地震撼。
  反抗死亡,是人间最为惊心动魄的英雄诗,也是存在中最令人迷惑不解的神秘。偶然地,凭借着粗朴而原始的生命力,与浑然莫辨的神秘和疑惧相砥砺,一种至为顽强、坚贞、亮丽的人格挟裹着麦田的热浪和气息滚滚而来。在这种的确不太常见的情形中,我们领悟到了造化的神力。
  的确,"在凡·高的画里没有幽灵。" 转引自J·德里达:《恢复绘画的真实性》,何秋实译,载《外国美学》,第11辑,商务印书馆1995年。 他的生命亦复如此。今天,站在他全部的一生和整个画作的一旁,回顾他的生命我们可以说,这位一头红发的孩子,他属于麦田,属于另一类"高级文明",属于信奉大地与太阳的"部落"。他的生命自发、原始、朴素——也许因此而不时有些粗野和不谙事理。他不像我们大多数人;他不属于一种认同的、并多少具有流行病特征的精致文明(这自然也是一种"高级文明");因而,他身上没有(或很少)作为这种疾病之重要表现的、同时也为反映或分析病征所必需的有关意象、语词或概念的幽灵。他不是那种具有太多自我意识阴影的人。在他所属的"文明"里,即便有死亡恐惧,也被某种壮丽辉煌的巫术所驱散。在他的麦田里,生命在永恒而坚韧地流动和燃烧,如火炬一般,祭起某种浑然而博大的使命——那也是一种神秘,但那是另一种伟大的神秘,它不属于悲哀,它属于圣灵般的奇迹。相形之下,《穿过麦田的葬礼队伍》这幅画的阴霾,多半产生于一种浑然的投射,它只是小文森特身上微妙而彰然不显的成份。总而言之,它只是反衬出日后文森特生命和艺术的麦田中充满渴望的明亮、跳荡、炽热、和辉煌。概言之,《穿过麦田的葬礼队伍》在文森特意识中所投下的阴影,只是他所受该画影响的一小部份。虽然在艺术上,这幅画没有什么重要的价值可言,然而,就生命体验的意义而言,它通过文森特特殊个人经历的中介、催化和转换,向他提供了具有"亲在"意味的机会,帮助他参悟到麦田与人之间的某种重要关联。
  十多年后,凡·高初次遭遇人生的挫折。几经折腾,他赴阿姆斯特丹准备神学院入学考试。其间有过这样一次经历:"星期天早晨我参加了劳里拉德牧师先生的布道会;他讲道:'耶稣在新播了种的麦田里行走。'他留给我极深的印象。在布道中他还讲到关于播种者的寓言,讲到'那人应该播种入土,应该日落而息,日出而作,麦种将破土而出,而他却不知其经过。'牧师还提到范··马丁那幅《穿过麦田的葬礼队伍》……"参见书信101号。
  188911月,离辞别人世之前半年左右,即便在可怕疾病的阴影和折磨下,文森特如此致信弟弟提奥,谈及他当时一幅关于"麦田与收割者"的画作: 我利用作画疲倦的间歇一点一点写这封信。工作进行得相当顺利——我在与画布搏斗,在我这次生病之前几天,我开始画一幅"收割者";这幅画整个是黄色调,颜料抹得是那么厚,但主题还是简练、单纯,令人愉快。那是一个轮廓模糊的人物,为了完成自己的任务,魔鬼般地战斗在麦田的热浪中间。我在这收割者身上看到了死神的形象,人是他所要收割的麦子。因而,这收割者(如果你愿意这样看)与我过去试图表达的播种者正好相反。只是,在这死神身上没有悲哀的味道,他在大白天干自己的工作,太阳用它纯金的光芒普照万物。 书信604号。在同一封信中凡·高还写道:"瞧!《收割者》画完了,我想,你会把它留在自己家里。就其自然意义而言,'收割者'是一个死神的形象,但在我眼里,那'差不多是微笑'[凡·高极为崇拜的德拉克洛瓦语]。……我发现这幅画很奇怪,我好像是透过单人牢房的铁窗看着它。"


云想衣裳花想容,假如没有天堂,那就带着梦想去流浪吧。dance in hell, die in heaven,live in world, love in dream
播种者: 背景是阿尔市郊The Sower: Outskirts of Arles in the Background 布面油画 33.6 x 40.4 cm阿尔: 1888年9月洛杉矶: 阿曼德·哈默艺术博物馆F 575a, JH 1596
播种者The Sower 布面油画 72.0 x 91.5 cm阿尔: 1888年10月温特图尔: Villa FloraF 494, JH 1617
播种者The Sower 布面油画 32.0 x 40.0 cm阿尔: 1888年11月阿姆斯特丹: 国立凡·高博物馆F 451, JH 1629  

『凡·高到阿尔后不久, 在520信上曾说过:"我在巴黎所学的似乎已逐渐消失, 相反地, 不断想起昔日乡居时, 印象派之前的画法。"早年的他想成为一位农民画家, 曾数度以"播种者"为主题作画, 而对米莱的敬仰也终身未改。此画的主题即是由米莱处得来的, 可以说是他的得意作品之一。他将画面构成斜向, 树与人物突出地面在前面, 把太阳画成柠檬色的大圆盘。这种构图法, 得益于日本版画。黄绿色的天空飘着粉红色的云, 地面是淡紫色, 而树与人物则使用鲜丽的蓝黑色与褐色。这幅画对色彩的象征性用法及大胆的构图法, 与主题浑然一体, 诚属佳作。』(世界名画与巨匠)
   人物是一个变暗的剪影, 被后面日轮的色彩压力压得萎缩了, 他让那谷粒的黄色线条(像一片片阳光)洒落到地上。这样的画充满了象征意义, 太阳的统治一切的存在表达了这样一个想法:生活是在一个巨大外界意志的影响下度过的, 像播种、收获这些工作不是单纯的工作, 而是一个生与死的寓言。(休斯)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云想衣裳花想容,假如没有天堂,那就带着梦想去流浪吧。dance in hell, die in heaven,live in world, love in dream
 

……我开始画一幅"收割者";这幅画整个是黄色调,颜料抹得是那么厚,但主题还是简练、单纯,令人愉快。那是一个轮廓模糊的人物,为了完成自己的任务,魔鬼般地战斗在麦田的热浪中间。我在这收割者身上看到了死神的形象,人是他所要收割的麦子。因而,这收割者(如果你愿意这样看)与我过去试图表达的播种者正好相反。只是,在这死神身上没有悲哀的味道,他在大白天干自己的工作,太阳用它纯金的光芒普照万物。……





梵高《收割者》



[ 本帖最后由 水色 于 2008-10-16 11:10 编辑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司琴的手指仰赖神。
『凡·高到阿尔后不久, 在520信上曾说过:"我在巴黎所学的似乎已逐渐消失, 相反地, 不断想起昔日乡居时, 印象派之前的画法。"早年的他想成为一位农民画家, 曾数度以"播种者"为主题作画, 而对米莱的敬仰也终身未改。此画的主题即是由米莱处得来的, 可以说是他的得意作品之一。
梵高临摹得最多的米莱作品:

1、《伐木者》


2、《播种者》


3《锄地的人》




梵高早期素描习作《挖土的人》一


《挖土的人》二




梵高早期作品:《在烧杂草的农民》
凡高早期作品在色彩上都比较晦暗。给人一种非常压抑的感觉。这和他后期的作品是个非常鲜明的对比。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司琴的手指仰赖神。
谢谢小妖怪,真是个好帖。像这样每天看下去,不爱梵高都难。
司琴的手指仰赖神。

爱上梵高(七)——奥弗的村舍

"奥弗这地方非常美,那些越来越少的古老茅屋,更美!"——梵高

不知道奥弗的乡村房舍是否本来就拥有那样斑斓的色泽,但我更相

信那美丽来自梵高的心中!——尘埃


在这最末期的作品中,更显得自在阔达,宛如深藏在自然中魅惑的根源,被他的笔尖诱上了画布。南法时期的作品中,蓄满学生、煎熬的视线,至此时已有改变,现在的线条像舞台上的音乐,含有律动感。柔软的笔触时而强、时而轻,那种缓急轻重感,变得很自在。


[ 本帖最后由 小妖怪 于 2008-10-19 15:34 编辑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云想衣裳花想容,假如没有天堂,那就带着梦想去流浪吧。dance in hell, die in heaven,live in world, love in dream

茅草屋Thatched Cottages

这是5月21日凡·高到达奥弗数日之后的习作。圣-雷米时期弯曲的、起伏的线条,在这最末期的作品中,更显得自在阔达,宛如深藏在自然中魅惑的根源,被他的笔尖诱上了画布。
  南法时期的作品中,蓄满学生、煎熬的视线,至此时已有改变,现在的线条像舞台上的音乐,含有律动感。柔软的笔触时而强、时而轻,那种缓急轻重感,变得很自在。"奥弗这地方非常美,那些越来越少的古老茅屋,更美!"在第一封信里,他就表示了如归如里一般的安乐。紫青与藏青、各种黄与黄绿、屋顶的深红色、那些色彩移动,以及同方向的笔触,充分表现出他对自然怀念。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云想衣裳花想容,假如没有天堂,那就带着梦想去流浪吧。dance in hell, die in heaven,live in world, love in dream
吼吼,蓝色的天空,难得一见。
司琴的手指仰赖神。
奥弗村庄的街道Village Street in Auvers
奥弗村庄的街道和走路的人Village street and steps in auvers with Figures 布面油画 49.8 x 70.1 cm奥弗: 1890年5月末圣路易斯: 圣-路易斯艺术博物馆F 795, JH 2111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云想衣裳花想容,假如没有天堂,那就带着梦想去流浪吧。dance in hell, die in heaven,live in world, love in dream
奥弗村庄的街道和两个走路的人Village street and Steps in Auvers with Two Figures 布面油画 20.5 x 26.0 cm奥弗: 1890年5-6月广岛: 广岛艺术博物馆F 796, JH 2110
奥弗View of Auvers 布面油画 50.0 x 52.0 cm奥弗: 1890年5-6月阿姆斯特丹: 国立凡·高博物馆F 799, JH 2004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云想衣裳花想容,假如没有天堂,那就带着梦想去流浪吧。dance in hell, die in heaven,live in world, love in dream
奥弗的教堂The Church at Auvers 布面油画 94.0 x 74.0 cm奥弗: 1890年6月巴黎: 奥赛美术馆 F 789, JH 2006
  在奥弗, 凡·高的画以深青色、藏青色为主。他一生中对于社会的不理解所作的抗争, 对于真善美所作的追求, 还有生存中的苦恼与欢乐, 似乎都孕育在这天空的蔚蓝里。他写给妹妹的22信中说:"这一张画与在纽南画的古塔、坟墓等习作, 似乎很相似, 只是现在所用的色彩, 或许更富于表现力、更为华丽。"
  凡·高由纽南的教堂开始, 经过不同的时期, 最后走到奥弗教堂, 完成了他生命和绘画的旅程。(世界名画与巨匠)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云想衣裳花想容,假如没有天堂,那就带着梦想去流浪吧。dance in hell, die in heaven,live in world, love in dream

爱上梵高(八)——奇幻的天空

阿尔附近的小路A Lane near Arles 布面油画 61.0 x 50.0 cm阿尔: 1888年5月格赖夫斯瓦尔德(德国): 波美拉尼亚基金会F 567, JH 1419


果园里花朵盛开的桃树Orchard with Peach Trees in Blossom布面油画 65.0 x 81.0 cm阿尔: 1888年4月纽约: 私人收藏F 551, JH 1396

白色的果园The White Orchard 布面油画 60.0 x 81.0 cm阿尔: 1888年4月阿姆斯特丹: 国立凡·高博物馆F 403, JH 1378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云想衣裳花想容,假如没有天堂,那就带着梦想去流浪吧。dance in hell, die in heaven,live in world, love in dream

谢谢小妖怪~~~~



梵高的画儿眯缝着眼看效果最好~~

最后这三张都有身临其境走入画中的感觉~~
在暴风雨的天空下Landscape undera Stormy Sky 布面油画 59.5 x 70.0 cm阿尔: 1888年5月瓦杜兹(列支敦士登首都): Socindec基金会F 575, JH 1422


圣-玛利的街道Street in Saintes-Maries 布面油画 38.3 x 46.1 cm阿尔: 1888年6月初私人收藏 (1981.5.19纽约克里斯蒂拍卖行) F 420, JH 1462


岩石上的橡树Rocks with Oak Tree 布面油画 54.0 x 65.0 cm阿尔: 1888年7月初休斯顿: 艺术博物馆F 466, JH 1489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云想衣裳花想容,假如没有天堂,那就带着梦想去流浪吧。dance in hell, die in heaven,live in world, love in dream
知道水色妹妹将此贴置顶的良苦用心,这两天学校筹备一个面向全区的现场会,忙了那些劳什子事情就怠慢了"梵高",是有些懈怠了,这就快马加鞭赶上来.
云想衣裳花想容,假如没有天堂,那就带着梦想去流浪吧。dance in hell, die in heaven,live in world, love in dream
岩石上的橡树Rocks with Oak Tree 布面油画 54.0 x 65.0 cm阿尔: 1888年7月初休斯顿: 艺术博物馆F 466, JH 1489
-散布着麦垛的田野Wheat Fields with Stacks 布面油画 28.5 x 37.0 cm阿尔: 1888年6月私人收藏 1987.5.18苏黎世Koller拍卖行No F number, JH 1478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云想衣裳花想容,假如没有天堂,那就带着梦想去流浪吧。dance in hell, die in heaven,live in world, love in dream
吉普赛大蓬车露营Encampment of Gypsies with Caravans 布面油画 45.0 x 51.0 cm阿尔: 1888年8月巴黎: 奥赛博物馆F 445, JH 1554 凡·高的动荡生活,似乎与吉卜赛人的生活习惯有某种相似之处,而其艺术上的反叛性格也在这幅大篷车队的作品中得到象征性的暗示
云想衣裳花想容,假如没有天堂,那就带着梦想去流浪吧。dance in hell, die in heaven,live in world, love in dream
吉普赛大蓬车露营Encampment of Gypsies with Caravans 布面油画 45.0 x 51.0 cm阿尔: 1888年8月巴黎: 奥赛博物馆F 445, JH 1554 凡·高的动荡生活,似乎与吉卜赛人的生活习惯有某种相似之处,而其艺术上的反叛性格也在这幅大篷车队的作品中得到象征性的暗示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云想衣裳花想容,假如没有天堂,那就带着梦想去流浪吧。dance in hell, die in heaven,live in world, love in dream
炽热浓烈,谢谢小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