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2096
- 帖子
- 6551
- 精华
- 29
- 性别
- 女
- 注册时间
- 2007-11-6
访问个人博客
|
80楼
发表于 2011-9-13 18:25
| 只看该作者
>>比如那个钢琴,你就听它的旋律节奏和声,不要管是海胆还是三角也不要管是否砸琴,难道有什么损失吗?应该是欣赏得更从容更容易了,因为不必一心二用分析音色了,怎么会有把耳朵关门大吉的结论?即使是清晰的录音,要同时注意那么多细节也是很吃力的,而且会因小失大捡芝麻丢西瓜,对作品的总体感觉没有了。孰才能生巧,当你把作品主旋律听熟了能背个七七八八,细节自然就显出来了。音乐的感人之处似乎不在于能否听出那些破绽,我怎么觉得注重旋律本身而不管那些毛病更有助于欣赏。
不过,如果你真的希望能听出钢琴音色是三角还是海胆大提琴有几个声部拨弦的是中提琴还是小提琴,我确实认为需要一个更清晰的录音。晓梦 发表于 2011-9-13 09:36 1、“不要管是否砸钢琴,难道有什么损失吗”?————恐怕损失大了。音色与音乐的关系,好比水滴的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我们可以说水的形式是那个上圆下尖的水滴形,透明,滑溜溜的质感,内容是水分子,这么分析是可以,现实中却分不开,水滴的形式是水滴,内容还是水滴,它们不是水和水杯的关系,可以分个清清楚楚。形式受损就是水滴受损,音色不对就是音乐不对。而且没有音色,我背不下旋律,天下没有无音色的旋律,哪怕是脑海里的也一样。大学的时候我们常玩冥听的游戏,就是闭上眼睛在脑海复习听过的音乐,在背不住音色的时候,那个冥听是极痛苦的,充满了抽象感和烦躁感,一旦填入丰满的音色细节,心灵就安宁了,犹如清泉抚慰。
2、若非地铁迷这样的指挥专业,对单纯的鉴赏而言,背旋律我个人以为是个很糟糕的习惯,熟能生巧这个词在音乐鉴赏中非常可怕,需要被小心规避。音乐的美感虽然比一个美女的美要高级了许多,但是它同样存在审美疲劳,熟悉感会降低专注力,耳朵和音乐不再有邂逅的讶异和惊喜,也无需象战场上的士兵那样调动全部的注意力贯注其中,熟悉使感受力下降,是感官敏感度最大的天敌。鉴赏音乐必须有所城府,初学阶段听浅显的作品,严格限定自己与深奥的作品接触的机会,有些作品比如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人们接触的机会太多了,人们很容易以听熟的音乐为好听,并且认为就是听懂了。
尽量与音乐保持陌生,我以为这是鉴赏大法。
3、柴一对大多数音乐爱好者来说,也的确已经很不幸地熟能生巧了。就算你说的是对的,细节也该“自然显出来了”,显出来的东西,听得,难道说不得,明明音色犹如砸钢琴,怎么就不能说。你既然同意让我们听他,你就得同意我们说,但究竟是音响错误还是音乐家的错,我是真的无法判断。不过地铁迷的陈述是加了主观标签的,可以不出示证据,你既然确定他是错的,你就是加了客观标签的,那就是铁板钉钉了,无法出示证据就说不过去了。
4、听到破绽和把听破绽当成听音乐的目的,这完全是两个概念。你说地铁迷把听破绽当成目的,这属于动机推断,动机是看不见的,无法被证实或者证伪,所以在辩论中,动机推断的做法本身就是不正确的。
5、请你上传音乐的是我,至于钢琴纯律的问题,是地铁迷与你的争执。你在前面的回帖中,将与他的争执当成拒绝我的请求的理由,这个不对。辩论是一对一的,我和地铁迷有所共识,不等于我们的每一个观点都在互通有无,好像我和他结成联盟来对付你似的,这个是对我的贬低,每个燕友都是独立的,有自己的判断力和见解,千万不能低估了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