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4469
- 帖子
- 5719
- 精华
- 21
- 性别
- 男
- 注册时间
- 2009-12-27
访问个人博客
|
122楼
发表于 2010-4-15 17:3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杨林 于 2010-4-15 20:11 编辑
(主帖续九)
弘一法师的书法是把我从宗教误区的黑暗中指引到光明处的明灯一盏,一个又爱国,又爱女人,又爱学生,又爱教学,又爱演讲,又爱演戏,又爱照相,又爱画画、写字、作曲、写诗、唱歌、刻印、旅游、交朋友的人,最后都被佛门欢迎进去,挺高兴去做那些常人认为非常吃苦的事情。世俗的爱好就剩了一个,写字。真使我感到无比的欣慰,其关键之处在于这字写得简单无比,透过字似乎使人一下子就明白了清凉境界的含义,叫人很适意地进入到一个亲切的感觉中,书法架起了一道桥梁,艺术接通了世俗与宗教的彼岸。
书法在晚清民国这个时期,本来应该在革故鼎新与抱残守缺的对立之中来个你死我活的大比拼,但是没有,而是全面呈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复古热潮,完全是逆历史潮流而行,这与从明代兴起直到清末达到顶峰的金石考据学有关。晚清甲骨文的发现和研究,为书法的追源溯流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也同时为金石学的发展添加了一桶高效助燃剂,就像原始遗传基因密码被破解一样,接下来书法家的工作热情有多高那是可想而知的,大家一致认为对文字的探源其实就是书法的发展方向,这等于说回头路走的越远发展的越好。金石考据学在当时不仅是传统文人的把戏,还吸引了像陈独秀、鲁迅一类受过西化教育有明确反传统立场人士的钟爱。陈独秀晚年从政治舞台退出后,在重庆一个叫鹤山坪的地方十几年时间主要干了一件事,就是写了一本《小学识字教本》的文字源流考证类似工具书的著作。鲁迅对三代吉金、秦权、汉瓦、北碑的兴趣并不因为自己同时提倡汉字拼音化而受到丝毫影响。很多政治、学术的重要人物都是此中的资深大佬:康有为、沈曾植、罗振玉、王国维、梁启超、章太炎、于右任这些人都是书法家和金石研究学者,最近我还知道就连抗日战争中表现异常勇猛的帅哥将军张灵甫,也是个金石书法的爱好者,字写的很刚猛,与人的儒雅形象不太相符,与带兵和作战风格相一致。
李叔同出生在一个典型的封建家庭中,父亲李筱楼与李鸿章是同科进士,被授吏部主事。干了没几年,大概看不到什么政治前途,就辞职下海经商,并一举获得成功。李筱楼是个致富不忘乡亲的优秀民营企业家,开了一个“备济社”的救济机构,帮助穷人,被天津人民群众评为“粮店后街李善人”,成为当时天津卫两大著名商界善人之一,李鸿章亲自为“备济社”题了牌匾。
李叔同出生时李筱楼先生六十八岁,母亲王夫人二十岁。当时发生在家中的一件事很引人注意:产房中飞进一只喜鹊,衔来一枚松树枝,旁若无人,在产房中蹦来跳去,孩子生下之后,美丽的喜鹊姑娘放下松枝飞走,父母将松枝保存到李叔同垂髫之年交给了他本人,显然将其视为异兆。李叔同将这件事分别告诉过他的两个学生姜丹书和吕伯攸,两位同学都有文章记述,可是李叔同的儿子李端、女儿李孟娟却否定了喜鹊衔枝的故事,不知是不是李叔同编的美丽童话。我倾向是编的,这样我们就可以把李叔同还原成一个凡人,不搞得过分神秘,也好解释由普通人到一代高僧只是他理想的追求和最终实现。
李叔同出家后确实对童年时期的经历讳莫如深。我们通过有限的资料可以知道李叔同的父亲是个通达的商人,虔诚的佛教徒。家中主要成员的生日,李家都要买尽附近水产品批发零售市场的鱼虾蟹鳖进行大规模放生,收来的大盆小盆放的满街都是,清水横溢汇成一道靓丽的小溪,街坊邻居欢呼雀跃跟过节一样,浩浩荡荡帮着到河中放生。有关李筱楼对佛学的思想体会,李叔同在纪念父亲诞辰120周年时,写过父亲所撰的两幅对联送给学生刘质平:
事到知足人长惬;
人到无求品自高。
今日方知心是佛;
前身安见我非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