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乐旋律中还有一个和和谐有关的问题:有候我们会感觉到一个和弦组合听起来并不“完满”,充满了“紧张感(intension)”。心理学家莱奥纳多·梅耶(Leonard Meyer)在《音乐的情绪和意义》(Emotion and Meaning in Music)一书中认为,当和弦上下两个距离相等时,由于听者很难辨明和弦的空间位置,因此容易造成和弦的“紧张”。和“和谐图”类似,我们也可以得到一个加入陪音因素之后的“紧张图”。在这张图中,标准的6个大小调和弦依旧处于蓝色的紧张“安全区”。
图4 三音和弦的“紧张图”
好了,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不和谐”和“紧张”分别在不同三音和弦上是如何分布的。把他们两个结合起来,就得到了“不稳定(Instability)图”——理论上我们何时感知到美妙和谐的音响,何时这种组合对我们来说并非悦耳动听。这便是日本关西大学心理学家诺曼.库克(Norman D. Cook)和田中(Takefumi Hayashi)提出了的声学方法解释音律“和谐”的途径。在他们的理论中,只有两个音时,双音共振形成的和谐最重要;当三音和弦出现时,音调间的相对位置就更加重要了。
图5 三音和弦的“不稳定图”
近来,随着神经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得以进一步探讨音乐进入大脑后发生的事情。尝试将和谐和大脑神经元的活动联系起来。哈佛医学院音乐与大脑科学研 究所的神经学家马克·特瑞莫(Mark Jude Tramo)就和他的同事记录了100个猫的听觉神经元细胞对大调、小调和不和谐和弦的反应。通过统计这些神经发放之间的时间,可以得到一张不同时间间隔 (ISI)的频率表。
有趣的是,神经元在听到“和谐”和弦时的频率表明显规律些,并且成倍长度ISI出现的频率类似。而“不和谐”音产生的ISI频率就显得杂乱无章。这说明,听觉细胞对于和谐音律的反应,也倾向于产生有规律的共振——这或许是“和谐”带给我们无限美妙体验的第一步。
至于为什么我们会产生不同和声组合的不同感受,关西大学的两位研究者认为,声音的和谐规律是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获得的。在动物世界里,下降的语调常预示着威望、攻击和支配的性情。而上挑的语调则代表顺从,软弱与屈服。通过手势和肢体动作,这些音调的组合形式又被加强了象征的意义,并得以在世代间传递。
人类社会也有类似的场景,上扬的语调表示礼貌和顺从,下降的声音则预示着命令、要求与威严。而上升和下降似乎正对应着紧张(上下距离一样大)的和弦发通过上升和下降的变化形成的大调和小调调式。这或许揭示了,为什么大调和小调具有普适的情绪意义,在跨文化和种族的音乐中都带给人们相似的情感体验。再一起来听这一首阿卡贝拉的《Hotel California》。想想看我们能感受这美妙的和声,原来也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天赋,与长期人类社会生活演化的结果——是不是很奇妙呢?
参考资料:
Cook N.D. & Hayashi T. (2008).The Psychoacoustics of Harmony Perception.American Scientist, July-August: 311-319.
Peretz I. & Zatorre R. (2003). The Cognitive Neuroscience of Music.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哈里森在他的一本小册子《通往音乐之路》里面有个很有趣的小实验,家里有钢琴的话可以着手试一下:左手非常非常轻地,完全不发一滴声音地摁下最低音的第二个C, 接着右手在小字一组快速而短促地弹奏一个三和弦 C E G ,有趣的事,手指全部放开以后,那个低音的C响起来了,并且带动高音的三和弦共振(本来手指离健以后三和弦的声音也应该消失),发出一个丰满的高音和声。怎么回事呢,书里没有详尽解释,留下一片神秘,只说这就是神奇的泛音在以非常复杂的方式起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