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 半窗灵鼠斋的文字——传统那点事

本帖最后由 杨林 于 2013-1-9 22:22 编辑

按:

    偶然看到的网上文字,一本正经地告诉你传统如何如何,好东西是什么什么,偏偏又是有话不好好说的那种,油嘴滑舌吊儿郎当漫不经心神侃胡聊东邪西毒南拳北腿,貌似既不出奇也不守正,或者是有话就这样瞎掰之胡扯之了,我扯故我乐,不乐你就哭,牙爱咋地咋地吧。虽说没很多的独立见解,但也绝不属鹦鹉学舌。作者是位姓郁的上海男人,不知道与小妖怪家是否沾亲带故?也可能是妖怪姥姥家的哈亲戚哈,嘿嘿,知道小妖怪不姓郁。这头怪怪鼠文风气味倒与燕谈某些个别极少数人颇有相投之处,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气概也与一小撮阶级敌人的嗜好相类。好就好在这位鼠爷是个读书种子,古今中外天文地理五行八作阴阳八卦暹罗玛雅佛陀法老元素量子穿越什么的都知道一些,的确像个嗜书如命满肚纸浆和墨水的老鼠,这头啮齿类动物把很多我们早就忘记或根本就不知道的陈芝麻烂谷子嚼得津津有味,看得我也有些馋虫泛滥。

    据说英国有一种全世界最贵的咖啡叫猫粪,每杯100美元,是印度尼西亚一种叫做鲁瓦克的麝香猫生产的,准确说是排泄物里提炼的。喝这种咖啡太奢侈,用小坏的话说,那是要冒遭雷劈危险的。好吧,说不定燕谈哪位DL哪天真要冒死尝一下猫粪,那么咱做做准备活动热热身,先品品灵鼠粪如何?凡事都要讲个循序渐进嘛,熟话说,没见过老鼠娶猫,还没见过猫哭耗子吗?败家讲坛,正式开播。
本帖最后由 杨林 于 2013-1-10 09:50 编辑

半窗灵鼠斋:

老莲

中西方美术史,一开始的审美标准,大家差不多的。画画最高档的是人物题材,那里面细分的话,两类,一个叫历史,大场面;一个叫宗教,也是大场面。基督在十字架上一绑,绑上去肯定是需要很多群众演员,取下来也需要很多,还有些老面孔,例如圣母玛利亚,改邪归正的抹大拉之类,人物一多,处理起来肯定需要加倍的技巧,也吃功夫。在中国,宗教不是那么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们把人物画里面比较重要的也分为相似的两类,一个叫帝王;另一个就是佛道。

但是发展下去,中国人对人物画的态度,越来越轻视,魏晋南北朝的时候,顾恺之画曹植想念嫂嫂的《洛神赋》,还是人大于山,没多少年,盛唐时期李昭道画唐玄宗被困四川的《明皇幸蜀》,山势巍峨雄壮,人物小的一点点,即使骑了匹马,不仔细找,看也看不到。对皇上在画中的待遇,都这样,小老百姓那就更可见一斑了。人物画家的地位,也从一开始的画圣,变成了以后山水画家嘴里的“匠人”。

你看北宋三大派,李成、郭熙,荆浩、关仝,董源、巨然,再加上范宽,都是山水画家,没有一个画人物的;南宋四家,除了刘松年画佛道以外,李唐、马远、夏圭都是画山水为主业;元朝更离谱,黄公望、吴镇、王蒙,都是标准山水画家,倪云林甚至痛恨在画上点缀小人物,觉得肮脏,这个毛病后来被董其昌学去,所以这两位文人画大佬的作品上,很少很少看得到一两个小人,即使有,也是逸笔草草,眉毛胡子一把抓,没有任何细节。

唯一能改变人物画家千年被打压地位的高手,基本都出现在明朝,实现了中华民族人物画的一次伟大复兴。这里面,文徵明、唐伯虎、仇英这些说苏州话听评弹触忌奥灶面藏书羊肉的小男人,功不可没,但有明一朝,人物画功力最为深湛,影响最巨大,格调也最高的,当属陈老莲。

陈老莲寿命不长,这有点奇怪,因为此君的线条质地相当绵厚,悠长和缓,照道理不应该只活了五十几岁。有些历史书上记载他是得罪了谁,被做掉的,这个说法笔者比较认可。那个时候乱,被做掉的画家文人不少,金圣叹,李贽,杨龙友,陈卧子,这些人都是生命里很旺盛的,放在今天,可能都活得过巴金老,但是明末一乱,大家都早早去往生净土。老莲极其好色,到了晚年,也是常年住在夜总会里,要他的画,给钱没用,找个好的小姐,立马开工,所以笔者揣摩:此君的生命力,肯定也是不同凡响。

明朝的复古风气相当浓厚,具体在艺术上,大家都以摹古作为审美的一个准绳,那明朝人可比今天我们的审美高级多了(谁也别不服气,这个板上钉钉的事情,单看瓷器一样就晓得了),人家不仅仅是表面上,皮相上的近似,还要品骨子里的味道,是不是雅正。陈老莲这点就做得特别好,他的画是远接了晋唐的韵味,细线奇诡,举止优雅,中锋用得特别自觉。不要看中国画家天天叫着中锋用笔,其实纯用中锋画画,是不太可能做到的事情,要么就是中古时期的佛道人物,后来能续这一脉的香烟的,陈老莲是其中佼佼者。

清朝中期以后,人物画家开始慢慢地有了一些高压过后的审美追求,陈老莲被再次追捧,到了晚清,海派人物画几乎全是老莲体,不要说任伯年这样的职业高手,就是到了民国甚至49年以后,江南要是画人物的,都要从陈老莲那里吸取养分。谢稚柳老先生早年一手的陈老莲,就是个明证。

什么叫大家,大师,master,就是这件事情,他不做,人家不晓得,他一动手,人家都恍然:哦原来可以这样弄啊。马尔克斯读到博尔赫斯,感慨哦原来文章可以这样写啊;任伯年看到陈老莲,哦原来人物可以这样画啊;读者诸君读到笔者的专栏,哦原来牛皮可以这样吹啊,这都挺不容易的~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未知真假的猫屎咖啡喝过,牛嚼牡丹也不觉得什么。不知这老鼠茶如何,且拉个板凳慢慢等。
我知道什么?
几个画家如郁俊、董天昊的文字,都写得俊秀灵动,清雅脱俗。
嘴上有龙!

追朱新建滴时候偷瞟过不少灵鼠酒~
坐在地板砖上等双歪、油泼辣子前辈等人前来报到。。。
郁俊沪语小品随笔写得不错。
诗酒风流近散场,心情无限对斜阳,如今只剩燕双双。
病酒願爲千日醉,看花誤惹一身香,夜來有夢怕還鄉。
本帖最后由 杨林 于 2013-1-10 15:16 编辑

据说陈老练有个怪癖,画画好之后,很民主很谦虚,会请群众围观,征求大家的意见,当大家一致认为这幅画画得很好时,对不起,陈老莲陈洪绶先生会当场把画撕毁扔掉,画要入了俗人眼,这怎么能行,明珠暗投玫瑰东施宝剑韦小宝的感觉,这不是老莲的追求。这事不知真假,但看陈老莲的画,还真是严肃认真,不投机不讨巧,那人物,怎么古怪怎么画,我想生活中谁也不希望亲戚朋友当中会有这么个画中人出现,那会儿UFO还没光临,外星人连个传说也没有。艺术史有个怪癖,你不理它,它偏理你,你若巴结它,对不起,最终十有八九会把你弃之如敝屣。陈老莲就是这样以怪异取胜的,他的人物画没有帅哥美女,全是侏罗纪时代的怪物。这么说好像也不对,因为这些人从身体比例上来说,又像是3000年以后的我等进化高级族类,头大身子小,非常中国,太湖石灵璧石化身的精灵,瘦、皱、漏、透,占齐了。
感觉又可以出本书,上次那本书,一直还没写读后感,心理压力很大。
神经病人思维广,自费五毛立场稳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未知真假的猫屎咖啡喝过,牛嚼牡丹也不觉得什么。不知这老鼠茶如何,且拉个板凳慢慢等。
ironland 发表于 2013-1-9 21:08
果然有捷足先登者,我还嘀咕着明年有可能去趟英国,是否去尝尝猫粪咖啡,铁弟这么一说,俺就省一把银子了。不过估计假的可能性小,极大可能是牡丹本来就就是一道品牌茶招牌菜,千年老树啥啥的,讲究而已。
几个画家如郁俊、董天昊的文字,都写得俊秀灵动,清雅脱俗。
袁灿兴 发表于 2013-1-9 21:14
应该就是郁俊。没想到郁家还有这等人才,俺以前被郁家的拔尖人才郁钧剑先生的歌声折磨得上吐下泻,郁闷不堪,好了,有这个郁俊,真个改变俺对这个家族的看法了。
感觉又可以出本书,上次那本书,一直还没写读后感,心理压力很大。
zoufeng_1234 发表于 2013-1-9 22:35
我滴个邹大哥,看好了,这是转发的,出书既不关俺神马事体,俺也不想沾什麻瓜落。
我滴个邹大哥,看好了,这是转发的,出书既不关俺神马事体,俺也不想沾什麻瓜落。
杨林 发表于 2013-1-9 23:10
哦,我以为你自己的连载。不过文字风格还真像。
神经病人思维广,自费五毛立场稳
本帖最后由 杨林 于 2013-1-9 23:20 编辑

这幅字很早就看到过,大概是八九十年代首先发在上海的《书与画》杂志上,超级喜欢。
“何以至今心愈小,只因已往事皆非。”句子也棒。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陈洪绶怪诞,可偏偏又觉得好看舒服,明明是一波波的曲线,可又结结实实的。海派的老莲体,多少缺了些骨头。

窃以为中国画对人物兴趣有缺,和文人画画家的非职业性有些关联。苏汉臣那类仅靠画技维生,没有文名,只走民间市场、纯市场化的,就会有些讲求细节的人物画。像陈洪绶画水浒叶子,也有市场需求的考虑吧。一百零八将好标好认,一百零八种植物那就是《本草纲目》了。
我知道什么?
想打个榴莲的比喻,又觉得不太妥当,毕竟能够吃出榴莲香味的人很多。要说真正喜欢陈洪绶,肯定需要一定的文化、艺术训练。我小的时候知道陈洪绶,是从水浒全传的插图上,那些《水浒叶子》立刻将我吸引住,这样说来喜欢不喜欢与修养什么的关系也不大,可真正要看出其中的好处来,还是需要很多的学习积累。
陈洪绶怪诞,可偏偏又觉得好看舒服,明明是一波波的曲线,可又结结实实的。海派的老莲体,多少缺了些骨头。

ironland 发表于 2013-1-10 00:06
同感同感。陈的人物线条流畅俊逸,养眼得很。我儿时在长辈家看任伯年的人物画,那时还不知任伯年是谁,直觉那些线条有些曲里拐弯,肩膀偏瘫。

老鼠郁有奇才,满腹经纶,文字表达却很口语化世俗化,荤段子用起来也得心应手。他的文字我已追看了许久。
本帖最后由 杨林 于 2013-1-10 12:21 编辑

《水浒叶子》其实就是明代喝酒时进行游戏的扑克牌,行酒令用的,估计可以比大小,老虎、杠子、鸡、虫这样相互吃相互克。陈老莲这套叶子其实只画了四十个水浒人物,大概这是纸牌的规定数目。陈老莲画水浒人物完全不顾及文学脚本给出的形象,有时连基本的胖瘦体型都不管,比如把鲁智深直接就画成了一个瘦骨罗汉,达摩的形象。孙二娘竟然坐那儿绣女红,像是大家闺秀。尽管如此,此后画水浒人物,全都以此为圭臬。画家们看了这样的画,不服也难。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半窗灵鼠斋:

八大

一直想好好地写八大,一直没有勇气写,这个人太复杂了,又特么活得足够长,什么都不干,单看看身世就一个传奇。那笔者就挑一个点来说。话说美术史上,凡是大写意画出名堂来的,不管贫困潦倒,基本没有短命的,齐白石这种名利双收的不算,就看可怜的主儿例如徐渭八大,坎坷是够坎坷,不过寿命都还不错,跌跌撞撞都能活个七老八十寿终正寝,考虑到那个时候的医疗条件,把大写意书画称作特健药,的确是民国人的一个精彩比喻。

八大是朱姓王孙,似乎有点因果报应在里面,朱洪武元璋是个驴脸皇帝,平生最看不起读书人,自小穷嘛,只好去做和尚,图书管理员都没份儿,所以后来登基以后,照死了收拾艺术家和读书人,可他做梦没想到自己几个灰孙子都是书画全才,叫你欺负艺术家,你全家最后都搞艺术。明亡时八大16岁,据笔者本人的经验,16岁嘛不仅仅是饮食男女,国仇家恨也该懂一点了,何况古人还早熟,何况八大还天才,已经中了秀才,写得一手馆阁字,那个时候的八大,要是拿他的行书放在董其昌的手札里,还挺难认的,这手活儿明朝末年很多人都有,金庸的那个老祖宗査士标也行,那个时候的社会风气么,真好。

明朝末年到清朝末年,书画一路基本全是董其昌的市面,人家捧他万世师表,还真不是瞎吹。八大这么奇怪简略的画风,能够在清朝一路被收藏家护持下来,和他对董其昌审美的严格遵循密切相关,也就是说,八大在艺术上,其实远远比四王这些小猴崽子懂得尊重传统,敬畏权威,恪守规范。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他是个有修为的和尚。他这个和尚做得非常投入,是一本正经研究过佛教经典的,不到中年,人已经修炼成忘了临济还是别的什么宗派,一方丛林的宗师,就是方丈大和尚之类,不开玩笑,有传承的,一张长纸从达摩写到自己的名字。

能够把持一方,做当家和尚这件事情,一般美术史上不太提及,笔者以为,其实对八大的艺术心理的形成极为重要,因为对和尚这个行当来说,能成为宗门传人,这是很值得骄傲的事情,也是对于他作为传统继承人的巨大认可。这点是同为皇孙,同做和尚的石涛所没有的经历,所以从对于传统的研究和发扬上来看,八大远比石涛出色,这不仅是两个人性格不同的结果。

另外一点和僧侣生活密切相关的点也不能忽视,八大早年,绘画上完全学习徐渭,连墨中大量加胶水这种特殊习惯都照搬,但是效果和徐渭迥异,因为他很早就有比较深的禅宗修为,所以画面上的题字基本都是偈子或者话头,类似于今天央视问你幸福吗我姓曾这种机锋。所以他尽管有很强的道统意识,具体落实在艺术上,禅宗答非所谓这一套,给他更多启发。浓厚的传承意识和深刻的机锋表达,二者成就了八大,所以结论是,幸亏他是个和尚,幸亏他做了和尚而不是江西王,我们才能拥有这样深刻、奇诡、壮阔、雄浑的艺术遗产,谢谢嘉宾李自成和努尔哈赤的鼎力协助和全情出演。
本帖最后由 杨林 于 2013-1-10 12:24 编辑

老鼠对八大的研究还算全面,但不太深入,这倒不是因为我比他深入,而是因为他带有偏见,也就是把传统的正宗真当一回事。拿石涛和八大作比较可以,但没必要将宗教的修为扯到艺术修为上,否则你怎么解释慧能连字都不会写这件事。八大明亡时的岁数也搞错了。

有一点倒是出奇制胜,看出八大早期模仿徐渭的画墨中加胶比较多,能注意到这种细节问题,看来是个材料控,佩服一下。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半窗灵鼠斋:

精通武术的流氓

首先解释一下标题,流氓属褒义,意味着自由,脱离体制,和令人敬畏。比流氓低一档的叫模子,那就是讨债啊恐吓啊戴个箍去扫黄或者砸水果摊,请勿混淆。

我们这些文化模子过剩的,恰恰是小白所缺乏,例如脂肪。反过来也成立,他拥有当代中国人所稀缺的质地,例如不合时宜的消瘦,古怪的狂热,偏执的好奇与激情。嗯,莎士比亚说过,不要借给别人钱,也不要问别人借钱,哎等等,读者诸君算了,忘记这句吧,特么和小白一点关系也没有,尽管看起来,不引用一句莎士比亚就不太容易开口讨论这个人。

小白对这个时代,没什么归属感,和历史上少数几个可敬的才子一样,他与成功之道,保持着些许距离,他就是瘦刮刮坐在那里,轻微自闭。这叫什么?对册那这就叫象牙塔。第一次见小白,是在杜月笙老宅,那个时候笔者尚兼任新文人画第一把交椅朱新建的首席篾片,一同咖啡还有陈村老师。诸位友好地探讨了卵大卵小的问题,极其学术。小白后来那篇很有名的说长道短的文章,主旨那时他就口述了一番,进行了一次鸡鸡史的文艺复兴,从中世纪晚期上溯至罗马,听得诸人相当惊艳。从未有人谈论这个话题如此文雅,镇定,生动,毫不猥琐,相比较当年笔者读的三流大学里,某天深夜一位姓邵的男同学喝高了,拿着卷尺从寝室里窜出来大嚷我终于特么有十四公分,其境界相去何止天渊。

有一个高校新词,形容小白倒很贴切:学霸。他拥有着别人不具备的探索勇气,学术力量,和丰沛资源。所以他对文字节奏和俏皮段子,基本不太在意,第一字开始,他煞有介事的端庄就会令读者扣好风纪扣,正襟危坐,开始真假参半的阅读。有时候笔者自问,小白的说服力从何而来?后来发现,他肯定是圈子里笔者所有认识的人里,收藏种种情色绘画最全的人,角角落落都给你搜罗到。他曾经拣择了一张光盘,寄给朱新建,这是份非常有价值的礼物,08年,我们两个赏鉴完陈冠希大师的佳作之余,有空就会看看这盘里的诸类货色,朱爷评论过去:这个好,这个也好。然后吐一口烟,你说我也不太认识小白,他怎么送我这么份厚礼?后来知道,那些图来之不易,花钱,也抛了心力,甚至悍然发动了针对几个资本主义图书馆的电子战争。其实除了绘画,大多数小白提供的文字典故,由于知识结构迥异,绝大多数读者都摸不清来历,而且也无暇追究真伪。那天笔者端着石榴汁走进书城小会议厅,新书发布还没开始,两个女中学生看看投影屏幕,上面全是各种妖精打架,发两声喊,嗷的掩面逃出去。几位有文化的大叔猥琐地笑了——她们也许触碰到了本质的小白,或者,被小白的本质触碰到了。

小白身体不太好,没关系,大家身体都不是很好,身体好的,就不写文章,去搞拆迁了。其实有那么几次,笔者从金泥美术用品商店或者商务印书馆或者古籍书店或者美术书店或者外文书店出来,隐约看见他在福州路浙江路附近飘然而过,背着一个北脸形状的书包,根本来不及招呼他。只好对身边女孩子说:快看,小白。好一似追看流星雨。女孩子茫然,是蜡笔小新的那条狗吗?说不,是一位神仙。

一句话说说这本奇书:有人评价劳特累克所绘妓女,画得和塞尚的苹果一样纯洁。这就是笔者仔细阅读《表演与偷窥》的真实感受。
上海的文脉真是好,这个小白简直就是个世外高人,决定买书看看。《表演与偷窥》还有《好色的哈姆雷特》,网上查查有木有。
本帖最后由 杨林 于 2013-1-11 10:24 编辑
陈洪绶怪诞,可偏偏又觉得好看舒服,明明是一波波的曲线,可又结结实实的。海派的老莲体,多少缺了些骨头。

窃以为中国画对人物兴趣有缺,和文人画画家的非职业性有些关联。苏汉臣那类仅靠画技维生,没有文名,只 ...
ironland 发表于 2013-1-10 00:06
海派学习陈老莲,任伯年的骨力有所不逮,他太聪明了,画得有些快;任熊又有些僵和柴,天分欠点,显得笨和呆。两家都缺乏些神秘高古之气。
当代画人物的画家当中,学陈老莲的,有两个我有印象。奇怪的是还都是女生,徐乐乐和马小娟,徐乐乐画古装的,马小娟画现代的。我喜欢徐乐乐,马小娟如果不是前几天有人提起,几乎忘掉还有这么个画家。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半窗灵鼠斋:

八怪和郑板桥

朱新建老师有个很妙的比喻:八大是白酒,石涛是黄酒。意思八大是蒸馏过一道的,境界更高一点,而且石涛确实开了很不好的风气,随便涂抹几笔都可以说是艺术品,下来扬州八怪粉墨登场,验证了朱老师的评论。和前辈真正的醇厚老酒相比,扬州八怪这种,就是掺了水的酒酿,酒酿如果放陈了,也有酒味道,例如金农,但大多数都是加点糖就出来卖了,还卖得特别好,对,说的就是你——郑板桥。

郑板桥官声很不错,故事也多,到今天也是妇孺皆知。但是画画实在不怎么入流,卖得好,主要因为盐商。盐商跟今天的煤老板一样,人傻钱多,不太懂还特别喜欢装。为什么盐商会喜欢不讲规矩的扬州八怪这一路画风呢?其实还有个心理因素。四王这一路正统派,在清朝初年非常强势,当官坐轿子的,总是家里挂的四王或者小四王或者小小四王,这就是身份的象征。后来弄窝子发财的盐商,觉得家里也挂这些个山山水水,似乎有点乏味。好比法国财主不肯挂古典主义的光屁股女人,要找象征他们这个阶层品位的艺术家,后来就捧红了印象派。一个道理,扬州八怪就是这么红起来的,他们就是盐商的印象派。

刚才说到石涛以后,画画的发现不必刻意去练基本功,只要腔调好,功架搭足,会做几首歪诗,在扬州一带也可以立足,于是画家们纷纷开出一条新路来。不过这不怪石涛,他的基本功是极好的,后继者太烂了,搞不定。那天酒后我请教吴子建先生,八怪里有会画画的吗?他想一想,说罗两峰还可以,其他都是在瞎弄。不过瞎弄也分,金冬心的味道很好,所以他就成立了,郑板桥实在不能看。我们都笑起来,这话说得好。

但是至今郑板桥还是大名鼎鼎,因为他实在很会作秀,今天的许多画家,是学得很传神的。一般现在的画家,如果长发飘飘,穿唐装,喜欢当场表演的,继承的就是当年扬州八怪的路子。这个路子也有传承的,例如清末康有为,还没出来混北京,先自称圣人;后来刘海粟,大师大师自己叫自己叫了有毛一百年;文怀沙也是这个路子。我在进修时,认识一位仁兄,本行原来是开出租车的,后来改行当画家,钱赚的还很不错,他一动手,别人都没办法画画,因为他喜欢自己给自己叫好,外出写生能认识一堆干女儿和女徒弟。我就知道,此公也是这一派的传人。

好,回过头来说郑板桥,他早年也是受的科举教育,一手钟王写的笔端笔正,蛮好。后来做了县太爷,又丢了官,跑去混扬州的码头,那个时候的扬州,就和今天的上海一样,几个大盐商养着一帮画画的。郑板桥那真是绝顶聪明,一看就知道人家要什么,要故事,逸闻,传奇。那对于他来说,太容易了啊,适当的作怪,这就是郑板桥艺术的全部作为。可惜他绘画上实在造诣太浅,兰竹这种题材除了文化水平不高的盐商,还能骗骗谁?但是市场规律就是这样,一个画画的,只要哄好三个老板,这辈子肯定衣食不愁。郑板桥到今天还没有被淘汰,可见市场真的是可以造就艺术史的。

最后笔者说一句狠的,拍卖行上千万不要买郑板桥,因为如果老板您真心喜欢郑板桥,那您一定看不懂真假。
本帖最后由 杨林 于 2013-1-11 17:14 编辑

我也不喜欢郑板桥,但老鼠这样的评论方式我不欣赏。谈书法动不动谁有科举的底子,童子功什么的,就好像谈培养琴童、台球明星啥的,这是扯。艺术家的成功没有一定之规,基本功有用,基本功有时还有害呢,否则“积习难除”怎么解释,天才如果是培养出来的,那还叫个毛天才。郑板桥等扬州画派的几个代表人物,大多是经历过科举的,好几个做过官,只不过中过进士的只有郑板桥一人,学问最好的或最有灵性的当属金农。金农五十岁才开始画画,造型基本功是没有的,他老人家也根本不知道画画还需要神马童子功,可谁敢说他画的不好。其实文人画尽管说的是文人,可绝对不是指的书呆子都能画出文人画,那是性灵。
本帖最后由 杨林 于 2013-1-11 16:56 编辑

上几幅扬州八怪代表人物,看看这帮不会画画的人会化成什么样子。俺忍不住想,会画画会是个什么样子?宋徽宗是不是个标准?写字呢?王羲之、颜真卿是唯一还是为二的标准?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本帖最后由 杨林 于 2013-1-11 16:54 编辑

半窗灵鼠斋:

文人的画

时间稍微跳开一点哈,咱们要说点理论小课题,好比以前说的《凹凸》。董其昌为什么能笼罩清朝民国四百多年时间而大兴不衰,时到今天,还有很多人包括笔者,为他痴迷。是因为他给出了最为完整的早期文人画理论,适当地消解技术(说得通俗一点,就是让画画变得不那么复杂),从此高身份的业余画家开始统治画坛。

那么这个理论有没有被取代和更新的命运呢?有。董其昌以后,建构和补充文人画体系最完整的,当属黄宾虹。黄和董一样,属于比较自觉的文人画家,这个自觉不自觉,就决定了一个艺术家在美术史上的高度。董其昌是拿笔性做文章,人家书法大家,这个是最擅长的,力求温润柔软;黄宾虹说的是力量,画如榻碑,因为黄宾虹的金石文字功底很好,所以他也能立足。不过,容笔者戳一下轮胎,在这些好听的说词背后,是一个尴尬的文人画现实,这两位,其实都不太会画。

明朝以后,拜董其昌和他一帮子酒肉朋友所赐,中国绘画出现了一个大特点,业余的票友,地位一直要比职业画家高。董其昌呢还好理解,是个高官,书法大家,在画上耗费的精力相对来说,要少一些,甚至让陈继儒拉皮条,找别的画家代笔来凑数;黄宾虹那就是个画疯子,精力极其旺盛,可惜手艺非常差,还有一个可能是没找到对路的老师,一直在小地方摸索,所以他画画基本没准头,造型能力简直就是负的,所以被迫业余。但是没关系,这两位正是这么将错就错,给文人画指明了特别清晰的方向,从此国画变成了一种很危险的人人可以玩的游戏,怎么都说得通,怎么都可以弄,安迪沃霍尔的人人都是几分钟明星理论,咱们在清朝初年就玩过了,您说是不是?

黄宾虹绝对是大师,为什么?咱们分析一下:因为上述理论,所以传统意义的中国画家分三档:最底下的是手艺人,笔者也属于这一档次,等于画墙纸,群众喜闻乐见;中间一档叫矫情,也就是文青,靠什么笔墨啊韵味啊气息啊混饭吃,儒商都喜欢这一路,美院很多毕业的都这副德行,历史上文徵明啊沈石田啊唐伯虎啊就是这一路;最牛的叫精神病,疯子,这种人能成大师,黄宾虹就是这种画家,人家在清末干啥?玩炮弹造反的主,后来造反不成,精力旺盛到无处发泄,画画去了,读者诸君请想象一下他和他艺术的生命力。

文人画系统一直是个两难课题,首先要像,造型上过得去,但是又不能太像,得求画外的所谓书卷气,所以董的南北宗,到黄宾虹这里,变成融洽分明,草木华滋,一个绕指柔,一个涂黑板,都是力求给文人画画一条出路,他们的理论都是非常专一有特色。看似已经无懈可击了,笔者认为,后继者里面,当代“新文人画”领袖朱新建先生提出大量加入涂鸦因素,精辟,绝对是一条继续消解绘画技巧元素的好路,可惜他病了,右手偏枯,不能作画,惋惜。

做生意也好,弄别的也好,制定规则的肯定比遵守规矩的牛逼。别看石涛八大巧夺天工,这二位皇孙都是守着董其昌的规矩在画画,黄宾虹的野心大多了,他要制定规则,今天多少人学黄宾虹啊,为什么,说明他这条路值得尝试对不对?当年董其昌也是勾引得整个清朝如痴如醉,规则的力量在艺术史上几乎和材料等价。有志于在美术史上留下大脚印的画人,先不要忙着数钱,想想规则的问题吧亲。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本帖最后由 ironland 于 2013-1-11 18:07 编辑

23# 杨林
徐乐乐有一本使用文艺复兴早期元素的「白雪公主」,极其出色。
马小娟画得挺温和。和上海某个画山水的人挺像。

我倒是喜欢郑板桥,有写生,画得不概念。看他的竹子,会想起植物园竹园,那些在阳光下摇摆的家伙。淡竹,苦竹,毛竹,箬叶竹。。。

金农又是另外一种,一板一眼打铁似的,可却让人觉得亲近。
我知道什么?
最牛的叫精神病,疯子,这种人能成大师,黄宾虹就是这种画家,人家在清末干啥?玩炮弹造反的主,后来造反不成,精力旺盛到无处发泄,画画去了,读者诸君请想象一下他和他艺术的生命力。
介段太精彩了~狂笑加狂顶~
本帖最后由 杨林 于 2013-1-11 22:50 编辑
23# 杨林
徐乐乐有一本使用文艺复兴早期元素的「白雪公主」,极其出色。
马小娟画得挺温和。和上海某个画山水的人挺像。

我倒是喜欢郑板桥,有写生,画得不概念。看他的竹子,会想起植物园竹园,那些在阳光下 ...
ironland 发表于 2013-1-11 17:33
徐乐乐大概是年轻一辈(现在应该说是中老年了吧)最出色的连环画插图画家,相比她的前辈,她有一种高度的创作意识,也就是离开故事的再创作,她有能力使插图成为独立的艺术作品,很多西方画家是这样的。就像电影音乐和电影插曲,好的完全具备独立的艺术欣赏价值。

郑板桥其实是那个时代的奇葩(不含贬义),很不容易,虽说晚明到清初书法经过风起云涌跌宕起伏的改革狂潮,文人士子的胸中块垒通过这种方式抒发最保险。极端到王铎、傅山、张瑞图、倪元璐,还有更特别的徐渭,以及后来的八大、石涛,可他们主要是在笔法上进行变革。书法的字型到了郑板桥手里发生了惊天动地的改变,他自己说成是六分半书,那纯粹是托古改制,为了说事,谁能知道他依据的是哪个碑哪个贴,只是看起来更接近所谓的八分书(隶书)而已,可他的字忽长忽扁,完全根据自己的感觉来安排,别人根本看不到其中的规律,更别说传统的隶书结字规律,根本就无迹可寻。可他能把章法处理得很妥帖,所谓乱石铺街是也,这是需要大本事的。因为当年盐商喜欢,我们自然要反对,我也免不了这个俗,何况其中还有颠覆的快感。其实郑板桥不是一点传承没有的,石涛的很多题画书法就是他取法的源头。

金农对艺术的感觉是一流的,并且超级自信,下笔真肯定,就不相信自己还会画错画不准。在对文气的追求上,我感觉他与郑板桥并不存在雅俗的巨大差别,不能一说金农雅,就非要说郑板桥俗。真要说俗,海派哪个不比扬州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