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一个自称为自由主义者的思想启蒙历程

本帖最后由 值班编辑04 于 2014-6-13 14:20 编辑

我现在自称是自由主义者,因为我认同了大部分的自由主义理念。

我从懵懂无知的孩子,到一个被全面灌输共产主义思想的学生,到一个愤怒的青年,再到一个基督徒,由于思考好人和坏人的问题,开始对儒家思想感兴趣,最后成了“胡派”自由主义者,中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试图在这里自己理一理,顺便也练练笔。(就像小夏练GRE作文)

1. 我的自由主义启蒙应该是从童年开始的,而且是和我的外婆有关的。我的外婆是一个普通的裁缝和家庭妇女。生于1916年,经历了民国,抗战,解放后的一系列运动一直到去年以90高龄去世。她念过小学,算是粗通文墨,又是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说几件简单的事情来说明她对我的影响:我的小学阶段正是大谈阶级斗争的时候,太平天国和所有的农民起义者都被描绘成了正面的形象。而我的外婆曾经听她的长辈们说起过“长毛”是如何的烧杀抢劫,无恶不作。她的描绘显然是和我接受的教育是完全冲突的。高大全的农民起义者成了残忍的暴徒。

另一件事情是她说起日本人来的时候的故事。日本兵刚来的时候确实是乱来的,看见花姑娘就抢。当时我的外婆正怀着我的大姨,便和家人一起躲到乡下。后来小镇上有了维持会,专门负责和日本人接洽,日本人如果有什么需要,会通过维持会以和平的方式来解决,(包括花姑娘的问题)。后来小镇的生活就慢慢恢复了秩序, 我外婆也带着在乡下出生的大姨回到了镇上。我的外公家里还住过几个日本兵,其中有个叫佐佐木的,特别憨厚实在,还特别喜欢小孩,经常拿出糖果来给我大姨吃。

我小时候最喜欢看的小说就是描述抗日战争的,像《敌后武工队》,《铁道游击队》,《小英雄雨来》。小说里面经常会出现我外婆说过的“维持会”,但是“维持会”就是汉奸的代名词,是小说中抗日锄奸队的铲除对象。在我外婆嘴里造福乡里功劳不小的“维持会”,是投敌卖国的汉奸。而电影里凶神恶煞的日本鬼子,成了善良憨厚的中年男子。(多年以后,我在真名网与童志刚老师对掐,当看到童老师说周作人最后成了汉奸,与全国人民为敌,我只好摇头苦笑:用一顶大帽子来否定一个人,确实是太容易了)

最后一件事,也是对我影响最大的:我外婆所在的小镇上有个特别省吃俭用,又吃苦耐劳的老实人。我外婆说只见他一年到头穿的都是打满补丁的衣服。就在49年“解放”前,他用省下来的积蓄买了几亩田。结果就被打成了地主,被一枪毙命。在我受过的教育里,地主都是穿着绫罗绸缎,叼着水烟袋,带着狼狗。还有狗腿子跟在后面,拿着皮鞭恶狠狠地抽打长工。

我怎么也无法把我外婆说的这个可怜的老实人,和“地主”这个词联系起来。

我说的这些外婆对我的影响,当然还不能直接和自由主义挂上钩,但是至少让我脑子里有了独立思考的种子。好人与坏人,在我脑子里开始模糊起来。

我是1973年上小学,在我外婆对我自由主义启蒙的同时,我在学校里经历了批林批孔,反击右倾翻案风,批水浒和宋江的投降主义,批党内最大的走资派,批四人帮。每次写作文其实都是写批判文章,似懂非懂地从报纸上抄一些话交上去算数。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我上初中,其实那段时间我们国家经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我家隔壁有个阿姨在恢复高考后考上了师范学院的中文系,回家的时候带回来《假如我是真的》这样的文学作品。还向我们描绘了当时有人在校园里演讲和竞选人民代表的场面。因为我毕竟还小。那一次的思想解放运动对我并没有什么影响。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lastedittime]1187360488[/lastedittime]编辑过]

神经病人思维广,自费五毛立场稳
come on[em05]
爱生活,爱拉灯!
屏息而读,静待下文.[em105]
本帖最后由 值班编辑04 于 2014-6-13 21:35 编辑

2 大学时代的启蒙

1983年我考上浙大,那段时间高层改革派和保守派斗争非常激烈。西方媒体用中央开会的时候,代表们穿中山装还是西装,来判断哪一派占上风。而我们则经历了反资产阶级自由化,反精神污染等运动。当时邓丽君的歌曲是精神污染的代表,标准的说法叫“靡靡之音”。在台湾对现实批判的罗大佑,苏芮被介绍到了大陆,成了我们这一代的音乐启蒙。“龙的传人”侯德健则直接来到大陆定居。(大陆当时最红的歌手程琳嫁给了侯德健,称他为侯哥,让我不禁想起八戒)

86年底安徽合肥的中国科技大学爆发了学生运动,上海的学生响应起来,到人民广场静坐,这次运动影响不算大,很快就平息了。结果是胡下台,赵继位,方,刘,王三个老右被开除出党。

87年的大概五月份,我在校园里偶然看见一个通告,有一个叫许/良/英的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员有一个系列讲座,讲座名字我都忘了。因为那时课程很松,无聊得很。我就去听了。而且一听就是4次。那次的系列讲座成了我思想启蒙的重要环节。他是浙江黄岩人,口音比较重,好像身体也不是很好,所以讲话听得不是很清楚,几乎没法记笔记。在浙大建筑系4楼的一间小教室里,一头白发的许先生给了我民主和自由的最早启蒙,可惜现在能够写下来的东西已经不多了:

.在浙大求学的时代就参加了学生民主运动,但是其实对民主是不懂的。一直到近年来才慢慢懂得。许先生还一口断定,真正理解民主的人在中国不超过100个。

.他们老是说“既要民主,也要法制”显然故意把民主和法制对立起来了。好像要吓唬我们:如果民主和自由太多了,人们就会无法无天,就会天下大乱。

.当时有一部戏曲电影叫“七品芝麻官” 主人公有一句话叫: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一时被传为口号式的美谈。绝大多数中国人心中的民主就是“为民做主”。“为民做主”显然不是民主。

.文革期间在老毛指示下印了一百本“金瓶梅", 发给部长级以上的高级官员每人一本; 具备一定级别的中央领导都配有特别护士,简称“特护”,就相当与红楼梦里的通房丫头。

.49年以后,大量的军队干部专业成为地方行政干部,因为其中有很多来自北方农村,被称为“南下干部”,这些人有很多几乎是文盲,所以就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因为他们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审阅文件的时候不会签字,就干脆在文件上事先打印好名字,然后在秘书交给他签字的时候,在自己的名字上面画个圆圈表示已经审阅。这就是著名的“圈阅”

.当时浙江水利厅某个厅长就是一个南下干部,他在听新安江发电厂总工程师汇报工作的时候居然睡着了。

.我们国家在大跃进后饿死的人数超过了在抗日战争中死亡的人数。

多年以后,有人在真名网转载茅于轼的文章,提出精英治国的概念,引起争论和质疑,其中一个大问题是谁来界定谁是精英,我想不管怎么界定,只会画圈的肯定不是精英,而且让他们去勉为其难做很难胜任的工作,对他们其实也是一件痛苦和难堪的事情。那个睡着了的厅长,如果在一个公平,富足的社会,可能宁可做一个快乐逍遥的卡车司机。

上面这些东西也许在现在看来是稀松平常的信息。但是在20年前,对一个受了共产党10多年教育的我来说,是全新的东西,甚至有些骇人听闻。

1988年,我大学毕业,继续住在大学校园里。那一年我买了一套四本梁实秋的散文集,鲁迅笔下的乏走狗,居然是那么有趣,博学,文笔简练清新,我开始喜欢这种生活化的散文。由梁实秋开始,我又看了林语堂,周作人,李敖的一些东西。好像很多都来自湖南文艺出版社。

89年3月,胡耀邦去世,最后引发了举世瞩目的春夏风波。现在回头看看,那只是一场热热闹闹的运动而已,对于厌倦了平淡生活的人们来说,相当于一次持续两个月的狂欢节或者嘉年华会。对我的思想启蒙并没有多大的影响。当然,对于那些真正热血的理想主义者来说,这样说好像太不负责任了。戴晴在最近的博客中说了,这次风波真正的利益收获者是那些逃到美国,或者正在为绿卡犯愁的中国人。其余的我们,其实都为之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待续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lastedittime]1187479915[/lastedittime]编辑过]

神经病人思维广,自费五毛立场稳
引发偶严重的好奇心,等.[em103][em104]

太好了,亲身思想经历。

如果那些新左派上来谈谈思想经历就非常好了。

实在不行,呼吁槟榔谈谈自称毛粉丝的思想历程就好了。

参加交流

写得挺有味道的,不过我的感觉也跟菜兄差不多,就是这一代的人基本上都是这样走过来的,脉络大体相同,倒是菜兄说的“新左派”,我倒真的对他们的脉络更感兴趣,他们又是怎么走过来的呢?

我就更耿直一点了哈,列克兄能不能开贴谈谈?

邹兄好文,期待后续。

博客:
http://blog.sina.com.cn/lidaxing
http://daxingli.blog.sohu.com/
以下是引用流星雨在2007-08-17 23:17:05的发言:

写得挺有味道的,不过我的感觉也跟菜兄差不多,就是这一代的人基本上都是这样走过来的,脉络大体相同,倒是菜兄说的“新左派”,我倒真的对他们的脉络更感兴趣,他们又是怎么走过来的呢?

我就更耿直一点了哈,列克兄能不能开贴谈谈?

   流星啊流星,您最好一直这么耿直。

我觉得奥列克还在发育期,让他写“回忆录”还不是很合适。我感兴趣的是兮兮,有刀这样年岁稍长的,也不一定要左派。当然老闵,老泡这样年岁更长的就更好了。

好像我在点黄酒。五年陈当然不如十年陈了。

神经病人思维广,自费五毛立场稳
哦,你是奥兄啊,不对,这是怎么回事?
以下是引用薇儿在2007-08-17 23:45:19的发言:
哦,你是奥兄啊,不对,这是怎么回事?

谁是奥兄?我啊?呵呵,薇儿可真逗!我是想做奥兄,但奥兄却不一定想做我啊![em73]

新左派处于逆反期,自己的本性实际上是右派自由主义,但是为了反对主流,结果为反对而反对,真正发自内心的逻辑思考还是自由主义。

例如毛粉丝没有一个喜欢上山下乡干革命的,甚至为国营企业好好干都不愿意,他的理想目标是不干活照样拿工资不能下岗,这种剥削阶级不劳而获的思想怎么会和毛泽东思想一致呢?

参加交流
以下是引用流星雨在2007-08-17 23:50:47的发言:

谁是奥兄?我啊?呵呵,薇儿可真逗!我是想做奥兄,但奥兄却不一定想做我啊![em73]

你偶说了都不算,奥兄说了算~~

[em59]
以下是引用zoufeng_1234在2007-08-17 23:38:42的发言:

   流星啊流星,您最好一直这么耿直。

我觉得奥列克还在发育期,让他写“回忆录”还不是很合适。我感兴趣的是兮兮,有刀这样年岁稍长的,也不一定要左派。当然老闵,老泡这样年岁更长的就更好了。

好像我在点黄酒。五年陈当然不如十年陈了。

问道长安似奕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杜甫《秋兴》

我为自己唱了一支暗淡的天鹅之歌!

读过了。等下文。

本帖最后由 值班编辑04 于 2014-6-13 21:39 编辑

继续往下写之前,先发表一下读帖感想:被期待的感觉真好!

3 基督徒的体验

大学毕业后的一段时间里,觉得生活一下子失去了目标。我有个姑妈是个虔诚的基督徒,她希望我也信仰上帝和耶稣。那个时候我还产生了出国留学的念头,所以也同时开始学习英语。

一次我跟着几个年轻的基督徒一起参加了一个家庭聚会。正好那次聚会来了一个美国的传道人,他介绍自己是因为在罗马尼亚受到迫害,逃亡到美国的信徒,刚到美国的时候一句英语都不会,结果神带领他创造了奇迹,一年以后就可以用英语讲道。神带领他凭旅游签证来到陌生的中国,并且找到的中国的教会来传道。给大家做翻译的是一个年长的外科医生,他在翻译“旅游签证”(Tourist Visa)的时候卡壳了, 我赶紧给解了围。

那次的经历给我感觉非常好:发现去教会既可以了解当时觉得很神秘的基督教,又可以学习外语,还有机会和外国人直接交流,练习听力和口语。现在可能这样的机会很多,但是在20年前,情况是大不一样的。

我开始一边学英语,一边看圣经,有时候去参加聚会。耶稣的一些话确实深深地打动了我,而聚会前的唱诗,在一位姊妹娴熟的钢琴伴奏下,也常常令人感动。我曾经为几个美国牧师的布道做现场口译,而且感觉很流畅,真可以说是“有如神助”。其中一对美国老年夫妇在香港居住并布道很多年,能听懂一些中文,但是他没法用中文来演讲布道。那次他讲完以后,他们夫妇两人同时握着我的手表示感谢。而且告诉我,我的翻译非常好,非常受神的祝福。因为我知道他们能听懂一些中文,所以他们对我的肯定让我觉得特别高兴。

我理论上可以说已经成了一个基督徒,但是我没有办法像一个真正的基督徒那样去投入地祷告,泪流满面地认罪。因为我只是把耶稣看成一个伟大的圣人,我无法相信那个上帝会真的听我的祷告。多年以后我才明白,我信的上帝不是一个人格化的上帝。

教会和自由的关系应该说很复杂。在历史上,既有教会借着上帝压制人权和自由,也有宗教领袖和改革家凭着“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朴素理念推进自由和人权。

耶稣说:爱完全了律法,在爱里面,你们是自由的。对很多中国人来说,信仰意味着清规戒律,意味着不自由。

说几件有趣的事情吧:圣经里面耶和华反复强调,你们除了我以外不可以有别的偶像(也是十诫之一),所以对基督徒来说,应该远离拜偶像。所以当有个基督徒说到“临时抱佛脚”的时候,可能有个弟兄姊妹就会马上提醒你:这句话是不可以说的,因为里面提到了“佛”。还不可以说“我属马,他属龙”之类的话,因为我们都是“属神的”。

有一次我给一个美国黑人女牧师做翻译,一个姊妹提了一个问题:在国外,姊妹们参加聚会的时候可不可以穿裙子?因为在我们这里,爱美的年轻姊妹经常受到来自老年姊妹的压力:聚会的时候不应该穿裙子。那个美国牧师听了大为惊讶,她说在她所在的教会,同样有类似的问题,但是是恰恰相反的:保守的教徒认为女性基督徒应该穿裙子而不是穿裤子。

其实这个问题的根源很简单:在欧洲,女性的传统服饰是宽大蓬松的裙子,这样女性整个下半身曲线是看不见的,穿裤子意味着把身体的曲线暴露出来,令人想入非非。而在中国,经历了文革,“妇女能顶半边天”后,裙子意味着暴露和开放,而裤子才是保守和得体的。

所以上帝并没有规定你们穿什么,而是教会的保守势力试图在压抑人性----人们爱美的天性。

后来一些个人原因,我慢慢减少了去教会的次数。其中还有一个原因是教会里讲的东西,对我来说越来越重复而乏味。当我最后一次在听牧师讲道时睡着以后,我就决定不去了。

对我来说,这段经历是一种学习和体验。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lastedittime]1187478074[/lastedittime]编辑过]

神经病人思维广,自费五毛立场稳
平平常常的文字,包涵了很深刻的社会内容,奥兄说“一砂一世界,滴水见太阳”,我能在楼主一滴水的世界里沐浴太阳。
心中存在对上帝一份敬畏,不必拘泥于形式。
参加交流
第一次加精,还搞错了地方,加到自己回贴去鸟,汗![em09]
以下是引用薇儿在2007-08-19 00:24:16的发言:
第一次加精,还搞错了地方,加到自己回贴去鸟,汗![em09]

被加精的感觉,简直比那什么的感觉还好!

顺便报告一下,我前面的帖子,还在不断更新修改中,如果有兴趣,不妨回头再看看。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lastedittime]1187482394[/lastedittime]编辑过]

神经病人思维广,自费五毛立场稳

1988年,我大学毕业,继续住在大学校园里。那一年我买了一套四本梁实秋的散文集,鲁迅笔下的乏走狗,居然是那么有趣,博学,文笔简练清新,我开始喜欢这种生活化的散文。由梁实秋开始,我又看了林语堂,周作人,李敖的一些东西。好像很多都来自湖南文艺出版社。

----------------------------------------

这其间湖南还出版了一本禁书<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据说准备出书时恰逢胡书记来湖南,有人特提此事,胡笑了笑作答.

在这股风中我读了劳伦斯的<儿子与情人>,<虹>,<恋爱中的女人>,<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还有他的一部份诗歌,我来贴他一首非常静谧的短诗:

<没什么值得留的>


没什么值得留的,一切都已失去
唯有心中的一丁点儿宁静
像紫罗兰眸子般的花心

好文,娓娓叙来,平朴真切。基督徒的体验那一节很有趣。裙子,穿还是不穿,是个问题!令人莞尔。

我的文章一棵像开花的树

长在林泉必经的路旁

神经病人思维广,自费五毛立场稳
如果有笔力,不妨试着写成当代知识者的心路历程,精神史诗,写成长篇小说。
我为自己唱了一支暗淡的天鹅之歌!
以下是引用兮兮在2007-08-19 10:45:04的发言:
如果有笔力,不妨试着写成当代知识者的心路历程,精神史诗,写成长篇小说。

 兮兮啊,您的鼓励稍微狠了点,我一看手脚都软了。

笔力么,我正练着呢。

太谢谢大家鼓励了

神经病人思维广,自费五毛立场稳

在欧洲,女性的传统服饰是宽大蓬松的裙子,这样女性整个下半身曲线是看不见的,穿裤子意味着把身体的曲线暴露出来,令人想入非非。而在中国,经历了文革,“妇女能顶半边天”后,裙子意味着暴露和开放,而裤子才是保守和得体的。

-----------------------

嗬嗬,无话可说。

[em01]
邹兄写得越来越好玩了。
博客:
http://blog.sina.com.cn/lidaxing
http://daxingli.blog.sohu.com/

大哥好文章, 文笔超好.

比小弟练习GRE作文认真多了.呵呵.

上天可陪玉皇大帝,下地可伴田舍乞儿

关于基督徒的体验,我贴一个自己的小文章:

看了《达芬奇密码》之后。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中国人和西方人为什么难于理解和沟通?最后我找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西方人有信仰,中国人缺乏信仰。

电影《阿干正传》里面的一个小细节刺激了我的思考。中美乒乓球外交的时候,阿干来北京打了一场球,回国以后,美国人问他:你对中国人最大的印象是什么?what’s your greatest impression of China? 阿干回答:他们从来不去教堂!They never go to church! 随即那些美国人所表现的诧异和惊愕的表情令人难以忘怀。

曾经有一位韩国朋友,送了我一本《圣经》,我把它放在客厅的沙发上。有一次房东来收房租,被他看见了。他说:你怎么看这种书,是不是心理有毛病了? :)同样的我的一位中国朋友在法国留学的时候,也是租房子住。有一次房东老太太过来收房租的时候,送给她一本中文法文互译版的《圣经》作为礼物。中国的房东和法国的房东对待《圣经》的差别如此大也。

我虽然不是虔诚的基督教徒,可是还是把《圣经》看了很多遍。当初看《圣经》主要是出于两个很功利的原因:一个是学习英文,一个是加强与外国人的交流和沟通。因为如果不读《圣经》的话,英文是不可能学到火候的,既然那么多的成语和典故都缘自《圣经》。如果不懂《圣经》的话,我怀疑一个人是否能真正看懂一部世界名著和一部英文电影。我当时翻看托尔斯泰的《复活》就有些上火,奇怪上面怎么会有那么多的引文缘自《圣经》。后来看雨果的和歌德的,发现同样如此。

也许是因为西方人的《圣经》情节,所以他们比较偏好带有基督教伦理和圣经色彩的中国电影和文学作品。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之所以能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个片子不同于一般的武侠影片,而带有一些执着的宗教色彩。周润发演的李幕白简直就是一个传教士,在给玉娇龙(章子怡饰)conversion的时候像耶稣一样死掉了;另外罗小虎(张震饰)的台词中重复出现的“心诚则灵”也非常接近基督教徒的虔诚和执着的精神。李敖的《北京法源寺》能够得到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因为他把谭嗣同写得太像耶稣了。华裔法国作家高行健能够得诺贝尔文学奖,也很容易从圣经之中找到原因,因为他的作品名字就叫《一个人的圣经》。上述那些作品在国外能够大红大紫,可是在国内却没有几个知心的观众和读者。

难道就是因为一本《圣经》,阻碍了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交流?

我们要不要读圣经?我的看法是:你可以不信基督教,但是你不可以不读圣经。也许你会说,宗教类的书籍一般都是弱势群体在阅读,像我这样的天不怕地不怕的强者不需要读。诚然,宗教一向是弱势群体的避难所,各个宗教的教众大多以弱势群体居多。基督教刚刚兴起的时候,信徒大多是罗马帝国的下层阶级,只是后来才发展到贵族阶级和统治阶级,以至罗马皇帝君士坦丁把基督教定位国教。可是看看现在第一世界的发达国家的40%以上的人口都信奉基督教,从平民到总统,大家都崇拜耶稣敬仰上帝,我们还敢说宗教是弱势群体的避难所吗?也许你会说宗教是迷信,是古代科学落后造成的产物。可是你看美国的科学那么发达,还有那么多的民众信仰基督教,连现任总统布什都宣称自己是虔诚的基督教徒;我们中国的科学难道已经发达到可以完全不信神的程度了么?

我相信作家周国平的看法:你可以不信神,但是你不能不相信神圣。我不认为耶稣是神,我相信耶稣是一个神圣的人。他所宣扬的超阶级的博爱精神,爱你的仇敌,为迫害你的人祈祷,别人打你左脸你把右脸伸过去,这些基本教义永远都不会过时。还有他为了信仰而表现出来的惊人的执着精神,让我们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人间大爱。正是因为有了耶稣,人类的历史才开始有年代纪年。我说过,我是一个多神论者,我并不认为耶稣是唯一的神圣。可是在我信仰的诸多神圣之中,耶稣排名第一,因为他以他惊人的执着精神折服了我。

因为想为耶稣做一些事情,所以有了这篇文章。

2006年5月27日
上天可陪玉皇大帝,下地可伴田舍乞儿

看完小夏的帖子和笑话后继续写

本帖最后由 值班编辑04 于 2014-6-13 21:47 编辑

4.好人和坏人的思考(上)
我后来进了一家外企,工作忙忙碌碌,经常出差。那段时间书开始突然贵起来,我忙于工作和照顾家庭,买书看书也少了。

在外企工作多年以后,我慢慢发现一些问题。公司里总有少数的人,喜欢欺上瞒下,不择手段打击别人,有功劳就抢,有责任就推。还特别喜欢欺负老实人,有时候达到令人发指的程度。但是往往他能够搞定一两个关键人物,别人还怕他。我心里就暗暗把这种人定为坏人。

还有一类人,其实人很好,但是大概是生活的阅历让他不太容易相信别人,显得特别谨慎和自我保护。这种人互相之间就更不容易沟通了,而且容易互相之间产生一些隔阂和误会。甚至会把对方当坏人。

最糟糕的是,坏人往往利用好人之间的隔阂和误解,隔阂越深,坏人就越是游刃有余。我开始着魔似的思考这个问题,并逮住一个人就和他人讨论:我的论点是人可以分成好人和坏人,请问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当我和别人谈起这个话题的时候,所有人的反应都是:怎么能这么简单地把人分成好人坏人呢?太可笑了。 当我进一步阐明我的观点的时候,他们会说:你的思考还是有意义的,你应该纪录下来。如果我们继续谈谈下去的话,他会不自觉地开始用好人和坏人这两个词。最后甚至会说:哎,我们单位就有你说的这种坏人。

我真的用笔记的方式纪录了我的一些思考,现在回头看看当时的笔记,显得有点幼稚可笑,已经不好意思写出来了,而且我不久就意识到,我的好人和坏人就是论语中的君子和小人。我思考的东西其实孔子早就写出来了。

帖两篇当时写的博客:

不拘小节的好人

想写这个题目的最初原因是看了有关邱吉尔和希特勒的一篇文章。邱吉尔就是一个典型不拘小节的人, 自由旷达甚至有点放荡不羁, 他脾气暴躁,嗜酒如命, 烟不离手,还经常不做礼拜.

而和希特勒正好和他相反, 行为规范, 清正廉洁, 每周都去教堂做礼拜。据说一生只喝醉过一次酒。那是在他十六岁那年听说自己考试通过了, 因为特别高兴喝多了, 醉倒在人行道上,第二天早上是被送牛奶的工人发现的, 他十分羞愧, 就发誓再也不喝酒了。

他们的共同点是爱好艺术, 包括音乐和绘画,同时都喜欢小动物。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希特勒还特别在德国颁布了一个禁止虐杀动物的法律。

但是他们一个是捍卫自由的英雄, 而另一个是残害人类的恶魔.

为什么会这样?!

我从儒家的思想里面找到一些答案, 不一定完全可以解释,但是至少是一点线索。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解释: 君子不能从小处得到赏识,但是可以成大器; 小人不能成大器,但却可以从小处得到赏识。

是否可以这样理解:真正的君子是仁爱,公正,坦荡,真实,从容的。他不会也不需要刻意隐瞒自己的弱点或者好恶。 因此在生活中,他是敢作敢为,不拘小节的。而当他们面临大是大非的时候, 当自由,平等,公正和良知面临挑战的时候,他们的责任感,对真理,上帝的信念带给他们无穷的勇气和力量。他们是敢于向一切邪恶宣战的勇士.

而小人正好相反, 他们的心理是阴暗,狭隘,萎琐而不可告人的,他们始终局促而紧张,生怕自己内心的阴暗被人看穿, 因此他们在平时的言行上会刻意地约束自己。所以他们在生活中行为规范,几乎无可挑剔。不过希特勒已经不是小人了, 因为他是魔鬼。(an evil murderer beyond redemption)

失人和失言

论语·卫灵公篇载:“子曰: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可与言而不与言,失人;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孔子说:本来不该说的话你如果说了,就是失言,本来该说出来的话如果你不说,就是失人,聪明有智慧的人,既不失言,也不失人。

失言大家都懂,关于失人,我的理解就是就是失去了和人交朋友的机会。

看论语这段话,感触良多。在生活中,我是一个被人称为大嘴巴的人,因为不怕失言,敢敞开自己,所以容易和别人交朋友,也就是不太会失人。

很多人往往因为怕失言,不敢说出自己正真实的想法,因此失去了一个和别人真诚交流,成为朋友的机会。甚至由于小人的挑拨,互相隔阂,仇视。有个朋友帮我总结:年轻的时候我们往往容易失言,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就越来越容易失人。

很多人的信条是:祸从口出,言多必失。宁可失人,不可失言。

我的信条是:君子坦荡荡,宁可失言,绝不失人

就在我因为好人和坏人的思考而注意到论语的时候,于丹老师的“论语心得”正好红遍全国,我留意了一下她讲"失言和失人"这段,发现她只是简单地按字面一带而过,没有我讲得好,呵呵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lastedittime]1187530897[/lastedittime]编辑过]

神经病人思维广,自费五毛立场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