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中国文学史上的10部“红色经典”

中国文学史上的10部“红色经典”   

胡桃

  新中国的文学史上,有一句行话叫“三红一创,山青保林”,指的是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八部长篇小说:《红岩》、《红日》、《红旗谱》、《创业史》、《山乡巨变》、《青春之歌》、《保卫延安》、《林海雪原》,它们与写于四十年代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主要写于五六十年代的《上海的早晨》构成了“红色文学经典”,表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成长壮大的历史中方方面面的社会生活。这么多年过去了,你还记得这些作品吗?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丁玲代表作品之一,曾获斯大林文艺奖金。小说描写了1946年华北农村的土地改革斗争,翔实细致地表现了社会各阶级在时代风暴面前错综复杂的关系,显示了高度的艺术概括能力。《红岩》罗广斌、杨益言合著的这部小说自1961年出版以来,印数已超过352万册。江姐、许云峰等英烈坚贞不屈的事迹代代流传。《红日》1947年的孟良崮战役消灭了蒋介石的74师及其师长张灵甫,吴强的小说《红日》写的就是这段“战史”,是一部纪实与虚构兼备的不可多得的战争小说。《红旗谱》梁斌以大革命失败的前后十年为历史背景,以雄健豪放的笔触勾画了这部北方农民革命运动的史诗,绘制了中国共产党旗帜下的农民英雄谱。贫农朱老忠和他的死对头地主冯老兰令人印象深刻。《创业史》小说以梁生宝互助组的发展为线索,表现了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进程中的历史风貌和农民思想情感的转变。这部巨著蕴藏着作者柳青14年农村生活的丰厚积累。

  《山乡巨变》周立波描绘了湖南清溪乡农民们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的巨变,时代特色鲜明,南国的民俗风情赋予了小说特殊的韵味。《青春之歌》林道静的成长代表着一个“小资”的知识分子在向共产党靠近的过程中从软弱到坚定的必然经历,杨沫用革命、爱情、理想谱写了这首飞扬的青春赞歌,曾是一个时代年轻人的必读书。《保卫延安》杜鹏程多写重大题材,这部小说写的就是解放战争中的延安保卫战。以周大勇连长的英雄事迹为核心,描绘了人民战争的历史画卷。《林海雪原》谁会忘记深入匪巢的孤胆英雄杨子荣?1955年2月至1956年8月,曲波以自己亲身经历的四十年代的东北剿匪斗争,塑造了一个时代的传奇。

  《上海的早晨》周而复这部庞大的四部曲小说,写的是建国初期上海资本主义工商业经历的社会主义改造,从构思执笔到完稿经历了27个春秋,庞大的结构、众多的人物显示了那一代作家驾驭大历史的雄心。

我为自己唱了一支暗淡的天鹅之歌!

刚好看了一半儿

流年里,期待你不变的笑容。

没有书读的时候,只好以这些为经典了

不过这十大的说法好象过去没有听说过.暴风骤雨好象也很红的,艳阳天在六十年代后期也很红的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桑干河上》、“三红一创,山青保林”、《欧阳海之歌》应该再加上贺敬之、郭小川的诗和话剧《千万不要忘记》,有关红色经典的书我认为《50——70年代文学经典再解读》、《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名著版本校评》、《结构十七年》是比较有特点的。

小时看<大刀记><桐柏英雄><艳阳天>

&lt;大刀记&gt;就是&lt;红旗谱&gt;吧,当时真是太喜欢了,我到现在还记得里面许多细节和人物,比想起我的亲人还亲切还感动.
以下是引用姚宏越在2006-11-11 22:19:00的发言:

《桑干河上》、“三红一创,山青保林”、《欧阳海之歌》应该再加上贺敬之、郭小川的诗和话剧《千万不要忘记》,有关红色经典的书我认为《50——70年代文学经典再解读》、《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名著版本校评》、《结构十七年》是比较有特点的。

同意。。。。

补充:董芝林的《旧梦新知》中对红色小说的论述也不错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以下是引用丁伯刚在2006-11-13 17:55:00的发言:
<大刀记>就是<红旗谱>吧,当时真是太喜欢了,我到现在还记得里面许多细节和人物,比想起我的亲人还亲切还感动.

《大刀记》的作者是郭澄清,《红旗谱》的作者是梁斌,不是一回事。

在我的个人记忆里,《林海雪原》《桐柏英雄》《烈火金刚》《欧阳海之歌》《大刀记》《海岛女民兵》《红岩》《万山红遍》等书,印象较为深刻。《上海的早晨》,我可不是拿它当红色经典来读的,相反,我最早从现代小说中朦胧感受到一些布尔乔亚的气味,就从《上海的早晨》开始。

只看过红岩和青春之歌,写得还可以。个人觉得现在再看,没有什么意思了,只是对当时的社会环境做一些深入的了解而已。
以下是引用谢克思在2006-11-14 21:26: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姚宏越在2006-11-11 22:19:00的发言:

《桑干河上》、“三红一创,山青保林”、《欧阳海之歌》应该再加上贺敬之、郭小川的诗和话剧《千万不要忘记》,有关红色经典的书我认为《50——70年代文学经典再解读》、《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名著版本校评》、《结构十七年》是比较有特点的。

同意。。。。

补充:董芝林的《旧梦新知》中对红色小说的论述也不错

董此书未看过颇遗憾,但读过她发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上的关于十七年文学的文章,我觉得其实这些曾经的经典放在现在可读性还是可以的,蓝爱国的书应该是<解构十七年>我手一滑打错了.另外朱晓进等人编写了一本<非文学的世纪:20世纪中国文学与政治文化关系史论>也是可读的.当然还有唐小兵等人的解构,但这多从文学批评角度看了.

老童这代人当然是全都看过的。比较优秀的,我觉得是《红旗谱》、《青春之歌》、《林海雪原》。同意泽雄,《上海的早晨》确实不能算在“红色经典”里面。

欧阳山的《三家巷》、《苦斗》的艺术水准比较高,我觉得。

有的书已经不能再看了,现在看会觉得完全不是味儿。比如《青春之歌》,越看越觉得林道静应该跟余永泽白头偕老,人家余永泽哪点不好啊?在大学里教书,又肯钻研学问,将来一定前途无量啊!可惜被卢嘉川这小子给搅和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15 23:07:01编辑过]

俺是灭绝师太
以下是引用童志刚在2006-11-15 11:20:00的发言:

老童这代人当然是全都看过的。比较优秀的,我觉得是《红旗谱》、《青春之歌》、《林海雪原》。同意泽雄,《上海的早晨》确实不能算在“红色经典”里面。

欧阳山的《三家巷》、《苦斗》的艺术水准比较高,我觉得。

哈,欧阳山的《三家巷》虽然排不上这“经典”,俺也觉得很好看。至于这“十大”,绝大多数都是因为实在是没得选择才去看的,要说本身比较有意思、比较好看的,俺觉得只有《红旗谱》最好看。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有的书已经不能再看了,现在看会觉得完全不是味儿。比如《青春之歌》,越看越觉得林道静应该跟余永泽白头偕老,人家余永泽哪点不好啊?在大学里教书,又肯钻研学问,将来一定前途无量啊!可惜被卢嘉川这小子给搅和了。

讲得太对了。

以下是引用金秋在2006-11-15 23:05:00的发言:

有的书已经不能再看了,现在看会觉得完全不是味儿。比如《青春之歌》,越看越觉得林道静应该跟余永泽白头偕老,人家余永泽哪点不好啊?在大学里教书,又肯钻研学问,将来一定前途无量啊!可惜被卢嘉川这小子给搅和了。


有一定道理,

里面似乎还有影射胡适的。

但评卢嘉川可不要太武断了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明了,就是十大经典之看着想[em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