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对照着读

**

    在网上读“书”,有时很有点意思。
    下面两篇写抗战的文章,如果对照起来读,可以证明:历史不是由“人民写的”,而是由胜利者来书写的。
小右们研究抗战史要尊重史实

海蓝

  抗战史现在成了热门,右派们尤其喜欢谈。右派们“谈”历史而不是“研究”历史,因为他们从不全面地看待史实,只看符合自己需要的一部分史实而故意不看另外一部分史实,甚至不惜伪造历史,凤凰网、搜狐网、南方报系等右派媒体的编辑们都热衷于此,尽管他们中间没有任何人是历史学者,更没任何人真地研究过历史。他们“谈”抗战史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目的是从否定历史来否定现在。
  几十前大陆出版的历史教科书关于抗战历史的描述当然是有片面性的,过分地夸大共产党在抗战中的唯一的领导作用,无视国民党政权及其军队的历史贡献,这是意识形态挂帅。共产党在抗日统一战线中的作用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游击战的历史贡献无疑也是巨大的,但中国抗日战争毕竟与冷战时期的越南战争和阿富汗战争还有所区别,当时中国毕竟还有一支正规军队,毕竟还有一部分国土未被敌人占领,仍然还有正面战场,国民党政府及其军队的抵抗保证了中国在法律上没有亡国,对中国支撑到最后胜利当然是非常重要的。后来大陆修改了自己的历史教科书,肯定了国民党及其主导的正面战场在抗战中的作用,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历史的尊重。
  右派们则跳到了另一个极端,他们有意无限地夸大国民党政权及其军队的战功,抹杀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武装的历史作用,这当然也是故意歪曲历史。中国的抗战不同于苏、美、英等工业强国,苏、美、英都是世界头等的军事强国,他们都有强大精良的正规武装,他们的战争主要是正面战场的对决。中国当时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落后农业国,国家的动员组织能力很差,军队不能打仗,战争开始后很快就丢失了大片国土,光靠正规军是打不赢敌人的;在中国战场上,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两大战场相辅相成都很重要。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在敌后开辟了大片抗日根据地,将上亿的国民从敌人的残酷蹂躏中解放出来,动员民众、组织民众建立抗日根据地,牵制、消耗敌人,支援正面战场,其作用是巨大的。有人说游击战是小打小闹起不了大作用,请他们看看越南战争和阿富汗战争,那都是敌后游击战在战争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打败了世界头号强国的例子。
  我先生、儿子都是历史迷,我家里有大量的历史书籍,包括有关抗战史的书籍,大陆出版的、以前民国出版的、台湾的、香港的以及外国的都有,我闲来无事时常也拿来读读,所以虽然我是个女子,书读多了,对抗战,对抗战中的那些“会战”、那些人物竟然也有了些许了解。我读了抗战史,对抗战的看法与自由民主派文人们的看法竟有了很大的不同。我愿意来谈谈我眼中的抗战。
  上面说过,右派们讲历史是别有用心,他们抓住一些历史枝节片断以代替整个真实的历史,把抗战时国民党军队夸得神乎其神,打赢了多少多少个“会战”,消灭了多少多少日军。我不能说这全都是虚假的,尽管中间夸大成分极多。抗战时期国军的一些部队、一些爱国官兵确实浴血奋战,为保家卫国流尽了最后一滴血,他们永远是我们民族的英雄!但历史还有另外一面。
  现在有不少历史学者认为中国的抗日战争应当是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算起,我不同意这种观点。我认为,在九一八事变到1937年卢沟桥事变这 6年中,只有日本的侵略、没有中国的抗战。九一八事变时,人数不过几千、装备并不精良的日本关东军(后来从朝鲜调来了一些部队增援,关东军实力有所增长,但也不过万把人)在中国东北的大地上横冲直撞如入无人之境(马占山等人的抵抗只是爱国军人的个人行为,不是国家抗战行为),不到 4个月的时间里占领了面积比日本本土大几倍,有着几千万人口、还是当时中国最发达农业和工业区的东北,真是奇迹!所以现在有人提出把九一八列为“国耻日”,一点不过分!
  自由民主派“公共”对现在的政府横挑鼻子竖挑眼,不管中国出了什么坏事都要往政府身上推,可不知为什么对那个当时中国最高领袖蒋委员长特别地宽容,说什么当时东北是奉军的地盘,说什么当时国内军阀割剧困难重重等等,蒋委员长也没办法。这都是扯淡!东北土地辽阔、是中国最富饶、最发达的经济区,有几千万国民生活在那里,你有再大的困难你也必须想尽办法坚决抵抗,奉军不打你可以动员其他部队去打!一个国家领袖坐视如此广大重要的国土丧失于敌人之手而不抵抗,使日本侵略者的实力借侵占东北得以极大扩张,并且获得了一个继续侵略中国的广阔坚实的基地,这是严重叛国行为,这要放在任何一个别的国家,蒋都得上绞架!
  此后几年,面对日军的步步进逼,中国一些军人在上海、绥远及长城一带进行了一些抵抗,但规模都很小,谈不上是全民抗战。1933年,日军出动一个小队(排)共30余人,竟然毫无阻碍地占领了热河省会承德————这就是国民政府的抗战!当时平津这一中华民族的腹心地区几乎已成日本人的天下。抗日战争最终竟然爆发于北京南面的宛平芦沟桥,这让现在的很多年青人感到大惑不解。当时的爱国青年骂蒋委员长领导下的国民政府是“不抵抗政府”、“卖国政府”,请问这过分吗?
  只是到了1937年芦沟桥事变,中国的全民抗日战争才真正开始!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将抗日战争划分为战略退却、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其实这三阶段只适用于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武装。因为八路军和新四军在日军败象显露的1944年和1945年确实开展了全面的反攻,夺取了大片敌占区,实力也迅速扩大,根据地人口超过 1亿人。国民党领导的国军正面战场的抗战却只有战略退却、战略相持两个阶段而没有战略反攻这第三阶段。直到国际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大局已定的1944年,国军还在日军打通大陆交通线的战役中全面溃败,十万日军分别向中原和湖南发动进攻,兵力十余倍于日军的国军竟然在不堪一击倾刻之间土崩瓦解,洛阳、长沙等 140多座城市接连丢失,国军在中原地区损失兵力近百万!在广西,十万日军向桂西的80万国军发起进攻,迅速将其击溃并连克桂林、柳州、南宁,一支数千人的日军部队深入贵州,攻占独山直逼贵阳而威胁四川、重庆,整个大后方为之震动,国民党慌张之下竟想迁都退到西康!后来因日军兵力不足主动退却,重庆才转危为安。到了1945年,日军败局已定,国军在湘西等地打了几个胜仗,但却没有能力向已经衰败的日军全面反攻。对国民政府而言,抗战胜利真是突然从天上掉下来的!
  在国军 8年抗战的两大阶段,国军确实打过一些胜仗,一些国军官兵在武器不如人、技术也不如人的不利情况下视死如归、英勇抗战,可歌可泣。但实事求是讲,8 年抗战国军败多胜少,只是勉强保住剩下的一点地方没被日军完全占领,并没有太大的作为。如果没有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胜利及苏军出兵东北,中国的抗战最后结果如果,真是不好讲!
  合上史书,抛开具体的一些作战场景总体回顾一下,我认为可以这样描述国军 8年抗战。
  第一阶段,从1937年 7月—1938年10月,国军可以说是丧师失地一溃千里一败涂地!在1年零2个月的时间里,国军将整个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这些中华民族生长最重要地区及其 3亿人民全部丢给了日军,退居偏远的西南和西北。当时,国军的一些名将被日军送上了“飞将军”的“美名”,因为他们不战即溃跑得太快,日军都追不上!
  第二阶段,从1938年10月—1945年 8月,国军可以说是百战百败、百败百战(这是值得肯定的),苦撑待变,勉强守住了西南、西北这些最后的基地,支撑着中国没有亡国,坚持到了最后胜利。
  告诉你几个你可能不知道的有关抗战的事实:在 8年抗战中,国军从来没有能够消灭过日军任何一个完整的师团!在8 年抗战中,国军整军整师地投降敌人当伪军的就有差不多一百五十万!从1937年 7月到1945年 8月日本投降前这 8年时间里,国军丢给日军无数座城市,却只从日军手里攻下一座城市!你可能听说过这个“城市”,这就是腾冲。坦率地说,对腾冲能否算做“城市”还真是有争议,可如果你不把腾冲算做城市的话,那国军 8年抗战就真是一无所获了,所以我们故且把它叫做“城市”。1944年,一个联队(团)共3 千多名日军被10万国军包围在腾冲,孤立无援,而国军方面不仅人数上居压倒优势,而且在装备质量上国军也远优于日军,因为国军投入的是大名鼎鼎的“远征军”,是全副美式装备、美国训练,许多先进武器日本人连听都没听说过,国军还有美国空军的空中支援,总之占尽了一切优势。可就这么一场10万对 3千的完全不对称的战斗,国军打了半年多,最后以9900余人阵亡、数万人受伤的惨重代价,才消灭了这 3千孤立无援的日军(有不少还是自杀的)!这 9千多名英勇牺牲的国军官兵,至今还埋在腾冲的抗战烈士公墓。最近有人把这段历史折成电影,以赞颂国军的英勇和光荣。我确实敬仰那些为国牺牲的国军官兵,但如果你要硬说这次战斗是什么国军抗战的光荣,我还真不同意,我相信许多人也不会同意。要我说,这次战斗是日军的光荣、国军的耻辱!如此大的优势却打成这个熊样,还有什么光荣可言!
  许多读者只知道八路军新四军的在敌后打游击,其实人们不知道,在抗战之初国军撤退的时候,在敌后留下了上百万的部队打游击。可没几年,除个别地方外,这上百万的国军游击队降的降、散得散,最后绝大多数消失不见了,倒是最初只有 3万兵力的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发展壮大起来,在长江以北的华北、华东、华中建立了大片的抗日根据地,开展了广泛的敌后游击战,到抗战胜利时已发展到有上亿人口、上百万军队。所以你只听说过共产党的游击队却没听说过国民党的游击队,这不能怪你,国民党方面也从不吹嘘他们自己的游击队,因为他们实在没啥可吹的。到了1945年抗战胜利突然来临时,蒋委员长看着共军近水楼台先得月抢占了不少地盘却毫无办法,但他能怪谁呢?
  这就是我知道的国军8年抗战。国军这8年的抗战确实艰苦卓绝、确实不容易,值得肯定,但你要说这有多光彩、有多了不起,我相信许多人不能同意!
  甚至日本人,也只承认他们败给了美国、苏联,却不承认他们败给了中国,因为他们在中国战场上面对国军一直是打胜仗的。如果你能找到一本《冈村宁次回忆录》,建议你读读。这位参加了侵华战争全程的日军指挥官在书中详细记述了他在中国打仗的经历。在书中,这位侵华日军最高指挥官对国军部队评价甚低,几乎不屑一顾,但他却对共产党军队的作战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因为后者与民众紧密相连,战法机动灵活,最让他头疼。
《亮剑》真相——关家垴血战:八路军10个主力团--日军一个大队

深圳川军
      
  2005年收视率最高的电视剧《亮剑》中一开始就表现的李云龙独立团围歼日军冈崎大队的李家坡之战,其历史原型就是百团大战中的关家垴血战。此战被称为八路军抗战中最惨烈的一仗。
  1940年后,日军已敢于以一个大队兵力在我根据地纵深孤军穿插,我军却不敢下决心打。发起百团大战时,八路军总部估计敌人兵力极为有限,难以破坏我战役进展,故而再三提出除尽可能彻底地破坏敌人各种交通线路和设施之外,务必集结最优势兵力歼灭日军一两个大队,以挫敌锐气。但百团大战期间的战斗十分艰苦。如涞源东团堡战斗,晋察冀军区出动 1个团,防守日军为独立混成第 2旅团士官教导大队 170人,抵抗达两天两夜,残余日军27人跳火自焚。晋察冀军区第 5团 8月20日深夜进攻娘子关,激战 2小时占领该关附近阵地,日军退守关西之龙王庙。哪知此时日军一列军列正好到达娘子关车站,车上有正准备归国的 800 名退伍兵。尽管这批日军没有武器,但我军因日军人多而退出战斗。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在内部刊物《前线》1941年 2月15日上发表的《战术问题》一文中不点名地批评了该团:“一是缺乏消灭敌人的信心与决心,战斗的顽强性、积极性不够……更有些看到穿黄军服戴钢盔的部队,就撒腿跑了。这些严重现象,不光是一个简单的战术问题,更是一个严重的政治问题。”
  1940年10月初,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部了解到了八路军的整个百团大战进攻情况后,即令所属部队首先坚守和恢复各铁路沿线的据点。随后向铁路两侧及八路军根据地进行“扫荡”。日军第 1军因各铁路沿线的兵力不足,于是各单位抽调部队组建成冈崎支队(支队长为第37步兵团参谋冈崎谦受中佐)参与这次扫荡。岗崎中佐接到命令后,即命步兵第 226联队第 2大队主力(大队长今富光藏步兵少佐)对沁河上游进行扫荡,自己当天亲率留驻在沁县的其他部队转向武乡以东地区。加上其他后勤人员,共有561人,相当于半个大队的兵力。
  10月25日,冈崎大队冲入山西省黎城县东南的黄崖洞,接近了该处八路军最大的兵工厂——水腰兵工厂,守卫的八路军总部特务团(朱德警卫团)的连长不战而退。水腰兵工厂设在黄崖洞谷中,四面险峰环抱,唯一的出口是南面绝壁中的一道裂缝。八路军总部把兵工厂设在这里,是经朱德、彭德怀和左权亲自察看地形后精心选定的。经过精心规划和建设,这个军械所已形成月产 400余支步枪和大量子弹的生产能力。随着战争和八路军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在蒋介石政府断绝粮弹供给的情况下,兵工生产显得尤其重要。由于警卫连擅自撤退,兵工厂受到严重威胁,彭德怀大怒:“擅离职守,将连长枪毙!”总部特务团执法队遂将该连长就地枪决。彭德怀立刻命令386旅的772团和16团赶到黄崖洞,打退日军的进攻。
  实际上冈崎大队并不知道黄崖洞有八路军的兵工厂,当时他们也没有找到兵工厂。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对当地的地形极不熟悉,疲于奔命而战果甚微,直到10月28日才被迫开始从左会撤退。
  早在反“扫荡”初期,彭德怀就发现日军在“扫荡”根据地时,很多时候都是以一个大队为一路。由于一个大队的兵员少,集中起来较为容易,行动迅速,使得我军在每次反“扫荡”中准备时间都相当仓促,十分不利。为摆脱这种被动局面,10月底彭德怀要求 129师趁各路日军返转之机,寻歼敌之一个大队,震慑敌胆,使之不敢再以一个大队为一路实施进攻。
  29日,冈崎大队 500余人经左会进到蟠龙以东,准备取道武乡回沁县。当天下午 1时,八路军总部电令 129师集中主力歼灭该敌,不惜动用 129师(师长刘伯承,政委邓小平)下属的陈锡联的 385旅、陈赓的 386旅、薄一波的决死第 1纵队和新编10旅等 4个旅10个主力团兵力。
  冈崎大队察觉形势不妙,立即停止前进,迅速抢占易守难攻的险隘关家垴,紧急抢修工事,准备迎战。
  关家垴(日军称为文德高地)位于武乡县以东40多公里,是群山环抱的一个高高的山冈,冈顶上有一块方圆几百米的平地。山冈的北面是断崖陡壁,东西两侧坡度陡峭,只有南坡比较平缓。坡的对面是一个比关家垴更高的山冈柳树垴(顶部称凤垴顶,日军称为钵卷山阵地),与关家垴互为犄角,从柳树垴上可以用火力控制通往关家垴的小路。
  29日晚,彭德怀指挥 129师主力10个团将冈崎大队包围,部署是 385旅和新10旅为右纵队,归刘(伯承)邓(小平)指挥,占领关家垴西北和西面阵地,堵死敌西逃之路;386旅与决死1纵队38、25团归陈赓指挥,占领关家垴南面及东南面阵地;总部特务团(缺山炮连)由彭德怀亲自指挥,控制关家垴东北面阵地;总部炮兵团 3营及特务团山炮连在关家垴东南占领阵地,为上述各部提供火力支援;拟于次日凌晨 4时发起总攻。
  谁知30日深夜,冈崎大队组织步兵第 225联队第 3中队和 1个机枪分队突然袭击凤垴顶,我决死 1纵队38团与25团正在调整部署,疏于防范,以致阵地失守。于是,陈赓迅速命令 386旅16团、决死 1纵队38、25团各以一个营进行反击。日军顽强抵抗,我军 4次冲锋均被击退。日军遂以两处制高点互为掎角,固守待援。30日凌晨 4时,我军按原计划向敌发起进攻。我炮兵首先集中所有山炮及迫击炮猛轰敌前沿阵地,随后 386旅 769团从西北、总部特务团从东北、386 旅 772团从东南、决死 1纵队25团由南面一齐扑向关家垴。但战斗一开始就不顺利,日军用机枪和掷弹筒封锁了仅有的一条通住垴顶的不足 1米宽的窄路,攻击部队遭到严重杀伤,担任主攻的 772团 1营仅剩80余人,385 旅14团和决死 1纵队38团对凤垴顶的攻击也同时受阻。祸不单行,此时敌机开始轰炸我军阵地。由于我军缺乏对空作战的装备与训练,部队既没有及时疏散,又没有组织有效防空火力对空射击,以致于日军飞机的航空炸弹杀伤力极高,一颗颗在密集的人群中爆炸,血肉横飞。陈赓见一个个英勇的战士倒下,心如刀绞。经过反复思考后,他要通了总部的电话,请求彭德怀立即停止围攻、撤出战斗。可彭德怀的决心仍未改变,下令:“拼光了也要拿下关家垴。”
  下午 4时,我军第二次总攻开始,共连续发动了18次冲锋,终于攻占了日军第一道防线,但是代价惊人,16团参加进攻的 1个营仅存18人,团长谢家庆牺牲。特务团第11连 164人仅剩15人。在西面担负助攻任务的新10旅也遭受很大损失,旅长范子侠负伤。刘伯承、邓小平要求停止攻击,但彭德怀火冒三丈:“拿不下关家垴,就撤掉 129师的番号,杀头不论大小。”(熊玉祥:《百团大战》,团结出版社)。
  10月31日拂晓,我军第三次总攻开始。第 769团从西北方向攻击关家垴,被日军击退。此时刘伯承发现此处坎上斜坡隐隐露出的黄土,于是告诉团长郑国仲:“那坎上斜坡是土质的嘛,可以挖暗道通上去。”
  郑国仲立即组织突击队从坎下面往上挖掘坑道。不到 2个小时,一条通往山顶日军阵地后面的通道挖成了(这就是《亮剑》中李云龙组织的土工近迫作业法的出处)。八路军突然从日军阵地后方冒出来,日军顿时一片混乱。这时,隐蔽在坎下的突击部队迅速从斜坡上攻了上来,双方在山顶平地上展开了激烈的肉搏。八路军后续部队源源不断地攻上山顶,加入战斗。几经搏杀,终把日军压缩到一个狭小的地段。正当攻击部队要进一步动作时,西南方向凤垴顶的日军发觉了关家垴日军的危机,逐用猛烈的侧射火力对我军的关家垴攻击部队扫射。在这种情况下,关家垴攻击部队被迫抽出第 769团 2个营增援冲击凤垴顶,战斗又陷于僵持。
  战至31日下午4时,关家垴仍未攻下,而武乡、辽县之日军2500余人也已出动,试图围歼 129师主力。彭德怀无计可施,只得命令部队撤离关家垴。
  是役我军伤亡2000余人,其中牺牲1000多人。我军宣称日军阵地遗尸 280余人,另有三大堆骨灰。我军俘虏日伤兵 2人,缴获步枪50多只,轻重机枪 6挺。
  我们的历史书中均称此战全歼日军冈崎大队,《亮剑》也采用此说法,并不正确。彭德怀在回忆中也否定了歼灭日军的说法,称他率 7倍于敌的兵力在野战中力图围歼一部日军,结果激战一天,付出相当大的伤亡却未能达到目的。关家垴战斗由彭德怀和刘邓亲自指挥,名将云集,又动用10个主力团聚歼日军一个 500多人的大队,但仍未能将其歼灭。我军伤亡极大,许多连队打到了只剩不足三分之一,红军时期的连、排战斗骨干也损失过半,大伤元气。这样一场硬拼战,引起了日后军史上对百团大战的争议,也增加了彭刘两位老元帅之间的不和。
  铁血社区
本帖最后由 老程 于 2012-10-3 09:34 编辑

八年抗战,中国只能说是坚持到胜利。
朝鲜战争则是惨烈地打平。
中印边界之争,军事上大获全胜。
中越边界的自卫反击战得不偿失。
单从军事层面上说,二战结束后大陆方面几次成规模的外作战比抗战时打得好得多。
要不是美苏的介入和帮忙  中国只怕到现在还在本土武装抗日呢  呵呵  成王败寇  有什么办法  这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 谁叫你老蒋守不住胜利果实嘛  嘿嘿
八年抗战,中国只能说是坚持到胜利。
朝鲜战争则是惨烈地打平。
中印边界之争,军事上大获全胜。
中越边界的自卫反击战得不偿失。
单从军事层面上说,二战结束后大陆方面几次成规模的外作战比抗战时打得好得多。
老程 发表于 2012-10-3 09:28
**

    毛说:“在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可宝贵的,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我印象中,似乎是“造出来”而不是“创造出来”)
    林说:“人的因素第一”。
    毛说:“原子弹是纸老虎”。


    从八国联军对义和团——义和团惨败,到抗日战争——不论国共,都只能说是“坚持到胜利”。到中印、中越之战——双方武器装备大致差不多,事实说明,武器对战争胜败的重要性。
    毛、林的话(见上面),是相当有道理的。不过,过犹不及,把这些话极端起来,成为“意志决定论”就大错特错了。
    其实,毛头脑还是清醒的,不然,上世纪五十年代那样困难的经济条件下,坚持要搞原子弹,是为了什么?还不是要武器。有了原子弹,“你要摔,我也要摔……”(大意,毛说过的),岂不是气壮了?


    因此,说国民党在抗战中不堪一击,既是事实,又是忽视了客观现实,有意说“国民党不想抗战”。
《亮剑》真相——关家垴血战:八路军10个主力团--日军一个大队

深圳川军
      
  2005年收视率最高的电视剧《亮剑》中一开始就表现的李云龙独立团围歼日军冈崎大队的李家坡之战,其历史原型就是百团大战中的关 ...
ys1937 发表于 2012-10-3 07:44
根据日军档案,冈崎支队从开始扫荡至最后退出,战死62人,伤200余人,尸体均带回。冈崎本人阵亡。网友对此已有极其详尽的考证http://www.historicsalon.com/dispbbs.asp?boardid=7&Id=1886

这一仗以后,共军真正服膺老毛一开战就反复说明的打日本为辅,扩充实力为主的战略,彭德怀被叫到延安挨整。陈赓指挥的作战主力386旅,在整个1941年,“战斗”250多次,共毙伤敌伪211名,俘敌伪(含反正)共70名。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本帖最后由 ironland 于 2012-10-3 23:05 编辑

脑残不论雌雄。

Truth is out there.
我知道什么?
根据日军档案,冈崎支队从开始扫荡至最后退出,战死62人,伤200余人,尸体均带回。冈崎本人阵亡。网友对此已有极其详尽的考证http://www.historicsalon.com/dispbbs.asp?boardid=7&Id=1886

这一仗以后,共军真 ...
老木匠 发表于 2012-10-3 20:25
老木匠提供的材料得注册才能看啊,注册太麻烦了,麻烦老木匠转帖过来好吗?
历史是胜利者写的。但老毛虽然把老蒋赶到台湾去了,并没有把他彻底打垮,起码老蒋也可以修史的。日本现在也可以修史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所以,这历史很难是信史的。
但是,中国的的阿Q精神总是存在的。虽然败的很惨,胜利也不是完全靠自己夺取的,但不妨自慰一番吧。于是,李向阳、李云龙、陈大雷等塑造出来的英雄出现在银幕和银荧中了,看起来相当解气啊,让国人以为日本人是如此不堪一击呢,收复钓鱼岛易如反掌啊。
其实,稍微有点头脑的人思索一下,就会想到,如果日本人真是如此不堪一击,如果八路军、新四军都如李云龙、陈大雷似的英勇善战,中国的抗日战争还能打八年吗?最后还是在美国在日本本土扔下原子弹,苏军出兵东北之后,日本人才投降的。日本人是投降中国政府还是投降美国等西方盟国啊!为什么日本至今对其侵华责任不认账,还不是对中国的歧视?国人还如此自我良好呢!
所以,现在拍摄的抗日片子,懒得看了,只会取麻痹作用!
7# 老木匠


呵呵,战沙,很好,高手不少,让专业大师难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