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2226
- 帖子
- 6753
- 精华
- 10
- 性别
- 男
- 来自
- 上海
- 注册时间
- 2008-4-12
访问个人博客
|
沙发
发表于 2010-11-6 19:01
| 只看该作者
十评云中岳(zz)
作者:沧海一声笑
一评云中岳 漫谈喜欢云书的原因
为什么喜欢或者不喜欢云书,或者说喜欢不喜欢武侠小说,喜欢那类的武侠小说,按着鬼
子的说法“This is a good question"。武侠小说是成人童话,这是个无可争论的结论。
记得金庸在《鹿鼎记》再版的序言里说:读者不喜欢鹿鼎记是因为读者喜欢把自己带入小
说中去,而《鹿鼎记》的主角不好带入,所以很多人不喜欢。当然,金庸的原话说的很婉
转,毕竟读者是他的衣食父母,他不敢太得罪,由此也看出金庸的老奸计滑,换了文字百
无禁忌的作家,如李敖之流就会说,读者在意淫,我没让读者意淫痛快,所以读者不喜欢
。^_^
首先声明,我喜欢看武侠小说,看了大概有十五六年,即使有人说我意淫我也不在意,毕
竟是个人喜好,换句话说,我就是喜欢手淫你也管不着。可是私下里再喜欢意淫和手淫的
人也不好意思说意淫和手淫是世界上最好的事情(也许有一点好处吧)。可武侠小说就有
人说是最好的文学作品,这可真是怪事。而且非要划分出传世杰作和应景作品。所以分出
了派别,大家争论不休。其实都很无聊。还拿手淫的例子打比方,有人喜欢看黄色小说来
刺激欲望,有人喜欢图片和video,如李敖;有人喜欢闭上眼睛幻想—似乎女人居多(这些
可不是我瞎掰,你可以从金赛性学报告和美国某大学的一份报告里找到这些结论)。同样
,武侠小说也是这样,你喜欢看什么样的就看什么样的好了,何必非要别人的性趣(兴趣
)和你一样。
回到云中岳的话题,我喜欢云中岳的作品,原因无他,有生活气息(晚期作品)。武侠小
说嘛,武是手段,侠才是目的。60年代的台湾作家可能是迫于政治高压和经济压力(一篇
纪念古龙的文章说,那时的武侠作家大多数可以一天写几千上万字,明明是粗制滥造),
基本把侠的内容放弃了,只写武。而稍好一点的作家则是写悬疑情节+武,如高庸和古龙,
古龙更好点,起码创造力大一些。而陈青云等作家就等而下之,艳情+武(注意不是色情,
而是和琼瑶阿姨类似的东西,n角恋爱。当时台湾的色情行业还不算完全放开,所以通俗小
说里也没有色情这类,否则政审有问题,呵呵)。相比之下,云中岳算是不错的了。同时
期在香港,因为政治上没有压力,而且新中国的日渐强大和英国政府的压迫,都让香港人
对大中国的概念产生了认同感(很多人都从香港或者海外回到大陆,文革之后就不行),
所以金庸和梁雨生把一些似是而非的侠的概念(就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其实侠是"侠以
武范禁")加入到他们的作品中去,所以才让人觉得好看,而且还有总结出的结论,让人啼
笑皆非。
云中岳的晚期小说,除了创造力略差,其他我都喜欢。第一,或许他本人是退伍的军官,
所以描写的武功真实感比较强,他的小说里的观点是没有人是无敌的、团队作战更有效率
,比如所有的侠客都怕民壮(金庸的小说里只有天龙八部里谈到了这个概念,还是一带而
过的)。当然,真实性不是小说的目的,这个我就不多说。
第二,个人的无力感,就是个人和时代对抗是不可能的,每个人只能做能做的事情。楼上
的朋友说喜欢云书的人大多数都在社会上摸爬滚打过一段时间,就是这个意思。在外面做
,失败总比成功多,所以每个人都会有些挫败感,在读云中岳小说的时候,很容易产生认
同。比如书里的背景大多是明代最黑暗的时候,大家都知道贪官污吏该杀,可是无力杀或
者杀了也于事无补。
第三,历史背景真实。我想很少有人是专门研究明史的,可是如果你看过了一些研究明史
的作品,如吴含、黄仁宇等人的书,你会发现云中岳的书的背景还是蛮真实,当然,云中
岳有简单化的趋势,把人分成善恶两个极端,事情分成好坏两个极端。但想到作者不是史
学家,只是通俗小说作家,这还是可以理解的。
二评云中岳 关于武功
当代武侠小说的武功基本上来自于中医经络学的内功再加上接近于武术常识的招式,古龙
可能是唯一的例外吧。内功和招式究竟那个更厉害,我想上帝也不知道。不过印象里,七
十年代后期之后的小说基本推崇是内功重于招式,在这之前一般是招式、内功并重,比如
金大虾早期的《书剑恩仇录》,以及与此书同期的台湾一大批武侠作家的作品。而与民国
初年至1949年之前这段时期的武侠作家相比,现代武侠作家的武功描写可以说是天马行空
,也更为好看一点。当然,内功这个东西本来就是虚无飘渺,自然可以耍出很多花样。最
好看的内功描写当然首推是金大虾笔下的内功了。至于招式我敢说,除了梁羽生之外,当
代武侠小说基本没超过民国初年的武侠作家的水准。云中岳的书也存在这个问题,早期的
云中岳小说的武功描写乏善可陈,至少我觉得乏味得很。早期的书对内功描写很不够,也
不太好看,可能作者本人比较唯物,对这种东西接受不了,或者缺乏想象力。招式方面,
也没有太吸引人的东西。不过值的一提的是作者对于暗器的描写倒是很不错,既没有古龙
的小李飞刀例不虚发那么玄妙,也没有金大虾等人避而不谈或者“罡气护体”之类,似乎
内功一高,飞刀叉到人身上就和蚊虫叮咬差不多,当年我一直为这个问题困惑,连飞刀都
叉不进去,是不是练了内功可以免蚊虫叮咬?
在云中岳的后期作品中,他对武功的认识似乎有点开窍了。感觉上,作者吸取了《蜀山》
、《七剑十三侠》之类神怪武侠的内容,同时加入了一些民俗方面的神怪知识,创造出了
属于自己的风格。我最欣赏的是作者分寸把握得很好,如果神怪内容太多了,就成了《蜀
山》一类的作品,这种作品现代的一个变形就是黄易的某些小说,名曰“玄幻武侠”。云
中岳书中的神怪成分不会超过一个标准武侠迷的理解程度,在武侠这个体系中是完全正常
的。云书中一个普遍的观点是没有人是无敌的,团队作战更有效率,例如所有的侠客都怕
民壮(金庸的小说里只有天龙八部里谈到了这个概念,还是一带而过的)。当然,真实性
不是小说的目的,这个我就不多说。
云书关于武功的另一个突出的优点就是绝招也没有那么玄,绝招就是某些特定的、不合常
理的攻击或者防守的方法。金庸也只是在写到笑傲江湖时才有这个观念——见招破招,没
有绝对的必杀技。而绝大多数武侠作家可怜的很,写了一辈子的武侠还没想通这个道理。
武侠小说,武是载体,侠义精神才是要宣扬的内容。可是大多数武侠小说中所宣扬的内容
,我觉得更像是家族之间的打冤家。我想这可能和时代背景有关系。60年代的台湾作家可
能是迫于政治高压和经济压力(一篇纪念古龙的文章说,那时的武侠作家大多数可以一天
写几千上万字),基本把侠的内容放弃了,只写武。稍好一点的作家则是写悬疑情节+武,
如高庸和古龙,古龙更好点,创造力大一些;而陈青云等作家就等而下之了,艳情+武(不
是色情,而是和琼瑶阿姨在小说中宣传的相类似的东西,n角恋爱。当时台湾的色情行业还
不算完全放开,所以通俗小说里也没有色情这类玩意,否则政审有问题)。同时期的香港
,因为政治上没有压力,而且新中国的日渐强大和英国政府的压迫,都让香港人对大中国
的概念产生了认同感(很多人都从香港或者海外回到大陆,文革之后就不行),所以金庸
和梁羽生把一些似是而非的侠的概念,就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加入到他们的作品中去
,所以才让人觉得好看,但离侠的本意相差太远,其实真正的侠是"以武范禁"者。我觉得
侠应该是类似于李白《侠客行》中的侠,没有那么多家国之虑,是快意恩仇的个人主义者
。在云书中的具体体现就是云书中的每个侠客都是只管自己身边的事情,从没有那么多虚
无飘渺的想法,这是真正意义上的侠。西方也有类似的观念“施善应从身边起”。我想,
在社会上摸爬滚打,有过失败经历的读者对这个观念很容易认同。因为个人相对于整个时
代而言是渺小无力的。想做一点好事的话就从身边做起吧,空谈无益。
三评云中岳 关于女人和性心理
我总有一种感觉,当代武侠小说是言情小说的一个变种。没有女人的武侠小说有没有呢,
我想是没有的。至少,读武侠小说的心态和读言情小说的心态有些类似。读者总是在不经
意间把自己带入成书中的主角。我想,读其他任何文学作品都不会有这种心理。其他类别
的文学作品都是读别人的故事,只有读武侠、言情或者色情作品才会有仿佛好像在读自己
的故事。比如读《2046》,读者可能觉得很好看,并且读到深入时会有很深的感触,但你
绝不会想自己就是王二。同样,读《一地鸡毛》时你也绝不会觉得自己就是小林。而言情
的程度,大概和作家和读者的心理有关了。另一个值得一提的是,沉浸在武侠小说里的读
者,和沉浸在言情小说的读者一样,不断的思考n角恋爱的结局,从而锻炼了智力和推力能
力,通常,一个武侠老鸟会从一开始就判断出武侠故事里言情的结局。谁说武侠小说没有
好处,这就是好处之一。
和现代言情故事一样,通常武侠中的言情都是一皆大欢喜为结局。从历史上看,这可能是
通俗小说的回归吧。宋元时期的言情故事以悲剧结尾居多,如《碾玉观音》和赫赫有名的
《白娘子永镇雷锋塔》,明清时代的通俗小说写言情则是以喜剧结尾的居多,如《三言》
、《儿女英雄传》以及一些公案小说。民国则是悲剧结尾居多,如《十二金钱镖》,甚至
有王度卢的悲情武侠这一流派。出于对民国的武侠的反动(反动不是贬义词),也是对清
代通俗小说传统的回归,当代武侠小说,在言情方面基本都以喜剧结尾。 这种在文学
作品里加入爱情因素的做法本身没什么好评论的,爱情和死亡是艺术的永恒主题嘛。值得
玩味的是,武侠小说对女人的观点和态度。和一般认为武侠小说是对现有秩序的反抗相反
,武侠小说非常遵守旧的秩序。在中国社会中,男尊女卑这种观念应该是深入每个人的头
脑中。武侠小说也不例外(包括被认为在小说中最注重女权的梁雨生,《女帝奇英传》和
《江湖三女侠》给人的感觉更像是《才女传》之类的东西,好比鲁迅先生讲过的四个弄玉
的抬一个弄瓦的,其实是因为有另外一个弄玉的才会有这样的效果)。
每个武侠作家对出现在他们作品中的女性态度都不太相同。可以把武侠小说中的女人分成
这样几类,天真型(类似于白痴)—通常都有贵族血统(当然是武侠贵族了),这里面还
可以分成两类天真+温顺型,天真+刁蛮型。通常书中这类女性的结果都是嫁给了男主角,
他们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成熟型,这在出现在武侠小说中的频率比前一种低,通常也分
成两类,成熟+善良,成熟+阴险,大多数武侠作家都给了这种类型的女性一个至少不是十
分完美的结局。成熟型的女性在小说中的结局前一类通常和作家的态度有关,后一类没有
好下场。经过这种分类,可以得出一个很有趣的结论,武侠作家的性心理似乎有问题,如
果不是作家的心里有问题,就是读者的心理有问题,作家为了迎合这些读者而故意写这类
的女人。记得有人说过,处女情节(在武侠小说中就是天真+温顺型的女人)的根源是男人
的不自信,认为自己无法满足一个成熟女人的性需求,所以才找不懂**的处女。每个男人
都多多少少有一点处女情节,这不希奇。希奇的是为什么这么多作家都在作品里都有这种
倾向。写作是一种完全个人化的东西,这么多作家不约而同表达了相同的性取向,可以说
明,作家是在迎合读者。从这个角度来看,云中岳的武侠小说(后期作品的大部分)更适
合于性心理正常的成年男性来读。通常,青春期的男性的性心理不会非常成熟,一方面追
求纯粹的精神世界,另一方面又沉溺于性欲中。在这种情况下,武侠小说中1男对多女的情
节无异于为他们的精神上提供一个手淫的机会。一方面既可以享受到想象中的肉体快感,
另一方面又可以免掉为感情负责。一个性心理正常的男人,不会认为这个世界存在着免费
的午餐,包括情感和性。我想,在我读过的武侠作品中,大概云中岳、梁雨生、卧龙生的
一部分作品背后的性心理是成年男性的。其他的作家,包括金大虾在内,很难让我认同。
四评云中岳 关于故事
这次来胡说云书讲故事的能力。
小说是说故事,过去最早小说脱胎于“话本”。在武侠作家里,如果比说故事的能力的话
。我觉得云中岳可排在中上水平。和金庸、卧龙生、古龙相比要差一点,大体和梁雨生、
温瑞安相当。和金庸的波澜壮阔、古龙和卧龙生(《摇花放鹰录》、《金笔点龙记》这类
)的奇异诡秘相比,云中岳的故事相对来说平淡一些。我们从情节设置和篇章文字结构来
讨论一下云中岳说故事的能力。首先来看看情节设置。
前段时间有人在网上贴文说明俄罗斯民间童话情节背后的“焦虑——释放”心理模型,作
者用这个模型来分析武侠小说《射雕》,发现射雕和这个模型惊人的吻合。既然射雕是新
武侠的代表作,可以认为,大多数现代武侠小说的情节设置和射雕应该是相类似的,事实
也是如此。
简单地说,武侠小说的情节可以归类为,(1)主角为了某个终极目标别师下山,(老的故
事很多为了报仇,新的故事变化就多了)——〉(2)节外生枝发生事故,遇到女主角——
〉(3)和女主角一起解决事故,建立了战斗中的友谊,并意外找到武功秘籍或者遇到高人
,武功大进。(2)——〉(3)的过程反复循环,直到达到终极目标。当然,武侠小说大
师级的作品比这要复杂多了,比如(1)中可以阐述仇恨的来源,加入主角的学艺过程,也
可以有多主角,多条故事线索,最后汇总(《天龙八部》是典型的代表),主角终极目标
也可以根据(2)、(3)中发生的事情来变动。总的来说,这种情节设置还是适合于很多
武侠小说的。
我们先来看看(1)中的主角目标。最早的武侠小说大多是报仇。但写多了,就没什么人喜
欢了,记得古龙在《英雄无泪》的序言中说,当时的武侠小说大多写报仇,大家都看厌倦
了,他不断的求新,希望能够找到在小说中表现出人性的方法。应该说,古龙不是非常成
功,但至少做了努力,这个有机会再详细说吧。后来的小说就主角目标不一,小的是找宝
、娶老婆,大的是救民于水火等等抽象的目标。一般在小说中主角都可以实现开头或者中
期的终极目标。故事也就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而开放式的情节和结尾不多见(大唐双
龙应该是一个很不错开放式的结构)。
现在拿这个模式来衡量云中岳的小说,可以看出,早期的作品中主角的目标没有离开这个
范围,所以大家认为没有特色,后期的作者笔下的主角的终极目标就不是非常明确,随遇
而安,非常具体,这好像更和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类似,没有大目标,也没有那么多仇恨
,凡事就事论事,使得小说变成了一种半开放的结构。这可能是作者后期作品和其他作家
作品相区别的一个特色吧,这个特色我是比较喜欢的。不知道别人如何。因为后期的云书
中主角没有终极目标,所以,整个小说的结构也有些变化,比如,因为没有终极目标,所
以一般不介绍主角的成长过程,而是一出场,主角就是高手了,女主角爱上男主角一般过
程是首先因为共同的利益(一开始还会勾心斗角),在战斗过程中逐渐产生感情。秘籍和
宝物也不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而且,这个过程中,云书中的一个观点是人生而不平等,比
如,同样的名师,有人就可以把功夫练好,有人就不行。这个观点我想年纪大的同志可以
接受,年轻的同志恐怕有点困难,年轻的同志认为世界是他们的,只要努力什么都可以做
得到。而年纪大的人认为每个人生下来就站在不同的起跑线上,所以,普通人有些事情是
做不到的,这也是云书让老鸟们喜欢的原因吧。
接下来说说文字和结构。我认为云中岳驾驭中篇的能力要高于长篇。云中岳驾驭长篇的能
力在武侠小说作家中只能排在中游水平。作者的长篇在我看来更像是用同一主角的中篇连
缀而成或者把中篇硬拉成长篇。我最喜欢的几部作品差不多都是中篇。另一方面,和其他
武侠作家比较(金庸、倪匡、温瑞安、古龙都写过中篇),在我看来,云中岳的中篇水平
在他们之上。打个粗俗的比方(没办法,谁让我也喜欢色情文学呢),金庸等善于驾驭长
篇的作家好像在不断和读者前戏,当作者欲火难禁的时候才开始做爱(在倚天里张无忌的
正式出场在书已经差不多写了四分之一),而云中岳则是上来就做,在中短篇中,这种做
法可以让书中高潮不断,但长篇就不行了。至于云中岳的文字能力,我认为可以中上的水
平,还是粗糙了一点。比起其他几大家还是要逊色一些的(金庸在射雕的后记里为了一个
“歹”字说了半天,说明金庸在文字上下了很大的功夫)。
做个小结,云中岳说故事的能力在文字和长篇的篇章结构上并不突出,突出之处在于情节
过程的设置,非常吻合普通人的心理。 就写这么多,请大家批评。下一节准备写关于历史
背景。
五评云中岳 关于历史背景
首先声明,我不是研究历史的。一手史料看的非常少,看过的也都只是观其大略,资料大
多数是引用二手史料,不一定准确。如果不对请大家指出。
有人说,看武侠小说可以学到很多历史知识,这种观点是不是全对,存疑。我觉得想从武
侠小说里学到正确的历史知识,好像瘸子上树捉鱼——瘸子纪上不了树,树上也没有鱼。
但话说回来,一些历史气氛浓厚的武侠小说还是可以得到一个侧面的历史知识的,或者对
历史事件的背景有个大概的了解。从这点意义上说,武侠小说中的历史更像是好莱坞大片
中的历史,好莱坞的风格是在一个极端真实的背景上虚构一个荒诞不经、内部逻辑有问题
的故事,比如泰坦尼克、珍珠港。喜欢在书中写入历史背景的武侠作家,做的也是类似的
事。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有明显时代背景并且把故事和历史事件放在一起写的武侠小说数量
不是非常多,大概有5、60部,基本出自金庸、梁雨生、云中岳、温瑞安、司马紫烟、黄易
(严格意义上讲,黄易的作品不能算是武侠小说了)。下面首先从历史背景的角度来说说
武侠小说,然后谈谈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和时代精神,看看那个作家的作品最能反映历史上
那个时代的精神。
在我读过的武侠小说中,历史背景差不多都选在这样几个时期,北宋末年~南宋初年,南宋
末年,元末~明初,明中叶~明末,清初~清中叶。(《越女剑》、《女帝奇英传》、大唐双
龙、《冰山天女传》等作品,过一会再讨论)。我想武侠作家选择这些时代是有道理,如
果向前,因为年代过于久远,恐怕很难引起读者的兴趣,而且历史资料的匮乏也制约了作
者的想象力。向后,火器的大规模使用让个人化的武功显得十分可笑。在武侠小说作为历
史背景的这些时期里,整个宋代,都是不断的和外族的侵略做抗争,元末明初和清初,则
是反抗外族的统治,而明代则是反抗腐败的统治者。这些背景用来讲故事是非常合适的,
如果一个比较不混乱的时代,只好写三侠五义之类的故事了。同时,作家在选择这些时代
的时候,又避开了战乱最厉害的时候,剩下的这些时代的特征是,即是混乱时代,但不是
混乱到了个人主义完全不能立足的地步,如果象东晋时期的北方,人命不如狗,赫连勃勃建
城墙,让士兵用矛去刺墙,刺入一尺杀工匠,不够一尺杀士兵。这种恐怖的时代里是不可
能有个人英雄主义的容身之地,写这种时代背景下的武侠小说,会让有一点历史知识的读
者对作品的内在逻辑产生疑问,武侠小说读者的一个阅读的隐含前提是武侠小说是基于事
实的虚构,而不是神怪小说的彻底虚构。读者会说:这种时代会有侠客吗?所以,越女剑
只是一个短篇,女帝奇英传把情节放到了感情故事中去了,冰川天女传放到了外国,大唐
双龙则是随心所欲,到现在只能虎头蛇尾了。
接下来聊聊历史事件的真实性问题。按照一般历史学的观点,每个历史事件的背后都有着
时代精神,事件发生的原因一定是符合那个时代的社会特征。小说中的历史真实性对真实
的描写历史事件没什么要求,而是要求对反映时代的社会特征。让我们来看看不同作家笔
下的历史。从金庸说起,最后再让本文的主角云中岳亮相。
金庸的书没有明确时代背景的有《白马啸西风》、《笑傲江湖》、《侠客行》、《连城诀
》(其实最后这部可以认为是清代的故事)。其他的书都有明确的时代背景和重大历史事
件。就拿射雕三部曲来说明吧。射雕的前两部以南宋末年为背景。书中涉及到的大事件有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破金、西征、襄阳之围、蒙哥之死。后一本书说了朱元璋和明教的关
系。书中的主角或者作为历史事件的旁观者、或者作为参与者。金庸的文字功力深厚,把
大的历史事件从容不迫的写到书中,给人的错觉是历史小说不是武侠小说。就说神雕吧,
我估计郭靖在神雕中的形象,是根据历史上的吕文焕、张贵、牛富塑造出来的。吕文焕在
襄阳被围的时候,多次出击试图击败蒙军结围,由于没有援军最终失败,可能因为他最终
力尽投降,金庸就把他塑造成一个贪生怕死的无用文官。张贵是襄阳形式最紧的时候从民
间招来的为城内运送物资的普通百姓,在襄阳城外和蒙军战斗至死。牛富在襄阳城破时知
道事不可为,举火自焚舍身取义(这是个很悲壮的故事,我始终在猜想牛富面对死亡的时
候心里在想些什么,什么原因能让他有勇气面对死亡的恐惧?是在感慨贾四道的贻误战机
?还是感叹自己的生不逢时?)。
总的来说,金庸的小说对历史氛围的再现还是很好的,虽然很多细节违背了史实,比如蒙
哥死在合州而不是襄阳,蒙军的战略是占领西南后再向东南合围,襄阳城破只是骆驼背上
的最后一跟稻草。但这些不伤大雅。另一个虽然和本节讨论的问题无关,但值得一提的是
金庸在射雕三部曲中利用书中人物对善恶观点的阐述和南宋的理学有些相似,存天理,灭
人欲,外表是正人君子,其实是做给别人看的,就像朱熹作了太守非要打妓女,别人问他
为什么,他说不打好象自己被色所迷,就好像心地正不正全在别人怎么说。神雕中写着,
当杨过打死蒙哥和郭靖一起回城,受到居民的热烈欢迎,杨过对郭靖说如果没有郭靖他怎
么会有今日。这句话让我产生一些联想,如果没有居民欢迎,杨过会怎么想,是不是认为
自己多此一举?再想起射雕结尾说郭靖向善之心愈坚之类的话,是不是能推出来金庸的侠
是做给别人看的?善是做给别人看的。金庸的本意是写一个正人君子,不经意间却变成了
伪君子,正如施耐庵写水浒中的宋江是为了塑造一个他心目中的英雄,读者却在不经意间
却发现这种英雄其实是枭雄。
接下来说说梁雨生,很多人认为梁羽生通过一整套的武侠小说把公元1000年之后的中国历
史讲了一遍。这个观点我是同意的。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发生在清初时期的,都有所反映
,比如董晓婉和清高宗的传说,雍正死于吕四娘之手的传说。梁羽生的最大问题是他笔下
的人物都是穿古装说英文,每个人物,特别是正面人物都是一套现代的观念,没有思想上
的冲突,小说也就失去了灵魂。所以,对于梁羽生的著作我不想写的过多,反正它讲的是
现代精神。
温瑞安的问题就更多了,温瑞安的四大名捕、七大寇、说英雄谁是英雄系列都有明确的时
代背景,在四大名捕系列中,蔡京这个人作为一切反动势力的代表无恶不作。^_^,其实历
史从来没那么简单,蔡京确实是一个祸国殃民的坏人,但他的得势却不那么简单,这件事
情的历史根源可以推到王安石变法的时代,王安石一派(改革派)和司马光一派(保守派
)的斗争在宋徽宗即位初年已经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而改革派和保守派内部又有很多派
系在不断的争斗。所以,为了调和这个矛盾,宋徽宗用出身于改革派又得到司马光赏识的
蔡京作宰相,意图调和两派的矛盾。蔡京借这个机会上台,把改革派和保守派的元老都打
翻在地踩上一脚,让这些人都不能翻身来反对自己,然后又用物欲来引诱宋徽宗,终于达
到了弄权的地步(在早一些的时期,宋朝是没有大臣可以弄权的)。可以认为,蔡京的膨
胀的权利欲毁灭了一个王朝。温瑞安对这些基本没有什么反映,反正有个坏人做靶子就行
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温瑞安笔下的历史是不是历史,而是作者为了推动情节自己设置的
东西,你可以把它称作任何事情,但不能称为历史。
司马紫烟和其他作家小说(好像独孤红也有两部,记不清了)中的历史可以用“倚天剑”
和“屠龙刀”的具体实现来形容。作者在书中写的历史,是梦想着有着倚天剑(武侠)来
辖制屠龙刀(政治权力),众所周知,在中国历史上,政治权力是至高无上的,可以生杀
予夺。所以,这些书中的历史还不如说成是历史上的曾经有过的梦想,和书中描写的历史
背景的时代精神有一些非直接的关系,但因为主要的时代精神没有反映出来,另外,他们
很少在书中加入重大的历史事件,这使得他们的作品在历史背景方面也显得很模糊。
好了,现在该主角云先生出场了。我认为,无论是历史事件还是当时的社会特征,云书中
都反映得很好。我们首先讨论云书中的几个重大历史事件,然后谈谈社会特征。
在云书中出现重大历史事件是正德皇帝下江南、宁王叛乱、白莲教造反、明末苏州的反抗
宦官的活动。这些事件在云书中的描述基本准确,除了一部分年代故意连接在一起。我对
云书中的重大历史事件的描写有这样的一种想法,可能是云书的优点,也有可能是缺点。
作者总是试图在一本书中勾画那段历史的全貌,所以,一些相同的历史背景和事件的描写
,在不同的书中反复出现。给人的感觉有些重复。当然,随着作者本人的风格成熟,对于
事实背景和事件的描述也越来越深刻精彩。
大家都知道,明太祖的设想中的社会是一个以小农经济为单位的社会。据说,明太祖一共
杀了3万多江南大地主或者大富豪。明代的政治、法律也是基于社会是小农社会的假想前提
。实际上,在当时生产力的情况下,这种方案不是很有可能维持很久的。到了明代的中叶
之后,政治和法律制度与现实情况不吻合,是按法律条文办事还是根据实际情况办事始终
是一个很大的社会矛盾。通常,一个武侠迷认为,法律不起作用时需要有人替天行道。从
逻辑上讲,云中岳的书是符合武侠小说的内在逻辑的。
在云书中有一个词“豪霸”,指的是可以控制地方的大地主、大富豪。从明中叶之后,社
会豪霸阶层又产生了(有一种观点认为整个明代没有豪霸这个阶层,我认为支持的证据不
够充分,至少,张居正被炒家时有九万亩土地,严嵩被认为是富可敌国,而海瑞任巡抚的
时候,大户都把门漆成黑色,至少小地主是没这种担忧的,他们没有足够的能力来控制地
方。三言里有几篇也提到了大地主的问题,比如红花场闹鬼的故事里,就是大地主谋财害
命,还有卢生诗酒傲王候,谈到卢生拥有的大量土地,至于大地主被杀被炒家,那是属于
豪霸阶层内部的变动,不在我们考虑的范围内)。豪霸的根基是非常稳固的,除非有了非
常大的变故,否则这些人可以鱼肉乡里,很多产生于明代的小说都反映的这个问题。在这
点上,云书中的描述我认为是准确的。
在很多云书中都写到明代的财政问题。明代的政府财政破产是一个公认的事实,据说明朝
皇帝花钱从来都是向国库支取,而税收则是尽可能的弄到皇宫内库里来,长此以往,财政
不破产才是怪事。大明宝钞的失效也是一个事实,但没有云书中写的那么严重,其实大明
宝钞的信用破产是中叶之后的事情,彻底破产则是到了明末农民起义时期,有本专门讨论
明代财政问题的书分析过这个问题。云书中的皇帝利用太监搜刮民财进入皇宫内库,也是
明代皇帝的一个典型特征,有时候觉得明代皇帝不可思议,守财奴的心态为什么这么重。
明代的民壮没有书中写得那么有组织,民壮的主要作用是防盗,所以训练和装备不会那么
好。兵制则是和实际情况差不多,在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这么奇怪的兵制。所以,无论
是倭寇还是农民起义或者外族的侵略,官方的义务兵战斗力都很差。而明代有名的将领靠
的都是自己私募的志愿兵,比如戚家军。这也是云书中一些私募武装的历史背景(像铁血
团之类)
我觉得,云书中对当时人们的心态表述的非常好。不记得是那部云书中讲皇帝为什么要虐
待百姓,为什么不反抗,作者借主角之口无奈的说:天下是朱家的,所以所有的东西和人
都属于皇帝。他喜欢虐待也没办法,只能在虐待到自己身上,才能反抗。我觉得这是当时
社会的一个真实的写照,我的观点是明代的大臣和百姓非常消极,他们忠君,但不是忠于
一个具体的人,而是这个人代表的概念。黄仁宇先生在万历十五年中解释为什么大臣们强
烈反对万历皇帝的废长立幼时说,大臣们的忠是忠于维持社会运转的道德系统(大意)。
否则,如果是单纯的忠于皇帝个人的话(这和西方有很大的不同,西方中世纪每个新王即
位,贵族都要表示效忠),大臣们没有理由反对废长立幼。从黄先生的话中我们得到的结
论是尽管人们不喜欢明朝的皇帝(说实话,喜欢才奇怪呢),但对社会的整套运行系统还
是有信心的。所以,不希望打破这个系统,也就是说不想革命。
做个小结,武侠小说中的历史事件金、梁、云都写的比较真实。从写实角度来说,可以排
列为,梁(有事件没时代特征)-〉金(事件、时代特征都有)——〉云(事件、时代特征
都有,而且力求给读者一个时代的全景)。
好了,就写这么多,历史背景这个东西写起来挂一漏万,以后有时间针对云先生的每部作
品详细的写吧。 五评补遗 写完五评,才发现云书包涵的历史背景和事件之广阔,远在其
他各家之上。远不是这一小篇东西能说清楚的。有时间打算拿一部云书做做解剖麻雀,我
想在说明问题上应该更好。
六评云中岳 云书中的民间信仰的佛道渊源
一般而言,出现在小说中的和尚和道士都不是什么好人(至少不是什么让人佩服的人)。
我想,这和国人对待宗教的观念是吻合的。鲁老先生评价那些声称信仰基督教的人说,他
们自以为是信教,其实是“吃教”。这种说法很有道理,国人对宗教是一种实用主义的态
度。和尚和道士在人们心目中不会有多神圣,大多数人缺乏对和尚道士神圣性的认可,你
丫不也是两肩担一口,凭什么就比我神圣。同时,这两种宗教,特别是佛教,提倡出世之
法,与世无争,老实人好欺负,所以文学作品里把他们作为反面角色,反正很少有人会提
抗议。在宋元明清时代的小说中,和尚道士的形象大多不堪入目。自欧风渐进以及伊斯兰
教的流行,社会上对基督教和伊斯兰的尊重(不尊重也不行,这两种宗教的信仰者行的是
世间法,你敢侮辱,就和你打圣战),连带着佛道两教的地位也有所提高,沾了别人的光
。
好,闲话不多说,在我读过的武侠小说中几乎没有作家把民间宗教作为一个主题来写,云
中岳大概是个例外,云书中很多都是以民间宗教的兴衰为背景,这让我们这些对民俗感兴
趣的人读起来兴味盎然。我们先来谈谈民间宗教的源流,然后说说和这些流派有关的重大
历史事件,顺便提一下我还能记得住的其他作家的对民间宗教的侧面说法。
在云书中出现的民间宗教可以说是把明代最有代表性的几个教派都包含进去了,白莲、弥
勒、苍天、闻香、罗教等等。这些教派的老祖宗是中国土产的道教,奶妈就比较杂了,可
以在这些民间宗教中找到佛教的不同流派、摩尼教、儒学的王阳明学说以及一些怪力乱神
的迷信的内容。简明扼要,我把我认为最关键的几个亲爹和奶妈说说。
一般认为,道教形成于东汉末年,在这之前,道教所信仰的老庄之说被认为是一种哲学思
想,这种思想也是法家的思想根源之一。东汉末年,老庄之说和巫术、神仙术融合在一起
,形成了道教。当时比较大的流派有三个,太平道,就是张角进行起义的号召工具。五斗
米教,龙虎山道士的老祖宗,另外一个是守旧的黄老派,云书中的主角大多数出自这个派
系。前面两种讲究符咒治病驱鬼,后一个流派则是讲究修炼内外丹。感觉上前两种和巫术
关系紧密一些,后者和神仙术联系紧密一些。当时佛教刚传入中国,还不能和道教抗衡,
所以,道士们一面从佛教中偷去很多概念(象三世佛之类)去修改道教的典籍,另一方面
又编造老子化胡经之类的东西来贬低佛教。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后来的民间宗教宣扬三教合
一的基础。
对于民间宗教而言,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佛教奶妈是三阶教。这个教派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也不太清楚,我总觉得不是佛教的流派而是外道。反正我知道的是这个派别流行于南北
朝到唐中叶期间,宣扬世界末日,佛灭时代。这个流派因为宣扬世界末日就要到了,当时
的社会又很不稳定,所以信徒非常多。他们怕佛经失传,石刻了很多佛经,可能敦煌藏经
、洛阳地下佛宫都是这个教派的信徒们建的。直到隋唐初年,当时的政府禁了很多次(包
括禁止这个教派的和尚在寺院里住宿),而社会环境也变得平稳起了,这个教派才逐渐消
失。但我认为,这个教派的末世学说对后世民间宗教的形成影响非常之大。
另一个重要的佛教奶妈是净土宗。据说是晋代慧远所创,有一个杜撰的三笑的故事不知道
大家听说过没有,可不是唐伯虎的三笑(记忆不一定对,错了请大家指出来)。这个流派
是后世的所有白莲教及其支流的老祖宗。
北朝时期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民间宗教弥勒教,这个流派可以说是白莲教的表兄弟,不过比
白莲教要早的多,这个流派直到清代还存在。后来,这个流派和白莲教相互融合,在明代
很难分清了。
民间宗教一个不太重要的干妈是摩尼教,这个教派唐代时候传入中国,主要信仰者也不是
中国人,现在在泉州还有摩尼教的寺呢。在北宋时期摩尼教流入民间和民间信仰相互融合
,变成了离原始教义很远的民间宗教。在金庸的射雕和倚天里都有对这个教派的描写。另
一个也不太重要的干妈是佛教的禅宗,明代的罗祖教的一些教义就是附着在禅宗的思想上
的。
好了,源流大概说清楚了,现在聊聊在云书中出现的民间宗教。先说说最有历史的弥勒教
吧。弥勒教的核心教义是三佛应劫说,燃灯佛在苍天度天下道士,如来佛在青天度僧人,
弥勒佛在黄天度穷人。这是融合了佛道两家的说法,张角不是有“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吗,再加上三世佛的说法,就成了这么个东西。弥勒佛就是庙里的布袋和尚,其实刚传入
中国的时候的形象和如来差不多,后来才变成布袋和尚的样子,也更有亲和力。弥勒教一
贯反动,^_^从北朝时期就开始造反,元朝末年也是由弥勒教最先提出口号“明王出世,弥
勒下生”煽动造反的,金庸在倚天中说韩山童是摩尼教的起义军,严格意义上说不准确,
应该是弥勒教,弥勒教才称为明教。但考虑到民间宗教之间的互相融合,这种说法也不能
说错,至少,韩山童也可以算是白莲教信徒,光明黑暗对立的说法,是白莲教从摩尼教中
偷来的,拜火则是另一个从波斯传来的祆教的信仰,和摩尼白莲都没什么关系。弥勒教的对
社会上层和低层都有吸引力,对上层来说,弥勒教的不禁欲很有诱惑力,对低层来说,弥
勒佛的救世上穷人也非常有号召力。明代弥勒白莲已经合流,所以,这里不再多说,所有
弥勒教在明代的活动可以看成是白莲教的活动,反之亦然。在云书中对弥勒白莲内部的斗
争也有一些描写,可以认为,基本是符合史实的。
白莲教是最有说头的民间宗教,如果详细的说,三天三夜也说不完。白莲教直接源于净土
宗。净土宗大概最能煽动人的佛教流派了,简单易行,只需要念阿迷陀佛就可以修成,所
以吸引了大量的人,但净土还应该算是正宗的佛教流派。白莲教开始作为净土宗的一个流
派,创于南宋。本来不是民间宗教。在南宋到元代初年还没有被禁。大概是在元朝中叶才
被禁止的,我想,在被禁止前的这段时间里肯定是一个和其他民间宗教融合的过程。白莲
教的教义和弥勒教有很类似的地方,把佛教中的弥勒佛过了多少劫之后才救世改成现在就
下世,从而打出弥勒转生的旗号,敛财或者号召造反。元末的农民起义和白莲教就有很大
关系(也可以说成是和弥勒教有很大关系)。明初年,这些民间宗教被禁,但信徒们的活
动始终也没停止。在云书中没有直接描写,但很多书中都侧面写到唐赛儿,就是白莲教在
山东的一支。同时还有西北、四川、山西、江西、两湖、苏皖、江浙(似乎在江浙一带和
摩尼教关系更紧密)等地都有白莲教的活动(几乎覆盖的整个明朝的版图,呵呵)。在云
书中直接描写内容,主要依据这样几件事,河北的刘六、刘七造反,整个明代白莲教在苏
皖两湖一带的活动,以及明末的白莲教大起义。刘六、刘七是强盗造反,似乎和白莲教的
直接关系不大,但云书中描写的大旗上的对联“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
开混沌之天”可是大大有名,这是从元末红巾军起义时候就用的对联(从侧面也反映出刘
六等人和白莲教应该有些关系),直到太平天国还在用,只是字词上有些改动。至于书中
写的白衣军攻下南京,我知道刘六、刘七曾经攻下过南京,但是不是穿白衣,我就不知道
了,请有心人查查。最后说一下,这是正德年间的事情。几本云书中提到的白莲教的李福
达确有其人,并且确实和书中描写的那样得宠于嘉靖皇帝,并且也确实是被郭勋包庇,云
书中的描写可以说是非常写实的,这段描写可以当成是历史来看。另一个和白莲教有关的
就是明末的王森、徐鸿儒的活动,发生在明末,信徒们直到清代还在活动,聊斋里有几篇就
是讲徐鸿儒的故事。似乎梁羽生的一本书中曾经写过白莲教明末大起义,不过过于简单了
。好了,关于白莲教的东西就说着这么多吧。下面来说说罗教。
罗教是明代才产生的民间宗教,也叫罗祖教、无为教。产生和在社会上传播是成化~正德年
间的事情。罗教的教义大多数是偷佛教的。在当时得到大太监张永(这个人物也在云书中
出现过)的支持。所以在社会上流传很快。这种民间宗教不禁娶妻生子,又以佛教正宗的
面貌出现,在社会上影响很大,甚至压过了正宗的佛道两教。据说到了晚明,山东等地民
间认为罗教才是佛教。罗教在水手中的传播和演变,就是后来的青帮。因为罗教只是势力
大,还没有造反,所以就不详细的说了。下面谈谈苍天教。
云书中的苍天教从书中的描写来看,应该指的是万历年间创立的黄天教,大概比罗教晚了
60多年。教义比较混杂,既有弥勒白莲的三世佛说,也有罗教的一些东西,以及道教的内
丹、修仙法门等等,一般的对黄天教的评价是外佛内道。其教主和子女都称佛,但修行的
方法确实道教的。在明末清初的影响也比较大,取代了罗教的位置,但没有罗教影响那么
深远。
关于云书中的民间宗教,最后说说闻香教。和前几者比起来更像是巫术迷信。教主王森据
说得到了一条非常香的狐狸尾巴,闻到的人都会被迷惑(云中岳的书中也有这方面内容的
描写),据说闻香教的信徒最多达到几百万人之多。闻香教出现于万历年间,大概和黄天
教的时代相差不远。这个教派可以说是白莲教的一个分支,也有弥勒下世的说法,但教义
中又融合了罗教以及其他民间宗教的东西,和白莲教一样,闻香教对政治非常热心。明末
白莲教起义的徐鸿儒就是闻香教的重要头目。这也是民间宗教合流的一个表现。
民间宗教我们谈完了,现在说说云书中出现的龙虎山道士。龙虎山道士就是正一道,
就是五斗米派的直接传人(五斗米派的直接传人其实是天师道,不过天师道后来和龙虎宗
以及其他一些宗派融合,变成了正一道,所以这里不做区分了),被认为是道教正宗。其
中又分了几大派别,不是这篇小东西能够说清楚的,反正大家知道,龙虎山道士是正宗的
道教就够了。这帮人在江西。明代时候,他的一个流派驻守在北京。
六评补遗 我还能记住的其他有关白莲教的东西
禁书女仙外史写的是唐赛儿的故事,不过不怎么好看。白莲教在清代有一次大的起义,好
像在四川我记得聊斋里至少有两篇故事是描写白莲教妖法的太平天国拜上帝尽管是假借基
督,但思路和白莲教差不多(似乎所有邪教都差不多)义和团的一些仪式和说法和白莲教
很类似。徐克的男儿当自强中有关白莲教造反的镜头比较写实,可以作为参考。
七评云中岳 我对云书的分级(个人观点)
这个评价是完全个人的、主观的。同时,也只能说我现在可以找到的书。主要依据是天马
兄的目录。
评价标准如下: ***** 非常好,几乎没有缺点 **** 很不错,可以仔细的看一遍以上,但
有些明显缺点 *** 普普通通的作品,仔细看一遍 ** 打发时间作品,粗粗翻过即可 *
只能翻翻开头和结尾,没法细看 +表示比这一级的其他作品要好,但离上一级还有距
离 在每本书评级之后,我都加上了我自己的一些意见,供大家参考。
草泽潜龙(短篇集——古道照颜色、龙游浅水、擒贼擒王、咆哮边城、煞女艳狐、一局残
棋、草泽潜龙、幽冥路、无情风雨有情天)
无情刀客有情天(短篇集——卧虎藏龙、天网恢恢、江河逐鹿、侠影萍踪、报应昭彰、小
城侠隐、干戈玉帛、先声夺魄、魔掌还珠) *****经典,不需要多说
了,这是我最欣赏的系列
冷面刀客 *****成熟作品,很耐看
邪道笑魔 *****故事有趣,结构紧凑
红尘碧玉 *****情节变化较多
我独行 *****非常好
湖汉群英 *****单纯的武侠小说,很有趣
魔女情潮 *****经典
汉江屠龙 *****情节多变
龙虎风云榜 *****情节设置的非常好
铁汉妖狐 *****情节紧凑连贯
五岳狂客 *****经典
古剑强龙 *****情节设置得很不错
碧血江南 *****故事紧凑
剑在天涯 ****+情节稍微有点松散,不过不重要
虎胆雄风 ****+略有点拖拉
魔剑惊龙 ****+如果不是故事情节略差了一点,可以列入五星级
临风飞燕 ****+故事略差了一点
大刺客 ****+结构不够紧凑,所以评价低了一点
浊世情鸳 ****+语言不够简练,影响了评级
霹雳天网 ****+前3/4非常好,可惜了
京华魅影 ****+故事略显单薄
莽原魔豹 ****故事比较单薄,但很好看,结尾稍有点不尽人意
蛟索缚龙 ****很好,唯一不足是本来以为是双角结构,可惜后来还是单主角
四海鹰扬 ****感情部分的结尾略有突兀
幻影情刀 ****节奏略慢
女浪子 ****最后几回有点散
矫燕雄鹰 ****情节有点拖拉
护花人 ****虎头蛇尾
魅影魔踪 ****故事略有点乏味,文字也有点散逸
凤引凰 ****有点虎头蛇尾
八极游龙 ***+故事简单了点
大地龙腾(剑海腾龙) *** 普通的武侠故事,有几处亮点
侠影红颜 ***比较典型的云书风格,不过不是特别有趣
邪神传 ***好像是中篇连缀而成
莽野神龙(断魂血琵琶)***闷了点
匣剑凝霜 ***情节不太连贯
风尘怪侠 ***故事乏味
霸海风云 ***一般般
金门圣女 ***故事平庸
九华腥风 ***闷
亡命客 **+故事不是很有趣
缚虎手 **+普通的武侠故事
横剑狂歌 **+故事有点无趣
剑海情涛(血剑兰心) ** 故事太平常了,除了结尾不是皆大欢喜,否则就把他列入*了
剑底扬尘 **情节拖拉,不连贯
锋镝情潮 **看不下去
绝代枭雄 **不好看
亡魂客 **看不下去
八荒龙蛇(四海游骑) **太闷了
情天炼狱 **看不下去,太平常了
剑垒情关(故剑情深) **故事略显杂乱
怜花印珮(醉杖门生) **闷
草莽芳华 **无味
剑影寒 *我看不下去
剑啸荒原 *看不下去
另:《邪神传》写得确实象中篇缀成的,不过在对主人公人物性格和心理的转变有所刻划
的云作中,这应该是比较突出的一部,尤其在川中小村庄和栈道的那一段,在那,一个自
私的、只从个人安危出发考虑问题的辛文昭开始向一个真正的侠士转变。此外在这部书中
,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已经与老云早期笔下血气方刚的小伙子们有了明显的不同,或许是他
的作品转型的标志也亦未可知。可惜啊,如果这部书能够重新安排一下,把中篇连缀的痕
迹去掉,应该可以上得五星榜吧。
八评云中岳 看到就说,《邪道笑魔》的历史背景
我找不到邪道笑魔的印刷品,所以从楼里down了一套。以下的分节以楼里的为标准。所根
据的历史资料也都是些大路货,没有特别的书。先来说说历史人物 ——正德和江彬吧。
正德皇帝:
正德皇帝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没有长大的孩子。大家都知道,没有长大的孩子性情中带
有一些无法无天、残忍的念头,如果和皇帝的权利结合在一起,结果非常可怕。正德皇帝
15岁即位,在位16年(1506~1522年)。正德是年号,死后被称为武宗。名字叫朱厚照。他
的一辈子可以说是明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云书中很多事件都和正德皇帝有关。比如白
衣军造反(正德六年);宁王叛乱(正德十四年)。
在即位之初,正德皇帝非常宠爱“八虎”,八虎都是太监,领头的就是刘谨,后来被同党
张永所杀。八虎权倾朝野,正德皇帝为了八虎放逐了两个大学士。在即位的第二年,正德
建了豹房,类似于小孩过家家,把所有自己认为好的东西都收藏到豹房中去,而不是放在
皇宫里。正德七年之后,又宠爱江彬,于是更加益发不可收拾。
正德皇帝的一个嗜好是骑射,可能正德认为打仗和玩游戏是差不多的。还给自己加了威武
大将军的称号。 正德皇帝还有一个嗜好是游玩,在位期间他很少呆在北京,一边旅行一边
玩女人。游龙戏凤这个典故据说是正德在正德13年时到山西游玩,在梅龙镇小酒馆里向李
凤姐耍流氓的故事,这个故事正史不载,只是民间传说。据《XXX私人医生XXX》里说,毛
主席对这个故事的评论是:正德皇帝是为了保证边疆安全才到山西的,而不是游玩。不知
道是不是这样。
正德干的最荒唐的事情就是宁王叛乱时期的表现,王阳明已经把宁王捉住了,但正德还要
释放宁王到洞庭湖上,再让自己亲手捉住宁王。在邪道笑魔书中有很详细的描写。大家不
妨看看。书中没有说到的地方我补充一下,王阳明在杭州把宁王交给张永,然后回南昌,
正德的另一个亲信徐泰被派到南昌,因为王阳明捉住了宁王没有交给他,对王阳明百般为
难。邪道笑魔的时代背景选在正德15年(1521年)。开头是二月,结尾是八月。这一段故
事就在叛乱已平、正德在江南胡来的背景下发生的。
下面是以宁王叛乱、正德南巡为中心的时间表 时间 事件 正德十四年(1520年) 六月 宁
王造反 七月 正德宣布亲征 八月 正德出京 宁王被擒,正德在涿州(离北京不远)对捷报
秘而不宣 十一月 正德到达清江浦(在江苏淮阴,位置在徐州和扬州之间) 十二月 正德
到扬州,月底离开 正德十五年(1521年) 一月 正德到达南京 闰八月 正德接受献俘(也
就是说,正德用平叛的借口在江南玩了一年),离开南京 九月 在清江浦打鱼掉到水里 十
二月 正德回到北京 正德十六年(1522年) 三月 正德死
江彬
江彬的发迹是在刘六刘七造反时期,并不是战功显赫,而是走了狗屎运。江彬最初是指挥
佥事,可能类似于现代的参谋吧。和千户的级别应该相当,或者略高。在江淮一带和刘六
的部队打仗时脸上中了三箭,江彬拔掉之后继续作战,所以有了勇悍的名号。正德七年,
刘六造反已经被镇压下去了,在江彬经过北京时,被钱宁引见,和正德皇帝见面,被正德
留在身边,同时被留下的还有徐泰(徐泰在宁王叛乱期间也被封为威武副将军,和江彬一
样)。钱宁是锦衣卫的都督。后来江彬爬到了钱宁的头上。原因有两个:正德把老虎从笼
子里放出来,结果老虎扑向了正德,江彬救了他。江彬带正德去逛妓院,并把边防军调到
京城来供皇帝练兵玩。可能正德认为这样的奴才又会保护自己又会带自己玩,所以非常欣
赏吧。最后,正德赐给江彬朱姓(正德十年),毁民居,造酒馆,建义子府(这些完全可
以从云书中看到),调入北京的边防军都归江彬统帅。正德十四年陪正德平叛,可以! 说
是江彬势力的巅峰期,提督军务、管理东厂和锦衣卫,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正
德死后,江彬全家被杀。抄出了财物可以看看《邪道笑魔》里面的描写。 介绍完这两个人
物,来说说书中的一些细节,正是这些细节让云先生的书很好的还原了历史氛围,书中的
很多细节可以当成是历史书来看,我只是把书中没有说明的地方加点解释。
第一章 开头就说山东德州卫,那就先说说卫所。明代郡县地区设所,几个所之上设卫。管
理一卫兵的称为指挥,在其之上的是指挥使司。理论上,一个卫管辖5600人,千户所管辖
1200人,百户所管辖112人。在百户所之下,有总旗(50人)和小旗(10人)。
级别如下: 指挥使司—〉指挥(下辖同知、佥事)—〉千户—〉百户—〉总旗—〉小旗
霍然的身份是凛生,也就是公费生,不过云先生这里搞错了,州学的学生数应该是! 30人
。学习骑射音乐是为了考举人的需要。
第三章 这章开头写的正德皇帝和江彬在扬州作恶完全是根据史书记载,非常写实。
北斗星君属于民壮,属于地方政府的武装,也是由地方政府财政支持的。另一个名字是土
兵(在边疆地区)。
书中提到的许泰和江彬一样,都是属于被正德皇帝宠幸的人。曾经参加过平定刘六造反。
宁王兵败,许泰住进江西,迫害江西百姓比宁王造反的时候还狠。
第七章 巡检,从九品。在关津要害地方所设,配备弓兵(也就是民壮)。
第十章 张永这个人在太监里面算是不错的了。对朱明王朝也算是忠心耿耿。下场也还不错
,正常病死的。在杭州帮助王阳明史书确有记载。当时江彬、徐泰等人希望王阳明把宁王
交给他们,然后让他们陪正德皇帝胡闹,王阳明不干,但又没有办法,张永这时候出来把
宁王要过去,江彬等人不敢对张永怎么样,所以把王阳? 骱拗?牍恰?
第十一章 李自然、李日芳向宁王进言说宁王有帝王相,所以受到宠爱。
第十二章 洞庭西山林屋洞,据说由地脉通向各座明山。称为道家的10大洞天的第九洞天,
也称为左神幽虚之天。 第十七章 锦衣卫严格意义上属于军方,但他们的职责是巡查、逮
捕和管理关大官的监狱以及皇帝的安全工作,工作内容和民事有很大的重合之处。权利很
大,锦衣卫在皇帝直接指挥的部队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他的指挥官比其他卫的指挥官
级别要高一些。人员基本都是有功大臣的后代。
第二十章 在正德皇帝在扬州南京胡来的时候,江南也在发大灾,史书的记载是“淮扬饥,
人相食”(正德十四年)。直到正德15年四月才开始救济。
第二十一章 正德皇帝禁止杀猪是在正德十五年三月,也就是故事发生的时候,书中可能是
为了情节发展,故意提前的一年。
第二十三章 正德皇帝崇信红衣喇嘛,有时候自己也穿上法衣做法事,自称大庆法王。在豹
房里既有红衣喇嘛也有少林高僧。
第二十五章 沈万山的传说很多,史料中所记载就是云书中写的那些内容,云先生又加了一
些民间传说在内。
第三十二章 江彬一开始怂恿正德去苏杭,后来被党羽劝住,转而劝正德回北京。
云先生就是这样通过大的历史事件和小的细节描写把明朝正德末年的历史氛围还原了,在
后期云书中很多都是这样的,所以,在武侠小说世界里独树一帜。在真实和虚构之间求得
一个完美的平衡。
九评云中岳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武侠小说(上)
金庸曾经说过,武侠小说虽然有文学的意味,但离真正的文学还相差甚远。如果按照老式
的文学的标准来衡量,可能没有一本武侠小说可以入选神圣的文学殿堂。不过考虑到如今
文学已经和传统意义上的文学有着很大的不同,所以我们的评价标准也应该有所更改,可
以把武侠小说用文学的观点来评价和分析。对武侠小说的评价应该这样一个标准。这个标
准可以用这样几个词来概括:批判、有趣、飞扬或想象、流畅和优美。让我们来分开讨论
这些标准。
批判,或者说批判现实主义,这个标准对于武侠小说来说,不是很适用,在我读过的武侠
小说中,可以用这个标准来衡量的也不多。这个标准的代表是19世纪到20世纪初的欧洲的
主流作品以及前苏联的作品,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社会上比较崇尚的一类风格
。记得傅雷对张爱玲的评价是金锁记是张爱玲最好的小说。而金锁记恰恰是张爱玲最有批
判性和写实主义的作品。当然,对于张爱玲这类作家,让他们去写批判现实主义确实有点
勉为其难,所以,解放以后张爱玲无论是拥共的作品还是反共的作品都是惨不忍睹。武侠
小说脱胎于话本,就是评书的脚本。我们都知道,评书应该算是在电视普及以前最为娱乐
大众的东西。我现在还能记得当年刘兰芳在广播里说岳飞传时万人空巷的情景,据我的一
个朋友讲,当年他小时候在西北的时候,他父母所在的工厂迫于职工的压力,硬生生的把
下午上班时间拖后了半个小时,只是为了让职工可以听完中午的岳飞传,他父母所在的工
厂可是一家兵工厂。所以,脱胎于评书的武侠小说不可能有特别多的批判主义,因为大多
数的人只需要用一点东西来消磨时间,不要很费脑子,轻轻松松的最好。斯皮尔伯格说拍
星球大战的动机时候讲:大多数人需要一部在礼拜六看看,不要很复杂,哭一哭笑一笑的
电影。我想,说的也是这个意思。
武侠小说的批判目标有两个,一个是对社会的批判,另一个是对武侠小说自身的批判。当
年塞万提斯曾经用唐吉柯德这部骑士小说把骑士小说打的落花流水,从而结束了骑士小说
的时代。在武侠小说中至今我还没有看到类似的作品,如果有的话,一定是武侠经典。而
对社会的批判,限于题材,批判的力量也不会很大,大家认为金庸的笑傲江湖是政治寓言
,批判大陆的文革,可是限于题材,只能使用一些表面上的讽刺(像千秋万载,一统江湖
之类),而没有达到像奥威尔的“双重思想”的深度。而金庸的那部最不像武侠小说的武
侠小说,我觉得批判的深度反而要更好些(比如韦小宝的“我们中国一直就是这样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云先生的书应该很有批判性的,可惜,批错了靶子,云先生的有几部
书中实际上批判中国几千年来的王权统治(像我列入五星级和四星级的很多书),可惜,
王权已经成为历史了。云书中的批判性可以拿儒林外史的批判性来打比方,鲁老先生认为
儒林外史的讽刺性和意义不亚于红楼梦之类的作品,但一旦科举考试成为历史了,儒林外
史的批判意义也就随之大减。所以,我们期待着这样一种武侠小说,借古讽今,借武侠来
批判社会,或者借武侠批判武侠。
有趣,这个词的意思很模糊。各人会有各人的看法,不过我倒是宁可把这个词看成是作者
的生活智慧在书中的闪光,平庸的作者一定写不出来有趣的作品。有趣的作品中的思想不
一定会成体系,但一定是有很多千奇百怪的想法。一个和武侠关系不大的例子就是王小波
的红拂夜奔,我看的是津津有味,觉得非常有趣。用有趣这个标准来衡量武侠小说,可以
入选的寥寥无几。在我的武侠阅读经历中,鹿鼎记、陆小凤可以说是有趣的武侠小说了。
除此之外,云先生的邪道笑魔也算是有趣的作品,大家觉不觉的霍然保护李小姑娘的方法
是典型的围魏救赵或者声东击西。当然了,除了我提到的这几部作品之外,还有其他作家
的不少作品也可以勉强算是有趣,比如黄易的一些作品。这里就不再列举了。有趣的这个
标准对武侠小说来说不是一个必须照顾到的标准,所以,大多数作品从我个人来看也无趣
的很。尽管武侠小说是通俗文学的一种,但好一点的武侠小说作家可能受54传统影响太深
,对于有趣的这种标准或者是接受不了或者是不屑一顾。但从题材来说,武侠小说不是很
适合于批判主义,从而使作家处在一种两难的境地,类似于传说中的那个等待处决的从不
说真话的囚犯,皇帝和他说,如果你能说一句真话的话,我就赦免你。囚犯说:我今天要
被处死。囚犯只能不死不活,而武侠小说也只能不死不活。我想,通俗文学真正摆脱了这
种尴尬境界的类型是侦探小说。希望有一天可以看到摆脱了尴尬境界的有趣的武侠小说。
值得一提的是这几年流行的松柏生等作家的作品,这些作家在武侠市场低迷的情况下试图
求变,尝试着让作品有趣起来。我认为这个方向是对的,但方法不对,这些作品不是有趣
,而是拿着肉麻当有趣。
十评云中岳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武侠小说(下)
飞扬或想象。飞扬和想象有时候是一个意思,比如我们说古龙的武侠小说文笔飞扬,这里
飞扬和想象的意思是差不多的。有时候这两个词指的不是一件事情。在很多情况下,我倒
是觉得飞扬这个词用来可以形容作品给人一种心胸开阔的感觉,换句话说就是有一点阳刚
之气。不是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事情寻仇而杀人如麻的阳刚之气(比如柳残阳的一些作品
),而是道义所在,“彼千万人,吾往矣”的阳刚之气。我觉得,如果一部武侠作品可以
写出这种精神,可以说是飞扬的,这种武侠小说让你读起来知道,这个世界不只是由物质
或者动物的欲望组成的,还有精神世界的存在。记得钱穆说过读书要读到书后面写书的人
的精神面貌才算是会读书的(大概意思)。对于武侠小说来说,我们不太可能读到作者的
精神面貌,毕竟是是为了迎合读者的需要而写的通俗文学。但是有一些东西还是可以看得
出来的,特别象作者本人的视野是否开阔,能否让人感觉读起来感觉不是那么小家子气或
者非常郁闷。这种小家子气和郁闷有些象香港的肥皂剧,来来回回都是那几个演员,似乎
生活中除了男欢女爱或者报仇再没有其他内容。打个比方,有人评论金庸书中那些人最co
ol,有人说是杨过在捉灵狐的时候仰天长啸,我倒是觉得萧锋在少林寺藏经阁里对慕容博所
说的那番话更cool一点,对中国传统的忠孝观念阐述的淋漓尽致,这样的人的观点我不一
定同意,但我会非常尊重这样的人。这种情节可以说是飞扬的,虽然这类情节在金庸的书
中还出现了一些,可惜只是处于配角的地位,同时,除了我上面提到的这个细节,金庸的
一些细节很多时候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因为一个人不是总有可能做大是大非的判断的
,绝大多数情况下还是面临小的事情的判断。类似的毛病还出现在梁雨生的书中,这里就
不举例说明了。比较而言,云书中的飞扬之气倒是让我觉得更真实一点,云书的人物不是
什么大人物,事情也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通常都是兔子急了咬人的感觉,比如版主
欣赏的大刺客中的那段话,读起来让人血脉喷张,贯穿在整本书中是大丈夫有所不为有所
必为、不以成败论英雄的精神内涵。我认为这种作品是飞扬的。后期的云书很多都带着这
种飞扬的阳刚之气,而且让你不觉的夸张或者虚假,这可能是最难得的事情。可惜云先生
现在似乎不写书了,没的看了。所以,我们希望看到这样的一些武侠作品,真真正正的阐
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阳刚之气,而不是打冤家之类的东西。
想象对于武侠小说来说非常重要。我对想象力的概念可能受卡尔维诺的对轻盈的定义影响
。我觉得想象力就是情节犹如天外飞龙,但不令人感到不合情理。从这个角度来看,我认
为蜀山是很有想象力的小说,古龙的小说也是有想象力的。这种想象力不是掉下山崖找到
什么秘籍的想象力,这类似于倪匡的科幻小说中把所有的未知因素都推到外星人身上去,
这不是想象力的表现,而是想象力贫乏的表现。想象力在武侠小说中的表现应该是意料之
外情理之中可以自圆其说的情节。从这个角度来看,除了卧龙生、古龙的一些作品,老派
的武侠作品在想象力方面都有些不足之处。反倒是80年代之后的作品更好些。黄易一些武
侠作品可以说有些想象力,可惜漏洞比较多。这方面真的是没有特别多的例子可举,所以
这里就略过不谈了,不过我倒是希望可以看到这样的作品,类似于侦探小说,奇异诡秘但
又合情合理。
优美和流畅。优美和流畅可能是对所有作品(文学的、非文学的)的一致要求。优美和流
畅究竟是什么,记得我在读美学原理的时候,找这个问题的答案看了半天也没找到。神秘
主义的说法是和宇宙的普遍规律内在一致,对不起,我没搞明白说的是什么意思。我所说
的优美和流畅指的是文字的韵律如同音乐一样。用这个角度来评价武侠小说,可以入选的
真不多,包括我喜欢的云书也只能排除在外了。可能梁雨生的一些作品可以放用这个标准
衡量,金庸的一些作品也可以,温瑞安有些作品在向这个标准靠拢(如七大寇,比较失败
,我以为),除此之外,我还真想不出来有什么作品。可能武侠小说是故事书,在这方面
有先天的不足。我期待着可以看到流畅和优美的作品出现,这种作品一定不是长篇,应该
是中篇或者短篇。 好了,关于我想看的武侠小说就说这么多吧。
十评后记
连滚带爬的写完了十评,回头再看自己的文字,简直不堪入目,就像我的一个哥们评价丑
陋的姑娘说,这姑娘丑的只准五点钟之前上街。不过幸好这里各位武侠同好们比较宽容,
所以我就一直写下去了。评论武侠小说离不开两个要素:文学和历史,可惜,这两门学问
我都是门外汉。只能从我个人一点阅读经验作为基石来评论武侠小说。武侠小说是什么,
我觉得是文化沙漠上长出了一颗麻黄草,可以治沙,也可以制冰毒。看一下上个世纪武侠
小说盛行的时代,台湾、大陆的情况,在政治高压下的文化沙漠,只能长出来麻黄草,不
可能长出来甜美的草莓。在没有电视机作为娱乐活动之前,武侠小说至少在当时给人以一
些可读的东西。随着电视的普及,武侠小说也肯定随之没落,其实不只是武侠小说,可以
说文学都开始没落。所以,文学要求新求变才能生存下去,作为通俗文学一种的武侠小说
,也同样面临着这样的挑战。我相信,通俗文学的生命力会持续下去,即使是如同1984中
描写的那样,即使用机器来写小说,通俗文学也依旧存在。如果,武侠小说找到了适合于
自己形式的表现手法,我相信武侠小说还会一直生存下去。
武侠小说另一个摆脱不了的影子是历史。绝大多数武侠小说写的都是过去的事情。这给武
侠小说带来了很多局限性。一方面,通俗文学不可能微言大意讲道理,毕竟要照顾大多数
人的阅读希望。另一方面,故事背景的设置也会又非常大的限制。所以,武侠小说越写越
窄,最后没的可写了。其实,作家的视野可以放宽一些,写写未来也没什么,比如黄易的
大剑师,应该说是武侠小说(我不太喜欢这部作品),但因为背景放在了未来,所以很多
武侠迷不认为这是一部武侠小说。我觉得,读者的视野也不妨放宽一点,不必拘泥于传统
的武侠形式和背景,否则,总有一天,我们会没什么可读了。^_^ |
豆瓣http://www.douban.com/people/knowcraft
博客http://www.yantan.cc/blog/?12226
微博http://weibo.com/186227628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