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我国语言文字使用混乱状况令人忧虑

我国语言文字使用混乱状况令人忧虑  
2008年03月13日 09:43:45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上海3月12日电(记者孙丽萍)“粉丝”变成了“粉头”;杭州古街上卖起了“仁(虾仁)肉包子”;天津某高楼曾取名为“塔玛地(他妈的)”;“很黄很暴力,很傻很天真”成为风行一时的流行语;对联不分平仄,甚至搞不清上下联差别;成语被新闻媒体和广告商随意篡改,只求标新立异……在中国,汉语正面临着一场深刻的危机,语言文字的使用陷入混乱。

    著名作家王蒙近日撰文呼吁,当下我国的语文使用处于无序状态,已经成为影响一代中国人文化素质的大事。

    不规范用语导致语文水准下降

    在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历史的选择》中,毛泽东面对严峻的形势说道:“廉颇老矣,一饭三遗矢……”谁料想,电视上显示出一行字幕:“脸谱老爷,一翻三仪式……”观众看得一头雾水。

    作家王蒙指出,这样的错别字,常常大量出现在电视屏幕上,包括向境外播出的节目。“我们正大张旗鼓地宣传弘扬传统文化,然而,语言文字的一些状况令人担忧,值得引起重视。请爱护我们的语言文字!”

    王蒙举例说,各种对联,包括刊载在媒体上的与贴在门上的,都只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句话”,既不讲平仄,不分虚字实字,又不讲比较衬托,硬写在那里了。这是对中文的不尊重。看到这样的对联,有时真像吃了苍蝇一样恶心。

    一些电视小品中的幽默语言由于流传面广,又缺少及时的引导、纠正,被误认为是正确的语法。如“相当地”一词,已被许多青少年学生当成同类副词中的最高级。流毒更远、影响更大的是一些媒体和广告商随意“玩弄”文字游戏,已经严重影响到下一代人的语文水准。例如,受到广告影响,有些孩子竟然将“刻不容缓”这句成语,写成“咳”不容缓!

    文坛名家也大量出错

    上海著名语言文字期刊《咬文嚼字》每年评选“年度十大语文差错”,给中国人的语言生活“洗个澡”,影响很大。杂志主编郝铭鉴认为,当下汉语语言文字的应用,总体来说呈现“草率化、朦胧化、粗鄙化、游戏化”四大危机。

    由于草率,一些文坛名家笔下也大量出错。有人将“风马牛不相及”的“风马牛”解释为三个不同的对象;有人将“不能望其项背”说成“只能望其项背”;有人将“庄子何许人”硬说成“庄子何其人”;有的把成语“举案齐眉”解释成“举着桌子向对方致敬”,甚至把“碧落黄泉”理解成“一块碧玉掉进黄泉”……

    为什么名作家、名人在语言使用上屡屡贻笑大方?郝铭鉴说,许多差错只要查查字典或者请教别人就可以避免,但由于不少人对语言缺少一种敬畏感,使对语言文字的粗枝大叶,不求甚解成为普遍的社会风气。

    名人犯错,会对全社会的语言使用产生比较广泛的影响。而汉语粗俗之风弥漫于网络空间,更是形成了一种“语言公害”。

    郝铭鉴说,汉语有“雅言”的传统。这出自《论语》,指的是孔夫子说话使用的是当时的普通话而不是方言,是雅正的书面语而不是粗陋的口语,语言风格优雅。令人感慨的是,我们时代的“语文”正在背离这一传统,反而以丑陋为美、以低俗为美,网络上骂声一片便是一个证明。

    追逐明星的人近年来被称为“粉丝”,来源于英文单词“fans”。但更多新鲜创造也随之出炉,包括“职粉”“散粉”“粉团”,甚至“粉头(组织歌迷的人)”,令人几乎要闻“粉”呕吐。其实,“粉头”在古代汉语中是妓院用词,胡乱使用到了可笑的地步。把汉语如此游戏化令人忧虑。

    此外,语法规则被随意推翻,也令当下的语言表达充满困惑。

    “要像保卫黄河一样保卫汉语!”

    搞旅游的成了“驴友”,搞摄影的成了“色友”,高学历能干女子是“白骨精”,嫁不出去的则是“剩女”……当下社会,语言创造力旺盛,新词新语层出不穷。郝铭鉴认为,适当的幽默没什么不可以,显示出一个民族文化心态的轻松,但不能一味追求颠覆,自行其是,拒绝规范,甚至“扭断语法的脖子”。

    毕竟,那曾经让诗人贾岛在月夜反复“推敲”、历代文人感慨“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的汉语是美丽的语言,数千年来以形意兼备、精致优美著称于全球,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石。

    “汉语使用的混乱,对应着我们这个时代社会心理的浮躁。”郝铭鉴认为。近来,一场保卫汉语优美纯洁的战役正在悄然升温。《语文报》创始人陶本一等专家大声疾呼,“全社会要像保卫黄河一样,保卫汉语!”

    郝铭鉴等专家建议,治理汉语之乱必须三管齐下:重视学校的语文教育,发挥媒体的示范作用,同时建立起整个社会对于语言文字正确使用的评价系统。其中,新闻媒体要负起监督全社会语言文字生活的责任。郝铭鉴指出,眼下,新闻媒体存在着失职现象,有的媒体把语言不当回事,致使许多语言文字差错传播得更广。“语言文字差错率居各类媒体首位的电视台,应该设置专职的文字校对人员”。

    郝铭鉴还呼吁说,当下的文化批评、娱乐批评,在评价一部小说、一部电视剧、一台好戏、一首动听的流行歌曲时,千万不要只关注内容如何、情感如何,也要把语文差错、语法问题包括在内。保护汉语,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全力以赴。
粥稀后坐,床窄先卧,耳聩爱高声,眼昏宜字大。
干干净净的汉语,从自己做起,俺以后不说“粉丝”了。

跟着龙妹妹也不再说粉丝

粉丝阵势强大,要抵抗恐怕是难了,只好从自己做起不说。我开始上网那阵子,动辄鹦鹉学舌满口网话,后来才决定不说的。

向楼上两位学习~~

我以后也不说了。
总有一天,我会遇见我内心的生命,会遇见藏在我生命中的欢乐,尽管岁月以其闲散的尘埃迷糊了我的道路。
网语,俺暂时只能决定少说。
一条往西去的路,就是一条往东去的路
戒网语,对我就像戒酒一样,是最简单的事情。
当然,对网语,还是应该一分为0.2地看。
从语言文字使用混乱,我却看到了,些许活泼泼的生命力。
虽然我说不大好网络语言,只能看懂百分之五十,可真的很佩服那些流利使用网络语言的人,太有才了。
网络语言多少有点拼音化的趋势,说不定这正是中文的希望所在。
“我国语言文字使用混乱状况令人忧虑”——“上梁不正下梁歪”,语言的混乱只是“一碟小菜”。与北京著名广场旁的坟头对应的是三环边那座媒体破裤衩地标楼,大禹故乡的消失如果是言路不畅的必然结果,网络语言的话外玄机就会继续影响语言和文字的发展——过去,头头脑脑总说:小道理要服从大道理,所以,小混乱来自大混乱。
谈论网语的时候,忽然联想起了平平在MSN上的最新签名档:“不想当将军的厨师不是好裁缝”。

笑死人。
一条往西去的路,就是一条往东去的路
都这么好孩子?

谁爱忧虑谁忧虑去吧,挺好玩的事儿,偶照说不误!
原帖由 初十 于 2008-6-8 20:28 发表
都这么好孩子?

谁爱忧虑谁忧虑去吧,挺好玩的事儿,偶照说不误!
既不忧虑不会说,也不忧虑泛滥,只求能看懂!要把关的倒是对学生的基础教育,至于那些名家的错误,倒是要教育学生别把名家太当回事,这社会,呵呵,谁知怎么成的名.语言的发展自有其不可强求的规律,所谓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汉字的问题根本就不是网络的原因。网络语言会顺其自然地被选择与淘汰,十年之后,现在的网络语言一定有一些写进了词典,而另外的绝大多数则销声匿迹。

汉字受的最大的伤是建国后的两次简化,幸好第三次给废除了,否则可能我们现在就跟日本人差不多了。

汉字简化把训诂丢了,同时也丢了一种传统。文字的质量是与文字使用者的素质有关的,没有了这种传统,文字使用者的素质可想而知。
原帖由 丙辰龙 于 2008-5-26 00:46 发表
干干净净的汉语,从自己做起,俺以后不说“粉丝”了。
举双手赞成,从今以后,我开始说“龙丝“。
汉语规范该也是配套工程吧,整个社会都走向失范的时候,单单要求语言规范恐怕不行。语言失范的趋向是混乱中透出活力,该如何引导是个问题,老路是回不去的。不过,如果提倡使用繁体字,我是双手赞成!
如果是书法作品,我是倾向于繁体的。但毁几十年教育之功恢复繁体,我是不赞成的。

如果为了统一大业付出这点代价就可以的话,倒是可以考虑。
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

那可是名优产品

原帖由 emmer 于 2008-6-12 18:51 发表

举双手赞成,从今以后,我开始说“龙丝“。
考虑一下,说“龙口粉丝”,如何?
一条往西去的路,就是一条往东去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