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究竟是谁向邓小平建议恢复高考?

沧海


    从网上看到关于恢复高考的两篇文章,一篇是《查全性,倡议恢复高考第一人》(原载《北京晚报》),另一篇是《30年前就是他!第一个向邓小平提出恢复高考制度》(原载《市场报》)。两篇文章,写的是同一个时间、同一个地点,同一个会议,同一件事,然而向邓小平建议恢复高考的人却迥然不同。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这两篇文章的采访对象,都是参加过1977年8月召开的科教座谈会的知识分子代表。《北京晚报》采访的查全性,当时是武汉大学副教授。他正派耿直,敢讲真话,所以被邀请参加座谈会。报道中说,会议开始时,大家说的都是不太敏感的问题。但查全性很快就感觉到,由于邓小平每会必到,一直在认真倾听每个人的发言,座谈会的气氛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会议的第三天,他终于抛开疑虑,写下发言提纲。8月6日下午,查全性开始发言。他说,招生是保证大学质量的第一关。当前新生质量没有保证,除了中小学的教学质量不高外,还因为招生制度有问题。他分析了当时大学招生的严重弊病,并指出在一班程度不齐的学生里,教学时就低不就高,造成高校教学质量差,这样下去会对国家发展建设产生影响。查全性最后建议,大学招生按照高中文化程度统一考试,录取名额不要下放到基层,改成由省、市、自治区掌握。他的发言一完,举座皆惊。
    听完查全性的发言,邓小平扭头问教育部长刘西尧,“高考确实应该恢复,但今年改恐怕已经来不及了吧?”其他代表纷纷说:“来得及,来得及!”查全性也赶紧插话说,还来得及,今年的招生宁可晚两个月,不然又招20多万不合格的,浪费可就大了。邓小平又问刘西尧,“还来不来得及?”刘西尧说,还来得及。邓小平又问其他人:“来得及吗?”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邓小平当机立断,拍板说:“好,今年就恢复高考。”
    《市场报》采访的温元凯,当时是中国科大的助教。他曾就加强基础化学研究给时任中科院院长方毅写信,所以被推荐参加此次座谈会。《市场报》的报道说,温元凯当时认为自己是‘小人物’,没敢举手发言。但是,他肚子里有很多话要讲。一天下午,他利用插话的机会,说我还有话要补充。邓小平说可以。温元凯就利用这个机会说高考制度要改革,并提出了十六个字的高考恢复方案:自愿报考,领导批准,严格考试,择优录取。邓小平听完他的发言后当场讲,温元凯,至少采纳你3/4。大家一愣,什么叫3/4?邓小平说,第二句“领导批准”可以拿掉,考大学是每个人的权利,不需要领导批准。
    温元凯回忆说:“我记得邓小平说今年就改,当时的教育部长刘西尧说,工农兵招生方案已经发下去了。邓小平当场就说,发下去了可以收回来,推迟几个月。今年就恢复高考,不能再耽误一代人。邓小平做了决定以后,我们所有的代表,包括人民大会堂端水的女孩子,都情不自禁地站起来鼓掌了整整5分钟。”
    看完两篇文章,确实叫人犯疑惑。两个人都说是自己向邓小平提出恢复高考的建议,而且都没有提及对方,好象对方根本不存在。事实究竟是这样的呢?我们不得不从第三方去寻求答案。
    中国网的一篇报道《教育部高教司原司长刘道玉:恢复高考的铺路石》,从座谈会筹办者的角度反映了当时的一些情况。这次会议是按邓小平的建议召开的,刘道玉参加了会议秘书组,负责会议的记录、简报和会议代表的生活问题。由于刘道玉毕业于武大化学系,他在负责圈定15位大学代表时,把自己系里的老师、耿直的查全性副教授也拉上了。
    刘道玉回忆道,“会议进行了三天,查老一直没有发言”。4日晚,查全性找到刘道玉征求意见:“会议开了三天了,听了其他人的发言很受启发,但是我打算讲的,别人都已讲了。你看我讲点什么为好?”刘道玉作为会议的工作人员,对会议的进程很关心,连日来一直在思考“自愿报名,基层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的“十六字”招生方针,如果不推倒这个方针,大学招生质量就得不到保证,也不能在广大青少年中造成良好的读书风尚。于是,他向查全性建议说:“代表们的确讲了很多意见,但是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没有讲,那就是‘十六字’招生方针。会前,我在天津、顺义县作过调查,广大群众一致认为这是一个开后门的方针,强烈要求推倒‘十六字’方针,恢复统一高考,而且广大工农子弟说,他们不怕考。因此,希望你明天就集中讲这个问题,明确提出推倒‘十六字’方针。”
    于是,第二日上午,查全性发言,提出“‘十六字’方针必须推倒,恢复统一高考从今年开始”,引起了邓小平的高度重视。
    我从凤凰卫视上看到对刘道玉的专访,他的说法与上面文章中完全一致,没有出现前后不一的情况,也没有什么明显的漏洞。
    刘道玉的回忆,我觉得是比较客观的。他没有以“第一人”自居,而是甘当“铺路石”。他作为教育部党组成员、高教司长,调研和思考大学招生政策是他的职责,是他的工作。他把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告诉来自母校的会议代表,让他去发言,也很正常。30年后,他没有把“功劳”归于自己,而是比较完整地表述事实,把查全性推到了前面。所以,我认为,最早调研和思考大学招生问题的是刘道玉,真正提出恢复高考制度的也是刘道玉,那些在会上就恢复高考发言的人则是他的代言者、赞同者、支持者、跟随者。
    至于查全性教授在接受采访时为什么没有提到自己向刘道玉征求意见的情节,我不得而知,也不好揣测。
    温元凯教授, 当年的助教,我也相信他在座谈会上谈了恢复高考的问题。但是,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是利用插话的机会提出了十六个字的高考恢复方案,那么, 是插谁的话,别人都说了些什么,在他之前有没有人谈恢复高考问题,会上是不是有个查全性副教授发了言, 他都没有说。为什么不说,我同样不得而知,也同样不好揣测。
我们比较早听到的说法,确实是查先生提出恢复高考的。主帖的分析有其道理。
编研室收集到“查全性院士首倡恢复高考”有关珍贵资料

    校党委书记顾海良在一次干部会上提到,倡导中国恢复高考制度的第一人、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教授查全性院士一直收藏着一份当年(1977年)提出恢复高考制度有关珍贵资料。在现场开会的陈协强馆长随即在工作本上记录了下来,回馆后立即安排编研室进行收集。
    资料收集工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腿勤、嘴勤,多方联系,多跑路。为了收集到资料,编研室工作人员先后与党办刘春江副主任、龙涛秘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办公室工作人员以及查全性院士的秘书等多方联系和沟通,终于收集到了查全性院士首倡恢复高考的相关资料。
    我们这次收集到的是1977年8月7日由中国科学院与教育部一起编辑的《科教工作座谈会简报》,简报的标题是“必须立即改进大学招生方法”,报道了武汉大学查全性强烈呼吁采取坚决措施,从当年开始改进招生办法,切实保证招收新生的质量。报道中介绍了查全性对现行的招生制度的分析,指出了存在的严重弊端,提出应当建立全国统一的报考招生制度;报道中还介绍了数学所吴文俊、长春光机所王大珩、科技大学温元凯等都表示赞同查全性同志的意见,建议中央、国务院下大决心,对现行招生制度来一个大的改革。
    这次科教工作座谈会上查全性院士的发言,促成了当年恢复高考,改变了上千万人的命运。
    同时,我们还收集到了查全性院士写的“科教工作座谈会”纪实,回忆当年参加全国科教工作会议的过程和提出恢复高考的经过。
    这份简报和纪实是中国恢复高考制度的见证,是难得的档案珍品。
    胡利清、陈燕珍     
    2008年9月25日
历史就是这样,没有记录就没有了历史。

不过,会议简报是个非常不可靠的东西。会议主持者对于会议发言进行倾向性的摘录是惯例。比如俺在一个据说有法律意义的会议上连着5年的发言,没有一次是进了简报的,只因为说得不顺主持者的心向。

所以,实际上没有主持人、或会议暗中操纵者的预谋,大概这些话连简报都见不了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简报肯定是不可靠的,我编过简报,任意剪裁还算好的,有些完全就是凭空编造。当然也不是说简报毫无史料价值,关键是不能孤立使用。
查全性也好,温元凯也好,都不是重要角色,至多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当次炮筒子。
把恢复高考完全归功于老邓,也不符合史实。事实上,大约在1977年初,恢复高考就已经成为一个关注点。教育部一些现任、前任部级人物私下里开始分析,恢复高考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这事我之所以记得格外清楚,是因为以此为契机,我才在1977年3月开始上学的。
博客:
http://blog.sina.com.cn/lidaxing
http://daxingli.blog.sohu.com/
原帖由 李大兴 于 2008-10-14 00:12 发表
查全性也好,温元凯也好,都不是重要角色,至多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当次炮筒子。
把恢复高考完全归功于老邓,也不符合史实。事实上,大约在1977年初,恢复高考就已经成为一个关注点。教育部一些现任、前任部级人物私下里开始分析,恢复高考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这事我之所以记得格外清楚,是因为以此为契机,我才在1977年3月开始上学的。
我就是这个意思,这次会议只是需要有这样的发言,所以才会上简报。暗中策动者是哪些人,只能推测了。邓应该是主要决策者之一,这样有利于他获取支持,来准备对华发难。

77级入学时1978年2、3月间,大兴兄是否记忆错误?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1977年3月开始上学”之学,并非是指大学吧。大兴兄是80级的。
在大兴的回忆录里说到过,他一直没上学(好象),到1977年才开始“上学”的——大概是中学。
大兴兄高中之前的求学过程,独具大兴特色,大学则是和俺一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