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一味赞同“言必信,行必果”吗
以前读过李零的《丧家狗》、《去圣乃得真孔子》,两书我都比较喜欢。《论语》全文我虽背不全,但自以为也不算很陌生。也曾在同事桌子见到于丹讲论语的书,翻了一下,不能看的。既喜欢《论语》,那钱穆先生的书是不能不读的。
记下这段读书笔记的起因是读到如下一段网文:
“鲍鹏山称《孔子》错得离谱 编剧何海燕回应质疑”
鲍鹏山说:“片中,孔子两次说到“言必信,行必果”,可是根据我鲍鹏山多年的研究,这样的说法,孔子并不赞同。”
小何点评:伪学的基本特征就是分不清“自我”与“圣人”的区别,装圣人。这砖家在讲坛上摇唇鼓舌,可能就把自己真当成孔子了,就有资格来替孔子立言了,于是发生人格错位,竟然把自己的臆测当成圣人的认同。这未免太滑稽可笑了!
事实上,“言必信,行必果”是《论语》里孔子的观点。鲍鹏山却说据他研究这不是孔子的观点,充其量,这也只是他个人的一种臆测而已。可你凭什么竟敢断言孔子必然“不赞同?”若按照鲍某的逻辑,难道孔子会认同“言不必信,行不必果”?须知这正是小人嘴脸唉!(网文地址:http://nf.nfdaily.cn/wentjd/content/2010-01/17/content_8224419.htm)
两位争吵者我都不大了解。孔子的电影听说过。看不看还有犹豫。主要是听过王菲演唱的主题歌,因那个歌词,对电影没有多少期望了。抛开争吵者的语气不提,单就其内容,觉得真是很无语。
这句话应该没什么不好理解的,看看《论语》原文不就清楚了。语出《论语·子路13.20》为正确理解本义,原文全抄如下: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行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钱穆先生注: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唯义所在。”
称其为小人的原因,“为他们不务求大义,而专自守于言行之必信必果,此见其识量之小,而才亦无足称,故称之曰小人。然虽乏才识,亦尚有行,故得为孝弟之次。”(《论语新解》344页)
李零亦说:“言必信,行必果,是小人之信,信是比较次要的一条。(《丧家狗》242页。)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夫子并没有完全推崇“言必信,行必果”之人,在成为“士”的条件中,仅列为第三。此“小人”毕竟还值得谈说,虽排在“孝弟”之后名列第三,但仍是“士”。而那些当权者,“斗筲之人”,才真的不足挂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