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第七届茅盾文学奖揭晓 《秦腔》等四部作品获奖

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评奖工作于2008年10月25日结束,昨(27日)晚11点,四部获奖作品公布。贾平凹《秦腔》、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周大新《湖光山色》、麦家《暗算》获本届茅盾文学奖。本届茅盾文学奖评奖的范围为2003—2006年间发表或出版的长篇小说。

    茅盾文学奖是根据茅盾先生生前遗愿,为鼓励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推动我国文学的繁荣而设立的,是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我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之一。自1982年以来,已评选出包括《平凡的世界》、《穆斯林的葬礼》、《白鹿原》、《尘埃落定》等近30部长篇小说。在对今年的四部获奖作品一一评价之余,有文学评论家也指出,尽管一届评出四部作品并不为多,但是茅盾文学奖似乎太在意“照顾”各方的关注。而作为一个文学奖项,不妨聚焦,每届力推一两个作品,虽有遗珠之憾,但“得罪”一些关注也未尝不可。
刚刚看到这个消息,不知道有人帖了没有。

四部作品,按照我现在的读书选择,合理的情况应该是一部都没读过。但是,我还真的读过老贾的《秦腔》;但是,我确实只读了一半,因为我实在不觉得这部书能吸引我;现在回想,我还是没觉得那是一部能得这个奖项的长篇小说。
一届评四部,这类事情,绝对是中国特色的。
比如,关于明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我们有一点是绝对肯定的:获奖者只会是一个人。
才四部,还特不色。好在就是40部,俺琢磨也不会去读的。

独家连线陈晓明:本届茅奖反映了当代文学水平

http://book.sina.com.cn  2008年10月27日 23:26  新浪读书
  (新浪读书讯)茅盾文学奖于27日11时公布,贾平凹的《秦腔》、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麦家(blog)的《暗算》、周大新的《湖光山色》四部作品获此殊。新浪读书第一时间联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同时也是第七届茅盾文学奖终评的评委陈晓明(blog),虽然他是最早得知获奖结果的人之一,但说起这次获奖的作品,陈晓明仍然显得十分激动。

  贾平凹《秦腔》获奖实至名归

  贾平凹在当代中国文学界是一个争议最大的人物,自《废都》之后,贾平凹还有多部作品问世,但反应并不热烈,相反受到相当程度的冷落,人们开始疑心贾平凹是不是江郎才尽,再也无所作为了。但在2005年,贾平凹的《秦腔》还是让评论界吃了一惊。陈晓明说:“《秦腔》是一部非常宏大的作品,基本上代表了中国现当代汉语文学写作的水平,是我个人十分重视的一部作品。无论是从小说艺术的角度,还是从乡土中国叙事的历史及其未来的面向来看,这部作品的力量都是独到的。。”

  麦家与迟子建作品与世界文学趋势相融合

  关于评委们为何钟情麦家的《暗算》与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这两部作品,陈晓明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额尔古纳河右岸》的题材与视角都比较独特,它关注的是一个很小的民族与群体,当然这一点并不能当作获奖的充分理由,除此之外,它最大的特点是反映了这个民族在现代化与城市化进程中,不断进行抗争和抵抗的现实。这与当今世界文学的主题也是非常吻合的。”

  作为本届获奖者中比较年轻的作家麦家,陈晓明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认为麦家是学习西方作家博尔赫斯最到位的一名中国作家,也是把大众化阅读趣味与形而上的写作方式结合得最好的一位作家。“本届评委的年龄构成趋向年轻化,所以他们也在不断探索、追求更新颖的文学形式,这也是这次茅盾文学奖结果与以往不太一样的原因。”

    声明:文章版权所有,如需转载务必注明“来源新浪读书”。



[ 本帖最后由 边走边唱 于 2008-10-28 20:19 编辑 ]
《秦腔》我倒看过。刚出时就看了的。现在差不多忘了内容了。贾的作品我差不多都看过,觉得这部跟他以前的作品比,没玩出啥新花样。
迟子建我挺喜欢的,不管这个奖评的怎么样,还是要祝贺她
(新浪读书讯)茅盾文学奖于27日11时公布,贾平凹的《秦腔》、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麦家(blog)的《暗算》、周大新的《湖光山色》四部作品获此殊荣。新浪读书第一时间联系本届茅盾文学奖终审评委,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谢有顺。以下是访谈内容:
  
  新浪读书:在获奖的四部作品中,您个人最喜欢哪一部?
  谢有顺:我和其他评委一样,会首推《秦腔》。《秦腔》是贾平凹近年来极为重要的写作飞跃,尤其是他对乡土中国变迁的精细刻写,以及对这种变迁的沉痛忧思,所达到的深度和广度,都为同类题材所难及。同时,《秦腔》在叙事艺术上也有新的探索,那种拙朴的语言,细密的自然主义的笔法,以及通过汤汤水水的生活流的呈现来仿写一种日常生活的本真状态,都有力地说出了一个作家持续写作、勇于创造的品质。这部作品,可能对一个普通读者的阅读耐心是一种考验,但茅盾文学奖的宗旨,我想,首要的应该就是为文学界立一个新的艺术标杆,而艺术上的创新,往往就是对因循的阅读趣味的反叛。评委们普遍认为,《秦腔》进入起来比较艰难,但一旦读进去,就舍不得出来,场景、细节、语言,都很有味道,值得反复琢磨,是一部需要慢慢读、耐心读的大作品。遗憾的是,现在的读者,多半都只能接受俗常意义上的“好看小说”,对那些在叙事上有探索意味的作品,常常缺乏必要的耐心,以致阅读的惰性越来越严重。谁都知道,贾平凹是一个善于讲故事的重要作家,但他在《秦腔》中一反过去用情节结构小说的写作路子,而是用琐碎的细节、语言来推动整个叙事,这是一种艺术的冒险,我很高兴,评委们用睿智的眼光,肯定了这种艺术冒险的重要价值。当然,迟子建的作品沉静、绵实,周大新的作品朴素、清新,麦家的作品独异、庄重,也都是我所喜欢并推重的。正因为此,我认为,现在获奖的四部作品,是公正的、有代表性的。它们的胜出,维护了茅奖的尊严和纯粹,从而让那些专心写作、才华横溢的作家得到了表彰,并充分体现出了茅奖的包容性和富有活力的精神面貌,我个人觉得,这是极为理想的一个结果。
  
  新浪读书:本届茅盾文学奖结果与前面六届比较,在选取作品上有什么变化?
  谢有顺:更开放,更宽容,也更纯粹。这个奖对贾平凹这样有争议的作家的宽容和理解,以及对麦家这样的后起作家独树一帜的写作,给予坚定的支持,这都是开创性的。更重要的是,这四位获奖作家身上,透出的是一种纯粹的艺术精神,没有受当下那些喧嚣的浮躁之气所感染,而是都执着于自己的内心,潜心写作,同时在叙事上都有新意,既传统又现代,这些都大大提升了茅盾文学奖的品质和活力。
  
  新浪读书:在入围了但没有获奖的作品中,有没有您觉得比较遗憾的?
  谢有顺:我参与了茅奖评审的全过程,程序之公正、评委们之认真,都令我深有感触。说句实话,一个重要的主流奖项,能做得如此纯粹,并最终提交出如此整齐的获奖名单,是超出我个人、也超出很多文学中人的意料的。我做过很多奖项的评委,但必须承认,茅奖是最为慎重而认真的。尤其是评委会主任铁凝主席等几个领导,自始至终坐在那里倾听每个评委长达一周的讨论,尊重各种尖锐意见,并表现出完全不干涉评奖的气度,确实令我钦佩。当然,一些优秀作家落选,也令我感到怅然。尤其是史铁生、王蒙、莫言、范小青这样的资深作家,一再地缺席茅奖,多少是一个遗憾。有些作家,这一次与茅奖失之交臂,就很可能永远错过了,像史铁生,他的身体状况决定他很难再写长的作品了,这就意味着他要再获这个奖将会变得很渺茫。而《乌尔禾》、《圣天门口》、《水乳大地》这样有艺术品质的作品,没能获奖,也是令人惋惜的事情。但我能理解这种错过,毕竟,任何评奖都是遗憾的艺术,很难十全十美的。茅奖能评出现在这个样子,已经是很值得尊敬的了。
  
  新浪读书:这次评奖结果,您觉得能不能代表中国当代文学的实际水平?
  谢有顺:某种程度上说,可以。但是,用一个文学奖来论一个时期的文学高低,是片面的,也是挂一漏万的。任何奖项,在我看来,都是写作的副产品,真正重要的还是写作本身。而且,写作的人多,获奖的人则永远是少数,要想真正认识中国当代文学的实际水平,我以为还是要读更多的作品,而不仅仅是这四部。
  
  新浪读书:贾平凹其实是成名比较早的作家,为什么现在才获得茅盾文学奖?
  谢有顺:贾平凹之前曾被多次提名而落选,这一点都不奇怪,因为他之前的作品,远没有达到像《秦腔》这样的竞争力。我认为,他以《秦腔》获奖才是最合适,也是最好的。
  
  新浪读书:有评论家说周大新的作品比较出乎意料,《暗算》也让许多人觉得比较意外,您怎么看?另外,为什么这次选择了两部农民题材而没有城市题材的小说?
  谢有顺:我不觉得意外。周大新是严肃而重要的作家,他上一届入围的作品,就已达到获奖水平,没能获奖,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情,这一届他能站在领奖台上,我为他高兴。至于麦家,他的写作意义还远没有被人广泛认识,很多人可能都只注意到了他在题材上的开创性,而忽视了他是一个在小说叙事上训练有素的作家。对于这样一个前程远大的作家,当然值得表彰。至于你说到的题材,是农村题材还是城市题材,这在我们评审过程中,根本不是一个问题。我们只重视一部作品的艺术质量和思想深度,而不会以单纯的题材来评判作品质量的高低。
  
  新浪读书:王蒙从来没有获得过茅盾文学奖,这次又落空了,为什么呢?
  谢有顺:这是一个遗憾。或许,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最佳获奖时机,而以《青狐》入围这届茅盾文学奖的王蒙,看来并不是他的最佳时机。这个作家的重要性,大家都是公认的,但对《青狐》的艺术认识,评委们还缺乏共识。我想,以王蒙的身份和影响力,获不获奖已经不重要了。
  
  新浪读书:作为文学评论家,您对以后的茅盾文学奖或者说其他没有获奖的作家,有什么样的期望?
  谢有顺:这一届开了一个新的好头,我希望今后的茅盾文学奖,能像这一届的评委会主任铁凝主席所说,一直体现出茅盾文学奖的尊严、价值和活力——尤其是铁凝特意加的“活力”二字,是茅盾文学奖能否和公众对接的一个重要通孔,更应大力提倡。至于别的没有获奖的作家,肯定都能把心态放平,毕竟,这只是一个奖,远不是文学的全部。如何持续地、纯粹地写作,并写出好作品来,才是一个作家真正要关心的问题。
  
  
  
  (新浪读书讯)茅盾文学奖于27日11时公布,贾平凹的《秦腔》、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麦家(blog)的《暗算》、周大新的《湖光山色》四部作品获此殊荣。新浪读书第一时间联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同时也是第七届茅盾文学奖终评的评委陈晓明(blog),虽然他是最早得知获奖结果的人之一,但说起这次获奖的作品,陈晓明仍然显得十分激动。
  
  贾平凹《秦腔》获奖实至名归
  
  贾平凹在当代中国文学界是一个争议最大的人物,自《废都》之后,贾平凹还有多部作品问世,但反应并不热烈,相反受到相当程度的冷落,人们开始疑心贾平凹是不是江郎才尽,再也无所作为了。但在2005年,贾平凹的《秦腔》还是让评论界吃了一惊。陈晓明说:“《秦腔》是一部非常宏大的作品,基本上代表了中国现当代汉语文学写作的水平,是我个人十分重视的一部作品。无论是从小说艺术的角度,还是从乡土中国叙事的历史及其未来的面向来看,这部作品的力量都是独到的。。”
  
  麦家与迟子建作品与世界文学趋势相融合
  
  关于评委们为何钟情麦家的《暗算》与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这两部作品,陈晓明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额尔古纳河右岸》的题材与视角都比较独特,它关注的是一个很小的民族与群体,当然这一点并不能当作获奖的充分理由,除此之外,它最大的特点是反映了这个民族在现代化与城市化进程中,不断进行抗争和抵抗的现实。这与当今世界文学的主题也是非常吻合的。”
  
  作为本届获奖者中比较年轻的作家麦家,陈晓明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认为麦家是学习西方作家博尔赫斯最到位的一名中国作家,也是把大众化阅读趣味与形而上的写作方式结合得最好的一位作家。“本届评委的年龄构成趋向年轻化,所以他们也在不断探索、追求更新颖的文学形式,这也是这次茅盾文学奖结果与以往不太一样的原因。”
新浪独家专访贾平凹:我更看重国内文学奖http://book.sina.com.cn  2008年10月28日 10:32  新浪读书
  (新浪读书讯)茅盾文学奖于27日11时公布,新浪读书第一时间联系本届获奖者《秦腔》作者贾平凹,他正在从老家回陕西城里的高速公路上。于是采访被推迟到第二天一早。因为之前已经有消息传贾平凹获奖了,这几天祝贺的电话和短信接连不断,加上长途驾驶的疲惫,打电话给贾平凹时,他已经没有了最初的兴奋和意外。“我有点感冒,昨天抱歉,实在太累了,所以今天才接电话。”贾平凹说,“就简单地问几个问题吧,不久去乌镇再谈。”

  国内的奖会有更多人关注

  1988 贾平凹的长篇小说《浮躁》获得第八届美孚飞马文学奖铜奖,长篇小说《废都》也曾获得1997年法国费米娜文学奖,当然,最让贾平凹最为记忆犹新的还是2006年由香港颁发的“红楼梦奖”。他坦言,虽然这些奖项都是世界范围内的,但他个人更看重国内的奖项,毕竟国内设立的这些奖受到关注的程度比较高,以前获奖了,国内都找不到任何报道,当然这几年会有些改善,但相比国内的奖项,受关注程度还是弱很多。所以获得这次茅盾文学奖,是对他个人文学创作一个很大的鼓励和肯定。

  《秦腔》的格局比《高兴》大很多

  “《秦腔》是我这么多年写的作品中比较满意的一部。”,对于当年评论界所说的《秦腔》是贾平凹乡土小说终结之作这一说法,贾平凹很不以为然:“这些都是评论家从文学理论的角度所说的,我不太关心这些。在创作的时候,也不会想到这么多。谈到去年的新作《高兴》与《秦腔》的比较,贾平凹说这两部作品他都很喜欢,但相比于《高兴》,《秦腔》的格局和视野都会更加宏大也更有气势。《高兴》也并非单纯的城市题材的作品,只是把城市作为一个背景,最终描写的还是关于农民的故事,并没有摆脱乡土题材这个范畴。

  作为作协主席任重道远

  作为陕西作协主席,贾平凹的身份除了作家,也有了其他更深层的意义。“陕西地处西北,现代化程度不高,很多作家都是像我一样,从农村出来的,对乡村、土地有着非常浓厚的感情。年轻作家当中,有许多很有创作才华和实力的作家,作为作协主席,我希望以后能为他们做一些事情。比如不久以后的青年作家会议,到时会找一些评论家和资深作家对这些青年作家的作品进行‘会诊’,让他们成长进步得更快。”

  谈到自己,贾平凹说最近也没有停止创作,“我正在写一部关于自己少年时期记忆的长篇小说。”
新浪独家专访迟子建:我对获奖没有期待http://book.sina.com.cn  2008年10月28日 15:15  新浪读书
  (新浪读书讯)茅盾文学奖于27日11时公布,新浪读书第一时间联系本届获奖者《额尔古纳河右岸》作者迟子建,对她进行了独家专访。迟子建保持着一如既往的平和与宁静,语速和音调没有太大的起伏,她说自己对获不获奖没有太大的期待,入围的24部作品每部都是无法替代的,都有它们独特的文学价值,而自己能获奖,只是评委们对自己作品有一个更高的肯定。

  《额尔古纳河》的创作源于内心的辛酸

  迟子建更早以前的一部长篇小说《伪满洲国》也曾入围茅盾文学奖,但没有获奖,如今《额尔古纳河右岸》最终获得了评委们的青睐,她个人认为可能与这部小说的主题有关:“《额尔古纳河右岸》与《伪满洲国》相比,不仅是一部单纯的历史题材的小说,它同时也具有现实意义,书里描写的的一切都是活生生存在的。我去过很多国家,发现全球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正经历着与鄂温克部落相同的命运与遭遇,许多原生态的东西正在受到戕害。作为一个作家,不会去做道德评判,不会探究事情的合理性,我只是希望能把这种现代化慢慢消除世界文化差异性的过程展现出来。”

  迟子建说她不喜欢别人用“弱小”、“落后”这样的词去描述其他民族,用一种强势的、居高临下的心理和眼光去看待和我们不同的文化。“许多少数民族的生活都是非常诗意和自由的,而现代人生活在繁华的都市里,过着自以为文明的生活,却没想过这种生活本质上的贫乏与苍白。他们试图改变其他人的生活方式,或许是因为他们认为那种诗意的生活不够真实。”她说,面对这一切,她感到特别辛酸。

  我的作品最大特点是不写自我

  当被问到女性驾驭历史题材有哪些长处和劣势的时候,迟子建回答:“我写作很少写关于自己的内心的一些东西,我也从来不去刻意追求一部作品的厚重感,因为“深刻”是求不来的,只能是自然而然呈现。对于一个作家来说,我很信奉的一点是,虽然后天的知识储备、文化积累必不可少,好的作品与它创作的环境、生活的环境也是息息相关的。优秀的作家不能与现实生活割裂,否则它的作品一定非常苍白。只有深入地了解生活,拥抱生活,才能获得创作的灵感源泉。

  谈到王安忆对她的评价“迟子建是一个天生的作家”,她笑着回答:“我和王安忆最大的共同之处是在于我们对写作都非常执著,不屈不挠。她也是对我早期写作影响很大的一位女作家。”

  每一部长篇小说都写得很辛苦

  迟子建曾经说“我的成长是伴随中短篇的写作走过来的”,她坦言很多读者对她的关注主要集中于她的中短篇小说,毕竟中短篇小说占了她作品的绝大部分。这次长篇小说作品能获得茅盾文学奖,对她来说也是一个“内心的安慰”。她说:“当时创作《伪满洲国》时,就觉得体力透支,累得半死,而《额尔古纳河右岸》也几乎调动了生活的所有精力。常常有人问我说一部作品写了多长时间,我觉得简单的用一年、两年是很难衡量的,有的作品其实倾注了毕生的心血”。相比起中短篇小说,长篇小说虽然耗费更大的精力、更难驾驭,但迟子建认为她的长篇其实比中短篇更具有故事性和文学性,她希望读者对于每一种小说类型都能有同样的关注。
一个也没读过 看过迟子建的一些随笔散文。
总有一天,我会遇见我内心的生命,会遇见藏在我生命中的欢乐,尽管岁月以其闲散的尘埃迷糊了我的道路。
有评论家肯定《秦腔》的“艺术冒险”,“冒险”不是蛮干,冒险的价值在于他征服了什么,还要看他征服的是不是值得征服的,攀登珠穆朗玛峰是冒险,闯红灯也是冒险,冒险与冒险在价值上是不一样的。评论家说《秦腔》“用琐碎的细节、语言来推动整个叙事”并予以肯定,我的感觉是他根本就没能“推动”什么,只让人看到罗嗦不已絮叨。

迟子建是个非常有特点的作家,这些年可能是国内获奖数量最多的一个。周大新的获奖作品没看过,两年前看过他的另一部小长篇,感觉一般。
看完作品再说话。这些批评家的话都一个味儿,怪腻。
诺贝尔只评一个,那是只有一个乐透的名额。
茅盾评四个,是给了四份乐透,说明大方,底盘宽。
刚看到有报道说,在网络上的调查中,《秦腔》以14%的得票率位居第一,证明了专业评委与网友读者的高度一致,曰“得奖可谓是众望所归”。

不敢隐瞒:这个事实证明了,老童的判断力有问题了。
原帖由 尘缘 于 2008-10-29 00:57 发表
看完作品再说话。这些批评家的话都一个味儿,怪腻。
诺贝尔只评一个,那是只有一个乐透的名额。
茅盾评四个,是给了四份乐透,说明大方,底盘宽。
谢谢批评。
我是弄错了,刚才查了茅盾文学奖的颁奖规则,四年一评,每次评三到五部作品。
平摊到每年,也就是一年一部了。
当然,底盘也不宽,更与大方无关,只是节省了些评奖成本。

转帖

《额尔古纳河右岸》是另一个例子,程永新称,小说太雅,如同诗一般的精致,阻碍了它在普通读者中的传播。迟子建向记者表示,她很重视读者,希望读者更多关注这个小说,这个人群,“但也许读者不愿意承担这种文化历史的沉重感,那么我推荐他们关注小说的故事。整个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我想是很有吸引力的。”

迟子建生长在鄂温克人的环境里,从小熟悉那里的一草一木,为写作这个作品她还进行了很多采访和调查。“如果没有这种生活经验,我无法将这个故事写得血肉丰满。整个写作过程我是很动情的,我自己被感动了”。李敬泽表示,面对少数民族在现代化过程中逐渐溃散消失,迟子建有很强的乡愁,但也有很强的现代性思考,“是否只有一种现代化的可能性,迟子建力图对这个问题做自己的思考和完整表达。”
中国女作家,我喜欢 蒋子丹、迟子建、筱敏、萌萌。
不喜欢毕淑敏。
本届茅奖反映了当代文学水平——我的解释是:当代文学(当然是中国文学)也就这水平了。

世界文学趋势相融合——我的解释是:我们终于可以拖累世界文学了。
喜欢毕淑敏,也喜欢迟子建.
刀子嘴  豆腐心  丫丫我是土家人
   我的博客http://yaoyaqiong.blog.tianya.cn/
   我的网站http://bingge.16789.net/
不喜欢毕淑敏。现在看到她的文章基本都是绕道而行。
迟子建女士的长篇不如中篇出色。周大新得奖,简直见了鬼了。

有个名气不是很大的作家,我特别喜欢,叫毕飞宇,近年的中篇不少,《青衣》《雨天的棉花糖》《玉米、玉秀、玉秧》《哺乳期的女人》《是谁在深夜说话》《慌乱的指头》等,两届鲁迅文学奖得奖者;长篇有《平原》、《推拿》。都非常不错,可惜入不了茅评会的法眼。
泽雄兄提到《中国一九五七》,作者尤凤伟,此君近年的长篇《泥鳅》,描写农民工的遭遇和生活,照例是出色异常,同样是没入茅评会的法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