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17街和K街路口的卷饼摊

本帖最后由 ironland 于 2014-9-14 12:14 编辑

17街和K街路口的卷饼摊
2010-10-14 Jianan

http://blogs.america.gov



华盛顿西北区K街以智库和游说行业密集著称,特别是法拉格特广场(以南北战争联邦海军元帅命名)周围并一直延续到乔治敦,从那些花岗岩或玻璃幕墙的现代化办公楼进进出出的上班族里,你不难碰见被电视或报纸点名的石油公司或博彩业的游说高手,甚至也有可能见到在某家基金会进行客座研究的中国知名学者。

这个冠盖云集的闹市,也是一些小摊贩谋生的地方。

就在法拉格特广场东北角的17街和K街路口,上个星期出现了一张放大的照片,悬挂在路边施工支撑钢架上,周围是鲜花和花环。照片下方的文字说:卡洛斯•瓜尔达多(Carlos Guardado)在10月1日不幸(因心肌梗塞)去世,他离开尘世与救主同在并永享平安。他是一个挚爱的丈夫和父亲,留下妻子、一对子女和其他亲人,以及许多他热爱的朋友……。



20年如一日,瓜尔达多在这里卖早点和快餐。他的卷饼摊成了和广场中心那座雕像类似的一个标志,是附近一些上班族心中不可或缺的圣地。春寒料峭的清晨一杯热气腾腾的咖啡,饥肠辘辘的时分来个滋味十足的红腰豆卷饼,世界杯预选赛人们来这里预测北美和中美洲赛区谁能出线,不顺心的时候甚至可以到这里敞开心扉。瓜尔达多的食品车上有一个篮子,让客人自己付钱,他也免得接触钞票。许多瓜尔达多的顾客成了他的好朋友,出差或旅游会在外地或异国他乡给他寄一张明信片,地址栏就写“17街和K街路口的卡洛斯卷饼摊”。每天回家,他都会告诉妻子卡尔曼新的故事,他会说:“卡尔曼,他们都爱我。”

1981年萨尔瓦多发生内战,17岁的瓜尔达多非法入境来到美国。刷油漆,打小工,最终拿到了合法身份。当华盛顿街边摊贩还不是很流行的时候,瓜尔达多就在1990年分期付款购置了这个有执照的食品车,在法拉格特广场卖起了热狗,后来又改成了家乡特色的卷饼。通常他一大早从马里兰州盖城的家里出发,6点钟到城里的摊车仓库把食品车拖出来,每个周一到周五的7点整,K街和17街口卷饼摊上的咖啡就冒起热气了。

瓜尔达多曾经想过开一家正规的餐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不但满足于在法拉格特广场摆摊,而且就像他的一个老顾客、在美国市长协会工作的朱迪说的:“我认为他很满足。他经常讲这个食品摊是他观察世界的一个美妙的窗口,说他自己在这个街角学到了很多人一辈子都得不到的东西。他是我在华盛顿见过的最聪明的人之一。”

瓜尔达多的卷饼摊有好几百常客,生意总是很好。加上在蒙郡教育局做秘书的妻子的收入,他们买了自己的房子,两个孩子老大已经在马里兰大学读二年级,老二中学九年级。上个星期三,他们全家来到17街和K街路口,对瓜尔达多一生最主要的工作场所做最后的朝拜。他的那些顾客朋友们也络绎不绝到这里来向他的遗像献花致哀。头一天晚上有上百人在盖城参加了瓜尔达多的追思会,其中很多是城里的上班族,他们和瓜尔达多的关系仅仅就是那个热气腾腾的卷饼摊。


上个星期四,华盛顿邮报在头版刊登了瓜尔达多的故事(除开重要的名人去世,邮报的讣告通常是放在大都会栏目的最后)。在网上,可以找到人们对瓜尔达多的悼念文字。几乎每天都来买咖啡的cplcespod留言说,“我也为(瓜尔达多)去世而伤心。他是我见过的最好的人之一。我会永远记着他。”一个叫RosieinSugarHillGA的网友说:“我会忘不了卡洛斯。他是那么的纯洁……。”人们还踊跃向瓜尔达多的家人捐款,帮助他们度过这个悲伤和艰难的日子。

当我到这个临时搭起的“瓜尔达多角”拍照,以便留下对人生观察的记录的时候,想起美国人常说的一个短语“环城公路里面”(inside the Beltway)。美国人通常都是以挑剔的眼光看待各级政府特别是联邦政府,所以华盛顿环城公路里面的人和事常常是人们调侃的对象,而瓜尔达多的卷饼摊和对他去世的反响这件发生在华盛顿环城公路里面的小事,让人感到人性的善良深深植在人们的基因中,不管是高官还是流浪汉,也不管是律师还是实习生。
我知道什么?
温暖,温馨,感人,人活着的意义,有时就是卷饼摊给的。。
充满人间温情
本帖最后由 吹笛在湖北 于 2014-9-14 22:42 编辑

哈哈,我也有幸去过K街~。我还以为是楼主的游记,原来是转来一则特写。

主贴文章爱心万丈,关注了一个煎饼摊主,爱心,这是永恒的主题,总会拨动人心。

他被写出来了,他附带了很多人情...怎么说呢,美国报纸很会煽情。这类文字,国内也比比皆是。说句煞风景的话,是别人说的,很有道理:对一个人,无权者多关注的是道德,有权者过关注的是才干。或者说,对于世道人情,在野的关注纯洁性,当权的关注可行性。

原话是:“书呆之可贵”,就是德与才,知与行,理论与实践,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统一问题。实际上也正是在野派价值观念与当权派价值观念的统一问题。“德才兼备”,“智勇双全”,是中国文化对人治主义行政人才的一种追求,其本身就是理想主义的。实现程度必有所偏重,需求角度也有所不同。地主阶级在野派强调意识形态的纯洁性,本身必须以德取胜。至于才,无须也无从检验。当权派强调意识形态的可行性,要求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才干,要能“了事”。至于德,只有依靠实践检验了,其标准即是“成”与“功”。功成自然名就。(张静)
吹笛老师的跟帖有点猛,聊发中年狂的味道足.生活馈赠啊。
我突然想到,突发事件(如火灾)过后,很多人在事发地放鲜花的初衷。像我这样,比较被动的人,可能是驻足观望多于行动。但如果看到有人在眼皮子底下献花,也是非常容易受感染的。
阿弥陀佛。我还是倾向单纯,遇到非常事件献花一支,表示关注。
本帖最后由 ironland 于 2014-9-15 03:56 编辑

台湾有个蛋饼伯,事迹与其类似。
不管在什么地方,一个人若可以在固定地方摆了几十年的小吃摊,必然会有些顾客朋友。我以前还给草莓贩子生孩子送满月礼呢。

说主贴文爱心万丈夸张了,我觉得像是常态。
譬如我家附近卖菜的Roger,70多岁的退伍兵,去过韩国、香港。他卖的笋瓜、秋葵比超市的还新鲜完美些。假如哪天他死了,他家里人在他摆摊的地方放这么块牌子,老顾客们定然也是要拜祭一下的。我吃过他的面包,到时自然也少不得要放一枝花。

聪明人有时为了显示自己思想之独到深邃,会忘了常识,沉湎于白马非马那类过于精致的思辨。
我知道什么?

余何 于 2014/9/5 13:59:51 发布在 凯迪社区> 猫眼看人


   
    媒体28日报道,美国一只警犬此前在执行任务时,不幸遭疑犯乱刀刺死。美国警方依照警察殉职的规格,为其举行隆重葬礼。

    据报道,美国俄克拉荷马州3岁大的警犬凯在执行拘捕偷车贼的任务时,遭疑犯用刀乱刺,导致凯身亡。

    美国警方依照警察殉职规格,于28日为它举行隆重葬礼。凯的棺材被盖上国旗,除有其他警犬到场致意,还有6名警员穿上制服扶灵,现场更有上千名小镇居民送别。

    当天,凯的训犬员斯塔克作为其“家属”,在葬礼现场送爱犬最后一程。他在葬礼上泣不成声,还上前吻别自己的好搭档。

    报道称,在拘捕时斯塔克为了救狗,曾向疑犯鸣枪,结果将对方击毙。目前他需要接受内部调查,以决定他是否滥用职权。


    美国一只警犬此前在执行任务时,不幸遭疑犯乱刀刺死。美国警方依照警察殉职的规格,为其举行隆重葬礼。


    据报道,美国俄克拉荷马州3岁大的警犬凯在执行拘捕偷车贼的任务时,遭疑犯用刀乱刺,导致凯身亡。


    美国警方依照警察殉职规格,于8月28日为它举行隆重葬礼。凯的棺材被盖上国旗,除有其他警犬到场致意,还有6名警员穿上制服扶灵,现场更有上千名小镇居民送别。


    当天,凯的训犬员斯塔克作为其“家属”,在葬礼现场送爱犬最后一程。他在葬礼上泣不成声,还上前吻别自己的好搭档。


    报道称,在拘捕时斯塔克为了救狗,曾向疑犯鸣枪,结果将对方击毙。目前他需要接受内部调查,以决定他是否滥用职权。


    美国一只警犬此前在执行任务时,不幸遭疑犯乱刀刺死。美国警方依照警察殉职的规格,为其举行隆重葬礼。


    葬礼当天,其他警犬也被带至现场,以向凯致意。


    美国一只警犬此前在执行任务时,不幸遭疑犯乱刀刺死。美国警方依照警察殉职的规格,为其举行隆重葬礼。





美国人可真是重感情啊


我只是随感,也不认为自己对。

一般来讲,我猜《华盛顿邮报》是偏向民主党的报纸。

此特写的关键是开篇用的那些陪衬:

“华盛顿西北区K街以智库和游说行业密集著称,特别是法拉格特广场(以南北战争联邦海军元帅命名)周围并一直延续到乔治敦,从那些花岗岩或玻璃幕墙的现代化办公楼进进出出的上班族里,你不难碰见被电视或报纸点名的石油公司或博彩业的游说高手,甚至也有可能见到在某家基金会进行客座研究的中国知名学者。”

我觉得,你不能说为了褒奖一方,就以贬低另一方来说事。生活和死亡,还有稔熟习惯了的生活本身就是可贵的,断裂了引起哀伤是常情的、可以的。

但也有另外一个,就是:生活有上层与底层也是正常的,不能说一方平凡,就是另一方高超所致(这是我引申的)。

试想,不是k街的上班族,摆摊主人翁难说境遇更好(不说更坏)。

我说了,这些是随想。我批评的是报道立场,不是主人翁。
上网搜了一下,另一个根据邮报改写的文本,与主贴大不同。——

    一位美国小贩的体面工作----《华盛顿邮报》头版故事
(2011-07-13 112000)

    一个以卖卷饼为生的美国小贩10月1日因心肌梗塞猝死。通常情况下,一个人生前不富不贵,无职无权,他的逝世除了带来家人的哀痛,不会有多大反响。但这位名叫卡尔洛斯的小贩,却在意料之外赢得许多人自发的哀思与纪念。不仅如此,卡尔洛斯的离世还享受到“名人”般的待遇,《华盛顿邮报》在头版刊登了他的讣闻与故事。

    人们不免要想,一位普通的小贩,生前到底做了些什么,能够赢得身后如此殊荣;到底有怎样的人品,能够如此深得人心?

    简而言之,卡尔洛斯就是一个在街头摆摊卖早点和快餐的,就像我们这儿炸面窝、卖热干面的小贩一样。要说不同,就是他摆摊在华盛顿法拉格特广场。20年如一日,卡尔洛斯将他的卷饼摊做成了当地的一个标志,是附近一些上班族心中不可或缺的圣地。人们光顾他的卷饼摊,不只是得到滋味十足的红豆卷饼,热气腾腾的咖啡,还能与他朋友般的敞开心扉,互诉衷肠。

    17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关于国际消除贫困日的致辞中呼吁,要缩小贫困与体面工作之间的差距,让我们共同致力于建设一个人人享有体面工作的世界。我不知道,何谓体面工作,也不知道,贫困消除了,是否一定就能人人享有体面工作。而对普通人包括生活在贫困线以上的劳动者而言,体面工作始终是绕不过去的心理纠结,不愿放弃的梦想。贫困是一种经济衡量,体面工作除了经济衡量之外,应该涵盖更多的内容。联想到卡尔洛斯的故事,一个人是否可以享有体面工作,我们或许可以作出一些推断。

    被人需要、能够满足人的需要,是体面工作的前提。做卷饼、煮咖啡并无多大技术含量,但20年如一日,把卷饼、咖啡做成一部分人每天的必选,却并不容易。这里面,有敬业精神,有待人以诚,更有人生价值的累积。用中国人的话说,天生我材必有用。一个人的劳动,能让数百位常客满足口腹之欲,能让许多人失之而惋惜,这个人的生命价值,也就不是白纸一张。

    尊重人,同时被人尊重,不仅使工作体面,也使人得以体面。我们常说,工作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坦率地说,我们的内心还没能根植这样的价值取向。问题就在于,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人皆生而平等的理念,尚未真正纳入工作关系调整范畴,还不愿承认尊重人、被尊重都是生命的精神需要。只求单向尊重而无互相尊重,体面工作也会与我们失之交臂。

    卡尔洛斯的可贵之处,就在没有简单地止步于你付钞票我给卷饼的交易关系,而是把每一位顾客当朋友给以关心,当生命给以尊重。他会发自内心地“希望你今天心情愉快”为顾客送上自己的祝福;他会记住数百位常客的喜好,以精心的服务让他们各得其所。而他得到的回报,就是“那些顾客真的很喜欢我”,许多人成了他的好朋友,出差在外地或异国他乡,都会给他寄一张明信片。

    明信片的邮收地址是“17街和K街路口的卡尔洛斯卷饼摊”。这是一个温馨的地址,让人感到政府对小贩的容纳甚至呵护。政府营运的邮政部门,完全可以“查无此处”为由,让顾客与卡尔洛斯的情感纽带失去着落。

    华盛顿不繁华、不需要良好的市容市貌吗?显然不是。由此我想到,政府能否在治理城市的过程中,时刻不忘保障人的劳动权利,为愿意诚实劳动的人提供宽松环境,更是普通人能否享有体面工作的关键。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2cb1ad80100ttzt.html
以前学校后门卖煎饼果子的大爷也非常招我们喜欢,早上或者晚上饿了都会到他那里报到。。。干净利落的动作,自己炸的果子、油条、还有土豆丝炒红萝卜丝(为了我们一个煎饼果子能吃饱,加量不加价的引进土豆丝君)。。。性格开朗的老爷爷,能清楚滴记得常客的小癖好,他的常客非常多,一届一届的口碑。摊上也经常有同学们放下的一个水果啥滴。。。我上班后还经常去那里报到买一个问候一下。。。后来老爷爷不见了,变成一个中年男子。。。

小时候窗下买番茄的小贩,米皮摊的老板娘,印象中应该都很熟悉吧。。。打个招呼,随手的水果给一个也应该是很正常的事情。。。
不想当画师滴工程师不是好厨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