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blogchina.com/201102161091706.html
编历史与看历史 张耀杰,文载《看历史》2011年第2期,此为原稿。
2010年12月26日,杨东晓女士在搜狐读书会上送给我一本11月号的《看历史》。作为80年代曾经的农村中学语文及历史教师,我很认真地阅读了这期刊物的封面故事《老师的“谎言”——课本不曾告诉你的历史》。为适应政治形势的需要,小学课本里面的《朱德的扁担》,被一度改头换面为《林彪的扁担》,随后又被还原为《朱德的扁担》之类的“谎言”,我本人在课堂上学习过,而且也在课堂上讲授过。读了贵刊,我才知道自己在课堂上无数次教育学生的励志故事牛顿的《苹果落地》,伽利略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以及《华盛顿和樱桃树》,全部是以讹传讹的虚构谎言。关于三元里抗英、洋务运动、以及北洋军阀段祺瑞、吴佩孚的历史叙述,也有着被历史课本故意隐瞒的另一方面。
在此之前,《南方周末》在《教科书:删得掉的文字删不掉的“秘密”》一文中已经披露过,现行的中学语言课本中的许多经典范文,其实并不是真实的名人原著,而是在出版总署副署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叶圣陶主持下操刀净化的删改洁本。而这位被奉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的”的叶圣陶先生,偏偏是1949年前共印了四十余版次的1932年版《开明国语课本》的主要编著者。一个曾经编著过图文并茂、妙趣横生的《开明国语课本》的教育家,在1949年之后却专门承担起操刀净化别人作品的可疑职能,人性的幽暗复杂于此即可见出一斑。
在这期刊物中,最让我感动的,是李怀宇《范用:读书无禁区》中的一段话:“巴金的《随想录》多次遭受删节,范用在三联书店出版时,一字未删。……范用还写过一篇文章叫《开天窗》,谈巴金的文章被开天窗了,不敢编进书里。他说:‘巴金的文章《“文革”博物馆》只存目,下面是空白。我在三联书店出巴金的《随想录》,我都给他恢复,一个字都不改,什么问题也没出。’”现在有太多的职业编辑,即使在“一个字都不改,什么问题也没出”的情况下,依然习惯于像叶圣陶那样,专门从事操刀净化别人笔下的事实真相和真实人性的工作。《看历史》的难能可贵,显然在于像范用那样尊重并且还原历史事实,而不是像叶圣陶那样,专门操刀净化历史事实。
作为主要从事历史写作的人文学者,我觉得有必要纠正一下张鸣《造反要花多少钱?》一文明显违背历史事实的“据说”:张静江“跟孙中山汇款的暗号,ABCDE分别代表1万、2万、3万、4万、5万。而孙中山动辄给他发一个C或者E,让他穷于应付。”孙中山当年的革命筹款,基本上是有据可查的。他从张静江那里得到的数目较大而且有据可查的革命捐款,只有1909年9月致吴稚晖信中所谈到的“五万金”。作为一名大学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张鸣在相关的历史叙述已经相当混乱的情况下,依然采用“据说”之类的笔调以讹传讹地戏说历史,无论如何是对于写历史的自己同时也是对于看历史的读者的不负责任。关于这一点,此前我已经在搜狐读书会以及正式发表的书评里面明确谈到过,没有想到还需要我再上谈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