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工业基础知识课[释证纪历] 文章提交者:scheler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文革时期课程改革的成果之一,由原物理、化学两科合并而成。简称“工基”。 1967年《人民日报》连续发表社论号召复课闹革命,并提出师生自订方案、自定课程、自选教学内容、自编教材。秉承毛泽东指示“学制要缩短,课程设置要精简。教材要彻底改革,有的首先要删繁就简”,各地从1968年开始,展开以服务生产、培养普通劳动者为宗旨的中小学自编教材工作。 1969年1月27日《红旗》杂志第二期介绍兰州第五中学实行半工半读的经验,师生每周2天学习,4天半天学习、半天劳动,把原来中学17门[注]合并为5门课:毛泽东思想课、工业基础课、农业基础课、革命文艺课、军事体育课、劳动课。这就成了一个样板,全国不少城市也模仿实行了类似改革。使中学课程出现大混乱,生产知识被抬到极高地位,系统的基础知识受到轻视,课程结构、教学大纲、教材体系遭到严重破坏,处于无政府状态。文革前教材被诬为“修正主义教育路线”产物,统遭废弃。培养“普通劳动者”、“反修防修”的教学目标,以政治正确性抛开了追赶现代化目标。 1969年11月上海、北京等地根据中共中央通知自编的中学教材开始试用,后来没有自编教材的省市区都采用这套教材。 课程设置各地情况不一:多数地区是把理化合并为工业基础知识课,少数如甘肃省的工业基础知识课由数学和物理合并而成,四川新都则把理化生合并为工农业基础知识课,个别地区仍把物理单列改称工业基础知识课。在具体课程安排上,大量削减原物理课内容,而结合“三机一泵”(电动机、柴油机、拖拉机、水泵)讲物理知识,结合土壤改良、农药化肥使用讲化学知识,严重破坏了知识系统,大大削弱了基础知识。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在办学方法上,师生下厂、下乡参加劳动,与工厂、农村社队挂钩,在校内办工厂、农场,建立学工、学农基地,实行“开门办学”,“教学、生产、科研三结合”。自1968年工宣队进驻学校,各地中小学建立了“工农兵讲师团”,甚至聘请工人当专职教师,改变教师队伍成分;请他们讲授工业基础知识课。并采取淡化分数、开卷考试的考核办法。 因工业基础知识课简称“工基”,与“公鸡”同音,也被学生玩笑地称为“公鸡课”。没把知识学习当成校园生活的重要内容。 2000年代网上有河南省中小学教材编选会议小学组编写的《工业基础知识课化工》(河南省新华书店 1969年出版,32开,123 页)出售,8成品相 ,叫价5元。有投资指导的文章说“这些使用不足十年的教材……已经成为今天众多收藏爱好者的收藏对象,一般每册在2—8元不等”。 [注]语文、数学、外国语、政治、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劳动等13门正式课程,和农业科学技术知识、制图、历史文选、逻辑4门选修课。 (参考资料: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大事记1949—1982》,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白月桥《我国中小学第一代课程发展历程》,“中教网” http://www.teachercn.com/Kcgg/Ckwx/2006-1/8/20060119165226509_2.html;《“文革”期间的教课书》,“中国集藏” 总第十三期(2001年6月12日)http://www.collection-china.com/sy/dzzz/dzzz13.htm#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