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1927年杂志中发现的两篇北京人与上海人对比的文章

『煮酒论史』 [评论随笔]1927年杂志中发现的两篇北京人与上海人对比的文章(转载)

作者:etudiantecn 提交日期:2008-9-6 10:07:00  

??由于是1927年的语言,可能有今天读来很多拗口的话。不过至今仍觉精辟。

  (1)北京人与上海人底生活比观

   上海人底脑中,所思只是发财,目之所视,只是金钱,他们底人生观,只想住洋房,坐汽车,他们最高的想,就是做公司的经理,或洋行买办,只要有洋钱便是,也觉有荣。北京人对于金钱,虽说不会不要,却没有上海人专一,他们最高的理想,不是想做督军,省长,便是想当总长经理,贵而不富,在他们总觉得没有什么了不得。所以上海的年轻人,只想在英文专修馆,或者教会学校学得一口流利英语,可和外国人对答如流,将来便可以腰缠万千,做面团团的大富翁。北京人却只想在什么机关,谋得一个差使,巴给大老,以为便得扶摇直上,实现理想。

  (2)北京人与上海人底性情比观

  一般地说起来,上海人“游滑活动”,北京人“服从呆笨”,上海人骂的口号,什么“曲辫子”,“阿土生”,“阿木铃”,“曲尸”,便是表明他们自己性格是灵敏。北京人骂起来,大没有上海花样齐备,却是“混蛋”,“胡闹”,总用一种命令式的口气,便可想象北京人底态度。连车夫都会“也是”“喔拉”对付几句,打电话用英文,便会立刻替你接上。北京人崇拜的是“官”,所以穿衣要有官派,说话要打官话,打电话要说某机关。至于上海人,就只会称“侬”,客气些就说声“先生”,近年“密司特”倒很通行,究竟是洋人势力大,这亦可以分别上海人和北京人底性情。

  (两文均作于1927年12月)

[ 本帖最后由 老木匠 于 2008-9-6 12:16 编辑 ]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哈哈,都九九八十一年过去了哦。
春天过去了,但幸福还会再来。
九九轮回也改不了北贪名、南好利,各有各的奔头,挺好。
司琴的手指仰赖神。
上海人骂的口号,什么“曲辫子”,“阿土生”,“阿木铃”,“曲尸”

————前面两个不熟悉,没有听说过;后面两个到现在还在用的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说成“曲尸”,不知有何讲究,在沪语里,前面也可以加个“阿”字。
我可能会写成“曲死”。沪语里末字读如“西”,而“尸”是不发“西”音的。
主帖作者有可能不谙沪语,那样的话,“曲辫子”说不定只是“翘辫子”。
我也觉得是翘辫子。
参加交流
有趣啊,跟今天的左粪右粪异曲同工


中国人都像上海人一样,早就资本主义了。
阿土生

——这个我还是没有听到过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阿土生”没有,“阿土”是有的。

网上的新华字典有这个词

阿土生
拼音:  
解释: 1.指土里土气孤陋寡闻的人。
查手头一本《中国惯用语》,竟然也有“阿土生”条,释义是:(方)讥讽没见过世面的人。
不过,确实没听过这个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