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气候冷暖变迁与历史朝代兴衰有关

2009-04-17 10:36:44  来源:新华社

来自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显示,过去两千多年的气候冷暖变迁,与我国历史上一些朝代的兴衰更迭存在对应关系,大多数朝代的垮塌都是发生在气候变冷的低温区间。

这一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科学技术部等共同资助,相关论文已刊登在我国权威学术期刊《中国科学》杂志上。

据研究负责人、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刘禹介绍,科研人员通过研究青藏高原上的中国特有树种“祁连圆柏”现生树的年轮,并与唐朝古墓里出土的“祁连圆柏”的年轮相衔接,以树木年轮宽度作为温度变化的代用指标,成功构建了从公元前484年至公元2000年,共2485年来可以代表我国中东部地区的温度变化曲线。这也是亚洲目前最长的树轮重建温度序列。

通过分析这条树轮重建的温度曲线图,科研人员发现,我国历史上的朝代垮塌几乎都与曲线图上的低温区间相对应,秦朝、三国、唐朝、宋朝(北宋和南宋)、元朝、明朝和清朝的灭亡年代,都是处于过去2485年来平均温度以下或极其寒冷的时期。

例如,历史文献研究表明,公元1~6世纪(贯穿我国东汉、三国、魏和晋朝),我国气候相对较冷。在温度曲线图上,这一时期的温度大部分都处于过去2485年来的平均温度值(2.07摄氏度以下)。由于气候寒冷,晋朝时期的草场、牧地已延伸到黄河以南区域,农业用地也在往南退缩,整个中国西北部处于干冷气候中。其中公元348年至366年间达到了过去2485年间寒冷的顶点,年平均温度仅为1.62摄氏度。

在这条温度曲线图上,虽然汉朝和东晋的灭亡相对于其之前的低温区域有一些滞后,但在朝代灭亡之前战乱早已经开始。例如晋朝灭亡于公元420年,但战争带来的社会动荡在公元386年就已经开始,而这一年正接近于温度曲线中的温度最低点。

树轮重建的温度曲线图还显示,唐朝灭亡的公元907年,相对于其之前和之后的温暖期来说,也是一个低温期。公元1271年至1296年是一段寒冷时期,26年平均气温为1.82摄氏度,这一寒冷区域正对应着我国宋朝灭亡和元朝建立。公元1599年至1702年也是一段漫长的寒冷区域,这104年间的平均温度为1.77摄氏度,这一时期正是我国明朝灭亡、清朝建立。

“虽然在过去两千多年,我国大多数朝代的垮塌与低温区间的对应现象并非一种偶然的巧合,但我们不能就此断言,朝代的兴衰完全就是气候变化造成的。”刘禹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认为,影响历史进程的原因有很多方面,气候只不过是其中的一种。由于封建王朝自身政治上的腐败,加之低温导致的粮食歉收、造成饥饿,最后可能引发农民起义和战争,导致朝代更迭。此外,在寒冷时期,草原牧场向南迁移也会导致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和南迁。

通过研究,科研人员还发现,目前人们普遍关注的全球气候变暖,有可能并不是历史上最温暖的时期。在过去2485年间,有四个历史时期的温度高于或接近于1970年至2000年的平均温度。

其中,公元401年至413年,是过去2485年来气候最温暖的一段时期。公元348年至413这段时期的温度还发生了突变,由极端寒冷迅速攀升到极端温暖,此后又迅速降温。由于这段时期正处于我国东晋时期,因此科研人员将这次温度突变命名为“东晋事件”。

目前,我国科研人员正在进一步研究“东晋事件”的发生机制。这对于了解过去气候变化状况,揭示气候变化规律,预测未来气候发展趋势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30年前,同学叶文宪和朱立平就依据竺可桢的资料,作出过同样的论断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这个帖子很有意思的。
给一位地质世家的朋友看,他说:
开始以为是哪个记者又在胡扯,因为这个所没听说过,古狗了一下才知道原来是西安的一个叫黄土与第四纪研究室升格的研究所,难怪老多不知道。

这个题目听起来确实有点趣味,不过历史人文现象与气候或严重的地质变迁的关系不是什么新玩意,玛雅文化据说就是毁于气候的变迁,还有尼安德特人的消失和气候的关系也很大。另外圣经对此研究的也比较透,上面说的大洪水就是特创论者对地球演变的一个理论基础。
-
他父亲是著名的地质科学家,是与李四光齐名的大科学家,他是搞科普的。

不过,这种古代气候变化偶很感兴趣。偶认为气候变化,各种原因的气候变化对于人类的生存影响是至关重要的,甚至可以说是决定着人类的生存,不说其他,圣经中的大洪水其实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重大气候变化之一,只是它时间在人类的记忆范围,记载了下来,所以人类才会感到触目惊心,而这样的气候变化,比这更为严峻的气候变化在地球的发展史上应该绝对不止一次。
原帖由 老木匠 于 2009-4-20 07:24 发表
30年前,同学叶文宪和朱立平就依据竺可桢的资料,作出过同样的论断
这些应该感兴趣的人会有不少,只是直接的经济效益不大,国家不重视。
汶川大地震其实在民国和后来都进行了精确的地震带标识。33年叠溪大地震,76年的大地震就是从松潘地震开始的。人们会预测,但谁会重视呢?重视了又怎么样呢?根据预测通知说地震不得要花钱安排民众迁移吗?
能不能据此预测未来呢?
诗酒风流近散场,心情无限对斜阳,如今只剩燕双双。
病酒願爲千日醉,看花誤惹一身香,夜來有夢怕還鄉。
原帖由 邱晓云 于 2009-5-3 22:55 发表
能不能据此预测未来呢?
----
都是试图吧。在历史上有各种各样的预测,从远古而来的巫筮伴随着每个民族走向文明的摇篮,《周易“的研究现在仍是热门;战国邹忌的阴阳五行说对后世社会影响很大,秦汉时期的五德始终说一直到宋辽金时代都是阐述历代王朝政权合法性的基本理论框架;近代地质、地震、气候的预测,其中明确提出预测,为后来的什么预测学推崇的翁文波本就是地质学家。

这些预测,尤其是对社会的预测跨越的时间空间度较大,超越了一般人的认知(也有人觉得是迷信,也可能有迷信的成分。),一般情况下当时的人绝大多数并不能感到什么,只有在过后才会觉得神奇。即使有人当时就相信,但大多也不是人力所能左右的。
更可悲的是一些所谓的主流专家还严正驳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