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祖六:不要自设“中等收入陷阱”

近来有许多关于中国即将进入“中等收入陷阱”的讨论。所谓“中等收入陷阱”,指在人均国民收入达到5000美元至15000美元区间时,GDP增长减速,经济发展失去动力,进入低增长的轨道。中国2011年人均GDP预计达5000美元,刚好入围所谓低中等收入(Lower Middle Income)国家之列。
  但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证上,“中等收入陷阱”并非经济成长中必然出现的现象。如果观察近两百余年的经济史,欧美相继实现工业革命,从传统农业社会的低成长低收入状态,达到了中等收入水平,最后转型成为了高收入的富裕社会。包括日本乃至亚洲四小龙等都走过了一个动态、复杂但连续的发展过程,并没有在所谓中等收入水平上徘徊停留。
  如果真有所谓经济发展陷阱的话,那么“低收入陷阱”更加可能也更加可悲。自从错失西方工业革命,中国经历了近两百年的低增长甚至负增长,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直线下降,曾是世界上最落后贫困的国家之一。现在,中国已基本上解决了温饱和持续大规模贫困问题,摆脱了低收入陷阱,开始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那么,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是否可以高枕无忧?
  中国过去30余年高增长的奇迹,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而是市场化改革与对外开放的成就,来自于明智合理的宏观经济与结构政策。而今天中国经济中的深层矛盾——宏观经济的失衡、金融体系的不透明和低效率、房地产的潜在泡沫、国有产业的继续垄断主导地位、政府过度的监管和干预、裙带关系和腐败的盛行、科技创新能力的严重不足、能源与环境的空前压力等——意味着增长的可持续性将面临巨大的挑战。近年来日益高涨的狭隘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也给中国的未来增长蒙上了阴影。
  令人不安的是,中国在某些方面确有步拉美国家之后尘的迹象。拉美大国资源丰富,曾为欧洲殖民地,经济发展条件得天独厚。在20世纪初,阿根廷的人均国民收入水平曾名列美洲第二,仅低于美国,高于加拿大。但在大萧条后,拉美国家出现了激进的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严重地伤害了经济的发展。进口替代、限制外资、不可持续的公共部门工资福利政策、腐败和收入严重不均等,使拉美经济和社会丧失了活力,其天然的发展优势无从发挥。到了20世纪80年代,拉美国家政府债台高筑,陷入了严重债务危机,恶性通货膨胀和货币急剧贬值的恶性循环。拉美经济曾陷入停滞,人均GDP增长缓慢,经历了“失落的二十年”。如果有“中等收入陷阱”的话,拉美国家或可被视为最近似的案例。
  但“中等收入陷阱”不是必然规律,而是人为结果。是坏政府和坏政策把充满发展潜力和资源优势的拉美国家推向一个绝望的陷阱。而东亚四小龙的自由市场、开放与审慎财政与货币政策,使它们克服了土地狭小、人口拥挤和自然资源短缺等瓶颈,极大发挥了企业家的创业潜能,取得了持续的高速成长,使之快速而平稳地迈入富裕的高收入社会。
  “中等收入陷阱”本不存在。进入中等收入水平国家行列,应该说为后续经济发展打下了更好的基础。东亚四小龙所走过的发展路径可以成为中国未来增长的轨迹,我们不必为所谓“中等收入陷阱”而多虑。但是,中国下一阶段的经济发展必定会面临新的挑战与风险,曾把中国提升为一个中等收入国家的增长模式需要调整和转型。如果我们在一个韩国、台湾早在25年前就已实现的收入水平上开始盲目自大、不思进取、停止改革,让保护主义和民粹主义绑架经济政策,那么中国有可能重蹈拉美覆辙,不知不觉地走入一个自设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