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2015
- 帖子
- 582
- 精华
- 7
- 性别
- 男
- 注册时间
- 2004-10-19
访问个人博客
|
楼主
发表于 2009-6-23 13:26
| 只看该作者
刘齐:《老结婚证书》序
本帖最后由 刘齐 于 2009-6-23 18:54 编辑
现在地球上的人,可以跟这事无关,跟那事无关,但是,有一个算一个,直接间接,先来后到,都得跟婚姻发生联系。终身未婚者亦不例外,四周皆为婚姻大海,浪花飞溅,涛声入耳,躲不开。
婚姻是人生大事,口说无凭,得有证明,结婚证书就是证明。
结婚证书不但证明婚姻,也折射历史,注解社会,透露民情,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这张纸不简单。
结婚证书从诞生到今天,其总量恐怕一千条船也载不动。事实上,它星散于各时代、各角落,沉潜着,冷落着,可惜了。
中国的沈阳有一些人,不希望永远是这个样子,他们积数年之劳作,“打捞”出一大批婚书,由明而清,而民初,而当下,历朝历代,各有代表。受“打捞”地点限制,浮出水面的婚书,其产地多在辽沈一域。还有一部分,出自京冀浙沪蒙等地。这已经很值得欣喜了,散珠碎玉聚拢起来,足够发出璀璨的光。
这些结婚证书,以及相关文字,让人目不暇接,感慨良多。
中国人的婚姻航程,漫长,艰辛,扯个婚证不容易,总得有人批准。过去是家长批准,父母包办。父母是你最亲的人,可往往又让你最不痛快,窝心。窝到自己做了家长,薪火传承,再接再厉,让下一代继续窝心。
后来,无计其数的人,主要是公家人、单位人,结婚登记,需由组织批准,上级把关。那个关,很多,很严,比如阶级出身,政治立场,现实表现,领导好恶,哪一关都不好过。过不了关,感情再深也无奈,如胶似漆也得烧了你的胶,泼了你的漆。
现在,是政府审查,国家批准,公章灼灼,国徽耀眼。这个审批级别最高,然而宽松了,只是履行必要的法律程序,关键还得自己做主。老一辈可能艳羡不已,管这个叫社会进步。新一辈可能习以为常:这有什么?天经地义,本该如此。
结婚的人,没有不愿幸福的。制作婚证的人乐于帮忙,就在上面画了象征美好生活的图案。早年间,图案比较“虚”,比较“写意”,喜欢弄个花草、鸳鸯,跟小家庭幸福配套。
1949年以后,婚书装饰变了,经常采用又“大”又“实”的意象,厂房、烟囱、电站、泻洪闸、庄稼地、康拜因,不一而足。民房、缝纫机、自行车、收音机是当时百姓向往的东西,但是没人往婚书上画。那时强调奉献,先大家,后小家,先治坡,后治窝,天下人幸福了,个人才幸福。
狂热岁月,婚书又改装饰,满纸语录,既“红”且“忠”,“忠”的并非对方,而是婚恋之外的第三方。幸福没有消失,异样存在:紧跟就是幸福,敬祝就是幸福。
新世纪降临,生活形态多样了,婚证上的图案花色反倒少了。幸福不幸福,自己负责,无须靠图案提醒,无须怪罪爹妈,埋怨领导,方方面面省心,何乐而不为?
本书特设一栏,邀婚主自述或亲友叙说,这是让薄薄的婚证凸起来、活起来的重要举措。其文字共性是朴实无华,情感充沛,读了让人感动。另一个共性:回顾和叙述的路数非常接近,大都是风雨苍黄,苦尽甜来。即便过去有苦,那里边,也透着几分甜。不论老式婚姻,新式恋爱,最后几乎都说自家美满。此种情形,似可从人类理想、国民性格和心理结构中,发现依据。想起童话故事的结语:“从此过上了幸福生活。”又想起普希金的名句:“一切终将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会成为美好的怀恋。”
有一个现象颇有意趣:在众多婚证和文字中,无人提到性。古代不提,近代不提,现代也不提。性的满意度是婚姻和谐与否的重要标准,社会对性的态度已经大为改观,性用品商店遍布城乡,大大方方亮出招牌。可是,本书仍然不予涉及。为什么?心中哪个阀门,没有开启?
也没见到离婚证书,遗憾。当然本书名叫《老结婚证书》,似乎不关离婚什么事。细一想,本书不但收有结婚证,还收有订婚证、公证书、再醮书、纳妾帖、卖身契等等,这些收得,离婚证为何收不得?这些跟结婚有关,离婚证何尝无关?没有结,哪有离?离婚是婚姻制度的重要组成,是婚姻自主的特殊体现,其证书理应占有一席之地。是不是不好收集,不便写自述文字?离婚是人生大痛苦、大尴尬,谁也不愿亮伤疤?那也不难,寻几份空白证书,或者隐去当事人资讯的文本,附在书中,加以说明,总比没有要好。
面对历代婚证,本书采取各自表述、多角度展示的方法,不强求观点一致、情趣一致。尊出版社之命,我写了一些点评文字,忝列书中,偏见和谬误在所难免,恳请指正。同时,向各位资料提供者、整理者、研究者、书的编辑者以及所有相关人士,鞠躬致敬。没有各位辛勤而智慧的劳动,本书断无问世可能,我的点评更无从说起。
婚姻大海,烟波浩淼,亲爱的下海者,亲爱的未下海者,祝你们快乐。
2009年4月22日
|
不但奋斗,而且吃肉 不但努力,而且喘气(感谢花间网友提供头像图片)刘齐文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