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林瞎转:始随芳草去,又逐落花来 在读书爱好者津津乐道的话中,我非常喜欢的是,把书中游荡比作“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依稀是在真名一个回贴里读到的)还有布扣子的说法,“就像春游,老师总让你不得安生:‘好好观察,回来写篇游记。’天呐,玩的心顿时蔫了。”怕写作业,好生差生,同此一怕。虽不上学很多年,但梦里常有逃学事绊缠脚跟。想想你正自信马由缰,冷不丁被绊马索撂翻在地的狼狈相吧。对自己不写阅读心得好像理直气壮得很。
既是踏青,尽兴的自是野外。而我这一路啊,春色眼前过纷纷,心中不曾留半点。把那莽莽然苍野游成个螺丝壳般园林。多少时候,我信步探远,我茫然绕回。我只作了个“文明游客”。我轻轻地去,我轻轻地回,我散漫地转身,不曾带走一支花花草草。去时一肩晨烟,回时两袖暮霭。灯下检点,行囊瘪瘪,难免懊丧万分。 读《吉本自传》,读到爱德华.吉本读书作摘记。一时想到,自己读书遇到令自己喜欢不已的段落很多,读时自以为回头肯定能找到的。哪知稍稍假以时日,某天想到时,绞尽脑汁也想不起来出自哪个作者、哪本书、哪一章、哪一段了。几次都遇上这种事。看来这就是自己读书不摘书的失误。忽然想到,读网,是不是也得搞个读网摘记,读网心得什么的。网上好文亦多,过眼更是迷了来路,更别说有些网址可能还会失效的。 读书读网不作摘记,我的报应就在本文。开头那段,我怎么也想不清这个比方准确来自哪里了。 再说到读书心得,把它完全视为作业,平心而论,其实也不正确。开卷必然会心有所思,只要不刻意作文,信手记下读时第一感觉,不也是件趣事? 爱德华.吉本回忆自己早年的阅读经历时说,“我的阅读心得往往按照各别的内容写成若干短篇论文。现在我还可以不带一点愧色地读到我的一篇用八页对开纸写的关于维吉尔《农事诗集》第四卷的八行诗句的评论文章。” 翻开自己学生时候在某本书页空白处记下的阅读疑惑,这时再看,甚至有些得意自己那时蛮有脑子啊。不过多数时候都没有记下,过后也就忘得一干二净。 以前的书生们,寒窗苦读,是奔着乌纱帽、黄金粟、颜如玉而去,是在淘官淘金淘美,比一箪食一飘饮在陋巷头悬梁椎刺股更过份,都是活该。而现在人的阅读,不可能再抱有这种期望了。所以,拒绝苦读,我估计,不会只我一个人。当读书变成踏青般美事,人才会乐此不疲。 书林风景无边,那里自有“白云为盖,流泉作琴。 一曲两曲无人会,雨过夜塘秋水深。”的意境。雨过塘水自深,知音者或有池塘本身,我且学作一回池塘。目光落处,各种书籍如芳草自漫天涯,如落花自散风中。追草去,逐花来,追得上,逐得来,但愿那个人是我。 (题目及白云句出《禅是一枝花》中招贤、雪窦二禅师语) 2006年10月17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0-18 22:07:39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