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2397
- 帖子
- 1434
- 精华
- 2
- 性别
- 男
- 来自
- 山东
- 注册时间
- 2008-5-23
访问个人博客
|
楼主
发表于 2012-9-4 09:09
| 只看该作者
周泽雄:别闹了,专家先生
数日前,一封包括120名学者联合签名的举报信,送达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的案头。内云:商务印书馆今年出版的第6版《现代汉语词典》收录“NBA”等239个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违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国务院《出版管理条例》等法规”。
乍闻此事,我本能地嫌其无聊。当然,本能反应未必靠谱,于是,我逐字拜读了几位签名代表以“保卫汉语”为主题,在人民网强国论坛与网友进行的交流。代表们的发言不仅郑重,还很悲壮,不少答复扑闪着怪异的学究气,让人疑心粘贴自现成文章。遗憾的是,这些自称对汉语满怀爱心的学者,却无力通过自身的表述来展示汉语的美好,相反,他们充分展示了稍嫌滑稽的批斗精神,通篇读罢,我都被弄出耳鸣来了。正因为我忍着耳鸣之苦认真倾听了他们的全部意见,现在我可以负责地提出修正后的感受:不是无聊,而是胡闹。
仅仅因为新版《现代汉语词典》里出现了239个拉丁字母词(其实是B2C、VIP、KTV、PC之类常用缩略词),“五笔字型”发明人王永民先生就杞人忧天到这种程度:“历史上有句名言,灭种先灭文,要灭绝一个种族,首先灭绝它的文字。如果我们连自己的汉字都保卫不了,我们的民族文化就荡然无存了。”为帮助网友提高认识,中科院哲学所的李敏生研究员则以一派疑似语重心长的言词告诫道:“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必须放在当前特定的历史环境、历史条件下,首先要清醒地分析国际形势:树欲静而风不止,帝国主义亡我中华之心不死。中国是他们始终不变的打击目标,他们从未停止过对中国的政治干涉、经济掠夺剥削;但在‘和平时期’最重要的方法是千方百计、无孔不入实行文化渗透,搞乱中国人的思想和文化。”
下面,我们来看一组对照数据:新版《现代汉语词典》共收词69000个,其中拉丁字母词只有239个;就篇幅论,词典共有1790页,字母词仅占6页,且以明显标识附在汉语词之后,并未对汉语词的主体地位构成干扰;新增字母词较前版多了百余条,而新增的汉语词则达三千余条。
我们再看《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修订主持人江蓝生女士就词典收录字母词的历史提供的一组事实:早在1903年,国内就有词典收录了“X光线”,1931年的《辞源》续编收入了“三K党”,1965年《辞海》未定稿收了45个西文字母开头的词条,1979年《辞海》修订本则增加到63条,且《现汉》收入字母词并非始于今日。
两相对照,我无法相信这些学者的举报诚意,相反,他们更像是在寻衅滋事,只是所滋之“事”,被渲染得格外宏大罢了。身为学者,不应违背基本的事实、丧失基础的逻辑,那是治学根基,根基既失,你把意义拔得再高,也只是徒托大言。他们长着一双哈哈镜般的眼光,擅长虚构对方的错误,挑选例证的方式也近乎随心所欲,甚至对明显的自相矛盾也能处之泰然。比如,在强调汉语的危机时,则拿古人那句压根算不得学术结论的愤激语“灭种先灭文”来张势,一旦需要强调汉语的美妙及生命力,日本人因借用汉字而使文化得以发展壮大的事实,又被他们用作佐证,浑然不觉后一个例子已对“灭种先灭文”构成了否定。
以他们自称具备的学养(学者中有人反复提及在海外游学的经历),他们原该知道,拉丁字母词与英语不可混为一谈,缩略词与英语词汇亦非一回事,但他们偏能揣着明白装糊涂,将一种依《现汉》的编撰逻辑绝无可能出现的恐怖前景,直接臆想成海啸来袭般的现实危机,以便在移花接木之后,完成针对无辜对象的致命一击:“从现实的作用来看,从长远的影响来看,这是汉字拉丁化百年以来对汉字的最严重的破坏,这是一场历史空前的汉字大动乱!”(李敏生语)这种非得借助虚构、夸饰对方的恶意来烘托自身正大光明的手法,也许是某些社会运动家的爱好,但永远不应是学者的正经做法。
说到汉语面临的诸种问题,我未必没有半腹的话要说,比如,关于字母词到底算“英语入侵”还是更适合看成一种当今世界的共享语言并加以包容?关于纯洁汉字的努力到底应侧重鼓励提倡,还是必须借鉴古时对待失贞妇女的架势,严加威胁恫吓?关于工具书的作用到底该注重其服务和方便功能,还是突出教化整肃的用意?凡此种种,都不妨采用学术探讨的方式加以面对。
汉语的确是优美的,汉语使用上也的确存在大量问题(昨天一位编辑朋友告诉我,新华网在转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时,又一次把“受权”误写成“授权”,让人极度沮丧),但是,这些签名学者显然更偏爱浩大的声势,他们更愿意借助行政和司法手段,从某种非学术高度来摆平对手。若非如此,何至于闹这么大的阵仗,又不是上街打架,难道学术争议还得取决于人多势众?既然他们意不在此,再要与之讨论相关问题,恐怕双方都会因话不投机而大感无趣。
载《东方早报》2012年9月3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