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可以貌相

人,有时候可以貌相的。

    多年以前,我曾在一家刊物上见过这样一幅照片,主人公站着,笑得很开心,紧挨着身边的,竟是一摞码得整整齐齐的书本,高可比肩。“著作等身”的寓意,可谓呼之欲出。在这之前,许多报章介绍过这位主人公的事迹,我也大略知道这是一位“语言奇才”,通晓好多门外语,主持编篡了数千万字的辞典。我的确没有想到,这样一位天分应该颇高的奇才,竟然会摆出这样的姿势让人拍照 ,而且会把这种照片拿出去发表。且不说这种“著作等身”的自我感觉好不好,即便要以此炫人,这种直白浅露的照片也太缺乏想象力了,显得不够档次。当时,我隐约有些为这位主人公担心。

    没过多久,果然出事了。这位“语言奇才”涉嫌剽窃,被告上了法院。公堂上几个回合下来,“语言奇才”输得一塌糊涂。我当然没有未卜先知的特异功能。我在这件事上凭的只是一种直觉。这种直觉并不神秘,而是有理路可循的。因为一个人倘有了一种“著作等身”之类的得意感,而且很想把这种感觉诉之于人时,便很容易生出一些低智的念头,做出一些低智的事来,如果得意感太强,炫耀欲太切,还可能做出一些不诚实的事来。那张“著作等身”的照片既已把主人公的欲望表现得那么一览无余,后面的事情,可谓是情通理达了。

    前些年,一位“学者型的散文家”也闹出了点事,他在一篇所谓“反盗版宣言”的文章中,将凡对他的文章持不同意见的人都视为盗版者的同谋,认定批评者多是拿了盗版者的钱来骂他,目的是要把盗版书炒热。此说一出,舆论哗然。这位作家处境之狼狈,自可想而知。

对这位作家的窘境,我好像也有点先见之明。早在八十年代中期,我就读过他的一本理论著作,当时觉得,从框架结构到行文风格都可见出李泽厚《美的历程》的影响。后来,这位作家转而大写特写所谓“学者散文”。试着读过几篇,依然觉得作者有几分才气和聪明劲,对市场和读者的口味很敏感。不过私下对“学者型散文家”的叫法有点不以为然,认为称“散文家”尚可,称“学者”则有点勉强,因为学者倘过于注重市场,是很难做出学问来的。其实,即使是作家,对市场琢磨太过,也容易使他的文章变得矫情,显得做作——这也是我对这位作家的散文的印象。由于不太喜欢他的文章,尽管他的书在市面上炒得炙手可热,但不论正版、盗版,我一本都没买过。这些年不时从报刊上获悉,这位“学者型散文家”一边写散文,一边飞来飞去地到处讲学,我便担心有朝一日,会水落石出,显出其非学者的“桥脚”。

    这一回又不幸而言中。毕竟,不问青红皂白地将批评者归入盗版者同谋的做法,是很难与以求真存善为已任的学者的身分挂上钩的,对于一位搞文艺理论出身的人来说,尤其如此。

    我不谙麻衣相面,我在这类事上屡言屡中,凭的是常识。人总会有些缺点的,好名啦、趋利啦或心性偏狭啦什么的,而且总会有所表现。人微言轻之时,这些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人一旦发达起来,拥有的权力越来越大时——话语权也是一种权力,而且是许多文人梦寐以求的权力——如果不对自己的某些缺点有意识地加以节制,而是任其膨胀,到头来很有可能把自己弄得很尴尬。

    我这么说,好像有点叫人“潜伏爪牙忍受”的味道。不过,如果一个人能意识到自己的缺点,并时时注意不让其大发作,愈是春风得意,愈是谨言慎行,他便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了。

    古人将“修身”放在“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前,实在是大有深意的。

久不读书,久不在读书发帖,一露面,发的还是旧文。见笑。

大致上,人一旦过了四十岁,相貌就不归上帝管了,而由本人承担全部责任。过了这个年龄,我也绝对认为,人是可以貌相的。贪婪或诚实,历历如刻,都像账本那样在脸上写着呢。

看来,残兄对那位“学者型的散文家”过于厌恶了,即使暗示得如此明显,也坚持使用暗示法,似乎一提那个名字,笔下就会沾染晦气。当然,这也是一种磊落的态度。

残兄识人很厉害呀!可是你并没有通过相貌识人,而是通过言谈举止识人。如果第一位的照片上没有用书做道具,而你还能得出这结论,那才叫“人可以貌相”。[em07]

俺是灭绝师太
这么看来那些“麻衣相面”者对着你看的时候只是做个幌子,他们更注重的是道具什么的。比如你手上拿的,肩上背的等等。
俺是灭绝师太
这家口刁眼毒。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老残是宅心仁厚还是如平平所言“口刁眼毒”?这位“学者型的散文家”不就是名满天下的余秋雨么?老残偏不点名也跟点了名似滴~~~

窃以为,题目改成这样也不能算是卖弄:《老残一眼识人记》。

[em07]
不要对着偶的头像看啦,看晕了本人概不负责滴~~
老残眼好着哩~
我为自己唱了一支暗淡的天鹅之歌!

以貌取人,多数时候是错不了的,可能偶尔会有例外。反对“以貌取人”的人越多,其实意味着这样“取人”的人不少。“一见钟情”说的正是以貌相取人。没见有几人明目张胆反对啊。

以貌取人可能走眼时候居多,但以文取人,我觉得走眼情况比较罕见。一个人的文风可能与一个人的为人原则表面上看天差地别,但文字后面透露的信息绝对是唬弄不了读者眼睛的。

王同亿的那张照片真是恶心。不知这人又上哪里去混了?

泽雄兄说得有理。40岁以后长久喜欢做的表情在脸上固定为线条,就不容易改了。年轻的时候则不然。

过去对学生也往往是先看相的,比较喜欢能够爽朗忘情大笑的学生。不过看走了眼的例子太多了,就不太自信了。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我曾在一家刊物上见过这样一幅照片,主人公站着,笑得很开心,紧挨着身边的,竟是一摞码得整整齐齐的书本,高可比肩。

=====

他是想证明他码字勤快呢,还是显示他个子矮呢[em01]

以下是引用梅茗在2007-2-7 19:50:00的发言:

以貌取人,多数时候是错不了的,可能偶尔会有例外

9494,老残刚一瞅着哪个MM漂亮,结果几乎毫无例外地,大家都觉得漂亮,老残只好知难而退了。郁闷。

以下是引用老残油记在2007-2-7 21:03:00的发言:

9494,老残刚一瞅着哪个MM漂亮,结果几乎毫无例外地,大家都觉得漂亮,老残只好知难而退了。郁闷。

这老残胆子忒大,梅茗小心,尤其是当写过《醋话女人》的老残夸你貌美的时候~~~

http://www.zmw.cn/bbs/dispbbs.asp?boardid=12&id=21064&star=1#51040  (这是一篇捅女权主义马蜂窝的文章~~~)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7 21:15:00编辑过]

不要对着偶的头像看啦,看晕了本人概不负责滴~~
以下是引用李酒苗在2007-2-7 21:09: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老残油记在2007-2-7 21:03:00的发言:

9494,老残刚一瞅着哪个MM漂亮,结果几乎毫无例外地,大家都觉得漂亮,老残只好知难而退了。郁闷。

这老残胆子忒大,梅茗小心,尤其是当写过《醋话女人》的老残夸你貌美的时候~~~

http://www.zmw.cn/bbs/dispbbs.asp?boardid=12&id=21064&star=1#51040  (这是一篇捅女权主义马蜂窝的文章~~~)


毛主席教导我们说,挑拨,失败,再挑拨,再失败,直至灭亡。老残说了,爱读书的MM,老残都乐于接近——哪怕她长得再漂亮。

老残寄希望于梅茗MM和所有读书论坛MM的慧眼慧心:)

是非人自在是非中

[em05]

顺便给各位道个别,以后想专心炒股去了,谢谢老残兄能够给我这块地向大家略表惜别之意。(说来自己都觉得做作、肉麻,但没法,江湖规矩,不敢不从,要是再不知轻重、随性瞎嚷,真该打进十八层地狱翻不得身了。)

以后有机会或许会去绿骄阳兄弟的博客看看,在“相对论”的那个帖子里看见过你的跟贴,印象很深,我想其实我们是很同类的人,真的,如果有机会你一定会发现我这说法绝非虚言。88。好兄弟,呵呵。

[em24][em27][em26]

顺便给各位道个别,以后想专心炒股去了,谢谢老残兄能够给我这块地向大家略表惜别之意。(说来自己都觉得做作、肉麻,但没法,江湖规矩,不敢不从,要是再不知轻重、随性瞎嚷,真该打进十八层地狱翻不得身了。)

以后有机会或许会去绿骄阳兄弟的博客看看,在“相对论”的那个帖子里看见过你的跟贴,印象很深,我想其实我们是很同类的人,真的,如果有机会你一定会发现我这说法绝非虚言。88。好兄弟,呵呵。

[em24][em27][em26]
以下是引用周泽雄在2007-2-7 12:05:00的发言:

大致上,人一旦过了四十岁,相貌就不归上帝管了,而由本人承担全部责任。过了这个年龄,我也绝对认为,人是可以貌相的。贪婪或诚实,历历如刻,都像账本那样在脸上写着呢。

看来,残兄对那位“学者型的散文家”过于厌恶了,即使暗示得如此明显,也坚持使用暗示法,似乎一提那个名字,笔下就会沾染晦气。当然,这也是一种磊落的态度。

    同意泽雄大哥的看法.

 人一旦过了四十岁,相貌就不归上帝管了,而由本人承担全部责任.

  林肯说,一个人四十岁以后是什么样子,由他自己决定,与他父母没有关系.

上天可陪玉皇大帝,下地可伴田舍乞儿
以下是引用梅茗在2007-2-7 19:50:00的发言:

以貌取人,多数时候是错不了的,可能偶尔会有例外。反对“以貌取人”的人越多,其实意味着这样“取人”的人不少。“一见钟情”说的正是以貌相取人。没见有几人明目张胆反对啊。

以貌取人可能走眼时候居多,但以文取人,我觉得走眼情况比较罕见。一个人的文风可能与一个人的为人原则表面上看天差地别,但文字后面透露的信息绝对是唬弄不了读者眼睛的。

真的吗?怎我觉得好多个写童话的作家没半点纯真的?

[em09]
以下是引用梅茗在2007-2-7 19:50:00的发言:

以貌取人可能走眼时候居多,但以文取人,我觉得走眼情况比较罕见。一个人的文风可能与一个人的为人原则表面上看天差地别,但文字后面透露的信息绝对是唬弄不了读者眼睛的。

过去清朝有个叫王鸣盛的,是个翰林,穷书生出身,未免有点急吼吼的要钱,就是出差的时候,也不忘在驿站里多要伙食多要马,被人瞧不起。可是他写的书偏偏有大量慷慨激昂的道德文章。

有人拿这一点说他言行不一,他却说:你们说我的坏话,口碑而已,若干年后“口碑已没而吾道德文章犹在”,足够让我留名青史。

这是讨厌他的昭琏写在自己的笔记里的。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木匠师傅所言,《管锥编·一九五·全梁文卷一一》下,阐释颇详,几无剩义。据钱氏,有趣的是,西洋人关于“文未必如其人”,也历来自有说法,甚至还专门列出两种人格,分别为“作者修词成章之为人”和“作者营生处世之为人”。十八世纪一法国妇人还曾说过:“吾行为所损负于道德者,吾以言论补偿之。”

拿余秋雨説事,有点太累。因为象余秋雨那样的人,我允许他做他自己,允许他无赖,允许他皮厚,允许他贱样。不提他是最好的,一提反倒是在帮他炒作他的贱,他的厚皮,他的无赖。什么时候让余秋雨感到没人骂的无聊,想贱都无处去贱去,讨骂都没人愿意搭理,这就是我想说的允许他做他自己的最好结局。

今天,我就是高瑜
以下是引用自觉的梦游人在2007-2-21 18:00:00的发言:

拿余秋雨説事,有点太累。因为象余秋雨那样的人,我允许他做他自己,允许他无赖,允许他皮厚,允许他贱样。不提他是最好的,一提反倒是在帮他炒作他的贱,他的厚皮,他的无赖。什么时候让余秋雨感到没人骂的无聊,想贱都无处去贱去,讨骂都没人愿意搭理,这就是我想说的允许他做他自己的最好结局。

自觉兄好口才[em17]

犯一下忌。

早年在世界日报上看到一篇攻击鲁迅的文章,作者忘了。该文可能是有感于崇拜鲁迅的人太多,就唱了反调,而挑的做文章的,就是鲁迅抽烟的一个细节。文章说,鲁迅抽烟有一个习惯,就是不爱把烟放在桌上,而是放在兜里。要抽的时候,就伸手到兜里,摸索着拿出一支来,点上,抽起来。作者花了大量的篇幅考证了鲁迅抽烟的牌子,认为他抽的都是好烟,所以,作者排除了鲁迅怕别人知道自己抽蹩脚烟的可能。为什么抽的是好烟却一支一支地往兜里摸索着拿?作者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认为常人都会把烟放在桌上,以便自己抽,也便大家抽。放在兜里摸索着抽,只能证明一点,小气。

看了楼主的文章,不知为什么就有感有感地想起了这篇文章,就如实谈来。等着砖拍来的说。

[em12][em12][em12][em12][em12]

今天,我就是高瑜

相貌只对陌生人有意义,在亲人或熟人面前,相貌基本没用。

貌相似乎也只适用于陌生人,真正相识的人之间,大概也不大会过多地关注脸面、身材和装束。

[em05]
一条往西去的路,就是一条往东去的路

有刀说的极是.

以下是引用凌寒在2007-2-16 22:41: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梅茗在2007-2-7 19:50:00的发言:

以貌取人,多数时候是错不了的,可能偶尔会有例外。反对“以貌取人”的人越多,其实意味着这样“取人”的人不少。“一见钟情”说的正是以貌相取人。没见有几人明目张胆反对啊。

以貌取人可能走眼时候居多,但以文取人,我觉得走眼情况比较罕见。一个人的文风可能与一个人的为人原则表面上看天差地别,但文字后面透露的信息绝对是唬弄不了读者眼睛的。

真的吗?怎我觉得好多个写童话的作家没半点纯真的?

[em09]

童话不见得就纯真吧?童话作品有的内容甚至是恐怖残忍。

以下是引用老木匠在2007-2-17 0:06: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梅茗在2007-2-7 19:50:00的发言:

以貌取人可能走眼时候居多,但以文取人,我觉得走眼情况比较罕见。一个人的文风可能与一个人的为人原则表面上看天差地别,但文字后面透露的信息绝对是唬弄不了读者眼睛的。

过去清朝有个叫王鸣盛的,是个翰林,穷书生出身,未免有点急吼吼的要钱,就是出差的时候,也不忘在驿站里多要伙食多要马,被人瞧不起。可是他写的书偏偏有大量慷慨激昂的道德文章。

有人拿这一点说他言行不一,他却说:你们说我的坏话,口碑而已,若干年后“口碑已没而吾道德文章犹在”,足够让我留名青史。

这是讨厌他的昭琏写在自己的笔记里的。

文字表面可能会糊弄人,但我不相信它会没有一点破绽。一个人文字化妆术再高明,还得有个好底子啊。那弄巧成绌“道德文章”的作者肯定是瞎涂乱抹,自鸣得意,读者识破,这也可以说成是他文字后透露出的消息啊。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27 13:12:50编辑过]

以下是引用周泽雄在2007-2-17 0:50:00的发言:
木匠师傅所言,《管锥编·一九五·全梁文卷一一》下,阐释颇详,几无剩义。据钱氏,有趣的是,西洋人关于“文未必如其人”,也历来自有说法,甚至还专门列出两种人格,分别为“作者修词成章之为人”和“作者营生处世之为人”。十八世纪一法国妇人还曾说过:“吾行为所损负于道德者,吾以言论补偿之。”

下午就去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