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2243
- 帖子
- 6019
- 精华
- 8
- 性别
- 男
- 来自
-
- 注册时间
- 2005-1-4
访问个人博客
|
楼主
发表于 2012-2-2 10:48
| 只看该作者
[原创] 《三重门》的手稿可能是韩寒的致命伤
韩寒宣布将出版他16岁开始写作并在17岁公开出版的《三重门》的手稿,同时将把该手稿作为证明自己就是作品的原创者和没有代笔的证据,提交给法庭。这个决定赢来了很多人的叫好,同时韩寒也认为,该手稿的出现将消弭喧嚣一时的代笔质疑。韩寒意气风发地坐在手稿上拍下照片,也说明他对此深信不疑。
面对如此证据,质疑者们并未服软,声称照着代笔者的原作誊写一遍也可以形成同样的手稿,所以手稿既无法证明原创,也无法否定代笔者的存在。应该说,看法对立如此,局面只能是一个:僵局。能打破这个僵局并给出结论的除了法院就没有别人了。
但是有一个问题,就是那手稿太干净了,用韩寒自己的话说,我写文章就是“一稿成”几乎不作什么修改,所以才那么干净,而且一贯如此;你们做不到的,我做得到。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能不能做到写文章“一稿成”呢?当然可以做到,我们大家其实都有类似的经历,当年写请假条那都是“一稿成”的,如果说这个没有说服力,那每次语文考试中的作文部分,千把来字的作文谁不是“一稿成”的?难道还反复修改过不成?
但是问题依然存在。就是20万字的长篇小说能不能做到“一稿成”?
顺序说来,这里就有了个“量”的问题需要注意了。100字的请假条百分之百能做到“一稿成”,800字的作文也几乎是百分之百能做到“一稿成”。那么20万字的小说断断续续写下来,几乎不作什么修改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大?
对于一件事情,我们相信还是不相信,一般来说,根据的主要是常识,往往也只能是常识。比如,有个5岁的小孩会唱京剧,我们信,而且我们还看到了;但如果有人告诉你还有个正常十月怀胎生下来才1个月的婴儿会唱《大海》,虽然比不上张雨生,但超越了小沈阳。这个你相信吗?如果你不信,你的根据就是常识,虽然医学或生物学还有另外更科学的解释,但我们已经不需要科学的解释就已经可以作出正确的判断了。
回到韩寒的手稿。从16岁到17岁陆陆续续写了一年才完成的、篇幅达20万字的长篇小说,一稿下来,竟然只有个别字词的修改、订正,这个,不符合常识。韩寒也强调了,说他曾经推翻了前10完字,进行了重写。但很明显,这10万字仍然是“一稿成”的,与我们通常所说的“修改”“润色”不是一回事。
写字的人都知道,也差不多算一种常识吧:与立论性的原创文章相比,反驳文章要好写得多,因为靶子清晰,无须自创结构,就像在北极雪域中追逐野牛的狼群,在野牛踩实的痕迹上风驰电掣,既省力又准确。可已经无比成熟的韩寒的一篇反驳文字,竟然在10个小时之内修改了4次!这说明,第一,韩寒至少不总是“一稿成”的;第二,韩寒也是有修改自己作品的欲望和实践的。应该说,初学写作时就能20万字的原创“一稿成”的韩寒,在越来越成熟的后来,反倒退步成几千字都要“数稿成”了。这个,也不符合常识。
当然当然,比起满月婴儿唱《大海》来说,十六七岁少年20万字“一稿成”的可能性还是要大很多的,如果说前者是百分之百的不可能,那么后者也许还是有百分之一的可能的。
常识不是法律,违反常识的说辞不会判刑。但是,作为具有基本判断力的读者,现在,我只能站在那百分之九十九的可能这一边,对百分之一的可能说声抱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