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4
- 帖子
- 4410
- 精华
- 14
- 性别
- 男
- 注册时间
- 2003-12-5
访问个人博客
|
33楼
发表于 2012-12-6 23:09
| 只看该作者
被视为自由主义经济学鼻祖的斯密,就主张劳动价值论,比如,现代社会被称为知识经济,知识经济实际上是发挥劳动主体性作用的经济。
jianmin 发表于 2012-12-6 16:08 这样的说法似为不确。
《国富论》开篇讲的就是“分工”,用案例来说明,分工提高了效率,而且也提高了质量,在等量的时间内能生产出更多的产品。斯密的分析有着语境条件,即,所生产的产品非生产者自用,而是意在向社会提供,也即为着商品交换而生产。
斯密的《国富论》有两个指向,一个是剖析出“重商主义”的财富观,该主义将金银这样的贵金属视作财富,另一个呢,则委婉解析“重农学派”将土地看成财富源泉的观念错误。
但斯密根本的目的是,借用对财富形成的分析,来指出国家干预经济活动的错误所在,他批判的是贸易垄断,籍此来主张市场的自由竞争。他并不是鼓励生产,鼓励劳动,而是促进商业交易。
至于“劳动价值”,斯密不过承袭了既有的说法,就劳动本身的价值与否,他并没有深究,而是在讲,比起不分工的劳动,分工的劳动才是国民财富日益增加源泉,而且,分工的有效条件恰恰就是自由的市场,而不是别的什么。后来的经济学史的学者们,大多不在意斯密对“劳动价值”的说词,反倒是李嘉图兴奋地关注斯密的这些话语,进而才引发了马克思的想象。
在斯密那里,商品的价值是市场见证的,也是经由市场来判断的。一般说来,市场判断商品的原则不过两点,一是有用性,二是稀缺性,与商品内中有否包含劳动,或者包含多少劳动,没有什么关系。有用性,这是一个因人而异的判断,这也就决定了,所谓“价值”与否,其实就是人们的主观看法,是人对“物”的个人主观意志,它的核心还是人,而且就是人。
效率,也即分工所追求的那个东西,其意义在于,同样的商品中那种包含“劳动”越少的商品,其“价值”越高,也就是付诸于商品中的“劳动”与诉诸于市场的“价值”,在人类的理念中是成反比的。在这个意义上的“价值”,毋宁应该说是“性价比”,由此可以理解为,在付出等量劳作的假设中,今天的人比古人和前人享用了更多的,简直无法比拟的丰裕与快乐。
自由的商品社会的要结在于,参与其中的每个人,或者更贴切地说,每一个劳动者,其本身就是消费者和社会财富的享用者。在逻辑上,正是对于这样的享用,才使得那些社会产品具有了财富的意义。对这些社会产品的有用性和稀缺性享用,才体现或见证出财富的价值意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