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南生 :看不懂的印度民主,看不懂的印度人


印度穷人活得也很安闲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研究所研究员孙士海访问孟买时说:“对印度的任何评价都是正确的,但是相反的观点可能也是正确的,这个国家太复杂了。”中国原驻印度孟买总领事袁南生的见解或许能够加深我们对印度的理解。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研究所研究员孙士海访问孟买时说:“对印度的任何评价都是正确的,但是相反的观点可能也是正确的,这个国家太复杂了。”中国原驻印度孟买总领事袁南生的见解或许能够加深我们对印度的理解。

  文/袁南生

  在印度,人们判断一件事情对错的标准是:老百姓是否认同

  在印度,10亿人口中,至少有1/3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因此,国际上不少人认为,印度的民主是假的。但是我认为,与其说它是假的,不如说它不太完善。如果是假的话,那印度共产党的领导人怎么能当选上印度的议长,他们就是靠群众选上来的。而且,共产党在西孟加拉邦连续6次获胜,执政长达27年,这些都是群众选举出来的。

  印度开国至今已进行了11次大选,但无论是被选上的还是下台的,没有不尊重选举结果的情况,它的选举是计算机点票,不是人工点票,大家都非常认可。

  在印度,政治制度设计是资本主义,而经济上则长期实行社会主义,在其宪法里还有社会主义条款,他们所说的社会主义就是讲平等、平均,关注弱势群体,在这方面,印度做得比中国好。

  比如,它甚至规定了残疾人必须占公务员的比例数,我到孟买就任时,迎接我的卡邦的礼宾官就是个瘸子。我当时就纳闷,这么大的国家,怎么派个残疾礼宾官,多少有些不礼貌,这个礼宾官就是靠这种制度考进公务员队伍的。所以说,印度的制度设计有普度众生的理念。

  虽然这种制度不如中国效率高,它可能导致决策缓慢,但是不会出现大的社会政治方面的问题。从实际效果看,印度的制度设计是符合它的国情。印度有那么多的民族问题、种姓问题,但是从未出现过大的冲突。

  据有些媒体报道,在印度的国会里,有六成的议员是“黑帮”,就是有犯罪前科(当然这个数字有点夸张),这在国外简直是不可思议。但对于印度这却是正常的事情。在印度,人们判断一件事情对错的标准是:老百姓是否认同,老百姓认可的就是合法的。否则,就是不合法的。

  一个议员,就算他有犯罪的前科,如果他被民众选举出来,那就合法的。这就是印度的国情。历史上也有这种情况,刺杀总理英·甘地的策划者后来就被选为议员。更典型的例子是:曾被世界银行评为经济改革典范的安德拉邦首席部长在地方议会选举中竟遭选民淘汰,原因就是大多数老百姓认为,邦政府的经济改革未让大多数老百姓受益,只是让富人受益。

  如果印度的经济模式是失败的,那世界上除了中国,就没有成功的经济模式了

  在印度这么个国家里,竟然没有多少高速公路,这让外界非常奇怪。因为这与一个大国的地位实在不对称,但印度的制度设计就是这样的。在印度,土地是私有财产,不像中国那样土地归国有,这样就无所谓“强制拆迁”,这就限制了高速公路的发展。

  城市建设也遭遇这样的瓶颈,你不可能把低收入者赶走,然后建高楼,你只能另外找个地方建新城,像孟买就这样,这种制度确实影响了经济的发展速度。但是这种制度却有效地保护了文物古迹和老百姓的利益。

  印度的经济是以公有制为主的综合经济制度,有人称它为“印度式社会主义”。印度开国时,从英国手里接收的像民航、铁路、海运等,都不是私人的。而且在一些重要领域,它不允许私人资本进入,像现在的石油、外贸出口等都是国家的资产。

  在经济的发展中,印度政府发现,经济发展慢是国有资产搞多了,所以现在它专门成立了一个部,叫国有资产减持部,就是为了降低国有资产的比例。

  印度经济最发达的是服务业,如它的银行业、证券业高度发达。全球500强中的大多数企业的财务数据处理,都通过卫星传送到印度的班加罗尔,70%的财务数据在这里处理。孟买股市是世界上最大的股市之一,但是印度的民航业就不发达。

  印度的制造业也和中国差得比较远,外界认为,中国是世界的加工厂,印度是世界的办公室,到底是加工厂好还是办公室好呢?目前,关于这两种经济模式,还在争论中。

  加工厂的经济模式可以带来大量的就业机会、加快城市化,为国家提供财税收入。但不好的地方是,对环境污染大,容易过度开发和开采,寅吃卯粮。同时,可持续发展有些问题,投入产出比不合理,高投入低产出。

  一个实际的情况是,在过去十几年,印度的经济每年保持着7%的发展速度,在世界上仅仅次于中国的9%的发展速度。如果印度的经济模式是失败的,那世界上除了中国,就没有成功的经济模式了。

  而且,印度在“走出去”战略比中国成功,如印度是美国本土以外获得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认证的制药企业最多的国家;它的教育也是与国际接轨的。现在,在联合国里工作人员中,印度人很多。


  在边界问题上,印度人窝了一口气

  印度是一个崇尚和平的民族,性格比较温和,但印度人的面子观念也很强,1962年那场战争对印度人的影响非常大,自印度开国以来,它从来没有打过败仗。因此,在印度人心目中,失败情绪非常重。

  近几年,随着印度国力的上升,民族情绪也在上升。在改革开放前,不能说中国比印度好,但是现在确实比印度好,印度和中国至少有20年差距,中国的影响也在剧增,这使印度人心里不平衡,借机宣泄他们的情绪。

  在政府方面,也有机制性的东西不断唤醒民众的这种记忆:我在孟买工作期间,有一年接到当地政府邀请去参加他们的警察节仪式,当我拿到邀请函时,在背面赫然写着:“为了纪念在1962年中国侵略印度战争中献身的警察”。另外,在新德里大学有一尊尼赫鲁的雕像,在底座上就写着:1962年,中国“入侵”印度后尼赫鲁总理忧愤而死。

  印度人这种民族情绪也渗透到了经济领域。比如,它对中国的资本进入印度就进行严格的限制,印度把中国和巴基斯坦等四五个国家归为一类,有些领域对中国等国家是严格限制的。它一怕中国控制它的经济命脉;二怕中国占它便宜。因此,中国和印度的经贸严重不对称,中国在印度投资少,印度在中国投资多。如2004年我在印度时,因各种原因到印度的中国人只有5万人,总投资不到1亿美元,而到中国的印度人有48万人,总投资达7亿美元。

  此外,印度不少人对投资者的看法和我们不一样,他们认为对给引进来的外资实行优惠政策,视为把国家资产送给外国人,如同卖国,所以他们对外国投资也不如中国热情。

连续两年GDP增幅达到9% 印度经济增速直追中国

  “飞奔的大象正在紧抓着龙的脚后跟”,这是印度媒体对本国经济迅速发展的比喻。2月7日,印度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06―07财政年度(截至2007年3月31日)的经济增长预期,认为印度国内生产总值全年增幅将达到9.2%。与此同时,印度2005―06财年的经济增长速度也由此前的8.5%修正到9%。许多分析人士相信,按照这样的步伐发展下去,印度“距离持续的双位数增长已经只剩下一层窗户纸”。

  服务业增长幅度惊人
  根据印度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印度的传统优势领域软件业和服务业仍旧为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维普罗统等知名软件外包公司今年的企业利润均维持在40%左右,而金融保险及商业服务领域的增长速度更是达到了11.1%。由于印度国内生产总值中有一半以上来自服务业,因此,这样的增长速度无疑体现了印度在此领域的竞争优势。

  另外,印度今年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势头也一扫以往颓势,预计全年外国直接投资流入达到120亿美元。贸易、酒店业以及电信等领域平均增长速度达到了13.0%,为印度所有领域的最高速度。相比之下,农渔业则大大拖了印度整个经济增长幅度的“后腿”,预计的增长速度下调到2.7%。生活在最底层的农村人口显然未能分享到印度经济发展的好处。

  “已经与中国不相上下”
  印度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经济数据在印度媒体中引发了强烈反响,高达9.2%的增长速度几乎让所有印度媒体都想到了中国。《印度斯坦时报》在其印度经济增长专版报道的一篇文章中乐观地表示,印度自实行经济改革后,18年来最快的增长速度“已经与中国不相上下”。《印度快报》、《印度时报》等媒体也将印度各领域的经济增长与中国进行了全方位的比较,认为继中国实现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之后,“一个属于印度的经济发展神话也正在逐步到来”。

  制造业的高速增长最为印度媒体所津津乐道。11.3%的增长速度使印度看到了在制造领域与中国竞争的曙光。《印度斯坦时报》的报道认为,印度要想同中国一样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就必须要每年实现双位数的增长”,“而现在双位数时代真的已经到来。”更有部分民众乐观地表示,如果印度能够在制造业上追赶中国并继续保持自己的服务业优势的话,印度在经济发展上超过中国也绝非幻想。

  不担心经济发展过热
  西方投资机构对印度的经济发展也给予了极高评价。JP摩根大通公司修正了自己对印度未来两年经济增长的预期,从原来的7.5%提高到了8%。但也有部分西方媒体发出了印度经济过热的警告,英国《经济学家》不久前登载的文章称,许多印度经济的指标“都已经发出了过热预警信号”,并且认为“印度经济无法支撑9%的增长速度”。

  目前,通货膨胀的势头在印度开始逐渐显现,牛奶、洋葱等印度百姓生活必需品价格均有所上升,许多商品也都被厂家临时在外包装上提高了最高零售价格。一些学者估计,印度目前的通货膨胀率已经达到6%―7%,但印度政府则认为经济过热的危险尚不值得担忧。印度财政部首席经济顾问拉希里7日在接受印媒体采访时称,目前“印度并不存在经济过热的情况,我们对此并没有特别担心”,他表示,政府正在采取各种可能的措施,以便能够让印度经济在未来几年内连续实现高速度的增长。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