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乐主义

本帖最后由 水色 于 2013-4-25 01:42 编辑



    好的宗教都讲究转化力,化苦为甜,化悲伤为蜜糖, 倘若连衰老和死亡的过程也能享受得起来, 这人就无所惧怕了。这种实在太高端了,我不敢那样想,谈何容易呢。我有我的想法,在我看来,寻找甜蜜是不可能的,抱有这个念头,遭遇的必然是苦楚。适当的自讨苦吃倒是甜的,因为被抑制的感官会显露它的敏感,我追求的不是蜜糖,而是品尝甜蜜的味蕾。寂寞,劳苦,隐忍,克制……想想,它们都是甜。


     对。我的心灵有一个基本格局,就是享乐主义。我做任何一件事情都想找到一个享乐的点,否则就会痛苦不堪。我觉得一个成熟的享乐主义者一定是我这样的,就是会相当程度地悦纳苦和烦,享乐有它的体系和规范,我们要找到窍门,为的是在享乐的路上能够越走越远,越走越宽。

     我的朋友阿瑟说,每个人都有自己信神的方式。我觉得我的方式就是享受,生命是上帝的礼物,我们爱一个人,就会很珍视他的礼物,细琢细磨,好好享受那份好。爱神也是一样。

     我在人生的各种信念上都曾经剧烈地动摇过,唯独享乐的态度一以贯之,始终不改。主要是它从来不给我带来矛盾,追求高段位的享乐,这种信念不但与审美,宗教以及伦理殊途同归,也大大地迎合了俗世的追求,它是如此体量博大,又能熔铸杂多于统一,以至于我竟然无论如何也找不出矛盾冲突。

     如果说这个世界上有什么是我最难以理解的事物,那是“牺牲”、“奉献”,我不是歧视或者反对,而是不理解,除非另有所得,否则一切奉献都是相当费解的。我想所谓狮子座大概就是这么一个玩意儿,专注点始终放在光亮面,象只大嘴巴,什么都拿来吃,浑身上下散发着奶油蛋糕的气味。人际的各种凹凸,都是用心性来匹配的。宽容,忍受,谦让,抑制……这是阴性的美德,下陷的,取悦的。这种姿态却常常把我吓住,让我感觉到莫名的紧张,感到自己就象一枚破破烂烂的寒酸的不值钱的小便士,被一个人愁眉苦脸地握在手中。而我本来以为自己可以被高采烈地握着,仿佛一只大元宝。

     所以对于朋友,我希望我们是彼此贪图的,某种形式的欢乐,或深或浅的喜悦。你享受着我,若非如此,还有什么能把我哄开心。我享受着你,除非你能满足于此,否则一切都会失去意义。

     从表面看,哭泣比笑容来得深刻,一个愁眉苦脸的哲学家看起来总比一群花花公子花花小姐更接近生命的真髓。人们往往倾向于把悲剧看做比喜剧更高的题裁。事实并不这样。人的快乐是深不可测的,它是人心最难解的谜。


     人类体验痛苦的能力是等量的,均衡的,谁都能痛彻心扉,无有例外,不用学习。快乐则不同,快乐的质量与人心的敏感度、审美能力、人格高低、灵魂深浅相互匹配,它需要悟性,经验乃至刻苦钻研,持续操练。我始终相信,拥有体会一份深邃快乐的能力,就是拥有一份与神交流和沟通的能力。

     所以享乐象是一种修行,或者祈祷。但是享乐主义不但教会人如何敬神,它也提供怀疑,制造松动,好让信仰更加富有生机。
   




司琴的手指仰赖神。
美文
群众滴眼睛是雪亮滴
雪亮滴眼睛是不明真相滴
有哲学意味的美文。
人类体验痛苦的能力是等量的,均衡的,谁都能痛彻心扉,无有例外,不用学习。快乐则不同,快乐的质量与人心的敏感度、审美能力、人格高低、灵魂深浅相互匹配,它需要悟性,经验乃至刻苦钻研,持续操练。
==============
深以为然。持久地享受快乐是需要大智慧的~~
很有文艺复兴的味道,没有追求幸福的执着就没有自由意志,没有善修己身的自律就没有自由意志,没有面对信仰的谦卑也没有自由意志,诚哉斯言。
你有权保持不沉默,但我们很快会让你沉默的。
“牺牲”、“奉献”,还有“感恩”,都是我深恶痛绝的词。逼着你牺牲,逼着你奉献,最后还要感恩,这都是些什么混蛋逻辑?和皇上赐死还要谢主隆恩有什么区别?

同意猪头的观点,是篇饶有趣味,富有挑战性的哲理美文。
谢谢网事,猪哥,施国英,竹南还有杨林。每一条回复都结结实实的让我感到鼓励。
司琴的手指仰赖神。
本帖最后由 mp586 于 2013-4-26 16:25 编辑

给享乐主义的草莓

我知道什么?
哈,诱人极了,视觉大餐。
司琴的手指仰赖神。
享乐象是一种修行,或者祈祷。但是享乐主义不但教会人如何敬神,它也提供怀疑,制造松动,好让信仰更加富有生机。

——享乐与享乐主义,好深奥啊。

随感:我觉得“牺牲”、“奉献”从词语到生活,并没有错,有错的只是伦理中的伪“牺牲”、伪“奉献”——借“牺牲”和“奉献”来获功利。这就犹如对享乐和享乐主义的评价,就是看其是否真诚。

真诚、真实地生活,这是比享乐主义更本质的东西吧。学会享乐不过是真实的其中一种表达或展开。

这个题目太大了,说不清。瞎说了。
享乐是一种行动,真诚是一种态度,真实是一种存在。
提倡“奉献”和“牺牲”的地方,往往是变态且险恶的。
真诚、真实地生活,这是比享乐主义更本质的东西吧。学会享乐不过是真实的其中一种表达或展开。
------------------------------------------

吹笛兄正解。
牺牲和奉献这两个词汇本身没有问题,只是它们在褒义范围内所产生的意义很可疑。这种牺牲或者奉献,多半不是无所求,而是一种交换或者选择。在万不得已的时候,舍弃有形的,现实的来换取无形的,精神的,在表面上就会给人以牺牲的感觉。
司琴的手指仰赖神。
享乐是一种行动,真诚是一种态度,真实是一种存在。
提倡“奉献”和“牺牲”的地方,往往是变态且险恶的。
施国英 发表于 2013-4-26 10:22
要求他人牺牲和奉献,这个就更难看了。我最害怕那种跳脱的人,就是一切原则只用来要求他人而不要求自己,跳出人类灵魂的共有,成为一个巨大的例外。这种还会发生一系列配套结果,所以杨林说,连感恩也是可厌的。
司琴的手指仰赖神。
要求他人牺牲和奉献,这个就更难看了。我最害怕那种跳脱的人,就是一切原则只用来要求他人而不要求自己,跳出人类灵魂的共有,成为一个巨大的例外。这种还会发生一系列配套结果,所以杨林说,连感恩也是可厌的。
水色 发表于 2013-4-26 10:32
如果是自由意志主导的给予,那就不再是所谓的牺牲和奉献,而是愉悦的享乐,施比受更快乐是也。感恩也是如此,自发地惜福之心也可以转化为一种愉悦。
除了人性的基本原则,一个人自己即便能做到的原则也不可要求他人都能奉行。因为张三在乎的某个原则,在李四看来也就是一个笑柄,反之也可能。对我而言,最怕看到人生的千姿百态遭遇强迫症患者的所谓原则。
说得好。有些原则属于一般性的基本原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底线”,这种施之于人大概也算不上什么过错。还有些原则属于高端原则,带有“承受”意味,有人把外在压力向内转化了,这个值得称赞,却不好作为原则来推广,它只适合要求自己,不适合要求别人。
    转化性的快感是单向的,也是内驱的,几乎不在关系范畴之内,只是一个人自己对自己的要求,自己和自己的交战,谈判,引导,教导,达成,与他人关系甚微。比如一个人可以把出于自由意志的牺牲和奉献看成是一种自我满足,但是被“奉献”者因此感到自己给了“奉献者”一个甜头,那就太离谱了。
司琴的手指仰赖神。
但是我要告诉你,基本上,坦陀罗是一个不同的方法。坦陀罗说:除非你能够享受你自己,否则你无法帮助任何人去享受,除非你真正满足于你自己,否则你无法服务别人,你无法帮助别人走向他们的满足。除非你自己的喜乐洋溢,否则对社会而言,你是一个危险,因为牺牲的人总是变成虐待狂。如果你母亲一直告诉你说:“我为了你而牺牲我自己。”那么,她将会虐待你,如果先生一直告诉太太说:“我在牺牲”,那么,他将会成为一个折磨别人的虐待狂,他会折磨,因为牺牲只不过是一个折磨别人的诡计。

    所以那些一直在牺牲的人是非常危险的——潜在地危险,对他们要小心,不要牺牲,这个字眼是丑陋的。要享受你自己、要充满喜乐,当你洋溢着自己的喜乐,那个喜乐也会达到别人,但那不是一种牺牲,没有人亏欠你,也没有人需要感谢你,反而你会觉得感激别人,因为他们参与了你的喜乐。像“牺牲”、“责任”、“服务”这一类的话是丑陋的,它们是暴力的。

    坦陀罗说:除非你充满光,否则你怎么能够帮助别人成道?要自私,唯有如此,你才能够利他,否则整个利他的观念是无稽的;要快乐,唯有如此,你才能够帮助别人成为快乐的;如果你是悲伤的、不快乐的、痛苦的,你将会对别人使用暴力,你将会帮别人制造痛苦。

——谭崔的地图
水色小妹的享乐主义不错,给人启发。
至于牺牲和奉献这类的话题,展开了都会落入道德文章之列。
但是我要告诉你,基本上,坦陀罗是一个不同的方法。坦陀罗说:除非你能够享受你自己,否则你无法帮助任何人去享受,除非你真正满足于你自己,否则你无法服务别人,你无法帮助别人走向他们的满足。除非你自己的喜乐洋 ...
李苗 发表于 2013-4-26 21:02
一眼就看出是谁的手笔。我说得磕磕巴巴,晦涩抽象的道理,人家云淡风清地就说出来了,句式还很美。

“自私”这个词很容易被人误解,劫掠谋命和抢夺者是自私,艺术家和修行者也是自私,显然不是一个概念。他这么说话,又要被人抓住了把柄,我都能看得到,邪教教主的帽子就要掉下来了。
司琴的手指仰赖神。
水色小妹的享乐主义不错,给人启发。
至于牺牲和奉献这类的话题,展开了都会落入道德文章之列。
老程 发表于 2013-4-26 21:04
谢谢老程。
道德文章的确让人烦,但是享乐的话题也不敢往高处阐发,所谓转化,我的本意也只是针对小麻烦,比如烦闷,寂寞,无聊,委屈……
司琴的手指仰赖神。
提倡“奉献”和“牺牲”的地方,往往是变态且险恶的。
施国英 发表于 2013-4-26 10:22
宗教就提倡奉献和牺牲吧?
本帖最后由 吹笛在湖北 于 2013-4-28 09:07 编辑
说得好。有些原则属于一般性的基本原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底线”,这种施之于人大概也算不上什么过错。还有些原则属于高端原则,带有“承受”意味,有人把外在压力向内转化了,这个值得称赞,却不好作为原则来推广 ...
水色 发表于 2013-4-26 18:38
这个分别好。有些原则属于一般性的基本原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底线”,这种施之于人大概也算不上什么过错。还有些原则属于高端原则,带有“承受”意味,有人把外在压力向内转化了,这个值得称赞,却不好作为原则来推广,它只适合要求自己,不适合要求别人。(
但是我要告诉你,基本上,坦陀罗是一个不同的方法。坦陀罗说:除非你能够享受你自己,否则你无法帮助任何人去享受,除非你真正满足于你自己,否则你无法服务别人,你无法帮助别人走向他们的满足。除非你自己的喜乐洋 ...
李苗 发表于 2013-4-26 21:02
说的太好了。——我对穷凶极恶状的人很怕...
宗教就提倡奉献和牺牲吧?
吹笛在湖北 发表于 2013-4-28 09:02
那是愚民教,天朝最盛行,大公无私之类。好的宗教是教人抵达快乐的方法和途径。
21# 吹笛在湖北
否。
我知道什么?
9# ironland
如果享乐只是停留在感官层次,那是太低级了。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都是阴性的东西,高级的修行人是要破除这些的。
说的太好了。——我对穷凶极恶状的人很怕...
吹笛在湖北 发表于 2013-4-28 09:10
去读读那本书吧,网上有的。
一眼就看出是谁的手笔。我说得磕磕巴巴,晦涩抽象的道理,人家云淡风清地就说出来了,句式还很美。

“自私”这个词很容易被人误解,劫掠谋命和抢夺者是自私,艺术家和修行者也是自私,显然不是一个概念。他这 ...
水色 发表于 2013-4-26 21:36
拉杰尼希的演讲是讲给他的门徒听的,是讲给狮子们听的,不是面向大众的,大众都是骆驼,骆驼怎么会理解狮子的语言呢,他们不可能不误解。
拉杰尼希很明智,不写书,只演讲。可是他的门徒忍不住还是还是把他的演讲出版了,出版的结果是误解多于正解,邪教教主的帽子就落下来了。
同样的悲剧也发生在南怀瑾身上,他认为写书的人造业,而且还是很大的业,他看不起写书的人,自己也不写书,可是他还是无法阻止徒弟把他的演讲集出版。
对于佛教和道教的东西,南怀瑾实修实证的功夫更深,奥修只是停留在一般水平,南怀瑾已经进入到特殊。佛家和道家的东西,南怀瑾讲得比奥修好,此外的东西,回教的、犹太教的、基督教的、波斯教的和印度诸教的要听奥修的。
本帖最后由 ironland 于 2013-4-29 02:26 编辑

26# 李苗
现在正是吃草莓的季节啊。天再热起来,草莓的味道会比较淡,个头也越来越小。
好好享受现在吧。草莓季过了,便等着西瓜上市。
我知道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