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4664
- 帖子
- 1233
- 精华
- 0
- 注册时间
- 2010-3-21
访问个人博客
|
10楼
发表于 2013-2-14 16:37
| 只看该作者
羅慰年:谎言焦虑症——傅苹现象投射的谎言焦虑
有个叫傅苹的华人,写了一本自传,叫《弯而不折》(Bend, Not Break)。最近这本书上了亚马逊网上书店,引来许多中国人,包括傅苹的大学同学和打假斗士的口诛笔伐。
很多批评是根据对作者的采访的内容作出的。作者对批评的回应是,“不管报道怎么写,他们都应该以我的书为准。大多数提出质疑的人都没有读过我的书。”
这本书,还没有中文版。我也暂时没有打算读英文版原著。我不想跳进就书的内容真伪和作者说了那些谎的争论中,不想一头栽进这本书的是是非非的讨论里。我想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傅苹现象。
分析傅苹现象,不得不提“说谎者悖论”。公元前六世纪,哲学家克利特人艾皮米尼地斯(Epimenides)说过一句著名的话——“所有克利特人都说谎,他们中间的一个诗人这么说。”
如果“所有克利特人都说谎”,埃庇米尼得斯是克利特人,那么,他说“所有克利特人都说谎”,就是一个谎言。如果他说的是谎言,那么也就是说,所有克利特人都不说谎;艾皮米尼地斯就不是在说谎。显然,这句话陷入了自我无限循环的逻辑矛盾之中。
英国哲学家罗素对于这个悖论感到非常棘手。他说,“那个说谎的人说:‘不论我说什么都是假的’。事实上,这就是他所说的一句话,但是这句话是指他所说的话的总体。只是把这句话包括在那个总体之中的时候才产生一个悖论。” 他承认这种分析“毫不成功”,因为“指不出纠正的方法是什么。”
“所有克利特人都说谎,他们中间的一个诗人这么说。”第一句话和第二句话的关系,也许可以这么看:所有克利特人都说谎,这句话是他们中间的一个诗人说的;这个诗人在说这句话的时候,显然没有把自己这个“克利特人”包括在第一句话所做的论断的语境里。也就是说,他在心理认同上,把自己从“克利特人”中抽离出来,而作出第一句论断的。也就是说,他在显意识和潜意识里,并没有把自己看成是“克利特人”。
分析傅苹现象,可以借用“说谎者悖论”的逻辑叙述方式。我们不妨稍稍改变这个悖论,换一种表达:“所有中国人都说谎,他们中间的一个叫傅苹的这么做了。”这种表达方式,非常符合目前傅苹在中国遭遇到的“千夫所指”的境况。傅苹通过她的行为,客观上揭开中国人说谎的真相。那些批评傅苹说谎的人,倒像“说谎者悖论”里的那个克利特诗人,他们把自己从说谎的中国人中抽离出来。他们站在一个道德的高地,对“说谎者”进行无情批评。
这种批评论断,恰恰反映了批评者的深层心理。我写这篇杂感,无意替任何一方做背书。我只对这个事件背后的社会心理现象感兴趣。为什么傅苹的这本书引起了她的同学们和方舟子的注意?除了内容的敏感之外,我认为最关键的,可能正是作者说了许多谎。从方舟子对傅苹前后说法矛盾的分析看,傅苹甚至毫不掩饰说谎的行为,不断用一个谎言掩盖另一个谎言。方舟子曾焦虑地问,“三种截然不同的说法都是她亲口说的,她要我们相信哪个?”
傅苹是否说谎,很多人可以根据个人经验提出证明和证伪;合理的解释是,她在写作的时候,没有意识到她在说谎,说谎成了一种习惯性的、由潜意识驱动的行为——这也是目前中国社会的基本状态。如果这种假设成立,傅苹下笔千言写下的,原本就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没有料到,到了“捍卫科学、拒绝谎言”的新逻辑实证主义大师这里,通过考证训诂,都成了“言之凿凿”的“大谎话”。这叫傅苹情何以堪?看懂《红楼梦》的开卷诗的人,都不难明白曹雪芹说的“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到了《弯而不折》这里,又全体一致都不明白了呢?
从道德的角度,早在纪元初期,就有耶稣使徒保罗对“说谎者悖论”下过结论。在《新约圣经》《提多书》里,保罗说“有克利特人中的一个本地中先知说:‘克利特人常说谎话,乃是恶兽,又馋又懒’。”在道德上判了克利特人“常说谎话”死刑。从逻辑学的角度,“说谎者悖论”到了罗素那里,也已山穷水尽。从心理学的角度解读说谎现象,也许柳暗花明,为我们开启一扇有益的思维大门。
傅苹现象,折射了中国上下弥漫的“谎言焦虑症”。论断傅苹说谎是集体谎言焦虑症的心理投射的杰作。因为大家都习惯了说各种谎言,从GDP到CPI, 从基尼数,到MP2.5, 从打雷把动车打断,到鞭炮把高速桥炸塌;大家都习惯了“把偏房说成正房,一味瞒天大谎,全无半点真实”;大家都习惯了生活在谎言营造的心理氛围里;大家都习惯了“皇帝穿着华丽的新衣”这种语境,就像都已经习惯了没有选举的民主一样。这时,突然有个人不用语言,而是用公然的“说谎的行动”把大家长期精心维护的谎言游戏规则给彻底颠覆了。 皇帝的新衣这回不是被一个说了大实话的小男孩扒了下来,而是被一个叫傅苹的女人用“满纸荒唐言”的行为扒了下来。是可忍,孰不可忍?
论断傅苹说谎的人,必须先把自己从“说谎者悖论”的逻辑陷阱里拉出来,必须从集体谎言焦虑症的焦虑状态中跳出来,才能做出客观的的论断和公正的批评。论断者们忽略当下遍布中国的全面性、系统性、制度性、理论性、长期性、历史性的瞒天大谎,把石头扔向一个说了几句谎话的女人,于事何补?大胆改动耶稣的一句话:你們中间谁是沒有说谎的,誰就可以先拿石头打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