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5406
- 帖子
- 2841
- 精华
- 0
- 注册时间
- 2010-9-27
访问个人博客
|
楼主
发表于 2013-1-27 11:03
| 只看该作者
【转载】笼子是工具 / 知青大叔
笼子是工具 / 知青大叔
2013-01-26 14:07 | 阅读(2) | 标签: 笼子, 工具, 权力, 魔爪, 政客, 革命家
| 字号:大 中 小 打印文章
笼:形声字,最早是指用竹篾编成的盛物器或罩物器;后来又陆续出现了用木料和金属等制成盛物器或罩物器;(西方)现代社会又出现了一种看不见木不着的物质编制的“笼”。
笼子:与笼没有本质的区别,人们习惯将小一些的笼叫笼子。
工具:原指工作时所需用的器具,后引申为为达到、完成或促进某一事物的手段。
“百度百科”将工具指为“汉语词语”,问题不大,但更确切的应该是“现代汉语词语”。“大叔”以为,“工具”是舶来之物,来自东洋。
笼子既然可以归为工具,那么它最显著的属性应该是功能、产地和材料。人们要编制、购买、借用一个笼子首先考虑的一定是它的适用性,然后是产自那里和其它。一般来说,笼子可以用来盛或罩一切事物,用来关、盛或罩动物也是非常常见的。笼子就像汽车一样可以出产自中国也可以出产自外国,如果哪一国的技术水平还达不到(自己)生产适用“笼子”的程度,那么她完全可以到东方或西方去引进一个;多数国家是“照葫芦画瓢”搞个“山寨”的;当今社会“山寨版”好过“原版”的例子还是不少的;只要不搞什么“特色”就好。编制笼子的材料当然可以是竹、木、金属或看不见木不着的物质;如果用来(关)“罩”权力,还是以选用“看不见木不着的物质材料”为佳。
笼子就像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手机、电脑、照相机、飞机、轮船、汽车等一切器具一样,本来应该是没有“阶级属性”的。手机、电脑、照相机、飞机、轮船、汽车等都是“西方”社会发明并且最先生产使用的,而今资本主义社会的资产阶级可以用,无产阶级也在用,(西方)资产阶级政客在使用,(东方)“无产阶级革命家”也在享用。但是,如今一些个“高人”就硬是将“笼子”划分成了“西方”的和“中国特色”的。
2013年01月23日00:21 总编辑胡锡进“老师”把持下的《环球时报》,发表文章 《编织紧扣中国实际的“制度笼子”》中,有这样一段段话“中国不可能编出一个同西方一模一样的‘制度笼子’,如果这样编,中国就会变成南亚或东南亚那些国家的翻版,既未必能治住腐败,还会把国家推向巨大的不确定性中。”
上面那段话看上去逻辑性强还很有道理,但只不过是玩了“偷换概念”的把戏。
“看不见木不着的物质编制的‘笼子’”产自西方,诚实善良的人几乎都承认“它”的适用性和可靠性;该文也没有否认西方的“制度笼子”对于“关”住权力的魔爪是行之有效的。《环球时报》文章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它用“南亚或东南亚那些国家”(偷)换掉了“西方社会”。这样,哪儿都可以使用的“笼子”,就平白有了地域的适用性;本来人人都可以使用的“笼子”就被打上了意识形态的烙印。
如果西方的“制度笼子”果真关不住“权力魔爪”,或者关不住“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权力魔爪”,那就另当别论了。果真“笼子”也有阶级性?或者如别有用心着说的,“笼子”跟“民主”一样也有“真伪”之别?
其实,“笼子”只要牢固有效,只要“特色”经可能少一点,是谁编的、在哪编的有那么重要吗?
可以肯定地认为,《环球时报》文章的作者不是水平不足,而是别有用心。
最后“大叔”忍不住要问胡总编辑几句,既然西方的“制度笼子”是行之有效的,我们为什么“不可以”照搬过来用呢?就像手机、电脑、照相机、飞机、轮船、汽车等那样。难道西方的“制度笼子”关不住东方“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权力魔爪?
转发自 1510 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