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1395
- 帖子
- 4818
- 精华
- 32
- 性别
- 女
- 注册时间
- 2007-6-8
访问个人博客
|
楼主
发表于 2008-1-24 18:21
| 只看该作者
[转帖] 是诗人,还是评委该上“耻辱柱”?
伊沙、沈浩波等口语诗人上“2007中国诗歌庸诗榜”,诗人反驳评委是“诗盲”
本报讯 (记者田志凌)继去年将孙文波评为“庸诗榜”第一名而引发争议的“中国诗歌排行榜”,20日又推出了“2007中国诗歌排行榜”,伊沙、徐江、沈浩波等几位口语派的代表诗人都在“庸诗榜”榜上有名。这个排行榜由南京的一群高校学者和诗人发起。
发起人之一,南京诗人黄梵表示,庸诗榜的评选是对那些走得太远,有可能危及诗歌自身的写作倾向的一种警示。被列入今年“庸诗榜”第一名的伊沙则讽刺说,这个榜不过是一个“庸人评出来的庸诗榜”,集中针对口语诗人体现了评委过时的诗歌观念。
口语诗成火力中心
伊沙的诗歌《崆峒山小记》(发表在《星星》2007年第2期)被列入庸诗榜的第一名。诗中第一段写道“上去时和下来时的感觉/是非常不同的/上去的时候/那山隐现在浓雾之中/下来的时候/这山暴露在艳阳之下”。
诗歌榜的发起人之一黄梵评价说,这样的诗句“完全是大白话,是散文化的写法。如果写对话就是诗歌的一种进步的话,那我劝诗人不如去写小说或者戏剧”。黄梵表示,过分散文化的写法将危及诗歌体裁自身。
另外上榜的徐江和沈浩波都是口语派的代表诗人。80后作家春树也属于口语派。诗歌榜发起人,南京师范大学文学教授何言宏称,此次“庸诗榜”集中在两类诗人,一类是老诗人,像骆晓戈这样80年代有影响的诗人,其上榜诗歌有“要想一天不得安宁/你就请客吃饭/要想一周不得安宁/你就去旅游”这样的句子,何言宏评价说“就像手机短信一样,完全失去了创造力”。另一类就是口语派诗人。“他们的这些诗已经走向了口语诗的极端,没有什么创造性,而且模式化了。”
“我们不是反对口语诗,每个流派都有写得好的和写得不好的诗”。黄梵表示,中国新诗90年的发展过程,出现各种写作方式的探索是没问题的,“但是不能毫无限制。他们的一些作品表现得过分口语和散文化倾向,已经危及到诗歌体裁本身,有可能消解诗歌。我们觉得应该对此提出警示。”黄梵认为,中国诗歌已经到了需要经典化的时候,应该追求一定的形式感,现在仍然追求过度的口语化已不合时宜。
何言宏表示,之所以选择伊沙等人上庸诗榜,就是看重他们的影响力。“评价一个初学诗的文学青年是毫无意义的,我们选的这些重要诗人有较大的影响力,他们的写作对后来者有示范意义,所以他们更应该自律。”
伊沙要把评委钉上“耻辱柱”
“他们完全就是诗盲”,伊沙说,《崆峒山小记》是一首非常精致的小诗,来自他去年游山的一次经历。上山时有雾,下山时阳光普照,给他的感觉好像自己到的是完全不同的两座山一样。“这里面有着明显的禅意。他们可能认为还是要用那种掉书袋的写法来写,完全是线装书时代的思维方式。”
伊沙认为,这次几位口语派的代表诗人都榜上有名,评委明显是有针对性的。“越封闭的时代对美的定义越狭窄,他们对诗歌的定义还是在五四前的,最多到朦胧诗。”
伊沙抨击说,这些评委要么是学院出来的,不在诗歌现场,要么就是一些“写诗很差的诗人”,他们评的榜说明不了什么问题。“口语关注语言发生的现场,是最有生命力的。中国传统诗歌缺乏说话的功能,现代诗最大的贡献正是增加了这一功能。”
伊沙表示,那些动不动要掉书袋的写法早就腐朽过时了。他举了“2007中国诗歌榜”中的“好诗榜”第一名,柏桦的《水绘仙侣》。这首诗使用了很多注释。“注释的文字是诗歌正文的好几倍,这么腐朽不堪的写法他们就认为好,实在太落后了。”
黄梵解释称,柏桦的《水绘仙侣》并非落后的形式,而是一种汉语诗歌的全新探索,就是将正文和注释形成一种互动关系。这在外国诗歌里已经比较多见,汉语诗里则是第一次,起到相互阐释相互丰富的作用。
伊沙在“诗江湖”论坛里将“中国诗歌排行榜”的所有评委评为“汉诗榜2007年耻辱柱”,以此表示反驳。
除了好诗榜、庸诗榜之外,李少君获得“2007中国诗歌榜”年度好诗集,徐敬亚获得年度诗歌批评家,汤唯等人获得“年度诗性人物”。好诗榜的前三名则获得第16届“柔刚诗歌奖”。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