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zoufeng_1234 于 2012-2-7 16:37 编辑
---读周泽雄《韩寒起诉不明智》
看到"韩寒起诉不明智"这个题目, 我脑子里马上出现一个问号: 我们只应该做明智的事情吗? 如果马路上有一位老人摔倒了站不起来, 对旁边的路人来说, 最明智的方式是假装视而不见, 但是这是我们正确的选择吗? 假如每个人都只做明智的事情, 岂不是这位老人要一直躺在地上直到一个很不明智的傻瓜出现?如果老人鲜血直流很危险呢?如果大家都只作明智的选择,这是一个“明智”的社会吗?
文章一开始就写:"在韩寒决定起诉方舟子名誉侵权后,很多人纷纷表示支持,并强调这是韩寒的权利,其中包括当事人方舟子。不过,我不在其中。" 现在要讨论的当然不是韩寒是否有权利起诉, 而是当韩寒认为自己权利受到侵害, 是应该起诉还是"明智"地选择不起诉. 周泽雄接着说: "权利,只有当其面临侵犯时,才值得强调," 现在恰恰就是韩寒和他父亲的权利面临侵犯.这里周泽雄文章把名誉权换成了起诉权, 未免有偷换概念之嫌. 事实上,方舟子的质疑方式不仅可能导致韩寒本人作为写作者的名誉权受到侵犯, 他的父亲, 他的经纪人, 出版商, 甚至还有当年《萌芽》编辑部的编辑,和新概念作文大奖赛的组织者和评委老师,都因为这件事受到了某种程度的牵连. 如果不彻底澄清, 意味着这些人都要永远背着一只不清不白的黑锅.
周文说:“这注定会是一个与言论自由密切相关的案子,当韩寒起诉时,我们的视线就得随之调整,这当儿,谁输谁赢并不重要,我们期待的是,对自身、对我们这个文明共同体更为重要的若干原则,将会随着一声法槌得到增强,还是受到削弱。”周泽雄还引用了美国大法官小奥利弗•温得尔•霍姆斯的话:“那些为我们所痛恨的思想,同样自由”。显然周泽雄认为韩寒起诉不明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考虑到整个社会的言论自由度。他担心如果法院判决韩寒胜诉,甚至仅仅立案, 对言论自由是个不小的打击。所以为了要避免出现这种情况,韩寒应该选择不起诉。言论自由当然是重要的权利,在今天的中国我们怎么强调都不会过分。但是,胡适先生曾经说过:争你自己的权利就是为国家争权利,争你自己的自由就是为国家争自由。我们可以为了整个社会的言论自由度而牺牲一小部分人的权利吗?自由和权利是每个个体的自由和权利,失去了对个体的保护,只讨论和关心整个社会的言论自由度还有意义吗?如果这样的话, 我们和高谈公平正义却对倒地不起的老人明智地选择视而不见的路人有什么区别? 打着保护言论自由的旗号来放任侵权的行为,是对言论自由的误解。自由,永远以别人的权利为边界。
上个世纪30年代的苏共大清洗中,有三次著名的莫斯科大审判,在一次审判前莫洛托夫对季诺维也夫有这么一段荒唐而真实的话:“现在,为了党的利益建议您诽谤自己。目前,在托洛茨基分裂工人运动和德国人准备进攻我们的时候,您的谎言无疑能够帮助党。这一点不容拒绝。要讨论什么呢?如果党的利益要求这样做,我们不仅应该献出我们微不足道的名誉,还应该献出生命。” 如果我们现在对韩寒和他的父亲说:“为了整个国家的言论自由,建议你们接受方舟子的“疑似”毁谤。为了我们这个文明共同体的利益,你们应该献出微不足道的名誉,就委屈点背个代笔黑锅吧。” 那么这种言论的荒唐程度几乎要直逼莫洛托夫同志所说的话。遗憾的是,我恰恰从周泽雄的观点中嗅到了一丝这种荒唐的气息.
很多网友说看到方舟子和他的粉丝仅仅根据韩寒文章的疑点和一系列逻辑推演,就把“代笔”这个帽子扣在韩寒身上,不禁想起了文革,因为文革最大的问题就是对个人权利的漠视和践踏。一个论坛网友说:
种种与文革有高度相似基因的迹象在蠢动:有这么多的人跟风翻捡某人的作品,逐条列出“代笔”疑点,逼人解释;还有要上门比赛写作文的,好像某人写不出来,就难脱“代笔”嫌疑。这跟文革前后,革命群众人人可以用“革命”的名义,逼人交待问题,甚至到人家里随意翻查抄捡反革命证据,难道没有一种基因上的相似之处吗?是的,今时今日的情形确实还不到文革的无序和混乱,但,须知文革不是一日之间突然爆发的,寻章摘句批“三家村”、批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批胡适……一次次针对文学作品的批判,培养裹挟出一种强大的习惯思维:可以不顾文字的表面意思而总结推理出别人的反动意识反动罪证——可不正是文革的前期准备和酝酿吗?
周泽雄文章有这样一句话: "拙劣的质疑是缺乏杀伤力的,缺乏杀伤力的质疑不足以导致对名誉的重大损毁,因而也不值得告上法庭". 对权利的伤害, 是否重大应该由被侵害者自己来判断. 况且对权利来说, 哪怕有一丝的伤害也是伤害, 至于是否值得告上法庭, 当然也只能由被害者自己判断.有人相信谎言重复一千遍就变成了真理, 更何况"拙劣的质疑". 那些捕风捉影的推理, 加上言之凿凿的结论, 配合方舟子之前积累的打假威名, 已经对韩寒父子及其相关的人造成了伤害. 如果考虑到方舟子质疑“代笔”的都是韩寒早期学生时代的作品,而且代笔者就是他的父亲韩仁均,那么韩父背的黑锅其实比韩寒更沉重。因为韩寒当年还是个孩子,"代笔"意味着韩寒的父亲不仅处心积虑地用假文章包装韩寒欺骗公众,甚至不惜花代价买通大赛评委作弊。对韩寒来说也许可以不断用新的文章来证明自己的实力, 慢慢消除"质疑"对他的伤害, 但是对他的父亲来说, 代笔和作弊正是对"名誉的重大损毁",而且是韩寒今后所有的成就都无法弥补的.
周泽雄不赞成韩寒起诉,另一个原因是“方舟子针对韩寒的质疑,性质上属于文人笔战。”而且他们双方是一对旗鼓相当的对手。言下之意,本来他们可以上演一场龙争虎斗的精彩好戏供大家观赏,一旦诉诸公堂,就让人兴味索然了。确实韩寒成名除了他当年的新概念作文大奖和小说创作,也源于他在网上和很多名人准名人的一场场笔战,而且几乎每次都大胜而归。韩寒可以选择以往的风格来一次笔墨大战,顺便收获更多的粉丝,然后洒脱地转身去参加越野大赛去了。但是他的背着更沉重黑锅的父亲呢?还有那些被牵连的人呢?那些喜爱他的读者呢?
韩寒自己表示,他起诉方舟子除了为自己和父亲证明清白,还有一个重要的考虑是希望用自己的起诉,为今后更多的写作者提供一个好的法律案例,希望他们不会在无端受到指控时无能为力。因为那些可能被质疑代笔的作者们也许没有他这么大的影响力,这么多的粉丝。他在博客中说:“我愿我的读者和支持者对待对方更加的理性,如果和他人讲不通,那就不要讲了。尽量不要去对方的微博或者博客上谩骂,我理解你们的心情,正如你们理解我的心情。仇恨不能解决问题,反而更能激化分歧。”我们可以看到,韩寒不希望用笔战的方式掀起更大的波澜,挑动双方粉丝间的仇恨,他想用冷静的,法律的方式来还自己和他父亲,还有被无辜牵连者的清白。
和以前纵情网上笔墨官司的韩寒相比,现在的韩寒更成熟而且更有责任感了,无论是对家庭还是社会。他开始思考他认为更有意义的话题,不再单纯地享受那种笔墨大战的乐趣,他甚至不满足自己以前那种“锋芒毕露并且深受读者喜爱的批评文章”(周文语)。记得以前有人把韩寒比作新时代的鲁迅,我从最近的韩三篇和“我的2011”里看到了韩寒在从鲁迅不动声色地走向胡适。这个话题有点扯远了,但是选择法律的途径而不是嬉笑怒骂的笔战正是胡适的风格。正如写完《三重门》后韩寒觉得要改变自己的写作风格,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韩寒要再一次改变自己的风格. 他有了更新更高的追求,而喜欢他的人们似乎还适应不了,而且希望把他拉回到过去那个挥洒自如快意恩仇的韩寒来娱乐大众。我们可以这样去期盼,但是不要忘了他和他父亲的权利。
当韩寒认真地找出自己的手稿和笔记作为证据向法院递交时,当他对读者和支持者说:“仇恨不能解决问题,反而更能激化分歧”的时候,我看到的是一个更成熟而负责任的韩寒。明朝大哲学家又是一位好御史吕坤说“为人辨诬白谤是第一天理”。选择起诉和法律程序对韩寒来说,且勿论“明智”可否,却是对自己、对社会的一种负责任的选择。何兵教授有着和周泽雄类似的观点, 认为韩寒不应该起诉,但是他在一篇题为"韩寒失策的诉讼"博文中用下面这段话作为结束: "我对本案拟判:方称韩寒文章系他人代笔无事实依据,但文章未超出言论自由范畴,驳回韩诉讼请求。此判还韩寒以清白,给言论以自由。"
以别人权利为边界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还韩寒以清白,给言论以自由", 不正是韩寒起诉的目的, 何来失策之说? 在我看来, 选择起诉的韩寒就是那个穿过人群,扶起摔倒在地上老人的不明智的人。显然对我们整个社会来说,这样"不明智"的人不是太多而是太少.
本文参考燕友中挺韩派的观点,其中有李小苗帖子的直接引用,其余恕不一一说明,并谢绝代笔质疑。
|